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苏轼乐观的诗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悲欢离合的事都能看透

2、古之立大志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苏轼

3、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译句:回头看那刚下过雨的地方,回去吧,风雨虽已停止天还未放晴。

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5、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临江仙》译句:驾着小船从此离去,就到江海中度过未来的岁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对眼前生活感到厌烦时,总会盼望脱离旧环境,到一个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遥的人生。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7、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竹杖和草鞋轻捷得胜过骑马,有什么可怕的?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8、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定风波》译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叶的雨声,不妨一边吟咏长啸着,一边悠然地行走。

9、苏轼因乌台诗案险些被杀头,后面去死罪被贬荒凉之地。但作者乐观豁达,写出这段诗句,拄竹杖、穿芒鞋,走得比骑马还轻便,一身蓑衣任凭风吹雨打,照样过我的一生!

10、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潇潇一作:萧萧)

11、江城子·密州出猎

12、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译句: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13、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14、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15、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16、千里共婵娟

17、还有什么看不透?

18、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19、此事古难全

20、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21、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和子由渑池怀旧》宋朝:苏轼

22、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江城子·密州出猎》宋朝:苏轼

23、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肠断一作:断肠)

24、译文: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

25、但愿人长久

26、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27、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28、译句:被贬到这南方边远的荒岛上虽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为这次南游见闻奇绝,是平生所不曾有过的。

29、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蒙通:濛)——《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宋朝:苏轼

30、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31、译文:人生犹如一场梦,且洒一杯酒祭奠江上的明月。

32、人有悲欢离合

33、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34、译文: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3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36、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37、宋代:苏轼

38、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3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0、刘禹锡面对老年的病痛,也是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认为不要说日落之时天色已晚,虽然是流照在桑榆之上的余晖,依旧能够幻化成霞,绮丽满天。

41、意思是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42、宋朝苏轼豁达乐观的诗句如下:

43、苏轼表达人生应该自强不息,旷达乐观的诗词是:《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念奴娇·赤壁怀古》《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44、春风微凉,将我的酒意吹醒,寒意初上,山头初晴的斜阳却应时相迎。回头望一眼走过来遇到风雨的地方,回去吧,对我来说,既无所谓风雨,也无所谓天晴。

45、译文:我姑且抒发一下少年人的狂傲之气,左手牵着黄狗,右手托着苍鹰。随从的将士们头戴华美艳丽的帽子,身穿貂皮做的衣服,率领随从千骑席卷平展的山冈。

46、解答您的问题: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了作者杀敌为国的雄心壮志,体现了为了效力抗击侵略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47、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48、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49、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50、月有阴晴圆缺

51、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唐代·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52、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

53、译文:人生在世,到这里、又到那里,偶然留下一些痕迹,你觉得像是什么?我看真像随处乱飞的鸿鹄,偶然在某处的雪地上落一落脚一样。

54、他还有一首《秋词》,也写的是身在逆境仍充满乐观心态。

55、原文:  江城子·密州出猎_古诗文网  作者:苏轼(宋代)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

56、苏轼性格积极乐观,看到流水西流,写下这段诗句:谁说人生就不能再回到少年时期?门前的溪水都还能向西边流淌!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的飞逝啊!

5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唐代·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

58、三月七日,在沙湖道上赶上了下雨,拿着雨具的仆人先前离开了,同行的人都觉得很狼狈,只有我不这么觉得。过了一会儿天晴了,就做了这首词。

59、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代:苏轼

60、苏轼本身就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他的很多诗词都有很豪壮的气势,最有名的当属《江城子密州出猎》具体解释如下:

61、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62、《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词作。此词通过野外途中偶遇风雨这一生活中的小事,于简朴中见深意,于寻常处生奇景,表现出旷达超脱的胸襟,寄寓着超凡脱俗的人生理想。上片着眼于雨中,下片着眼于雨后,全词体现出一个正直文人在坎坷人生中力求解脱之道,篇幅虽短,但意境深邃,内蕴丰富,诠释着作者的人生信念,展现着作者的精神追求。

6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宋代·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64、译句: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与自己的生命同样无穷无尽,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

65、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水调歌头》宋朝:苏轼

66、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67、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68、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宋代·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6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70、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长向一作:偏向)

71、念奴娇·赤壁怀古

72、以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赤壁赋》

73、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人生一作:人间;尊通:樽)——《念奴娇·赤壁怀古》宋朝:苏轼

74、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75、作者仕途坎坷,被贬在凄凉地二十三年,仍能乐观面对,对生活充满希望。这句意思是,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树木的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

7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77、举一些诗句为例吧:  一、“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定风波》),这是苏轼因为“乌台诗案”差点送命后被贬黄州后所作,当时正好出行遇雨,一行人被雨淋得很狼狈,唯有苏轼发出了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人生感慨,这绝对不是遇雨的感受,而是经历无数人生挫折与磨难后的感悟,这真是一种对人生超然的乐观!  二、“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初到黄州》)单看字面,这黄州真是居住的胜地呀,鱼美、笋香。可这是苏轼生平第一次被贬,初到贬地的感受。换作常人,初到贬所,一定是愁眉不展,一定感觉到寂寞无助,但苏轼不然,无论到哪里,无论境遇如何,他都能看到希望,他都能乐观地面对,他都能随遇而安。就是在这个被贬之地——黄州,苏轼安然而居,开垦“东坡”自耕,从而为中国文学史增添了一个传奇的“苏东坡”,为后人留下了传诵千古的“三赤”名篇(《念奴娇-赤壁怀古》、《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三、“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海》)。一贬再贬的苏轼,直到将老才从海南渡海回中原,在“夜渡海”之际,他回首这一路的贬谪生涯,唱出了这两句人生感悟。贬到惠州(今广东)已经是大陆的尽头了,新党还未死心,再将其贬到儋州(今海南),而苏轼对那样一个蛮荒瘴疬之地的生活的总体评价是“兹游奇绝”,这真是一种大胸怀、大乐观。  四、“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自题金山画像》)。这是苏轼去逝之年对自己事业的总结与评价,回首一生,他更多地想到的是黄州、惠州、儋州三个被贬之地,在贬谪生活中,他感受更多的不是痛苦,而是充实,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实实在在的为民服务,所以一生的功业都放在了三地。在是贬谪文化的最强音,是九死不悔的执着,更是大乐观!

78、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樯橹一作:强虏)

115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