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黛玉葬花的好词好句优选86句
1、“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无疑是整个《葬花吟》当中我最喜欢的一句,意思为花儿的品质本来洁净,如今仍旧回归洁净;不让它污浊肮脏地陷落在水渠泥沟里。表面在替花儿惋惜感叹,保护纯净的花儿不受世间污浊的氛围所污染,实质是感叹自己如此洁净的本质,诗句实际上是林黛玉多愁善感性格和凄凉悲苦身世的反映,也是林黛玉在幻想自由幸福而不可得时所表现出来的那种不愿受辱被污、不甘低头屈服的孤标傲世的性格特点。所以这几句诗既是黛玉怜惜桃花,更是黛玉自怜身世。这着实是黛玉葬花当中最为精妙的艺术手法。
2、这是《葬花吟》的第一节,写暮春之景。花儿急急地凋谢了,经风一吹变成了漫天的花雨,褪尽了娇艳的红艳,消逝了醉人的芳香,有谁去怜惜她们呢?柔弱的蛛丝飘荡在春日的台榭前,几时被风吹散呢?还有那飘零的柳絮扑进绣帘,是在乞求闺中人的怜惜么?
3、黛玉葬花有一首《葬花吟》
4、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5、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6、无中生有、剑眉星眼、风尘碌碌、锦衣纨裤
7、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8、花朝节期,正当阳春,桃花盛开;沁芳闸桥畔,落英缤纷。此时,黛玉见风吹残红飘落满地,惜花埋之,为落花立一花冢。而宝黛之间,是流水知音、心灵相通,正当黛玉为花立花冢时,宝玉携《西厢》于沁芳桥边也不忍践踏落花,欲使落花随流水而去,正巧与黛玉相会。黛玉言水虽洁净,却有人混污,若以绢囊之,埋于土中,随土消散则更为自然。宝玉听后,亦喜不自禁,欲放下书帮助黛玉。由此,引出红楼梦中的又一出经典片断“宝黛共读西厢”。
9、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处诉,
10、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11、花谢花飞飞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游丝软谢飘春暮,一朝飘落难寻觅,一年三百六十天,风刀霜剑严相逼,花开易见落难觅,阶前愁煞葬花人,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手把花锄泪自落,想侬底事倍伤神,愿侬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扑净土掩飞流。
12、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13、窈窕淑女,君子好求。因为待遇非常的美。
14、柳丝榆英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15、《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16、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17、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葬花吟》是《红楼梦》一书中历来最为人所称道,也是艺术上最为成功的诗篇,是林黛玉感叹身世遭遇的全部哀音的代表。
18、第二句: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19、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20、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21、了然不惑、炎凉世态、荣华富贵、从头至尾
22、游丝之软,游丝之弱,不禁让人联想到黛玉的身世,出身于诗书之家,幼年丧母,父亲死后益发无依无靠,一个孤苦伶仃的女孩像浮萍一样寄居贾府生命之软弱,不正如檐下飘荡游丝么,随时都有可能被风斩断。仅凭贾母的疼爱和宝玉的那份爱情维系着生命,怎经得日日夜夜的风吹雨打。
23、晨夕风露、惯养娇生、消愁破闷、乐极悲生
24、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25、“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杜鹃曾有典故写明杜鹃啼血的典故,对应上文“洒上空枝见血痕.”当中的血痕,暗语自己爱情的凄苦悲戚。
26、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27、林黛玉《葬花吟》中最出名的几句是: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28、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29、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30、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31、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32、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33、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34、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35、《红楼梦》当中贾宝玉与林黛玉的爱情总是经历着不同大小的坎坷,不时地会出现争吵,但最终仍然会和好如初。这一次次的争吵无疑是让宝黛的爱情不断的从青涩走向成熟的基石,而在所有的“事故”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要属黛玉葬花了。这也自然成为了宝黛爱情当中的高潮所在。
36、林黛玉《葬花吟》中最出名的几句是:
37、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38、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39、美中不足、洗耳谛听、不近人情、巨眼英雄
40、意思:一年三百六十天啊,过的是什么日子!刀一样的寒风,利剑般的严霜,无情地摧残着花枝。
41、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42、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43、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44、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45、离合悲欢、胡牵乱扯、追踪蹑迹、瓦灶绳床
46、第一句: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47、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48、第二节转而写人。暮春是个忧伤的季节,弹指间红颜衰老,百花凋零,无可奈何,惟有惋惜。黛玉本就多愁善感,加之对宝玉的误解,更是满怀忧郁惆怅。许多版本的“无处诉”作“无释处”或“无着处”,笔者认为不妥。第三十七回黛玉《咏白海棠》中“娇羞默默同谁诉”,第三十八回黛玉《咏菊》中“片言谁解诉秋心”,《菊梦》中“醒时幽怨同谁诉”,皆用“诉”而不用“释”或“着”,此处亦是。最后一句写黛玉不忍心践踏落花,同时也暗含其他人却在落花上走过的意思。
49、这一段落的人物描写是十分有艺术价值的,作者曹雪芹在描写黛玉凄惨身世以及黛玉和宝玉的凄美爱情的同时,并非用直白的语言来进行描述,而是运用周边的氛围以及侧面描写来凸显主人公的性格和经历。在黛玉葬花当中,作者利用黛玉葬花来暗指黛玉便是那残花,残花的命运也便是那黛玉的最后命运。并且作者通过葬花这件事情从环境上渲染了宝黛爱情上凄美的气氛,这也正印证了黛玉这样一位体弱多病的千金的凄惨人生经历。黛玉葬花这一部分最为重要的就属林黛玉在葬花时随口吟出的诗词,通过这些诗词很好的抒发和表达了主人公林黛玉内心的孤独和伤感。我认为最巧妙的一点在于,《红楼梦》原文当中并未出现任何夸赞林黛玉这首诗词做的好的文字,而是在第二十七回的末尾写上“宝玉听了不觉痴倒.”这短短的八个字,这八个字远比上百字的华丽夸赞,从贾宝玉听到林黛玉的吟赋之后的表现来凸显黛玉葬花的悲伤之情,结尾以贾宝玉作为陪衬,因为宝玉听到了黛玉的诗而恸倒(过度悲伤)在山坡上,宝玉的这一个动作为黛玉葬花添上了精妙的一笔,使得更有感染力!
50、“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这句话明显的是用花来比做人,柳条与榆荚钱都是既不芳香又不鲜艳的植物,却如此繁茂,美丽芬芳的桃花李花却要凋零。黛玉用桃花李花这样美丽动人却存在时间不长的花代指自己才华横溢美貌动人却要经历丧父丧母体弱多病的摧残,在言语当中也包含着一丝丝的嫉妒之情,将宝钗比作并不鲜艳动人却长久不衰的柳条与榆荚钱,体现作者的抑郁不平之气。
51、从情节结构来说,作者在描写宝钗扑蝶之后,接着又写黛玉葬花,这对于表现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来说,正好起到了相互映衬的作用。这样的对比,使宝钗和黛玉的性格特点各自表现的更加生动、鲜明,也能够使人读后难以忘怀。
52、指奸责佞、一技无成、阶柳庭花、自相矛盾
53、第二日正当林黛玉在林中准备葬花的时候,贾宝玉兜着一袋花瓣前来葬花,贾宝玉发现黛玉在这里,一面悲戚一面吟诗。林黛玉悲戚的原因是林黛玉在贾府中,虽有宝玉的照顾,贾母的疼爱,但按照当时的礼教观念,毕竟是外孙,寄人篱下的滋味还是有的,父母双亡,无人做主,孤苦一人,又兼其性格的悲观,总觉风刀霜剑严相逼,自怜之心常在,看见落花之后联想打自己的身世,顿时就觉得自己内心的凄凉之苦,林黛玉之所以为残花“修筑”花冢,也是暗指“残花”便是自己,残花从树上凋落犹如自己父母双亡无依无靠,黛玉想为像自己一样可怜的“残花”营造一个逃避世俗泥潭的堡垒,让自己不被世间的污浊所污染。甚至从上下文联系当中可以把贾府乃至整个封建社会比喻为污淖,黛玉不甘在这混沌的世界当中沉灭,但是又无力摆脱封建恶势力。怜花就是怜自己,她看到鲜花的凋零就仿佛看到了自己的将来。
54、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55、为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56、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57、自古以来花便是女性的象征,以花喻人,以人喻花,诗词中常用此手法。《红楼梦》中的花与人也是对应的,牡丹对应宝钗,芙蓉对应黛玉,海棠对应湘云,杏花对应探春,老梅对应李纨,并蒂花对应香菱,桃花对应袭人,另外晴雯号称“芙蓉仙子”。由此诗中的花当指大观园的女儿们,花儿的凋谢也预示着她们的逝去。世人对待她们的消逝也如同对待花儿一样,谁会来惜取将残的红颜呢?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女性的生命不过昙花一现,花开过后便要迅速飘落,任那些曾欣赏她们的人践踏,芳魂艳魄都将不存,留下的只是一缕尘香。
58、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59、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60、“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两句是整个《葬花吟》的结尾,等到有一天春天已尽,美丽的少女老去;那时花儿凋落、人儿逝去,都无从得知!这无疑是黛玉最真实的内心独白,整篇诗以这句话为结尾,奠定了悲凉的主题基调,渲染了悲戚的氛围环境,升华了黛玉以花喻人,以花代人,以花指人的主旨。更是在字句当中隐约暗示着黛玉未来的命运,暗示着黛玉与宝玉两人之间的爱情命运,暗示着整个家族的兴衰败落,暗示着整个朝代的思想封建!
61、“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描写黛玉希望自己能摆脱世俗,到达一个纯洁的地方,不受干扰。意欲感叹当时朝代下的思想沉沦,混混沌沌,自己愿意保持着自己的一方纯洁,可是却找不到一个能够使得自己仍旧纯净的地方。
62、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63、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64、独把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65、[清]曹雪芹
66、“有谁怜”隐含了一段答语,世人春风都不懂得怜惜落花,对她们的逝去都是冷眼旁观,置之不理,懂得怜惜落花的只有黛玉了,自称绛洞花主的宝玉也不懂,将残红付与无情的流水,岂知流出大观园后便会被糟蹋,甚至比被人践踏更为悲惨。
67、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68、王国维说“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江心点点萍”。落絮的人生,落絮的命运,天意如此,无可奈何。
69、其实林黛玉在葬花的同时吟诗并不是空穴来风,在前几回当中宝黛二人共同葬花之后,宝玉离开而黛玉却侧耳倾听姑娘们的戏曲歌赋,从中引发了无限的惆怅。黛玉对于自己未来的担忧在诗中也得到了体现,黛玉对于自己对宝玉的爱已然明朗,但是黛玉开始担忧宝玉对自己的爱是否并不那么认真专一。
70、首先,黛玉葬花的地方发生在大观园,更准确的说是在沁芳闸桥边桃花树底下。而黛玉葬花的直接原因是因为林黛玉爱惜树上飘落的桃花,认为泥土才是真正干净纯洁的,所以想将花瓣埋在泥土当中。而间接原因则是林黛玉担心贾宝玉在贾政那里受到责骂,便在饭后去宝玉的住处看望宝玉,却正巧丫鬟晴雯在屋里生气,黛玉喊了2次门都不给开门;恰巧黛玉被关在门外的时候又听见宝钗和宝玉在里面有说有笑,还亲眼看到宝玉送宝钗出来,气得回去哭了一夜,碰巧第二天是“饯花之期”所以才有了第二天的黛玉葬花。
71、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72、明年花发虽可啄,
73、“落花”“游丝”“落絮”,同样的飘零,同样的忧伤,同样的命运,同样的还有那花下的葬花人。
74、林黛玉葬花的源头还要追溯到《红楼梦》第二十三回末尾,当宝玉在沁芳闸桥边桃花底下一块石上坐着看《会真计》(传奇《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后世戏曲作者以其故事人物创作出许多戏曲,如金代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和元代王实甫《西厢记》等。)一书的时候,桃花被风吹落,飘落到周围的地上,贾宝玉将书上的花瓣倒入池子当中。林黛玉到来之后告诉贾宝玉,把花瓣装好放入袋中,再一起埋在花冢当中更好。两人便不谋而合决定就按黛玉说的做。这断片段是为后文第二十七、第二十八回当中黛玉葬花做铺垫作用。在这段场景中间宝玉和黛玉的言语也是极具特色的,就包括贾宝玉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将自己比作张生。黛玉比作崔莺莺。来抒发自己对黛玉的爱情,也是宝玉难得的爱情表白。这一段时间的他们也正是处在了热恋阶段。本段落只为交代前因,故不多加赘述。
75、黛玉葬花当中着重被世人所关注的是林黛玉在葬花时的诗句,诗句当中不仅仅描写了她个人的情感、人生感悟,更是隐喻了整个朝代下社会出现的巨大问题,而更为具体来说,便是对于大观园的未来预示,也是对于黛玉自己未来的一个预示。
76、意思:花儿已经枯萎凋残,风儿吹得它漫天旋转。退尽了鲜红颜色,消失了芳香,有谁对它同情哀怜?
77、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78、《黛玉葬花》当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高潮时期,是我在《红楼梦》当中最喜欢的一个部分。宝玉和黛玉两人从初识的一见钟情到共读西厢记的爱情表露,到后来的黛玉葬花将两人爱情引向巅峰,都是非常精彩的,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能够突破束缚做到如此的也恐怕只有书中的这二人了。一对前世有着不解姻缘,后世当中又具有相同的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两人,对爱情的如此专一钟情着实是十分难得的,特别又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以娶三妻四妾为荣的情况下,能够做到感情专一更是难上加难的了
79、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80、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81、林黛玉葬花最经典的句子: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82、酌酒吟诗、称功颂德、茅椽蓬牖、利物济人
83、曹雪芹对贾宝玉的评语是“情不情”,黛玉则是“情情”,意为宝玉将感情倾注于无情之物,即博爱万物,而黛玉则是将感情倾注于用情的人,读至葬花处,笔者不禁生疑,黛玉所葬之花岂非无情之物,博爱无情之物者有岂止宝玉一人哉?宝玉将落花抛至流水,一经流出便依旧把花糟蹋了,哪如黛玉将花埋了,随土化了来得干净,如此看来,黛玉倒盛过宝玉了。
84、“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这句话意味深长,等到明年花儿再次开放的时候,即使可以筑巢;却不知道人已离去,房梁已空,燕巢已倾落!这句话细细品味甚是有一点“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的味道,旨在告诉故人,明年今日时过境迁,地方也不是原来的地方了,故人也不是原来的故人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句子当中预示着黛玉未来的悲惨境地以及曾经兴盛的家族即将衰亡。
85、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
86、《红楼梦》中诗词曲非常丰富,但黛玉《葬花辞》是排第一位的。这首歌是烘托黛玉身世悲凉、寄人篱下、无法与宝玉相爱相守的人物形象的比较重要一笔。为人熟知的有以下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