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恬静优美的诗句精选167句
1、一《虞美人》五代: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行云却在行舟下,空水澄鲜。俯仰留连,疑是湖中别有天。
3、王维: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庄子》
5、诗人起笔抒“恨”,即亡国之痛,然后描写“旧时游上苑”的繁华盛况:车水马龙,花月春风。诗人的“恨”全在这“繁华盛况”之中,情与景的连接点就是“昨夜梦魂中”一句。在这里,“旧时游上苑”的景致描绘的越美,越能够表达出诗人梦醒之后被囚的亡国之痛。
6、词人推想离别以后可能会有一番良辰美景,可是纵有良辰好景,也等于虚设,因为再没有心爱的人与自己共赏。即便对着美景,能产生一些感受,但又能向谁去诉说呢?总之,一切都提不起兴致了。把词人的思念之情、伤感之意刻划到了细致入微、至尽至极的地步。
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空旷的山林里刚下过雨,清泉在石上流过,潺潺的流水声更凸显山林的幽静!)
8、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9、释义: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10、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11、这是山水田园诗派的典型做法,源于晋代陶渊明和南北朝谢灵运,兴于唐代王维和孟浩然,盛于宋代杨万里。
12、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谢灵运《初去郡》
13、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首诗描写了作者一大早进入破山寺,阳光照进寺庙。寺庙里非常的幽静,小路弯弯曲曲,禅房在花木的深处,山里的景色让鸟儿高兴不已,深深的潭水让人平静。在这里,各种声音都没有了,只传来了和尚敲木鱼的声音。
14、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二首》
15、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陶渊明《饮酒·其五》
16、前面说过,古人归隐,是对于乱世的自我保全。而今中国出现峥嵘面貌,我们怎能不为之奋斗终生?
17、——总序
18、这是一个传奇人物,相传其辅佐越王勾践打败夫差,当勾践大摆庆功宴时,范蠡携手西施退隐于西湖,随后三次白手起家富甲天下,又三次散尽家财施与百姓。
19、人民当家做主就意味着:人民便是国家,国家便是人民。祖国和我荣辱与共,休戚相关,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做到“大隐隐于朝”!
20、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蜀的山山水水原是很美的,但在寂寞悲凉的玄宗眼中,那山的“青”,水的“碧”,也都若人伤心。大自然的美,应该有恬静的心境才能享受,他却没有,所以就更增加了内心的痛苦。回长安后,“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比如何不泪垂”,由于环境和景物的触发,物是人非,更让唐玄宗禁不住潸然泪下。从太液池的芙蓉花和未央宫的垂柳仿佛看到杨贵妃的容貌,这就突出了唐玄宗由于苦苦相思而产生幻觉的哀痛,这就像柳永所说那样“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坛玄宗即使满对良辰美景,那也只是“虚设”,心中却是难以排解的相思之苦。
21、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22、这个派别的文人,善于描写自然风光、农村景物和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其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23、释义: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24、轻罗小扇扑流萤。
25、”而做出的设想。故而,中国文化的源泉,最重要的时代背景就是,周天子失势的春秋战国时期,百姓流离失所,处于水深火热中。
26、银烛秋光冷画屏,
27、无他,惟心静矣。
28、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诸葛亮《诫子书》
29、可奈情怀,欲睡朦胧入梦来。——李煜《采桑子》
30、诗歌前两句写景,描绘出一幅江南夏雨图。梅雨季节,阴雨连绵,池塘水涨,蛙声不断,乡村之景是那么清新恬静、和谐美妙。“家家雨”既描绘出夏季梅雨的无所不在与急骤密集,表现乡村之景的清新静谧,又暗示了客人不能如期赴约的客观原因,流露出诗人对绵绵梅雨这种阴雨天气的无奈。“处处蛙”既是写池塘中蛙声阵阵,又是采用以声衬静的写法,烘托出梅雨时节乡村夜晚的恬静和谐气氛,同时还折射出诗人落寞孤寂与烦躁不安的心境。这两句诗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形象而真切地表现出在夜深人静之时,诗人独自期客而客人却始终没有出现时的独特心理感受。“有约不来过夜半”,这一句才点明了诗题,也使得上面两句景物、声响的描绘有了着落。与客原先有约,但是过了夜半还不见人来,无疑是因为这绵绵不断的夜雨阻止了友人前来践约。夜深不寐,足见诗人期待之久,希望之殷,至此,似乎将期客不至的情形已经写尽,然而末句一个小小的衬垫,翻令诗意大为生色。
31、故而,我始终认为,当代中国士人的精神丰碑,并不需要孔孟马列,有这三人足以——诸葛丞相、范文正公、伍豪总理。
32、古人归隐,都是为了修身养性,为了保全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究其根本,都是因为时局动乱。
33、十五个字,熟记只需要几秒,然而我却花费了近十年光阴去参悟这句话。
34、“夜夜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这里仍用侧面描写,却变换角度从听觉写出。传来的积雪压折竹枝的声音,可知雪势有增无已。诗人有意选取“折竹”这一细节,托出“重”字,别有情致。“折竹声”于“夜深”而“时闻”,显示了冬夜的寂静,更主要的是写出了诗人的彻夜无眠。不过我一听折竹声只想握紧我的被子好好睡觉。。。
35、此时“天地静”和“心静”再也不是先后关系,而是我便是天地,天地便是我,天地与我同动静。
36、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38、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长恨歌》
39、仅供参考,不足为道。
40、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这是《题破山寺后禅院》,作者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41、诸位都听说过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吧,其实,姜子牙年轻的时候,也是商贩,做过屠夫,开过酒肆。(见《说苑·尊贤》“太公望,朝歌之屠佐也,棘津迎客之舍人也”)
4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春天的夜晚,风声夹着雨声潜入到梦里,暗夜里的雨声格外清晰,也衬托着夜晚更加宁静。)
43、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
44、花与鸟两种事物本是春天必不可少的乐景,而诗人以物拟人,将花鸟人格化,有感于国家的分裂、国事的艰难,长安的花鸟都为之落泪惊心。用拟人的手法,表达出亡国之悲,离别之悲。
45、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46、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47、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先秦《诗经》
48、君若好登临,城南有秋山。君若爱游荡,城东有春园。君若欲一醉,时出赴宾筵。洛中多君子,可以恣欢言。君若欲高卧,但自深掩关。亦无车马客,造次到门前。——白居易《中隐》
49、源深而水流,水流而鱼生之,情也;根深而木长,木长而实生之,情也。——姜子牙《六韬》
50、: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自落。《辛夷坞》;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瞑》;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
51、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5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53、中国文化,起源于政治,服务于百姓。
54、众所周知,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有这么一句“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百里奚举于市”。胶鬲和百里奚都是怀才不遇,隐于世俗。当然,可能是因为迫于生计,才沦为市井街贩。可当他们被国君重用时,立马一鸣惊人。
55、这两句写到春天江月夜景,从前文“杜鹃啼血猿哀鸣”和后文“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可以看出此处有“以乐写哀”表达诗人被贬浔阳的痛苦。
56、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李白《行路难·其一》
57、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58、释义: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
59、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6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61、“隐于野”和“隐于市”都是“知其不可而不为”,而“隐于朝”却是一种“知其不可而有所为有所不为”。这才是真正的“无为思想”,因为“无为”不是“不为”,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有所为有所不为”。
62、看似诗中展现了一片温暖清新的春天景色,诗人却因送故人远别以及故人的`遭遇而不安惆怅。可见,乐景写哀情,更能突出诗人送别朋友的悲伤和对朋友“西出阳关无故人”后生活的关心和同情。
63、《竹里馆》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隐者的闲适生活以及情趣,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遣词造句简朴清丽,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表现了清幽宁静、高雅绝俗的境界。
64、今歌舞升平,四海昌盛,诸君何不积极进取,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65、白居易: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66、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67、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苏轼《赤壁赋》
68、刘方平唐
69、无奈之下朦胧入睡,却见伊人入梦来。这里用的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手法。
70、古代士人这么做,本身是没有错的。但是,如果现在我们还加以效仿,那便是大错特错。
71、每一句都有着沁入肌肤的凉,每个字都摸起来冷冰冰的,却又让你感觉到静谧,八月份的长江大桥,让你能瞬间穿越千年感受杜牧当时的心境。
72、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菜根谭》
73、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才是真正的淡泊宁静之心境。
74、用道家哲学理念来分析,“心境”,即隐士的归隐之心,分为三个层次。
75、画船载酒西湖好,急管繁弦。玉盏催传,稳泛平波任醉眠。
76、出自王维《鸟鸣涧》
77、——陶渊明《饮酒》
78、再说一个由朝入市的例子吧,巧的很,他也是中国古代道家四大谋圣之一,陶朱公范蠡。
79、二《青玉案·元夕》宋代: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80、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目前已经不可考证,但却是道家哲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永远也逃不出的命运归途——野、市、朝!
81、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8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8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84、这种思想,千百年来,造就了无数文人隐士。而正是这些隐士,专心研究文学,以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才创造了文坛上恬静虚无的文风。
85、“隐于野”是需要借助外物,才能让自己的心静下来。这是一种让心灵沉浸于大自然中最直接最简单的手段,而“隐于市”却更上一层楼。
86、赵师秀宋
87、杜甫: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拔刺鸣。
88、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89、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
90、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91、是谁曾经在那个春光烂漫的春天里,在杨柳依依中送别我?而当我在大雪飘飞的时候经历九死一生返回的时候,还有谁在等我?杨柳依依是春天的美景,但是在这个时候男主人公要出征了,面对这样的美景更能传达出对故乡、亲人恋恋不舍的心情。让那一股缠绵的、深邃的、飘忽的情思,从风景画面中自然流出,含蓄深永,味之无尽。
9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范仲淹《岳阳楼记》
93、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
94、我们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当家做主!
95、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這是出自王維的詩句,詩題為〈鹿寨〉。這首詩的意境十分清幽靜美。大山場裏看不見人在活動,卻能聽到人的說話談笑聲,從聽聞人聲反面說明了山中的幽深靜默,這是以動寫靜的典型例子,寫得十分傳神,人人都可以心領神會,產生共鳴
96、以声写静,以动衬静,这是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有名的诗句很多,比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等,举不胜举。通过动态(声)的描写,更能渲染环境的静幽。有静有动,以动衬静,动静结合,这种写法在诗词中乃至在其他文体中较为常见。
97、出自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
98、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
99、“中隐”这个概念是因为白居易而出名的,他有一首诗,就叫做《中隐》。
100、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01、当然,古人毕竟有自己的局限性。皇帝再怎么昏庸无能,士人一般都不会造反(相对于农民起义而言),只好选择归隐山林。
10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
103、王维《竹里馆》
104、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105、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罗贯中《三国演义》
106、这是王维《秋夜独坐》中,以声写静的诗句。一个秋天下雨晚上的二更时分,悲怆的诗人独自空堂静坐,淅沥淅沥的雨声,竟掩盖不住山中被雨打落的野果堕下地上的撞击声,与及灯下草虫的呜叫声。
107、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在夜里偶尔听见啾啾的鸟鸣,在山谷里回荡。)
108、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109、但是,在我看来,他们却属于隐者中的末等,是一种对现实乱世和政坛乱局的逃避。或者说,强行让自己去“恬静虚无”,自我陶醉,说服甚至欺骗自己的内心,以达到掩耳盗铃。
110、春夏秋冬四季都有:
111、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112、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113、生活很恬静:生活指人或生物的各种活动:文化生活、政治生活。生活文化有多种多样的文化。生活文化与其社会的各种文化有机结合,受到自然环境和历史的影响而形成。宗教文化形成其社会的价值观,严重影响生活文化的内容、性格。
114、以声写静的诗句: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115、诗人以乐景写哀情,表达心中难言之哀,难传之痛,该诗就是有此写作特点。这两句写景雄浑阔大,写出了辽阔的原野、浩荡的长江、灿烂的星月,瞻前句顾后句,不难看出,此处有“以乐写哀”的妙处——运用了美好的意境为了反衬诗人的孤独伶仃而颠沛无靠的情感。
11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王羲之《兰亭集序》
117、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18、以声衬静的诗句比较多,这里略举几例:
119、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120、同时,需要格外注意,“隐于朝”要做到内心淡泊,始终问心无愧,恪守道德良知,绝不贪图名利,出淤泥而不染。为人民服务的同时,牢记“我就是人民”。
121、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122、白居易唐
123、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24、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25、以下,我将略微表述我对此的理解,并把相关诗词文由此进行分类。
12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27、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128、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12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王维《山居秋暝》
130、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131、形容闹市中的宁静的诗句: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饮酒》
132、再也不是士人为君王献计献策治理天下;再也不是周文疲敝礼崩乐坏的乱世局面;再也不是封建专制人民水深火热的状况……
133、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杜甫《旅夜书怀》
134、所谓“恬静虚无”,不过是一种淡泊宁静的人生态度,有如物我两忘,天人合一。
135、等等,都是以声衬静、以声写静的名作,脍炙人口,流传千古。但我个人最推崇的则是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在《入若耶溪》中的名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这一句才是以声写静的千古绝唱!你品,你仔细品!
136、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代: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137、夜间忽觉被窝里有点冷,继而看见窗户发亮,原来是下雪了;时时听见竹子被压折的声音,方知雪下得很大。觉衾寒窗明,而知有雪,闻折竹之声,而知雪重,写来曲折有致,构思巧妙,别具一格。就景写景,又景中寓情,“冷”、“夜雪”和“折竹声”,
138、故而,与其说是意境,不如说成心境。意由心生!
139、在辅佐周文王平定天下之前,姜子牙一直隐于世俗,由市入朝,一代谋圣尚且如此。
140、如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亦然。
141、心灵驾驭于世间万物之上,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这人间纷争,这红尘迷乱,都看成为一种自然而然。认知已经超越物种界限,仿佛站在上帝视角俯视人间,所谓“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便是如此。
142、“闲敲棋子落灯花”,这句只是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态,然而在这个动态中,将诗人焦躁而期望的心情刻划得细致入微。因为孤独一人,下不成棋,所以说“闲敲棋子”,棋子本不是敲的,但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独中的苦闷;“闲”字说明了无聊,而正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失望焦躁的情绪。
143、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144、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
145、每每夏夜焦躁,总会想起这首诗,把那种无聊但又无处发泄的感觉描写的细致入微。
146、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147、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白居易《琵琶行》
148、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149、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谢灵运《登池上楼》
150、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1、我之所以把这种“文风”说成“心境”而不说“意境”,是因为“意境”是没有优劣的,而“心境”却有!
152、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中国人民
153、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王维《终南别业》
154、作用:本句运用反衬手法,以声写静,用“弹琴”和“长啸”的声音来衬托竹林的宁静,从而深刻的表现了诗句中的“独”字。
155、问我为何能如此?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15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157、恬静虚无的文风,大底是由山水田园诗派的文人发展起来的,然而追溯起源,还要归于老庄的无为思想。
158、周文疲敝
159、古人中有很多造诣很高的诗人,写出的诗句总是能脍炙人口。下面列举一些以声写静的诗句。
160、这首诗描写春夜是真的画面感很强,诗人写得极其细腻,将季节的瞬时微妙变化表现出来。如果你小时候住过农村的话,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更深月色半人家”,夜静更深,半片月色调进夜色,月色不明不暗,夜色不浓不淡,且只照亮了房舍的一半,另一半依旧隐藏在夜色里,这给人一种朦胧而又舒适的感觉。“北斗阑干南斗斜”,以互文手法解释,即北斗和南斗都发生了倾斜变化,这样就可看出时间的推移,已从入夜而接近更深了。“今夜偏知春气暖”,感觉是小时候第一次脱掉棉袄,穿上春衣搁在窗边得床上睡觉,那种脱掉臃肿但微冷的感觉瞬间就来了。“虫声新透绿窗纱”,给人一种很清新的感觉,沉寂了一冬的虫子重新叫了起来,还必须是那种很微弱的叫声,再让它通过“绿窗纱”,似乎将它过滤了一遍,将那些不规整的杂首全都清除掉,剩下的当然全是乐音了。然后再为这乐音加上点“绿色”,以现在的动衬托前面的静,把那种初春变化的感觉写绝了。
161、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162、真正的物我两忘,天人合一,便该是如此,一种返璞归真的境界。超越“百花丛中过片叶不沾身”,达到“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
163、可惜,这两位生平不太详细,也很少有人感兴趣,我还是说说比较知名的吧。
164、我说过,恬静虚无就是一种淡泊宁静的心境。处于闹市之中还能做到“心远地自偏”,这修身养性的功夫可见一斑了。
165、前者属于“天地静而心方静”,后者属于“心静则天地自然静”。
166、老庄的无为思想,孔孟的仁政王道,墨子的兼爱非攻等等,都是为了解决“
167、江水碧波浩荡,衬托水鸟雪白羽毛,山峦郁郁苍苍,红花相映,便要燃烧。表现了春日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溪水映日的秀丽景色。春末夏初景色不可谓不美,然而可惜岁月荏苒,归期遥遥,非但引不起游玩的兴致,却反而勾起了漂泊的感伤。唯其极言春光融洽,才能对照出诗人归心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