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诗句优选好句50句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时所作。
2、这首词以月起兴,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反映了作者复杂而又矛盾的思想感情,又表现出作者热爱生活与积极向上的乐观精神。
3、苏轼的《水调歌头》中抒发自己矛盾心情的诗句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苏轼在写作该词时,正被贬密州,当时他在政治上不得志,一再遭贬,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对现实十分不满,但他又希望能回到朝廷继续为国出力。以上几句诗,写出了天上和人间,幻想和现实,出世与入世两人方面都吸引他,显现出了他的矛盾心理。
4、来历:“水调”二字典出于隋炀帝命人凿京杭大运河历史典故,“歌头”是唐《水调歌》中序第一章,故是“头“。
5、二、“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出自唐人传奇《周秦行纪》(托名牛僧儒所作)。其中有诗云:“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共道人间惆怅事,不知今夕是何年。”
6、作者因政治失意以及和其弟苏澈的离别,中秋对月不无抑郁惆怅之感,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除忧患,表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乐观阔达的胸襟。
7、有一种高度叫做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一种境界叫做高处不胜寒,人爬的越高就会越寂寞,身边懂你的人也就越来越少,可即便这样,你还要继续往上爬吗?是的,必须继续下去。一个人不能忍受孤独和寂寞,又能有多少成就,为了顶峰的风景,你固然放弃了很多,但是登上山顶之后的心情和境界又有几人能够体会。
8、宋代:苏轼
9、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
10、词牌出处:《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
11、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含蓄地表示了对不幸离人的同情,此句流露出了词人悟透人生的洒脱和旷达的性格,也是对人生无奈的一种感叹,这里以大开大合之笔从人生写到自然,将各种生活加以提炼和概括,包含了无数的痛苦、欢乐的人生经验.
12、“二三子”出自《论语》中的话语,就是孔子对一些弟子的称呼。
13、《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14、高处不胜寒的意义是权势、地位、技艺等都达到了常人难以逾越的高度,苦弥没有知音与之常谈,因而非常的寂寞与孤独。
15、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7、这几句最能体现苏轼《水调歌头》中所表现出来的矛盾纠结的心情!“我欲乘风归去”一句,可见词人是渴望能重返朝廷的,但“又恐琼楼玉宇”中,说明词人又担心朝廷党同伐异,勾心斗角,不堪其扰,所以“何似在人间”,意思是说还是在地方为官好,主政一方,可以一心为国为民,做点实事!
18、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9、水调歌头不是橘子洲头。水调歌头是词牌名,是诗歌的一种格式(词也是诗,是诗歌的一种殊形式。)而橘子洲头,是地名。是位于湖南境内湘江边的的一个地名。毛泽东风华正茂时期,曾经在深秋时节独立于橘子洲头,“问苍茫大地”,“指点江山”,抒发改造旧世界,建设新中国的万丈豪情。也许是有人对毛泽东这首诗印象太深刻,于是把橘子洲头的诗句与水调歌头联系在一起了。但遗憾的是,毛泽东的这段激扬文字词牌并不是水调歌头,而是沁园春。
20、一览众山小的意思是登到山顶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一览众山小”出自杜甫唐诗的《望岳》。
21、水调歌头并不是橘子洲头,水调歌头只是一个词牌名,具体的诗文有很多,只不过冠以相同的词牌。
22、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出自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的诗句,很多人对于高处不胜寒这句诗不是很了解,那么高处不胜寒的意义是什么呢?
23、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4、作者表达的情感:
25、万事一杯酒,长叹复长歌。感叹岁月的无奈和对当时处境的一种感叹。
26、“男儿无奈五车何”里面包含着“学富五车”这个典故。
27、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水调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会曲·九金增宋重》为正体,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后段十句四平韵。另有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两仄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两仄韵;双调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韵、五叶韵,后段十句四平韵、五叶韵等变体。代表作品有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陈亮《水调歌头·送章德茂大卿使虏》、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等。
28、水调歌头
29、站在高处看其他地方的山都觉得小!
30、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就比较有意思,这其中有一个典故:相传隋炀帝开汴河后来就作了《水调歌》,演为大曲在当时流传甚广,影响了无数的诗人词人,苏轼同样受到了其影响,而且影响还不小,他的许多的诗词都借用了《水调歌头》这个词牌名,如:《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等。
31、诗中描述的意境:
32、“平生萤雪”包含着两个典故,一个是“囊萤”的故事,一个是“映雪”的典故。
33、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34、三、“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脱胎于石曼卿以李贺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为出句的对句“月如无恨月长圆。”
35、《水调歌头》原文如下:
3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37、一、“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化用李白诗《把酒问月》句:“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3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意思是:希望自己思念的人平安长久,不管相隔千山万水,都可以一起看到明月皎洁美好的样子。这句话常用于表达对远方亲人朋友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祝愿。出自宋·苏轼《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9、“看取长安得意”出自孟郊的《登科》。
40、《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和祝福的诗句是: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词牌名。唐朝大曲有《水调歌》,据《隋唐嘉话》,为隋炀帝凿汴河时所作。宋乐入“中吕调”,见《碧鸡漫志》卷四。凡大曲有“歌头”,此殆裁截其首段为之。九十五字,前后片各四平韵。亦有前后片两六言句夹叶仄韵者,有平仄互叶几于句句用韵者。有元会曲、凯歌、台城游、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异名。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1、反映作者矛盾心情的句子是: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2、许多作者都用过《水调歌头》这个词牌,有《橘子洲头》,有《明月几时有》,有《游泳》,有《游览》,等等等等,作品非常多。
43、作为一个词牌名,只规定了词的节奏和韵律,表示词有固定的格式与声律。
44、“丹桂、素娥”都是对月亮的美好称呼。
45、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46、高处不胜寒,“高处”是指权势、地位、学识、技艺、武功等等达到高层或者顶峰,“胜”指能承受。字面意思是,站在高山之巅,很难承受来自高空的寒冷。引申意思就是,越是优秀的人,因为能与其沟通、交流的人太少,因为大多数人普通人都达不到那么高的境界,他因曲高和寡而感到寂寞与孤独。这首词是苏轼哲理词的代表作。词中充分体现了作者对永恒的宇宙和复杂多变的人类社会两者的综合理解与认识,是作者的世界观通过对月和对人的观察所做的一个以局部足以概括整体的小小总结。
47、“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48、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化用了谢庄《月赋》:“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以及许浑《怀江南同志诗》:“惟应洞庭月,万里共婵娟。"
49、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故称“杜陵”。
50、词人运用形象描绘的手法,勾勒出一种皓月当空、美人千里、孤高旷远的境氛围,把自己遗世独立意绪和往昔的神话传说融合一处,在月的阴晴圆缺当中,渗进浓厚的哲学意味,可以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品。此词通篇咏月,却处处关合人事。上片借明月自喻孤高,下片用圆月衬托别情,它构思奇特,畦径独辟,极富有浪漫主义色彩,是苏词的代表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