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植物是什么树精选51句
1、【翻译】
2、诗句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植物是柳。
3、【赏析】:
4、天无绝人路,
5、信心诚可度,
6、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7、唐代:李商隐朗读:
8、【作者】李商隐【朝代】唐
9、柳。出自:唐代李商隐的《柳》原文: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译文: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赏析: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扩展资料:《柳》创作背景:此诗大约是唐宣宗大中五年(851年)诗人在长安初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聘时所作。李商隐在被柳仲郢辟为节度书记后的几年离都在柳幕中,所以他的咏柳诗往往借府主的姓氏抒发感慨。
10、暗箭岂能掰。
11、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12、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柳树。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柳》,全诗以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抒发了诗人心中对今昔荣枯变化的悲叹。
13、一言不发池塘柳,
14、全诗句句写柳,却不着一个“柳”字。句句写景,又句句抒情。诗人年轻时充满幻想和信心,怀有远大抱负,正如洋溢着勃勃生机的春柳。
15、风吹雨打自成材。
16、原文: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17、柳树属于广生态幅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很广,喜光,喜湿,耐寒,是中生偏湿树种。但一些种也较耐旱和耐盐碱,在生态条件较恶劣的地方能够生长,在立地条件优越的平原沃野,生长更好。一般寿命为20到30年,少数种可达百年以上。一年中生长期较长,发芽早,落叶晚,南方个别种为常绿树。不论高山、平原、沙丘、极地都有柳树生长。
18、【唐】李商隐
19、根深威不露,
20、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婀娜多姿,乐游苑上,士女如云,舞筵上红裙飘转,绿袖翻飞,碧绿的柳枝仿佛同舞女一道翩翩起舞。既然秋色已深,那你(柳)为何又肯捱到秋天来啊!而眼前只有斜阳照着柳枝,秋蝉贴在树上哀鸣。
21、“曾逐东风拂舞筵”“已带斜阳又带蝉”中的“逐”“带”字,是把柳人格化,将柳写作人,说柳枝在追逐东风,带斜阳又带蝉,变被动为主动,写出柳枝的蓬勃生气,化客观死景为活景。
22、李商隐在40岁时写下《柳》这首秋柳诗。原文如下
23、这是咏柳寄慨之作,其中隐含诗人身世之感。(主旨)
24、扩展资料
25、枝叶向阳开。
26、译文:曾经随着东风轻拂歌席舞筵,那是乐游苑让人断肠的春天。为什么在今天这萧瑟的秋日,已经身披夕阳又要满带鸣蝉。
27、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28、地有自覆灾。
29、是柳树。
30、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31、《柳》李商隐(唐)
32、然而由于党争倾轧,诗人一直过着一种沉沦的生活,诗中经历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伤迟暮、自叹身世的真实写照。
33、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言绝句,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
34、扩展资料:
35、此诗即为其中一首。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刚病故,自己不久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悼念妻子,悲叹前路,其心情之惨苦可知。
36、后二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以春日之柳的繁华得意对比秋日之柳的零落憔悴,重在写秋柳的凄凉情形。柳在春日是那样地风光无比,受人瞩目,而眼下时值深秋,它又如何愿意面对夕阳西下、寒蝉凄切的凄凉处境呢!“清秋”,秋色已深。“肯”,岂肯,不太愿意,既是反诘,又是感叹。
37、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38、首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写(柳枝)曾在繁花似锦、令人陶醉的春日,如同婀娜多姿的舞女一样,在乐游苑的宴会上随风起舞。“舞”,生动地写出了春柳的婀娜多姿,也写出了柳枝的欢乐。乐游春苑,即乐游原,长安东南名胜,地势高,可俯瞰长安全城,是当时人们节日游乐场所。断肠天,指繁花似锦的春日。断肠,即销魂,指美好的春日令人陶醉。
39、“曾逐东风拂舞筵”描写的是柳树。
40、写柳与柳无关的诗句,例如:柳
41、【修持】
42、“逐”有随着之意,用了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随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生机可爱。再加上“拂舞筵”三字,更易让人联想到那迎风而动的柳条就是一位酒筵之上翩翩起舞的美女,翠袖绿裙左摆右摇,煞是好看。可谓将拟人手法运用得深入无痕。
43、李商隐,唐代著名诗人,他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
44、译文:曾经追逐东风,犹如舞女在宴席上翩翩起舞,那时正是繁花似锦的春日,人们在乐游原中游玩。怎么会到深秋的季节,已是夕阳斜照,秋蝉哀鸣的景象了。
45、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
46、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47、作者:李商隐
48、“已带斜阳又带蝉”描写的植物是柳树。这句诗句出自李商隐的《柳》,描绘了秋日的柳树与斜阳和秋蝉相伴的景象,从而渲染出一种零落枯凋的情境。
49、这是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绝,诗人借柳的形象来自比,抒发情感。
50、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一、二句“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意为春日细长低垂的柳枝,随风轻扬,最易使人联想起舞女的飘然舞姿。三、四句“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却陡然一转,描绘出杨柳完全相反的另一种景象。“清秋”,喻秋色已深;清秋又当斜阳,环境更加凄凉。临近生命终结的秋蝉,鸣声更加凄厉。
51、《柳》是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的借咏柳自伤迟暮,倾诉隐衷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写的是秋日之柳,但诗人不从眼前写起,而是先追想它春日的情景,然后再回到眼前的柳上来。全诗言少意丰,隐而不露,含蓄委婉。全篇不着一个“柳”字,却句句关柳,句句是景,句句咏物,而又句句写人,抒发对稀疏衰落的秋柳的悲叹之情。诗中经历今昔荣枯悬殊变化的秋柳正是诗人自叹身世的生动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