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联璧是儒家吗精选57句
1、宋明理学,乃我国儒家文化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所谓“大孝”是尊敬、关心身边的每一位人。大孝就是最高层次的孝从孝的程序上说,孝有三个等级,而最高的孝是能使父母受到尊敬。人的行为的各个方面都离不开孝。孝是民众最根本的教化,行孝就要做到庄、忠、敬、信、勇等方面,人的各种美德包括仁、义、忠、信、礼、行、强也都要从孝开始。要使父母活着安乐,死后受到祭祀,行孝终生。? 从人的地位上分,孝行有三种表现,最高的孝是君主的孝,使父母永远受到孝敬;其次是士大夫的孝,用建功立业孝敬父母;最下等是平民百姓的孝,用尽力气孝敬父母。孝是天下最根本的法则,天地之间,四海之内,孝无所不在,因此行孝任何人都不例外,都要各尽其力。?在行孝的态度上,要慎行终生。行孝通常有三种状况:
2、这个“王”字,“王者用也”,上至帝王,下至贩夫走卒,不过是职务的不同,其实都是启动心性外用的行为。所以“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样才是一个完成圆满人格的人,也可以叫他是圣人或真人了。
3、《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附)、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4、中国文化的儒释道三家,各有三句话需要了解的,就是佛家讲“明心见性”,儒家叫“存心养性”,道家说“修心炼性”。实际上,这就是生命的大科学。
5、慎言指说话十分小心注意。出自《论语·为政》: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6、勤俭,治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谨慎,保家之本。诗书,起家之本。忠孝,传家之本。
7、儒家所谓的圣人,在道家老庄的讲法叫真人,一个人成年以后没有真正修养心性,都是不够成熟的,就不足以称为成年人。以真人这个名称来说,必须要有真正心性的修养,认得那个生命根本。道家所说的真人就是神仙,超乎一般平庸的人了。
8、意思是锥子放在口袋里,锥尖就会露出来。比喻有才能的人不会长久被埋没,终能显露头角。
9、用父母的慈爱对待手足,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不友爱的兄弟了;用祖先的仁爱对待同宗,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不和睦的宗族了;用天地的博爱对待别人,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不敬爱的百姓了。
10、全书主要内容包括学问类、存养类、持躬类、摄生类、敦品类、处事类、接物类、齐家类、从政类、惠吉类、悖凶类。各类之间,并非经纬分明,而是有所交错,要之皆以“修已、行仁、省躬、察物为归。”
11、勤俭是治家的根本;和顺是齐家的根本;保家的根本是谨慎;起家的根本是诗书;传家的根本是忠孝。
12、意思是说:多听别人说话,把你觉得可疑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说,便少过。多看别人行事,把你觉得不安的,放在一旁,其余的,也要谨慎地行,便少悔。说话少过失,行事少后悔,谋求禄仕之道就在这里面了。
13、白话释义:有仁心的人,心胸宽广,凡事都有宽舒平和的气象,所以福气聚集而仁泽广泛。鄙俗的人心胸狭窄斤斤计较,所以福薄而恩泽短暂。
14、天下无不是底父母,世间最难得者兄弟。
15、全句是“图垂成之功者,如挽上滩之舟,莫少停一棹”。
16、节选原文:
17、《大学》里头有几句话:“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这是大原则。中国自古的传统文化,六岁入小学,十八岁已成为成年人了,便进入大学。大学者,大人之学也。
18、修己以清心为要,处世以慎言为先的意思是:“修炼自己,以清心寡欲最为重要。在社会上做事,要以谨慎说话为首先。”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接物类》。
19、《格言联璧》是金缨选录其所辑《觉觉录》中浅近格言另刻之单行本。该书刊行之后,民间有异本流布,“惜坊本刊印草率,讹压滋多,附刻喧宾夺主,传本各异”。潮阳郭辅庭有感于此,取旧所校定《格言联璧》,“就正通人,复加雠勘,端楷书写,重付精刊”。
20、孔子说:“君子慎言”。慎言的重要性和不慎言的危害性,翻开历史或是古人的教导,可以说是比比皆是。
21、“治家以勤俭为本”意思是:勤俭节约是管好一个家庭的根本所在。
22、一册在手,揣摩研读,细心体会,必能驾驭人生的真谛,游刃于生活空间,既能修身齐家,又能报效社会,不失为难得的济世良药,人生指南,因而其成书问世后即为宫廷收藏,流传民间,远播海外,成为影响深远、读者众多,历久不衰的蒙学读本。但由于刊行紊乱,版本差异较大
23、释义:大喜之时不要向别人许诺什么,盛怒中不要与别人说话。盛喜时经常会随口承诺别人一些东西,等到平静下来就后悔了;盛怒之下说话容易伤人,给别人写信容易将满腔怒火发泄到别人身上,会伤害别人,自己的言行也会不得体。
24、对子女来说,世上没有不对的父母;对兄弟来说,人生最珍视手足之情。
25、本书为晚清学者金缨所著。《格言联璧》为传世宝鉴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
26、意思是说,人要生存,有才能才有可能成功,如果不成功,就是命运的问题,最根本的还是要进行修身。
27、使人有面前之誉,不若使人无背后之毁。使人有乍处之欢,不若使人无久处之厌。——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
28、译文:
29、格言联璧的作者是金缨,清代学者,其所编《格言联璧》一书,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市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
30、国君用天地广博的襟怀对待百姓,人们用父母慈爱的心田对待别人,那么天下就没有难以统一的思想了;大臣把朝廷的事当成自己的事业,奴仆把主人的事当成自己的职责,那么天下就没有难于专一的事业了。
31、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
32、意思是说:即使十句话能说对九句,也未必有人称赞你,但是假如你说错了一句话,就会接连受人指责。可见慎言的重要性。
33、仁人心地宽舒,事事有宽舒气象,故福集而庆长。鄙夫胸怀苛刻,事事以苛刻为能,故禄薄而泽短。——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
34、清心指心境恬静,没有挂虑,如:清心修行,清心苦读。
35、《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
36、“为人父母天下至善,为人子女天下大孝”意思是,世上最善良的是父母,最孝顺的是子女。 这句话出自清朝学者山阴金先生的《格言联璧》。《格言联璧》一书是集先贤警策身心之语句,垂后人之良范,条分缕晰,情给理明。所谓是成己成人之宝筏,希圣希贤之阶梯也。
37、处世,指待人接物,应付世情;与世人相处交往。语出司马迁《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夫贤士之处世也,譬若锥之处囊中,其末立见。”
38、书中其他格言节选:
39、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
40、白话释义:在别人面前受称赞,不如背后没有人说坏话。与人相处能使人获得短暂快乐,不如与人长久相往而不使对方厌恶。
41、白话释义:修养自身的德性要效法高山,内心宽广要像海一般辽阔。与人在一起要谨慎说话,自己独处要防胡思乱想。
42、扩展资料:
43、崇德效山,藏器学海。群居守口,独坐防心。——出自《格言联璧·持躬类》
44、出处:出自清代金缨的《格言联璧》。
45、修己,指自我修养。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入道》:“士之谋身,得之者以才,失之者惟命,达失二揆,宏道要枢,可谓勤於修己者与!”
46、人君以天地之心为心,人子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一之心矣;臣工以国家之事为事,奴仆以家主之事为事,天下无不一之事矣。
47、这句话的意思是:凡事一定要区别不同情况对待。挽救已成败局的事情,千万要格外小心谨慎,如果驾驭临近悬崖的烈马,千万不要轻易地加上一鞭;谋取即将成功的胜利,一定要竭尽全力,如同划着逆流而上的船,千万不能稍停一桨。
48、以父母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友之兄弟;以祖宗之心为心,天下无不和之族人;以天地之心为心,天下不无爱之民物。
49、这句话出清朝金缨的《格言联璧》。
50、所谓大人,就是成年人的意思,成年人的第一课,先要认知生命心性的基本修养。所谓“明明德”,就是明白心性问题。这个“德”字,“德者得也”,得到生命本有的学问,这属于内学,也叫内圣之学。
51、该书说理之切、其举事之赅、其择辞之精、其成篇之简,皆萃古今。每一条事理内涵丰富,广博精微,言有尽而意无穷,先哲的聪明智慧和无限期望尽在这联珠妙语之中。
52、一父母给儿女的多。有些儿女即使成人,还是要父亲为他们操心,照顾他们方方面面,这样的儿女为“不孝”。二儿女回报如父母所给。这些儿女成就和父母一样,回报也一样令父母满意,这是行“小孝”三儿女回报超出父母所给。这就是释迦摩尼所行的大孝,虽暂时令父母伤心,不能理解。但成道后,他的智慧和功德不仅仅利益了双亲,而且让世界上更多的众生得到了利益。如是修行精进,证悟大道才是利益父母的“大孝”。
53、扩展资料
54、“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出自清代学者金缨《格言联壁》一书,“静坐常思己过”语出《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即是说多反省自己而少责备别人,怨恨就不会来了。这是儒家倡导的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意思是,静坐时多思考一下自己的过错,闲谈时不要去议论别人的是是非非。
55、明朝时期由洪应明收集编著的一部论述修养、人生、处世的语录集《菜根谭》一书中有文:“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56、换句话说,没有明白自己生命根源的心性以前,都是行尸走肉的凡人,也就是假象的人而已。“大学之道,在明明德”,是在说明“内圣”以后,才可以起大机大用之“外王”。
57、《大学》之道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首先须从知、止、定、静、安、虑、得的内圣的静养开始,这是中国几千年以来的教化的传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