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是什么节日的诗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5、月夜忆舍弟

6、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7、全诗四句二十八字,以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之夜的图画。此诗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8、翻译:戍楼上更鼓咚咚响,道路上行人无影踪。边城荒芜秋风凉,只听见孤雁哀鸣。今夜霜露格外白,仍是故乡的亲切,月亮也是故乡的明亮。兄弟离散各一方,家已残破,生死消息何处寻?书信久已不能抵,何况战火还没有停息。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指的是白露节气。

10、全诗简要赏析如下:

11、这首诗的第一句“戍鼓断人行”,一开始就点出“深夜”和“战时”那种戒备森严、冷清的样子。第二句的“边秋”和“雁声”则说明在怀念他的兄弟时候的季节和地点。当时季节正好是秋天,花草树木都开始凋谢,而自己又是身处在边境,再加上孤雁凄惨的哀叫声,就更令人觉得空虚寂寞了。

12、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13、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14、白话文释义:戍楼上的更鼓声隔断了人们的来往,边塞的秋天里,一只孤雁正在鸣叫。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有兄弟却都分散了,没有家无法探问生死。寄往洛阳城的家书常常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没有停止。

15、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6、对应中秋节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是谁家。

17、这首诗是759年(乾元二年)秋杜甫在秦州所作。这年九月,安史之乱,由于战事阻隔,音信不通,引起他强烈的忧虑和思念。《月夜忆舍弟》即是他当时思想感情的真实记录。诗中写兄弟因战乱而离散,杳无音信。颠沛流离中的诗人杜甫,看到山河破碎,思念不知生死的兄弟,更为国家而悲痛。

18、首先,这首诗没有一个月字,但是,很明显,我们可以从“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这两句可以得出这应该是中秋之夜。

19、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当太阳到达黄经165度时为白露。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古人以四时配五行,秋属金,金色白,故以白形容秋露。进入“白露”,晚上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

20、全诗原文

21、“露从今夜白”,既写景,也点明时令.那是在白露节的夜晚,清露盈盈,令人顿生寒意.“月是故乡明”,也是写景,却与上句略有不同.作者所写的不完全是客观实景,而是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感情.明明是普天之下共一轮明月,本无差别,偏要说故乡的月亮最明;明明是自己的心理幻觉,偏要说得那么肯定,不容置疑.然而,这种以幻作真的手法却并不使人觉得于情理不合,这是因为它极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微妙的心理,突出了对故乡的感怀.月光常会引人遐想,更容易勾起思乡之念.诗人今遭逢离乱,又在这清冷的月夜,自然更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22、有弟皆分散,无家问生死。

23、说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节”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24、全诗层次井然,首尾照应,承转圆熟,结构严谨。“未休兵”则“断人行”,“望月”则“忆舍弟”,“无家”则“寄书不达”,人“分散”则“死生”不明,一句一转,一气呵成。

25、释义: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2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两句诗描写了白露节气的夜晚,令人顿生寒意,而月亮是思乡的象征,作者写出了寒夜与明月,突显了孤独寂寥的情绪,更体现了作者对故乡的感怀。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五言律诗《月夜忆舍弟》,表达了作者对舍弟无比的思念之情。

27、是,诗句: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28、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此时兴起。到了白露,阴气逐渐加重,清晨的露水随之日益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称之为白露。

29、“露从今夜白”说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语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一诗。

30、出自唐代杜甫的《月夜忆舍弟》,原诗如下:

31、这句诗讲的是入秋后的白露节。

32、大部分诗人望月的诗都会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写,可以通过诗人在诗中的感情以及描写来得知具体时节。

33、扩展资料:

34、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有些版本作《十五夜望月》,此处以《全唐诗》为准。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著名的一首。

35、从“露从今夜白”这句话可以看出时令,正是“白露”节气。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秋季第三个节气。民间有“白露逢初一,秋分遇十五”的说法。所以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不是中秋节的诗。

3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7、白露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当太阳到达黄经一百六十五度时为白露节气。白露是秋天的第三个节气,表示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露水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38、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39、古诗十五夜望月描写的中秋月色的诗句是: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40、“露从今夜白”说的是农历二十四节气的“白露节”,语出唐代诗人杜甫所作的《月夜忆舍弟》一诗。全诗如下:

41、最后四句,杜甫则是在描写他思念兄弟的情怀。因为战争关系,他和弟弟们分散在不同地方;而第六句的“无家”则更觉得悲哀,因为他不仅和亲人分离,连老家也都因为战争的关系而破坏了。最后两句,他则描写出因为战争的关系,又收不到家书,因此对大家的安危感到十分忧心的心情;特别是第八句的“未休兵”三个字,又可以和第一句互相呼应,整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非常的完整。

42、【唐】杜甫

43、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不是中秋节的诗。

44、对偶,借景抒情,通过写自然景色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以及思念亲人的思想感情。

45、出自唐朝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46、“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写出当时的节气,而白露又可以和下一句的明月相互呼应,如此一来,就可以由“白色”这个颜色来感受出当时那种冷清的样子。

47、今夜月明人尽望寄托了诗人的思念远离的亲人,不再正面写自己的思亲之愁,而是用一种疑问式的委婉语气道出那绵绵的愁念会落在谁家?这句话点明了“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最后一句通过一句反问,描写了所有离乡者共同的思绪。

48、月夜忆舍-杜甫-唐

114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