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谚语有哪些句子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如今莫索梅花笑(宋·陆游·《梅花绝句》)

2、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3、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

4、◆砂锅不捣不漏,木头不凿不通。

5、夏天最后一朵玫瑰

6、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7、。。。。。

8、天上无云不下雨,世间无理事不成。

9、青年人就应陶冶美的心灵,塑造美的形体,追求美的生活,创造美的未来。

10、“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由来

11、花下韭,莲下藕,正好吃。

12、◆千学不如一看,千看不如一练。

13、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

14、◆久住坡,不嫌陡。

15、美就是真,真就是美。——济慈

16、桃花岁岁皆相似,人面年年不相同。

17、⑨摇头不算点头算

18、◆人行千里路,胜读十年书。

19、甲、打破砂锅问到底

20、据观测,在我国许多地方。如见蜘蛛张网,阴雨天气将会转晴。如见蜘蛛收网,天气将转为阴雨。

21、溪山深处苍崖下,数点开来不借春。

22、俗话说: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23、◆香花不一定好看,会说不一定能干。

24、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

25、天下衙门朝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

26、◆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27、四月春雨五月花

28、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

2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30、⑦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

31、立夏栽棉花,谷雨种甘蔗。

32、寒蝉抱枯木,泣尽不回头。

33、梅花荒凉似无主(元·王冕·《梅花其一》)

34、挥霍金钱是败坏物,虚度年华是败坏人。

35、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

36、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

37、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

38、有理摆到事上,好钢使到刃上。

39、小满花,不到家。

40、【青春像只唱着歌的鸟儿,已从残冬窗里闯出来,驶放宝蓝的穹窿里去了。——闻一多】

41、枣发牙,种棉花。

42、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

43、乙、因小失大

44、平地有好花,高山有好花。

45、路是人开的,树是人栽的。

46、春风无力柳条斜,新草微分一抹沙。欲向主人借锄插,扫开残雪种梅花。

47、◆一等二靠三落空,一想二干三成功。

48、◆人在世上练,刀在石上磨。

49、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

50、人间花月堂堂去。

51、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52、①板凳没焐热←→席不暇暖

53、常在花间走,活到九十九

54、◆不在被中睡,不知被儿宽。

55、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56、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

57、宰相肚里能撑船

58、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徐俯《春游湖》

59、◆吃一回亏,学一回乖。

60、还有,谚语为人们对生产,生活中长期积累的经验进行描述的简练语言,这个就是它的来源。。

61、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62、俗话说得好的集锦:

63、蜘蛛能预测天气,主要是因蜘蛛对空气中湿度变化反应相当灵敏,在蜘蛛尾部有许多小吐丝器,吐丝器部分既粘又凉,当阴雨天气来临时,由于空气中湿度大,水汽多,水汽易在蜘蛛吐丝器部分凝结成小水珠,这样蜘蛛吐丝时感到困难,便停止放丝而收网。相反,当空气中湿度变小天气转好时,蜘蛛吐丝顺利,便张网捕虫了。

64、◆当家才知盐米贵,出门才晓路难行。

65、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喜爱他时,总想叫他活着;讨厌他时,总想叫他死掉。指极度地凭个人爱憎对待人。

66、②不知道哪头炕热

67、◆发回水,积层泥;经一事,长一智。

68、纸张梅花(宋·王质·《满江红》)

69、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70、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71、好花要有绿叶扶,好汉要有众人帮。

72、◆不挑担子不知重,不走长路不知远。

73、乙、后来居上

74、好马不吃回头草

75、◆马看牙板,人看言行。

76、俗话说:一口唾沫一个钉;可俗话又说:人嘴两张皮,咋说咋有理!

77、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形成的固定短语。

78、棉花行里睡老牛。(稀植)

79、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

80、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

81、一分钱能难倒英雄汉

82、二,谚语和格言

83、◆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真把式,连说带练全把式。

84、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白居易《池上》

85、乙、畏首畏尾

86、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87、◆人心隔肚皮,看人看行为。

88、稀油密麦,棉花一尺。(江西)

89、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90、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

91、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92、安于故俗,溺于旧闻——俗:习俗。溺:沉溺,陷入。拘守于老习惯,局限于旧见闻。形容因循守旧,安于现状。

93、◆砍柴砍小头,问路问老头。

94、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

95、新岁芳梅树,繁花四面同。春风吹渐落,一夜几枝空。

96、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成语)

97、俗语(常言、俗话):包括谚语和歇后语。惯用语:结构短小,用法固定,多用比喻。

98、俗话说得好,一嘴吃不了大胖子。

99、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

100、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

101、茄子不开虚花

102、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

103、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

104、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

105、有钱难买少年时,失落光阴无处寻。

106、爱则加诸膝,恶则坠诸渊——加诸膝:放在膝盖上;坠诸渊:推进深渊里。意指不讲原则,感情用事,对别人的爱憎态度,全凭自己的好恶来决定。

107、行行出状元,处处有能人。

108、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

109、认理不认人,帮理不帮亲。水大漫不过船,手大遮不住天。

110、◆多锉出快锯,多做长知识。

111、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刘禹锡《竹枝词山桃红花满上头》

11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13、有一年,慈禧太后忽然得了重病,头痛,心痛,肚皮痛,病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急得满朝文武百官团团转。北京城里名医车载斗量,可是对西太后的病症,都束手无策。是没有本领吗?不是的,实在是责任太大,在用药上为难了,轻了不见效,重了怕万一失误,吃罪不起。所以,弄得慈禧太后的毛病一天危急一天,眼看就要横下来了。

114、⑥金子碎了分量在

115、◆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不生子,不知父母恩。

116、闻道梅花坼晓风(宋·陆游·《梅花绝句》)

117、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

118、◆是蛇一身冷,是狼一身腥。

119、中国谚语大全

120、“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由来

121、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

122、俗话说: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可俗话又说:亡羊补牢,为时已晚!

123、⑥起大早,赶晚集

124、俗话说: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可俗话又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125、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

126、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

127、美而献身比为面包而活着要幸福得多。――爱默生

128、不怕衣服有补钉,只怕心灵有污点。

129、追赶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宠爱他;放弃时间的人,生活就会冷落他。

130、乙、弱肉强食

131、俗语举例:不打不相识不费吹灰之力不分青红皂白吃软不吃硬吃哑巴亏吃着碗里的,望着锅里的丑话说在前头船到桥头自然直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大树底下好乘凉大眼瞪小眼大意失荆州大丈夫能屈能伸

132、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33、◆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134、漂亮而无德的女人是醉人之酒。――德国

135、◆树老根多,人老识多。

136、◆水落现石头,日久见人心。

137、④横挑鼻子竖挑眼

138、迎春花。它的色彩没有玫瑰娇艳。它的芳香没有牡丹浓郁。可它不畏严寒。第一个用生命向人们报告了春天的来临。

139、◆要知父母恩,怀里抱儿孙。

140、⑧没喝过墨水←→胸无点墨

141、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陆游《卜算子咏梅》

142、俗话说:礼轻情谊重;可俗话又说:礼多人不怪!

143、◆草遮不住鹰眼,水遮不住鱼眼。

144、春起东风雨绵绵,夏起东风断了泉,秋起东风天要变,冬起东风雪天边。

145、◆口说无凭,事实为证。

146、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

147、乙、一见锺情

148、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149、(3)总结一般生活经验的谚语:如“寒从脚起,病从口入”、“早晨起得早,八十不觉老”。

150、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

151、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

152、④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

153、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谚语有哪些句子

154、种树胜过栽花,养鸡胜过喂鸭。

155、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短语;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口语的特点。

156、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

157、①①人心齐,泰山移

158、守财奴说金钱是命根,勤奋者看时间是生命。

159、◆老马识路数,老人通世故。

160、哀莫大于心死——心死:指心像死灰的灰烬。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

161、◆万句言语吃不饱,一捧流水能解渴。

162、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163、◆打铁的要自己把钳,种地的要自己下田。

164、◆山里孩子不怕狼,城里孩子不怕官。

165、邻居好,赛金宝。

166、没有不带刺的玫瑰

167、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衣不如新,人不故、做一行,怨一行,到老不在行、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学文化,从字母开始;讲文明,从小事做起、静坐常思己一过,闲谈莫论他非、痒要自己抓,好要别人夸。

168、甲、前怕狼,后怕虎

169、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抵对门。

170、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71、◆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172、花香不在多,室雅不在大。

173、◆宁可做过,不可错过。

174、◆不下水,一辈子不会游泳;不扬帆,一辈子不会撑船。

175、曹沧洲未用上好良药,单开了一味草头药,只写了五个大字:萝卜籽三钱。看得众御医当场发呆,个个舌头伸多长的,认为这个乡下郎中是进京来送死了。他们都懂药性,萝卜籽是括油的,西太后一向要滋补身体,这药分明不合西太后的心意,但是曹沧洲亲手撮药,亲手煎药,亲手送药到西太后的卧室前,等候她喝下去以后,这才回到住所休息。

176、①不认这壶酒钱

177、【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罗丹(法国)】

178、对梅花.时候庆生朝(宋·无名氏·《满江红》)

179、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

180、◆口说不如身到,耳闻不如目睹。

181、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182、曹沧州像个乡下佬,平常不欢喜开口,走路也是慢吞吞的。这天,他接到圣旨,顿时面如土色,抱着一家老小嚎啕大哭。他认定,西太后若不到不可救药的地步,是不会从京城到苏州来请他的,治不好西太后,医生要殉葬,自己这条命是有去无回了。可圣旨不能违拗,曹沧洲只好硬着头皮动身。他一到北京刚住下,就借口路上受了风寒,便卧床不起,其实生病是假:要摸慈禧太后生病的根子是真。头一件大事是查看她吃了些什么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慈禧太后每天吃的山珍海味不说,单是人参一项,日日恨不得泡在参汤里洗浴。还有燕窝、银耳,更是当饭吃。曹沧洲想到,医书上早有记载:“滋补过多,必然食阻中焦,中焦闭塞,危在旦夕。”找出病源,他的胆子大了,便去替慈禧太后看病了。

183、一朵纤趁不染的白莲,从水中钻出来,宛如一位白衣少女,羞涩的卧在碧枝翠叶与波光水影。

184、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

185、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186、有理不可丢,无理不可争。

187、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188、⑨墨是可以磨浓的

189、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投鼠忌器

190、立下凌云志,敢去摘星星。

191、棉花望天出。(浅种)

192、乙、分道扬镳

193、女人不是因为美丽才可爱,而是因为可爱才美丽。――列夫•托尔斯泰

194、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

195、谚语,是人民群众口头流传的固定的语句,用简单通俗的话来反映深刻的道理。

196、做一行,怨一行,到老不在行。

197、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98、昨日花开满树红,今朝花落一场空。

199、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

200、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一网打尽

201、笛奏梅花曲(唐·李白·《从军行》)

202、茄子栽花烟栽芽。

203、太阳落山了,人才感到阳光的可贵。

204、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

205、四,歇后语、俏皮话

206、◆砍柴上山,捉鸟上树。

207、俗语就是流行民间的通俗、定型语句。带方言性质。如谚语、俚语、惯用语和口头常用成语等。

208、◆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209、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210、深秋的河滩上,一片片洁白的芦花苍凉凄美地摇曳着,那从容悠然、宠辱不惊的神姿,让人怦然心动。

211、一手难遮两耳风,一脚难登两船。

212、三、关于花的谚语

213、畏落众花后,无人别意看。

214、乙、刨根问底

215、养花不如栽柳,养鸟不如养鸡。

216、新科状元是苏州人,奏了一本,说苏州有位祖传名医叫曹沧洲,绰号赛华佗,有妙手回春之术,将他请来,或许太后的福体可以转安。

217、◆十年练得好文秀才,十年练不成田秀才。

218、俗话说: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可俗话又说:人靠衣裳马靠鞍!

219、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因噎废食

220、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221、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

222、贪婪鬼没个饱,吝啬鬼不知富。

223、◆打柴问樵夫,驶船问艄公。

224、◆山是一步一步登上来的,船是一橹一橹摇出去的。

225、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

226、◆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227、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228、大丈夫能屈能伸

229、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

230、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

231、人们是为着美而生活在真理和自由之中,谁能更虚怀若谷地拥抱世界,谁更深切地热爱世界,谁说是最优秀的;谁是最自由的,谁也就是最优秀的,在他们身上,才会有最大的美。——高尔基《母亲》

232、少年夫妻老来伴

233、◆不经冬寒,不知春暖。

234、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

235、西太后饮了三钱萝卜籽的药汤,当夜通了大便,第二天一早就起来了。她第一件事就是感谢神医曹沧洲,见面后恩赐曹沧洲九品顶戴,还要他骑马巡游京城,曹沧洲得了皇封,回乡时人未到家,地方官已经替他造好了三进房子。从此后,他在家专门为地方上乡亲看病,不但施诊,还要送药。逢人就劝人多吃萝卜,日子久了,苏州便有了"早吃生姜晚吃萝卜,郎中先生急得哭"的谚语了。

236、◆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237、来自:长征一号(苏州)

238、如果人们不仅仅能够执着地追求美,而且能够敏锐地发现美自觉地创造美,那么,不仅仅他们自身会变得更加完美,而且整个社会咱们周围的一切,也都会变得更加完美。

239、⑩中看不中吃

240、我一向认为,只有把善付诸行动才称得上是美的。——卢梭

241、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242、③绿绸缎上绣

243、美是善的另一种形式。——彼翁

244、③火烧眉毛顾眼前←→燃眉之急

245、书本不常翻,犹如一块砖。

246、作梅花供(宋·刘过·《沁园春》)

247、⑦求爷爷,告奶奶

248、⑤眉毛胡子一把抓

249、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250、二、跟花有关的谚语

251、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252、谁也不会正因别人长得丑就责怪他。——希腊谚语

253、看花容易绣花难。豆腐好吃浆难磨。

254、◆湖里游着大鲤鱼,不如桌上小鲫鱼。

255、俗话说:车到山前必有路;可俗话又说:不撞南墙不回头!

256、未经修饰的美,就是修饰得最好的美。——耶柔米StJerome

257、人的外表的优美和纯洁,应当是他内心的优美和纯洁的表现。——别林斯基

258、◆头回上当,二回心亮。

259、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

260、三岁看大七岁看老

261、◆要知山中事,乡间问老农。

262、俗话说:浪子回头金不换;可俗话又说:狗改不了吃屎!

263、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

264、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就是美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265、⑤鸡飞蛋打一场空←→鸡飞蛋打

266、另据研究,蜘蛛的腿能感知20—50赫频率的声音,当天气转晴时昆虫易活动,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蜘蛛蛛很快就会发觉,所以便添丝织网,准备捕捉。这正是民间用“蜘蛛挂网,久雨必晴”谚语来观测天气晴雨的道理。

267、俗话说:买卖不成仁义在;可俗话又说:亲兄弟,明算帐!

268、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

269、⑩什么病吃什么药←→对症下药

270、③蝉曳残声过别枝

271、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

272、衣服不洗要脏,种田不犁要荒。

273、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

274、药不治假病,酒不解真愁。

275、有花堪折直须折

276、记得少年骑竹马,转身便是白头翁。

277、莫看花儿迟迟开,守得真心第一怀。扬过杨过《无题》

278、水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

279、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280、陇上梅花落尽(宋·张先·《清平乐》)

281、⑥拉完磨杀驴←→卸磨杀驴

282、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283、(2)认识社会和总结社会活动经验的谚语:如“人敬富的,狗咬破的”、“放虎归山,必有后患”。

284、乙、积重难返

285、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

286、◆经一番挫折,长一番见识。

287、啊,美呀,在爱中找你自己吧,不要到你镜子的谄谀中支找寻。——泰戈尔《飞鸟集》

288、)认识自然和总结生产经验的谚语:如“长虫过道,大雨要到”、“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乌拉草”。

289、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

290、节约时间就是延长寿命。

291、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

292、◆不摸锅底手不黑,不拿油瓶手不腻。

293、晓湿梅花重(宋·释绍昙·《偈颂一百零二首》)

294、◆三天不念口生,三年不做手生。

295、坐吃山空,立吃地陷。

296、爱博而情不专——对人或事物的喜爱很广泛,而感情不能专一。

297、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

298、◆经得广,知得多。

299、一、跟花有关的谚语或优美的句子

300、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

301、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

302、清月上梅花(宋·曹勋·《山居杂诗九十首》)

303、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

304、◆药农进山见草药,猎人进山见禽兽。

305、花有重开日,人老何曾再少年。

306、◆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

307、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可俗话又说:拔了毛的凤凰不如鸡!

308、道虽近,不行不至;事虽小,不做不成。灯不拨不亮,理不辩不明。

100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