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之上诗句127句
1、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2、边雁悲无所,代谢归北乡。
3、【译文】黄河好像从白云间奔流而来,玉门关孤独地耸峙在高山中。
4、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古诗作品《山行》第一二句,其全诗文如下:
6、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唐·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7、宋代李清照《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原文: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8、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9、然而这只是在为后两句蓄势,接下来诗人明确地告诉读者,那么晚了,我还在山前停车,只是因为眼前这满山如火如荼,胜于春花的枫叶。与远处的白云和并不一定看得见的人家相比,枫林更充满了生命的纯美和活力。
10、我的心灵像被流水洗涤,馀音缭绕和着秋天霜钟。
11、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1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13、半山深处有人家,依山傍水远繁华。无为不做俗尘事,轻煮岁月慢煮茶。
14、关于高山云雾缭绕的诗:
15、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
16、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17、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8、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19、译文:天蒙蒙,晨雾蒙蒙笼云涛。银河欲转,千帆如梭逐浪飘。梦魂仿佛又回到了天庭,天帝传话善意地相邀。殷勤地问道:你可有归宿之处?我回报天帝说:路途漫长又叹日暮时不早。学作诗,枉有妙句人称道,却是空无用。长空九万里,大鹏冲天飞正高。风啊!请千万别停息,将这一叶轻舟,载着我直送往蓬莱三仙岛。
20、楼阁高耸于经霜的树林之上,登高望远,天空如明镜无纤云一毫。
21、层云愁天低。[唐]陆龟蒙《奉酬袭美苦雨四声重寄三十二句·平上声》
22、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23、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24、杂诗其三
2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26、“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27、译文:天上的浮云不能与此山平齐,山峦云雾苍苍远望反更迷离。拂晓弯月暂时飞隐到高树里,秋夜的银河远隔在数峰以西。
28、蜀僧抱绿绮,西下峨眉峰。
29、迷蒙处处皆凉意,诗里黄花醉晚秋。
30、长安秋望——唐代:杜牧
31、山行:在山中行走
32、第二句:“白云生处有人家”,描写诗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33、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34、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诗人把秋天写得清旷明净,朗爽高华,让人受其感染,激发起对秋天的赞赏。它不只是即兴咏景,而是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励。
35、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36、为我挥手弹奏名曲《风入松》,仿佛听到万壑松涛声。
3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38、暮染红枫送远愁,苍江一夜水浮丘。
39、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
40、唐代白居易《阴雨》原文:岚雾今朝重,江山此地深。滩声秋更急,峡气晓多阴。望阙云遮眼,思乡雨滴心。将何慰幽独?赖此北窗琴。
41、“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4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43、长久跟随您,您进入楚山里,白云也跟着你渡过了湘水。
44、客里情怀又晚秋,霜风萧瑟动离愁。
45、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唐·李白《送友人》
46、译文:今天的山岚雾霭特别的重,天涯广阔这里却是如此的偏僻深远。闻见滩头江水带来的秋意扑面而来,山谷的气候湿润,晴天也多像阴天。望向帝京但是云遮住了眼,想着故乡,檐上的雨一滴滴的滴到心里。用什么来安慰我这幽深彷徨的思绪?唯赖这北窗下的琴来解我心中孤独。
47、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唐·崔颢《黄鹤楼》
48、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49、城东楼阁连云起。冠绝辰州市。莲灯初发万枝红。也似江南风景、半天中。
50、花衢柳陌时年时静。刬地今年盛。棚前箫鼓闹如雷。添个辰溪女子、舞三台。
51、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52、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唐代:李白
53、清风煮酒桂花香,十里长亭落叶黄。
54、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55、碧树香台锦绣连,画师应见乱离前。
56、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57、愁人难为辞,遥遥春夜长。
58、云去远的诗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59、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在这首诗中,杜牧以情驭景,敏捷、准确地捕捉足以体现自然美的形象,并把自己的情感融汇其中,使情感美与自然美水乳交融,情景互为一体。
60、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61、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62、白云深处有人家的意思是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该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牧所作的《山行》,全诗原文如下:
63、宋代李清照《临江仙·梅》原文: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春迟。为谁憔悴损芳姿,夜来清梦好,应是发南枝。玉瘦檀轻无限恨,南楼羌管休吹。浓香吹尽有谁知,暖风迟日也,别到杏花肥。
64、“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65、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66、湘水之上,有仙女穿着萝衣,白云可以躺卧您要早点归来。
6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68、何时共剪西窗烛,人月团圆在小楼。
69、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
70、唐代杜牧的《山行》
71、扩展资料
72、听蜀僧濬弹琴——唐代:李白
73、细雨连绵日渐凉,满庭桂子透新香。
7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5、春燕应节起,高飞拂尘梁。
76、从此天高南雁去,来年共醉在斜阳。
77、南山在澄明的秋天竟是那样高峻,莫不是要与秋色试比气势的大小?
78、译文:巍巍的太乙山临近长安城,山连着山一直蜿蜒到海边。白云缭绕回望中合成一片,青霭迷茫进入山中都不见。中央主峰把终南东西隔开,各山间山谷迥异阴晴多变。想在山中找个人家去投宿,隔水询问那樵夫可否方便?
79、楚山和秦山之上都有白云,白云到处长久地跟随着您。
80、诗歌通过诗人的感情倾向,以枫林为主景,绘出了一幅色彩热烈、艳丽的山林秋色图。远上秋山的石头小路,首先给读者一个远视。山路的顶端是白云缭绕的地方。路是人走出来的,因此白云缭绕而不虚无飘缈,寒山蕴含着生气,“白云生处有人家”一句就自然成章。
81、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82、《山行》杜牧
83、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84、《凉州词二首·其一》王之涣
85、《虞美人·城东楼阁连云起》
86、如今风景那堪写,废寺空山锁暮烟
87、“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平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88、《云山楼阁图》
89、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唐·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90、不知不觉,暮色已笼罩青山,秋云黯淡,布满黄昏天空。
91、唐代王维《终南山》原文: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92、秋词——唐代:刘禹锡
93、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出有人家。
94、云层低低地停留在机舱的下方,好像无数石灰小丘组成了一片白茫茫的荒原。
95、佳人有意珠帘卷,一任潇潇湿薄裳。
96、白话文意思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顶,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户人家。停下来欣赏这枫林的景色,那火红的枫叶比江南二月的花还要红。
97、离昆鸣清池,涉暑经秋霜。
98、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99、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100、唐代:韩翃
101、“白云深处有人家”全诗为:
102、“大山深处有人家”应该是有《山行》中的“白云深处有人家”化用而来。原诗《山行》是诗人杜牧的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103、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104、唐代韩翃《宿石邑山中》原文:浮云不共此山齐,山霭苍苍望转迷。晓月暂飞高树里,秋河隔在数峰西。
105、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06、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107、【注释】
108、《宿石邑山中》
109、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代诗人。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
110、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
111、蜀僧濬怀抱着绿绮琴,他来自西面的峨眉山。
112、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113、九层云外倚阑干。[唐]刘禹锡《同乐天登栖灵寺塔》
114、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远处秋山,一道石径,蜿蜒曲折;白云掩映,竹篱茅舍,炊烟缭绕。近处,一片枫林,红叶流丹,诗人似乎忘了腹中饥饿,旅途劳顿,停车驻足观赏,留恋不舍。
115、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116、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宋·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117、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唐·贾岛《题李凝幽居》
118、秋日晴空万里,一只仙鹤排开云层扶摇直上,便引发我的诗情飞上云霄。
119、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120、杜牧(803年一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杜氏。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入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121、《终南山》
122、我行未云远,回顾惨风凉。
123、译文:庭院一层层的有好多层,云簇阁楼的窗户,淡淡的雾气弥漫在四周,春天却迟迟不来。思念让容色憔悴,只有在夜晚的梦中才能相聚,向阳的梅枝也到了发芽的时节。梅花风姿清瘦,南楼的羌笛不要吹奏哀怨的曲调。散发着浓浓的香味的梅花不知道被吹落多少?春日的暖风,别一下就让时间来到杏花盛开的时节了。
124、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125、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26、[魏晋]陶渊明
127、高空则是另一番景象——它是那样的明净而清澈,仿佛使人觉得蓝色苍穹之上只有无边无际的空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