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天下兴亡下一句是什么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韩愈冒死进谏,是因为心系国运。

2、成语“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多年来流行一种说法,认为是顾炎武说的.但出自顾炎武的哪一本书.却从未有人点明.

3、杜甫愿得广厦千万间,是因为心系苍生。

4、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5、不是范仲淹,而是明末顾炎武

6、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7、原始出处,出自《左传》和《列女传》。以八字成文的语型,是出自于梁启超。

8、这句诗出自明末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9、出自《京口即事》。【译文】祖遨意气风发,誓复中原,渡江北伐,一举成功。

10、我国古代孕育出许许多多的爱国主义诗人,他们的诗歌一直被世代传承经久不衰。陆游、顾炎武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陆游的许多名篇诗作,大气磅礴荡气回肠,显现一位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但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不是陆游的,而是出自顾炎武名句。

11、刘洁修继续查索,终于在《饮冰室合集》中找到答案:夫以数千年文明之中国,人民之众甲大地,而不免近于禽兽,其谁之耻欤?顾亭林曰:天下兴亡,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已耳!(《饮冰室合集·文集之一·辨法通论·论幼学》)

12、背景是清军入关,全句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之兴亡,肉食者谋。八字成文的语型,出自梁启超,意为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延伸到古诗中,就表现了诗人无论身处何种境界,始终心系苍生,忧国忧民。

1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作者是清代著名学者顾炎武

1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

1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铿锵的誓言,这是勇士的风骨。

16、关于“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汉语大词典》说:“谓国家兴盛或衰亡,每个普通的人都有责任.语本清顾炎武《日知录...因此,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二句意谓对于国家民族的兴旺,每个普通人都有责任

17、顾炎武又称亭林先生,出身名门,是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学者,平生不做无益之文,注重实地考察,著述宏富。坚持反清复明,具有很高的民族气节。

18、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意思是天下大事的兴盛、灭亡,每一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从人民的角度来说的理由:曹刿只是一个平民,他参与谋划,并跟着参战,并且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战胜了敌国,足以体现出“匹夫”的重要性.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是从做事的能力方面理由:与上一句不是一个类型,“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指的是作战时,“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体现出把握战机很重要,同时也体现出了曹刿的作战才能

2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出自顾炎武,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古到今,有无数仁人志士在践行着这一做人的准则,他们便是中国的脊梁。

21、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居庙堂之高而忧其民,处江湖之远而又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妙!心怀天下!

22、"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

23、刘洁修经过考辨之后,认为按照语言发展运用的实际,“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语意本于顾炎武,而八字成文的语型则出自梁启超.

24、陆游的这类诗有“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陆游"王师北定中原曰,家祭无忘告乃翁"。

25、“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最为优秀的美德,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的根基,从古到今,有无数仁人志士在践行着这一做人的准则,他们便是中国的脊梁。

天下兴亡下一句是什么

26、陆游的《示儿》(宋)如下:

27、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辗转飘零,好不容易来到成都,在朋友的帮助下盖起了几间简陋的茅屋。孰料,“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这个风烛残年的老人,面对着“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窘境,他没有哀叹生活的艰难,没有哀叹命运的不公,而是面向苍穹,大声疾呼:“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衣不动安如山!”多么伟大的胸怀!凄风苦雨中,他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天下寒士,他们也一定也像自己一样居无定所,一定也像自己一样不得温饱吧,那么,我能做什么呢?如果能用我的牺牲换来天下寒士的安居,我愿意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无怨无悔!

2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出自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原话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是梁启超先生把它以八字成文的语型,而流传古今。

29、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30、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

31、刘洁修对顾炎武的著述一一翻检,仅在《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发现如下一段话: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2、意为保护一个国家系统不致被倾覆,是帝王将相和文武大臣的职责,与普通百姓无关;而天下苍生的兴盛、灭亡,关乎所有人的利益,因此,每一个老百姓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33、共同守候美好家园是大家的责任

34、国家的存亡应该是每个大丈夫都该承担的责任,这句话的作者是顾炎武。

35、当年,顾炎武的《日知录》卷十三《正始》篇中有如下一段话:

36、“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最早是出现在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中的概念,背景是清军入关。他的原句是:“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37、这首诗的大意是:我挺直地躺在孤寂荒凉的乡村里,自己并不感到悲哀,还想着替国家守卫边疆。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的声音,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同陆游的许多爱国诗篇一样,这首诗充满爱国豪情,大气磅礴,风格悲壮。

38、他的意思是国家的兴衰,每一个普通人都有一份责任。

39、奚辩?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

40、三、祖生多意气,击揖正中流。

41、出自《顾亭林诗文集·与人书六》。【译文】君子的学问,需要终身追求。

42、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3、二、君子之学,死而后已。

44、国家安危,我们人人有责任保护。这是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

45、出自明末顾炎武的《日知录·正始》

46、鲁迅说过,中国历史上,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现代的中国人,要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47、大唐皇帝信奉佛教,欲迎释迦牟尼的佛骨进京,朝臣不敢言,唯独韩愈冒死进谏,其实,在进谏之前,他早已料到了结果,但是不吐不快!身为大唐朝臣,岂可因个人荣辱便对这种劳民伤财之举听之任之?于是愤然上书之处皇帝迎佛骨这件事的种种弊端。韩愈想到的是:我是一个匹夫,我有责任匡扶正义。虽然“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但是“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昔残年”!

48、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清朝初年著名儒者顾炎武的社会主张,意思是说,民族的存亡,是每一个公民的责任。当时明朝已经灭亡,随后是清朝建立。顾炎武认为,明朝灭亡,仅仅是换了一个皇帝,原来的生活方式和以儒学为思想指导的统治方式并没有改变,这叫亡国;但是清朝的统治,不仅要换一个皇帝,而且要改变原来的生活方式,甚至要改变以仁义为核心的政治统治,这叫做亡天下。因此,顾炎武说的天下,实际上主要是指汉民族和汉民族原来的生活方式。然而由于顾炎武把天下和国家分开,号召人们不必为某个皇室的兴亡而战斗,而要为民族的生死存亡而战斗,这在中国社会思想上具有重要的进步意义。

49、这首诗是绍熙三年(1192)十一月陆游退居家乡山阴时所作,是年六十八岁。

50、“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最早是由顾炎武在《日知录·正始》中提出概念,而不是陆游的诗句。

51、今欲国耻之一洒,其在我辈之自新……夫我辈则多矣,欲尽人而自新,云胡可致?我勿问他人,问我而已.斯乃真顾亭林所谓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同上,《文集之三十三,痛定罪言·三》)

52、范仲淹风雨逆行,是因为心忧天下。

53、为了大宋不受他国凌辱,为了百姓福祉,范仲淹力主推行新政,眼见保守派甚嚣尘上,范仲淹义无反顾,最后新政失败,他被贬到邓州。在那时,他一定料到了变法失败的严重后果,但他没有退缩,而是选择风雨逆行。因为在他的信仰中,必须做一个“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一介匹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孟子有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样的生命,才是有价值、有意义的生命,才会给后人带来深刻的启迪,流芳千古。

100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