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明方法的经典句子2个292句
1、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2、层进式(论述的层次一层比一层推进、深入);
3、(3)交代作品的时代背景
4、[类型1]:直接找出说明事物的特征的句子
5、语言(对话)描写
6、六要素: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7、(1)渲染故事气氛;
8、类型: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
9、A.引用具体的事例;(作用同举例子)
10、[类型6]: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几句话)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11、夸张: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作用: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12、(一)语言品析
13、引用说明:引用说明有以下几种形式——
14、对整篇文章语言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
15、(5)先抑后扬: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
16、作用:做到情景交融,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
17、【赏析】作者用第二人称手法,面对面地直接抒发感情,强烈表达了自己对峡谷的关切、同情、抱不平以及无限的敬意。
18、(8)照应:记叙文:使文章浑然一体,整体感强,突出主题。议论文:强化××论点。散文:反复地抒发××情感,增加情感的深度。
19、抓句式特点
20、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深化主题、升华主题。
21、打比方:把抽象复杂的事物说得浅显易懂,具体生动。这段文字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体现了……的……特点……
22、议论在散文中会对形象的特征或意义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3、考点之二:说明对象的特征
24、表现手法是作家在创作中为塑造艺术形象,表达审美情感时所运用的各种具体的表现手段,如衬托、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联想、想象、象征等。
25、对策:(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周密性、科学性。
26、一、指明作者采用的表达形式;
27、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照应上文、引起下文、
28、特点: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可兼用其它表达方式;以鲜明的态度表明观点或主张;以充分的材料证明其观点或主张。
29、(2)烘托人物形象;
30、"文眼"指文中最能揭示题旨、升华意境、涵盖内容的句子或关键性词语。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喷发口,是文章思想感情的焦点,同时也对文章的结构起着支配统摄作用。
31、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32、②论据——对论点进行证明的材料、依据。论据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类。
33、(一)要把握文章"线索"
34、(6)侧面(间接)描写:侧面烘托出该人物的××性格、品行和技能,使得文章结构更加集中紧凑,表达更为简洁精练。直接和间接描写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被描写的人物或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突出。
35、抓思想内容
36、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37、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用在记叙、说明、描写中,能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用在议论文中,能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最常用的还是生动形象。
38、要素:①论点——对所论述的问题所持的观点、态度。论点有中心论点、分论点两种,有的议论文只有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中心论点、分论点均有。
39、一、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40、联想、想像、象征(托物言志)、比较、对比、衬托、反衬、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
41、(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42、对策: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对整篇文章语文的品析,一般从二个角度谈: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文风格的角度谈。
43、赏析一个句子,包括三个方面:
44、这篇文章主要运用了……的说明方法,说明了……(内容: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参考前面说明方法,明确其作用)
45、抓修辞手法
46、对偶:它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作用: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47、(1)以时空变化划分
48、一般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叙述、描写、议论。以解说或介绍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构造、功用、类别等或物理的含义、特点、演变等为主要内容。以客观、准确为基本要求,一般不表示作者的感情倾向。
49、C.引用名言、格言、谚语;作用是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50、B.记叙顺序?
51、结合说明方法谈
52、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53、列图表:又称画图表。把复杂的事物说清楚,弥补单用文字表达的缺欠,对有些事物解说更直接、更具体。使读者直观,一目了然的了解事物的特征。直观形象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54、规范性的答题模式如下:
55、例句2:“你似乎深不见底,宽不可测,没有人见过你的全貌。虽然你拥有珍贵的树木,这大自然无价的财富,然而你沉默寡言、与世无争──多么不公平啊,你这个世上罕见的地下森林。你从哪里飞来?你究竟遭受了什么不幸,以致使你沉入这黑暗的深渊,熬过了那么漫长的岁月?”
56、语言的特点:形象,生动,具体。
57、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
58、D.结局:深化主题,留下思考
59、F.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60、例句1:“因为岛屿挡住了它的转动,它狠狠地用脚踢着,用手推着,用牙咬着。它一刻比一刻兴奋,一刻比一刻用劲。”
61、引用法: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62、③文中议论抒情的语句
63、分类别:帮助读者掌握特征,头绪分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
64、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事件,然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事件),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65、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为下文做铺垫、形成悬念、奠定感情基调、照应题目
66、并列式(文章的层次、段落之间、论据之间是平行的、并重的);
67、④作者的思想感情(变化)
68、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69、例句1:“那儿的树木虽然远不如山上的小草高,但它却可以自豪地宣布:我是森林!”
70、②各段反复出现的事物
71、对策:(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
7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73、(10)想像:在原有的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新形象的心理过程。作用:为塑造形象、表现主题服务。使读者接受美的陶冶。
74、三、指出作者用这种形式表达这个内容带来怎样的艺术效果.“义理、考据、辞章”三个方面,表达一种思想情感,用哪种方式能够表达得恰到好处,这种方式就是所谓的“辞章”.它包括人称、线索、结构、表达方式、描写方法、描写角度、写作手法、修辞方法、句式等等多种形式.在句子欣赏中,需要判定:1.作者在这句话中主要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2.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刻画人物的句子,要指出哪种描写方法);3.运用了哪种修辞方法,如何用的。
75、【赏析】这是描写最初地质突变时的情景,一句话一种景象,字虽不多,形象生动,让人如临其境,同时也交代了峡谷的来源。
76、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77、规范性的答题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像这样的例子文章中还有很多。
78、B.发展:刻画人物,反映性格。
79、【赏析】作者捕捉到大海清波微漾的特征,展开丰富的想象,运用多个比喻来描摹海潮的几种情态。用“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来比喻海浪声的轻柔;用“情人的蜜语”来比喻海浪声的甜美;用“落花飘零在水上”来比喻海浪声渐闻渐远,直至杳然无声的情态。这种多角度的设喻,将落潮时大海的轻柔、静谧刻画得细致入微,使人如临其境。
80、例句1:“狂风呼啸,气浪灼人,沙石飞腾,岩浆横溢,霎时天昏地暗,山崩地裂,好像到了世界的末日……”
81、对策:1.了解说明顺序的基本常识:说明文有三种写作顺序。⑴空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形状、构造,多在建筑物的结构,如上下、远近、左右、内外、东西南北中等。⑵时间顺序:说明事物的发展变化。⑶逻辑顺序:说明事理,多说明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逻辑顺序的具体分为:主——次、原因——结果、现象——本质、特征——用途、一般——个别(特殊)、概括——具体、整体——局部、总—分
82、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打比方、下定义、列图表、诠释法、作比较、摹状貌、做引用、分类别、列数字
83、(2)结合说明方法谈:通过……的说明方法,怎么样地说明了……(事物特征或事理),使说明……(作用)。
84、(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85、对策: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
86、【赏析】作者运用排比句式,以表现大海惊醒后的剧烈动荡,展示了大海的粗犷、豪放的性格,让读者读来琅琅上口。
87、直接抒情(往往直抒胸臆,情感浓烈)
88、对策:了解常见的说明方法(举例子、分类别、下定义、摹状貌、作诠释、打比方、列数字、列图表、引用说明)的主要特点,然后根据文段内容分析判断。
89、三、在不同位置的作用:
90、【赏析】作者直抒胸臆,鲜明地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伟大力量的歌颂,表明了作者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91、侧面描写包括;以他人言行来反映人物等(又叫侧面烘托)。
92、(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93、从这个角度分析说明文的写法,答题的规范性格式如下:
94、借代: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作用:能起到突出形象,使之具体、生动的效果。
95、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的说明顺序对……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
96、(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97、B.描写: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对人物、事件和环境所作的具体的描绘与刻画。
98、这篇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除了说明外,还有……(从“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根据内容选择),如……(具体举例),就是……(表达方式)的运用,使说明更具体形象/充满感情。
99、划分:按事件的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100、品味散文语言的含蓄美。
101、A.如何找线索?
102、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一般、可能、有时、通常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合。(若是说明文再加上“原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103、【赏析】文章首尾照应,以房中听潮开始,以房中听潮结尾,使文章结构谨严。
104、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105、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106、总分式(先总后分、先分后总、总-分-总)
107、例句1:“远处的钟声突然惊醒了海的酣梦。”
108、作用:能实现文学形象的具体性生动性和可感性。
109、例句2:“海水疯狂地汹涌着,吞没了远近大小的岛屿。”
110、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111、(1)结构、内容作用:引出下文、承上启下、总结全文/前文。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说明事理的作用。
112、逻辑顺序:是指依据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来确定说明内容先后的。
113、修辞手法的运用,能使句子表达的意思更形象、生动、传神。修辞常见的有八种(即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它们在不同的语境中所起到的作用各不相同。
114、(3)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115、字词作用有以下考查形式:
116、一个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有承上启下、前后呼应、总结上文或总结全文等。我们应该抓住总领句、过渡句、总结句分析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117、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118、C.抓关键词句(比如:运用了说明方法的语句、中心句)
119、D.议论:作者直接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表明自己的态度、情感和评价。
120、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或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121、作用:可以把描写的各个方面联成一体,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加深读者对人物、事件的理解。在议论文中,作为事实论据,用来证明论点。
12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123、格式:用了"××"词,生动地(准确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能够激发读者的兴趣(符合实际情况,具有科学性)。
124、[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
125、(六)散文特点:"形"(材料)散而"神"(中心)不散
126、[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
127、【赏析】这是一个过度句,在结构上的作用是承上启下,是联系大海由睡到醒,潮水由落到涨的纽带。
128、【赏析】以大海周围的景物岛、山、星星为衬托,把大海熟睡的“恬静美”推进一步,让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了这是一幅清丽、温柔、恬静的“海睡图”
129、列数字:使所要说明的事物准确化,以便读者理解,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130、E.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方面着手
131、①文章的标题
132、【赏析】以“海”、“墙”作比喻,写出了森林的浩瀚和坚不可摧。透过字表,我们能够领会到作者对森林的喜爱与赞赏之情。
133、(三)语段作用
134、[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
135、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
136、对策:找出运用的说明方法,再根据下列说明方法的作用具体回答。
137、【赏析】作者用两个反问一个设问表达了对阳光不公的抗议,“莫非”一词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怨恨之情。
138、C.高潮:表现冲突,揭示主题。
139、线索:①人线(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②物线(某一有特意义的物品)③情线(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④事线(中心事件)⑤时间线⑥地点线
140、正面描写包括;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又叫细节描写)
141、举例子:使文章更具体,更有说服力,使比较抽象复杂的事物变得通俗易懂,让人信服。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
142、(B)只见他急敲慢敲,重敲轻敲,时而敲打鼓沿时而肘杵鼓面,时而跃腾猛捶,时而贴鼓轻抚,柔时如丝绸无骨,坚时像枪击钢板,乱时如乌云压顶,齐时如布兵排阵;铁马金戈乱箭飞,细雨轻风荷塘清,劈山开路是男儿,再闻堂前纺织声……
143、(2)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144、B.在首段中找
145、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肖像,语言,动作,心理,环境等或正面,侧面、细节)、议论、抒情、说明等。
146、作用:表达作者强烈的某种主观感情。起到渲染环境气氛,强调人物性格品质,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引起读者的共鸣,使文章更有感染力。
147、【格式】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148、(2)论证结构:
149、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强调内容,加重感情。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
150、[类型5]:指示代词的含义类型:指示代词如“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
151、抓表现手法
152、例句2:“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因此即使是伴妻一道默坐在房里,从闭着的窗户听着外面隐约的海潮音,也觉得满意,算是尽够欣幸了。”
153、⑤某一人物的见闻感受作用:文章内容井然有序地组合在一起,人物的思想性格,事情的来龙去脉。
154、【赏析】小草比树木高的原因不是因为它本身,而是借用地势;而树木凭的是自身的优势,这里运用对比手法,写出了作者对地下森林的欣赏之情。
155、引证法:引用经典或名言、谚语等证明论点。
156、No.4小说
157、在记叙性文体中,议论有两种方式:先叙后议和先议后叙。前者见解独到,令人深思,具有启发性;后者可使读者很快进入对将要叙述的事物的思考,引起读者对下文的注意。
158、例句3:“那声音仿佛是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那样温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语那样芳醇;低低的,轻轻的,像微风拂过琴弦;像落花飘在水上。”
159、对比法:用反向事例或对比说明论点。
160、③论证——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论证有归纳法(个别到一般)和演绎法(一般到个别)两类。
161、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162、(7)伏笔和铺垫作用:内容前后照应,情节严丝合缝。
163、分类:立论文(从正面论述其观点、说明其观点的正确);驳论文(对反面论点进行驳斥,确立起正确观点)。
164、A.开端:交代背景,铺垫下文。
165、A.叙述:对人物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所作的交待、陈述。
166、B.引用具体的数据;(作用同列数字)
167、★答题模式:不能删。因为"××"词表示……,删掉后句子的意思就变成了…,这与文意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与科学性。
168、作用:鲜明的突出了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169、例句1:“森林是雄伟壮丽的,遮天蔽日,浩瀚无垠。风来似一片绿色的海,夜静如一堵坚固的墙。”
170、人物形象:核心是人物的思想性格,描写的角度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71、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172、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73、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174、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
175、细处落笔,以小见大。
176、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数量词等关键词语传递出来的。抓住句中关键词语去深入理解句子,是常用的可取的一种赏析句子的方法。
177、例句3:“我喜欢海,溺爱着海,尤其是潮来的时候。”
178、在结构上:总分总
179、(1)交代人物的生存环境
180、(二)写法分析
181、【赏析】一个动词“吻”字,写出了海浪亲昵温柔的情态。
182、人称: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和第三人称(更加广泛)。
183、例句2:阳光不喜欢峡谷,峡谷莫非不知道?阳光是公平的么?峡谷莫非不明白?
184、No.5散文
185、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86、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
187、对照式(论述中把两种事物作对照);
188、(3)推动情节发展;
189、No.6补充
190、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191、例句1:“在我们的脚下,波浪轻轻吻着岩石,像蒙眬欲睡似的。”
192、阅读散文就要进行由此及彼举一反三的想像、联想和补充。把自己的想像和作者的想像融合在一起,丰富作品的意境和形象,填补文中的结构空间。
193、(3)对比: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
194、时间顺序:按照事理发展过程的先后来介绍某一事物。时间顺序在文章中使用恰当就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说明清楚,使读者一目了然,所以在文章时间顺序也是一种独特技巧。
195、二、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196、No.3说明文
197、议论在议论文中主要是阐述观点。
198、(4)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某种真挚的思想感情。
199、意境,就是作者把深刻的思想、动人的感情,通过生动的画面表现出来,达到情与物融合、意与景交织,以唤起读者的联想,产生动人的艺术效果。
200、结论(结尾部分,解决问题)。
201、(二)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
202、抓关键词语
203、No.2议论文
204、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格式如下:这篇文章充分体现了语文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的特点,如“……”一句,就准确/生动形象/简明平实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2、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205、(四)要体会散文的意境
206、顺叙: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207、环境描写:指对人物活动的环境和事情发生的背景作描写。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气候及花草鸟虫的描写。社会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活动的具体背景,处所,氛围以及人际关系等作描写。
208、【赏析】“疯狂”、“汹涌”、“吞没”这些充满力度的词语,描绘出了大海勇猛无畏的性格。
209、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或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引.....的例子,说明…….....的…….....的特点。)
210、例句3:《假如你想做一株腊梅》文章最后写道:“此刻,北风正在敲打着我的窗户,而我的那几株腊梅,依然在那里默默地绽蕾,默默地吐着清幽的芬芳``````”结合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11、【赏析】“卖”是卖弄,“逞”是炫耀,“不可一世”是形容极其狂妄自大,这三个词语原是贬义,这里贬词褒用,表现出汉子们打鼓时的精神抖擞、气势非凡。
212、(1)基本结构:引论(开头部分,提出问题);
213、(2)交代人物的社会关系
214、(二)要抓住散文的"文眼"
215、二、指明作者表达的内容;
216、常见的句式特点有: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工整、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倒装句等。
217、这种题目答题的角度有三种:
218、(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219、(9)联想: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性格更鲜明突出,情节更生动感人。
220、对策:找出语言准确的词句,然后说明其作用。找准确词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①找有精确数据的句子;②找有概数的句子;③找使用限制性词语的句子。
221、(4)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22、喻证法:借助形象的比喻来说明论点。
223、篇、句的作用基本同上。
224、[类型]:本文使用了什么说明顺序?有何作用?
225、例证法:运用典型事例说明观点。
226、品味散文语言朴实自然美。
227、例句2:“多少年过去了,风儿把山顶上岩石的表层化作了泥土,瘠薄而细密;它又不辞辛苦地从远处茂密树林里捎来种子,让雨水把它们唤醒。坡上青翠的小苗讨得阳光喜欢了,阳光便慷慨地抚爱它们。”
228、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229、对策: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230、想象、联想和象征手法的运用。
231、表现手法:描写、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卒章显志、托物言志等。
232、【赏析】一连串的排比,将鼓神击鼓的姿势、动作描绘得栩栩如生,气势磅礴。又借助比喻和对比,表现出鼓声的变化多端,使读者如临其境、如闻其声。
233、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234、(五)要仔细品味散文的语言(从修辞方法或者表达方式分析)
235、(一)三要素: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
236、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237、例句4:《鼓神》敲打锣鼓的汉子们敦实威风,这些平时在山中辛苦刨食的人此时一个个精神抖擞,红光满面,
238、抓结构作用
239、考点之五:说明语言
240、侧面暗示。
241、对具体篇、句、词的评析
242、如比喻,是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其作用表现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243、本论(主体部分,分析问题);
244、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245、(三)要借助想像领会作品的内涵
246、(1)象征(托物言志):通过咏物来抒情,常常借助于某些具体植物、动物、物品等的一些特性,委婉曲折地将作者的感情表达出来。作用:首先是它把抽象的事理表现为具体的可感知的形象。其次是可以使文章更含蓄些,运用眼前之物,寄托深远之意。
247、A.看题目
248、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249、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250、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51、(5)深化作品主题
252、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253、考点之一:说明对象
254、D.修辞手法
255、(1)它本身的作用;
256、(2)衬托: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作用:突出本体的××特征。
257、对策: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
258、故事情节:指作品所描写的事件发展,演变的全过程。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59、对策: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从远到近、由背影到面容等,视具体情况而定)的规律不一致;(2)该词与上(下)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4)这些词语的顺序在语气上是层进的,调换就不能体现了。
260、[类型2]:文章某段或某句运用何种说明方法,简要说明它的作用?
261、A.准确;B.形象生动或简明平实。
262、准确把握内容及思想情感每个句子本身都可提炼出一定的内容,也有的饱含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在赏析句子的答案中,内容及思想情感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263、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
264、散文是一种作者写自己经历见闻中的真情实感的灵活精干的文学体裁。
265、[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词好在哪里?
266、考查类型:直接让学生回答:“这篇文章(或文段)的说明对象是什么?”
267、A是一般说明文的共同特点。B是针对不同语言风格的角度谈。做这种评析整篇文章语言特点的题目,一定要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谈,比如可以选择一句话为例子。
268、[类型1]:直接让考生回答文章或段落的说明方法
269、说明文语言的特点:前提是准确,有平实和生动两种基本风格等。
270、例句2:“大小的岛拥抱着,偎依着,山静静地恍惚入了梦乡。星星在头上眨着慵懒的眼睑,也像要睡了。”
271、E.说明:是对事物与事理进行的解释和介绍。作用:使读者清楚明白地了解被说明的事物和特点。
272、(四)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
273、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74、作用:突出强调了事物(人物)的特征。
275、(A)卖着狂傲,逞着威风,显得不可一世。
276、这种题目往往要结合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有时是体现语言生动性)的特点答题。第二种题型还要在答题中比较二者的区别。第三种题型还要加上“删去后不符合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或“与客观事实不符合”之类的表述。或者加“如果去掉了就与实际相不符,用了这个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77、间接抒情(借景抒情:通过景物描写,抒发感情)
278、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279、(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
280、又如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用它说理可使论述详尽,条理清晰;用它抒情,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用它叙事写人,能使描写细腻深刻。
281、C.抒情:作者在作品中抒发由某种媒介触发起来的主观感受和思想感情,以强化某些景象的色彩,或突出人物性格的一种表现手法。
282、考点之三:说明方法
283、(4)暗示社会环境;
284、考点之四:说明顺序
285、D.引用神话传说、新闻报道、谜语、轶事趣闻等。作用是增强说明的趣味性。(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
286、(2)结合句子语境。
287、C.人物的描写方法?
288、空间顺序:即是按事物空间结构的顺序来说明,或从外到内,或从上到下,或从整体到局部来加以介绍,这种说明顺序有利于全面说明事物各方面的特征。一般说明某一静态实体(如建筑物等),常用这种顺序。
289、散文语言富有音乐美,具有诗情画意。
290、[类型2]: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
291、【赏析】本句用拟人手法,赋予风、雨水、小苗、阳光以人的灵性,让我们感受到生命的获取原来如此的诗意,与峡谷的凄清冷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292、结合表达方式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