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言经典对仗诗句
1、第四种格式:首句不入韵平起式
2、该诗是王维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所写的组诗《皇甫岳云溪杂题五首》之首。这是一首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的诗。全诗旨在写静,却以动景处理,这种反衬的手法极见诗人的禅心与禅趣。 2、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晓》是唐代诗人孟浩然隐居在鹿门山时所作,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联想,描绘了一幅春天早晨绚丽的图景,抒发了诗人热爱春天、珍惜春光的美好心情。 3、王孙游【南北朝】谢朓 绿草蔓如丝,杂树红英发。 无论君不归,君归芳已歇。 《王孙游》是南朝齐谢朓所作五言古诗。诗描写了暮春景象,抒发了少女对情人的思恋。 4、绝句·迟日江山丽【唐】杜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绝句·迟日江山丽》是唐代诗人杜甫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是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该诗反映了诗人经过奔波流离之后,暂居草堂的安适心情,也是诗人对初春时节自然界欣欣向荣景象的欢悦情怀的表露。 5、春风【清】袁枚 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 来扫千山雪,归留万国花。 《春风》是清代诗人袁枚创作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描绘的冬春交替的场景,春风如贵客,一到便繁华。春天到了。 五言绝句是汉族诗歌体裁之一,属于绝句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四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小诗,属于近体诗范畴。有仄起、平起二格。此体源于汉代乐府小诗,深受六朝汉族民歌影响。到了唐代与近体律诗如孪生姐妹,并蒂双花,以其崭新的异彩出现在诗坛上。五言绝句仅二十字,便能展现出一幅幅清新的画图,传达一种种真切的意境。因小见大,以少总多,在短章中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是其最大特色。
3、(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
4、树色随山迥,河声入海遥。
5、五律中颔联对句著名的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6、第一字的平仄规则,不能犯孤平。
7、曲院早荷年
8、第一句跟第二句对仗叫首联对仗,第七句跟第八句对仗叫尾联对仗。无论是五言八句律诗,还是七言八句律诗都如此。长律诗对仗更宽一些。首联即第一,第二句合起来跟颈联(五、六句)产生对仗,理论上可以存在。
9、比喻:借孤蓬来比喻友人的漂泊生涯,用"浮云"来比喻友人。
10、律诗每两句合成一联。
11、不负越女容
12、平平仄仄平(平起平收式);
13、五律的格律对仗要求是:
14、颈联和颔联,在诗中的作用都是为了深化题旨,但要注意颈联下意要和颔联相应相避,要有变化。变化的方法之一是颔联既然写景了,颈联就要写人事;颔联写了人事,颈联就要写景。如果二联都是写景,那么一般颔联侧重写整体,骋目四顾的远景,颈联则着重勾勒细节;同写人事,往往颔联写他人,颈联写自己。颔联、颈联的上下二句,每个字的平仄、词性、意义都是相对的。
15、长堤思姮娥
16、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7、每联的上句叫出句,下句叫对句。律诗的容量比绝句增加了一倍,所以可写更多的事或景,可抒发更多更细致的情感。“它散中有整,常中有变,对仗工整,内容充实”;“五律显得简短,朴直,有力,七律显得畅达,悠扬,纡徐。律诗既讲平仄,押韵,又讲对仗,故写作较难。”
18、象征:颈联里,那一轮西沉的红日落得那么徐缓,恋恋不舍地把最后的光线投向青山白水,仿佛不忍遽然离开,而这正是诗人此刻心情的象征。
19、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20、西湖美名传
21、帝乡明日到,犹自梦渔樵。
22、《草/赋得古原草送别》;唐代:白居易;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译文:;长长的原上草是多么茂盛,每年秋冬枯黄春来草色浓。无情的野火只能烧掉干叶,春风吹来大地又是绿茸茸。野草野花蔓延着淹没古道,艳阳下草地尽头是你征程。我又一次送走知心的好友,茂密的青草代表我的深情。;
23、平平平仄仄(平起仄收式);
24、第三字的平仄规则,不能有三平调。
25、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26、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7、(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28、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29、(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30、律诗每一句都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按照规定,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31、所谓对仗就是把字数相等、意思相对或相反、结构相同或相近的两个句子放在一起,使两个句子形式上互相映衬,内容上互相补充。通俗地说是两个句子相同位置的字词的词性相同,即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等,严格些说是词类相同或相近。
32、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33、愧对白乐天
34、五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就是指五言八句而又合乎律诗规范的诗歌,讲究声律、对偶,一联内讲对,两联间讲粘,只能押平声韵,且只偶数句押韵。
3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6、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37、优雅罗兰趣,
38、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39、红叶晚萧萧,长亭酒一瓢。
40、书香沪上温。
41、齐鲁赋青春。
42、越鸟巢乾后,归飞体更轻。
43、佛山晚钟时
44、每句末字是平声即需要押韵。
45、第1,2句合称第一联(首联),第3,4句合称第二联(颔联),第5,6合称第三联(颈联),第7,8句合称第四联(尾联)。
46、五言律诗以首句不入韵为正规,而且以仄起式为常见。
47、秋日赴阙题潼关驿楼
48、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9、律诗的四联指的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50、律诗要求颔联(三、四句)、颈联(五、六句)对仗,首联和尾联可以对仗,可以不对仗。如果五言律诗或七言律诗首联(开头两句)是流水对,即字面对仗,意思互补。首联理论上可以和颈联对仗,不过现在还没有发现首联跟颈联对仗的。
51、这四种句式是律诗平仄格式变化的基础,由此构成五言律诗的四种基本格式。
52、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53、律诗是唐朝流行起来的一种汉族诗歌体裁,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常见的类型有五律和七律,一般有几个字说几言。律诗是汉族文学的宝贵财富,而且具有重要意义。
54、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55、整首诗是五言律诗,对仗工整,是经典的对偶句。
56、移情:尾联里面,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似乎和主人的心意相通,不时萧萧长鸣,诗人虽然没有直接说离别的感觉,然而马尚且不耐离情的凄苦,扬鬃哀嘶,人何以堪!
57、五言律诗首联,颔联可以用同一景物。一般而言,都是首联第一句起,首联第二句承,颔联、颈联是衬贴题目,尾联上句转,下句合。中间二联或就景物加以渲染勾勒,或就人事加以点染,或叙写,或议论,或引事,或比拟,皆为深化题目。
58、《静夜思》;唐代: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不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59、久违杏花雨
60、五言律诗每首八句,每句五字,共四十字。一般逢偶句押平声韵(第一句可押可不押),一韵到底,当中不换韵。律诗的四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61、律诗是格律诗的一种,共八句,分为四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按照格律诗的格律要求,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也即第三句和第四句必须是对偶句,第五句和第六句必须是对偶句。例如《蜀相》(杜甫)颔联“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颈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都对仗。
62、五言律诗为四联八句,每两句为一联,每一联各有一个特定的名称,第一联叫首联,第二联叫颔联,第三联叫颈联,第四联叫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首联和尾联可对可不对。
63、既然是五言律诗(即五律)就不止四句。五言律诗(五律)是由八个五言句分成四联(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组成的诗文。它须符合"替"、"对"、"粘"原则,偶数句必须押韵,中间两联(即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等等。而五言四句且符合格律要求的诗文称作五绝。
64、第二、四、五字的平仄不能改变。
65、五律有四个基本句式:
66、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67、白头掻更短,浑欲不胜簪
68、第一种格式:首句入韵仄起式
69、第二种格式:首句不入韵仄起式
70、鸟鸣涧【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鸟鸣涧》
71、·除首联和尾联外的其它各联都必须使用对仗。
72、断桥忆许仙
73、《相思》;唐代: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鲜红浑圆的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南方,春暖花开的季节,不知又生出多少?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集,小小红豆引人相思。;
74、仄仄平平仄(仄起仄收式);
75、第三种格式:首句入韵平起式
76、仄仄仄平平(仄起平收式)。
77、一首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共四联,第一联(第1,2句)称“首联”(或起联),第二联(第3,4句)称“颔(hàn)联”,第三联(第5,6句)称“颈联”,第四联(第7,8句)称“尾联”(或结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