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清代金缨《格言联璧》优选好句52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不让古人,不退让,这里指在志向上,就是有不输给古人的想法,那就是有志气。不让今人,就是不想输给现在的任何人,也就是说如果不知道谦让那么就是没肚量。

2、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白话释义:在别人面前受称赞,不如背后没有人说坏话。与人相处能使人获得短暂快乐,不如与人长久相往而不使对方厌恶。

3、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4、这个“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不过是职务的不同,其实都是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所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才是一个完成圆满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圣人或真人了。

5、《大学》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须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内圣的静养开始,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化的传统。

6、出自《格言联璧·齐家类》。

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后汉书·张衡列传》

8、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一定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待。挽救已成败局的事情,千万要格外小心谨慎,如果驾驭临近悬崖的烈马,千万不要轻易地加上一鞭;谋取即将成功的胜利,一定要竭尽全力,如同划着逆流而上的船,千万不能稍停一桨。

9、出处: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夫君子之行,静以养身,俭以养德。”

10、出处:《格言联璧·接物类》解释:大喜之时不要向别人许诺什么,盛怒中不要与别人说话。作者:清代·金缨《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11、清心指心境恬静,没有挂虑,如:清心修行,清心苦读。

12、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意思: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书,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教导子女。

13、意思是沉静下来要经常自省自己的过失,进而以是克非、为善去恶。闲谈的时候莫议论别人的是非得失,做事要留些余地,说话要留些口德。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这句话是告诉我们要且行且珍惜,学会爱人敬人,要做一个懂得自省、善良的人。

14、意思是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可见慎言的重要性。

15、《勤能补拙,俭能养廉。》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从政》

16、修己,指自我修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17、孔子说:“君子慎言”。慎言的重要性和不慎言的危害性,翻开历史或是古人的教导,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18、成语“勤能补拙”

19、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白话释义:有仁心的人,心胸宽广,凡事都有宽舒平和的气象,所以福气聚集而仁泽广泛。鄙俗的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所以福薄而恩泽短暂。

20、这句话出清朝金缨的《格言联璧》。

21、释义:大喜之时不要向别人许诺什么,盛怒中不要与别人说话。盛喜时经常会随口承诺别人一些东西,等到平静下来就后悔了;盛怒之下说话容易伤人,给别人写信容易将满腔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会伤害别人,自己的言行也会不得体。出处: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扩展资料:书中其他格言节选:

22、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23、慎言指说话十分小心注意。出自《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24、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25、崇德效山,藏器学海。群居守口,独坐防心。——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白话释义:修养自身的德性要效法高山,内心宽广要像海一般辽阔。与人在一起要谨慎说话,自己独处要防胡思乱想。

26、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27、解释:勤奋能够弥补不足。

28、《格言联璧》是清代学者金缨(yīng)所著,他用数年功夫,遍览经史典籍和先哲语录;将流传于世的格言,分为学问,存养,持躬(gōng),摄生,敦(dūn)品,处事,接物,齐家,从政,惠吉以及悖(bèi)凶等十一类。

29、《大学》里头有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原则。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了,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30、处难处之事愈宜宽,处难处之人愈宜厚,处至急之事愈宜缓,处至大之事愈宜平,处疑难之际愈宜无意。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

31、意思是说,人要生存,有才能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命运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修身。

32、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语出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33、意思是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34、出自:(清)金缨《格言联璧》。

35、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省心录》

36、述职述廉古文名句  1、自律不严,何以服众?——元·张养浩《风宪忠告》  2、自非禄赐,一毫不受于人。——《南史·王昙首传》  3、诛恶及本,本诛则恶消;振裘持领,领正则毛理。——《后汉书》卷七九上《儒林列传》  4、众人重利,廉士重名。——《庄子·刻意》  5、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简素为美。——宋·司马光《训简示康》  6、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为非其有。——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7、致理必在惩贪,惩贪莫先旌廉。——清·王命岳《惩贪议》  8、至清廉平。路遗不受,请谒不听,据法听讼,无有所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五行相生》  9、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宋·林逋《省心录》  10、知足则乐,务贪必忧。——宋·林逋《省心录》  11、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宋·林逋《省心录》  12、知而不言,是不忠之臣;不知而言,乃不智之臣。——《南齐书·崔慧景附崔偃》  13、政以得贤为本,治以去秽为务。——《资治通鉴》卷四十九  14、正以处心,廉心律己,忠以事君,恭以事长,信以接物,宽以待下,敬了处事,此居官之七要也。——明·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15、在世一日,要做一日好人;为官一日,要行一日好事。——清·金兰生《格言联璧·从政》  16、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汉·马融《忠经·守宰章》  17、愿竭力以守义兮,虽贫穷而不改。——《后汉书·张衡列传》  1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19、与民共其乐者,人必忧其忧;与民同其安者,人必拯其危。——《三国志·魏书·曹昂等传》注引  20、有功必赏,有罪必罚,则为善者日进,为恶者日少。——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陈纪》  21、因其材以取之,审其能以任之,用其所长,掩其所短。——唐·吴兢《贞观政要·择官》  22、因民之所善以劝善,因民之所憎以禁奸。——《文子·上义》  23、义动君子,利动贪人。——《后汉书·班固列传》  24、以信待人,不信思信;不信待人,信思不信。——晋·傅玄《傅子·义信》  25、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不值一文。谁言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馈送檄》  26、一念之欲不能制,而祸流于滔天。——明·薛宣《读书录》卷七  27、言不苟出,行为苟为;择善而后从事。——汉·刘向《淮南子·主术训》  28、徇国家之急,赴公家之难。——《汉书·司马迁传》  29、心如规矩,志如尺衡,平静如正直如绳。——汉·严遵《道德指归论》  30、小善虽无大益,而不可忘也;细恶虽无近祸,而不可不去。——晋·葛洪《抱朴子外篇·君道》  31、小利,大利之蛀;贪小利,则大利必亡。——北齐·刘昼《刘子·贪爱》  32、陷其自身者,皆为贪冒财利,与夫鱼鸟何以异哉?——唐·吴兢《贞观政要·贪鄙》  3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三国志·蜀书·先生传第二》  34、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汉·刘向《说苑·敬慎》  35、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夫事碎难治也,法烦难行也。——汉·刘巡《淮南子·泰族》  36、惟廉者能约己而爱人。——《明史·循吏传》  37、惟廉而后能平,平则公矣。不廉必有所私,私则法废,民无所措手足矣。——明·杨士奇《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七二三《考课》  38、惟敬可以胜怠,惟勤可以补拙,惟俭可以养廉。——清·汪汲《座右铭类编·政治》  39、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清·钱泳《履园丛话·安安先生》  40、为人臣者,以富民为功,以贫苦民为罪。——汉·贾谊《新书·大政上》  41、为清官死,死有余荣。——明·朱祖文《北行日谱》  42、为官长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  43、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清·吴研人《痛史》第十会  4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45、贪者自贪,廉者自廉,关键在于人,与钱本身无涉。——梁实秋《钱》  46、贪污者,必以廉洁者为不是;超超者,必以恬退者为不是。——《朱子语类辑略》  47、贪廉者,治理之大关。奢俭者,贪廉之根柢。欲教以廉,先使之俭。——蔡冠洛《清代七百名人传》载阵廷敬疏  48、贪利者害己,纵欲者戕生。——清·金缨《格言联璧·悖凶》  49、受鱼失禄,无以食鱼;不受得禄,终会食鱼。——汉·刘向《新序·节士》  50、慎则祸之不及,贪则灾之所起。——唐·姚崇《辞金戒》  51、慎而思之,勤而行之。——唐·白居易《策林》

37、注释补:弥补。拙:笨拙。句意勤勉能弥补人的笨拙,节俭可以培养人的清廉。勤能补拙,俭可养廉,俗语,意思是勤劳能弥补自己笨拙的不足,俭朴能培养自己廉洁的美操。指勤和俭不仅可以摆脱贫困,更可以培养美德。

38、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汉·桓宽《盐铁论·疾贪》

39、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摘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齐家类》解释:最大的快乐莫过于读书,最重要的事莫过于教导子女

40、成语:“俭以养廉”

41、出处:最早出自宋·邵雍《弄笔吟》:“弄假像真终是假,将勤补拙总轮勤。”

42、原文节选:

43、后来宋.黄庭坚《跛奚移文》:“持勤补拙,与巧者俦。”也提到,但黄庭坚不是首次。

44、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的意思是:“修炼自己,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在社会上做事,要以谨慎说话为首先。”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

45、整本书收录古圣先贤的名言警句,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将最为精华的内容展现出来,全篇读来琅琅上口。

46、儒家所谓的圣人,在道家老庄的讲法叫真人,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真正修养心性,都是不够成熟的,就不足以称为成年人。以真人这个名称来说,必须要有真正心性的修养,认得那个生命根本。道家所说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

47、换句话说,没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尸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象的人而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说明“内圣”以后,才可以起大机大用之“外王”。

48、原句是: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

49、扩展资料:

50、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51、全句是“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52、明朝时期由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一书中有文:“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144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