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宽容的事例精选21句
1、在一次新闻发布会上,有记者问起这件事,姚明笑笑说:“事情已经过去。科尔专门打电话给我,他道歉的态度可以用“诚惶诚恐”来形容。他显然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在这个时候,我应该表现出自己的风度。
2、仁义胡同
3、很显然,奥巴马听得很清楚,也知道女店员说的是一个不雅的词,如果马上发火,没人会认为自己做得不对,可是如果假装没听到,周围这么多人都在场,他们会认为自己在装傻。此时,哈莉正傻傻地站在总统奥巴马面前,奥巴马什么也没说,他伸出双手走近哈莉,轻轻地拥抱了她一下,他的儒雅让哈莉和在场的人兴奋不已。
4、奥巴马的拥抱
5、李斯特义收学员
6、齐桓公也是宽容大度的人,不记射钩私仇,采纳了鲍叔的建议,重用管仲,任命他为相国。管仲担任相国后,协助桓公在经济、内政、军事方面进行改革,数年之间,齐转弱为强,成为春秋前期中原经济最发达的强国,齐醒公也就了“九合诸候,一匡天下”的霸业。
7、“小巨人”姚明刚到美国时,“大鲨鱼”奥尼尔曾放话说:“要让姚明尝尝我手肘的厉害。”美国记者就此问姚明。姚明回答说:“奥尼尔的手肘看上去有很多肉,撞人应该不会太疼。”姚明的幽默感让美国人对他刮目相看。
8、春秋时,齐襄公被杀后,公子小白和公子纠为争夺王位而战。鲍波助小白,管仲助纠。双方交战中,管仲曾用箭射中了小白衣带上的钩子,小白险遭丧命。后来小白做了齐国国君,即齐桓公。齐桓公执政后,任命鲍叔为相国。可鲍叔心胸宽广,有智人之明,坚持把管仲推荐给桓公。
9、宰相肚里能撑船
10、一天中午,哈莉正在上班,忽然四周一下子变得安静了,她觉得有些奇怪,这时候她发现,从门口涌进一群人来,走在前面的竟然是总统奥巴马,旁边还有他的夫人和警卫随从,他们是去水牛城发表有关国内经济形势的演讲,正好到了午饭时间,总统是看到路边的小吃店,临时要求停车下来品尝“水牛城鸡翅”的。
11、他说:“只有管仲能担任相国要职,我有五个方面比不上管仲:宽惠安民,让百姓听从君命,我不如他:治理国家,能确保国家的根本权益,我不如他;讲究忠信,团结好百姓,我赶不上他;制作礼仪,使四方都来效法,我不如他;指挥战争,使百姓更加勇敢,我不如他。”
12、姚明轻松地把一个可能引发争端的事件,化解的风轻云淡。他的大度,赢得了无数球迷对他的尊重。火箭队主帅范甘迪评论他说:“姚明是一个非常容易相处的家伙。”
13、哈莉在纽约州一家小吃店当服务员,虽然这家以出售“水牛城鸡翅”而闻名的小吃店总是有那么多顾客,但是哈莉并没有太多的激情,对她来说,自己的工作就是接待,到小吃店的顾客什么人都有,干的时间久了,她显得很随意,说起话来也不去考虑后果,只要自己高兴就行。
14、有一次,理发师正在给周总理刮胡须时,总理突然咳嗽了一声,刀子立即把脸给刮破了。理发师十分紧张,不知所措,但令他惊讶的是,周总理并没有责怪他,反而和蔼地对他说:"这并不怪你,我咳嗽前没有向你打招呼,你怎麼知道我要动呢?"这虽然是一件小事,却使我们看到了周总理身上的美德--宽容。
15、鲍叔荐管仲
16、以前只是在电视上看到过总统,现在,总统出现在自己面前了,哈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由于过度紧张,哈莉冲着总统奥巴马喊了声“帅哥”,算是打招呼,喊过之后哈莉就有些后悔了,因为她知道他们这里甚至全美国人都知道,“帅哥”是一个有点儿低俗的词,平时在小吃店中若遇到不喜欢的人才会这么说,而且说了之后势必会引一场争吵甚至动手,站在自己面前的可不是普通人,他是国家的总统,自己这样称呼他,即使他不生气,他的警卫随从也绝对不会允许。
17、三国时期的蜀国,在诸葛亮去世后任用蒋琬主持朝政。他的属下有个叫杨戏的,性格孤僻,讷于言语。蒋琬与他说话,他也是只应不答。有人看不惯,在蒋琬面前嘀咕说:“杨戏这人对您如此怠慢,太不象话了!”蒋琬坦然一笑,说:“人嘛,都有各自的脾气秉性。让杨戏当面说赞扬我的话,那可不是他的本性;让他当着众人的面说我的不是,他会觉得我下不来台。所以,他只好不做声了。其实,这正是他为人的可贵之处。”后来,有人赞蒋琬“宰相肚里能撑船”。
18、像姚明那样宽容
19、斯特的学。演前一天,李特出现在姑娘面前。姑娘惊恐万状,抽泣着说,冒称是出生计,并请求宽恕。李斯特要把奏的曲子给他听,并以指点,最后快地说:[胆地上台奏,你现在已是我的学生。你以向剧场经理宣布,晚会最后一个节目,由老师为学生演奏。
20、唐代娄师德教育他弟弟为官待人要宽容。他弟弟说:“有人往我脸上吐唾沫,我自己把它擦去。”娄师德说:“这还不行。你把它擦去,还是违背发火人要侮辱你的意愿。我看还不如让唾沫自然干掉为好。”
21、明朝年间,山东济阳人董笃行在京城做官。一天,他接到家信,说家里盖房为地基而与邻居发生争吵,希望他能借权望来出面解决此事。董笃行看后马上修书一封,道:“千里捎书只为墙,不禁使我笑断肠;你仁我义结近邻,让出两尺又何妨。”家人读后,觉得董笃行有道理,便主动在建房时让出几尺。而邻居见董家如此,也有所感悟,同样效法。结果两家共让出八尺宽的地方,房子盖成后,就有了一条胡同,世称“仁义胡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