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言包括诗吗110句
1、拥护党章,认真工作,团结同事。
2、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以下是整理的关于读书苦的名言警句,欢迎阅读参考。
3、罗·勃朗宁尽管诗歌疯狂,悲哀而又恶劣,但却甜美。——罗·勃朗宁
4、我想留下来陪你生活,一起吃点苦,再享享福。—留下来陪你生活
5、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6、句:句子、话
7、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8、就是古代或现代的诗词或者名人说的有哲理的流传较广的诗句
9、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王小波
1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12、充分发挥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模范作用,争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
13、——戴望舒
14、善良的心地等于黄金。
15、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16、——白居易
17、著名的言论或话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曰:'此子疲於津梁。'于时以为名言。"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公尝语尹师鲁曰:'恩欲归己,怨使谁当?'闻者叹服,以为名言。"朱自清《论标语口号》:"格言也罢,名言也罢,作用其实都在指示人们行动,向着某一些目的。"
18、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19、——辛弃疾
20、常常想你说的话是不是别有用心,明明很想相信,却又忍不住怀疑。—爱你
21、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22、夜中的雨,丝丝的织就了诗人的情绪。
23、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24、除妄,去执,平躁,用心做事,坦率做人。
25、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
26、——刘禹锡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28、廉洁·诚实守信·毛泽东·教育
29、百事尽除去,唯余酒与诗。
30、醉过才知酒浓,爱过才知情重,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31、名句就是被广为传颂意蕴丰富的句子。可以是唐诗宋词中耳熟能详的,也可以是名人名言,还可以是诸子百家文集上的名句名篇。
32、——苏轼
33、少日犹堪话别离,老来怕作送行诗。
34、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35、——沈辽
36、你的脸没有化妆我却疯狂爱上,思念跟影子在傍晚一起被拉长。—园游会
3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38、与“诗”有关的名言
39、诗是由真实经过想象而出来的,不单是真实,亦不单是想象。
40、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1、——冰心
42、——莎士比亚
43、——毛泽东
44、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4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46、诗歌的灵魂在于创新,即创造出使人意想不到的,惊叹不已和赏心悦目的东西。——塞·约翰逊
47、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48、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49、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50、——张燕
51、名言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为míngyán,基本意思是很出名的说法,著名的话,一般指名人说的话。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欧阳修《归田录》等。
52、人们历来认为,诗歌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因为它能振奋起人的精神。——培根
53、为人民服务。
54、——杜甫
5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56、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
57、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58、——张明
59、具体如下:
60、立志宜思真品格,读书须尽苦功夫——阮元
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62、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6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64、——荷尔德林
65、毕业赠言可以引用诗句也可以是格言
66、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韩愈
67、只有代表群众才能教育群众,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
68、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69、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70、人充满劳绩,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
71、名句:名人说过的话、有名的句子
72、毛泽东·励志·廉洁·诚实守信
73、婴儿,是伟大的诗人,在不完全的言语中,吐出最完全的诗句。
7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75、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76、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77、俗语,也称常言,俗话,这三者应该是同义词。俗语一词,已经普遍用作语言学的术语;常言一词,带有文言的色彩;俗话一词,则有口语的气息。有的文章中偶尔也把俗语称作成语。俗语和成语都是汉语中的约定俗成的语言形式,二者关系密切。“约定俗成”这一成语,就包含着俗、成二字。但从学习的角度来看,它们还是各有特点的。试比较下列例句:甲、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乙、弱肉强食甲、多年的老歪树,直不起来了乙、积重难返甲、后长的牛角,比先长的耳朵长乙、后来居上甲、捡了芝麻,丢掉西瓜乙、因小失大甲、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乙、分道扬镳甲、前怕狼,后怕虎乙、畏首畏尾甲、打破砂锅问到底乙、刨根问底甲、王八看绿豆,对上眼儿乙、一见锺情以上各组例句,甲、乙意思相同,甲为俗语,乙为成语。俗语以形象为主体;成语以精练为特色。俗语多为完整的句子,长短不一,运用时可以变通;成语多为四个字的稳定结构,形式整齐。俗语流行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上,文字上保持着通俗的特点;成语多用作书面语,文字上趋向典雅。从这一比较中,可以从主要方面作出界定:俗语是以形象为主体的通俗的口语,它的结构形式相对稳定,而在实际运用中可以灵活变通。这是俗语的主要内涵,就外延来说,它跟成语难免有交错的情况。俗语虽然以形象为主体,但也不排除精练;成语虽然以精练为特色,但也不排除形象。成语虽然绝大多数是四字结构,但也有一些是由四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俗语句式虽然长短不齐,但也有少量是由四个字组成的。俗语虽然多为口语,但已广泛进入文学作品,甚至哲学、科技图书中也经常用到;而随着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成语在口语中也经常使用。这样,俗语跟成语,就可能互相渗透,存在着交错现象。如:①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②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形象,八个字,成语→俗语)③雪上加霜(形象,四字,俗语→成语)④习惯成自然(精练,五字,俗语→成语)⑤不敢越雷池一步(形象,精练,七字,俗语←→成语)俗语是口语型的,成语是书面语型的。这些语例,兼有俗语和成语的某些特点,看来俗语辞典、成语辞典都可以收录,好在这种情况并不算多。俗语和成语,有时候也可能互相转化,并同时存在。例如:①板凳没焐热←→席不暇暖②打老鼠又怕碰破玉瓶儿←→投鼠忌器③火烧眉毛顾眼前←→燃眉之急④鸡蛋碰石头←→以卵击石⑤鸡飞蛋打一场空←→鸡飞蛋打⑥拉完磨杀驴←→卸磨杀驴⑦鲁班门前弄大斧←→班门弄斧⑧没喝过墨水←→胸无点墨⑨怕噎了嗓子不吃饭←→因噎废食⑩什么病吃什么药←→对症下药①①一网打尽满河鱼←→一网打尽俗语语句结构如果趋向整齐,就有可能转化为成语;成语如果增加形象化的成分,就有可能转化为俗语。俗语转化为成语,仍然可以保持它的形象性;成语转化为俗语,如果缺少形象,就要加以补充,往往转化为歇后语。(参见下文歇后语)俗语与成语,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俗语有俗语的优点;成语有成语的长处。俗语使得描写生动活泼,成语使得论述铿锵有力,都值得很好学习。二,谚语和格言有些图书把俗语、谚语并称为俗谚,把它们汇编在一起。汇编在一起是可以理解的,但二者并不相等。谚语只是俗语的一部分,它是一些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的俗语。如:①白酒红人面,黄金黑世心②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③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的,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的④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⑤江山易改,本性难移⑥金子碎了分量在⑦靠山山倒,靠水水流⑧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⑨墨是可以磨浓的⑩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变坏就有钱①①人心齐,泰山移①②咬人的狗是不露牙的①③只要功夫深,铁尺磨成针格言也总结知识经验,寓有思想意义。但仔细区分,仍稍有不同。格言所总结的知识经验主要是社会方面的,多属逻辑思维,是哲理性的语句,常出自名人名著;而谚语总结的知识经验不限于社会方面,也包括自然科学、生产实践(如农谚),它出自人民群众之口,多属形象思维,是文学性的语言。这种区别,应该把格言归入书面语一类,把谚语归入口语一类。但是,也难免有交错的情况。甲,满招损,谦受益(书面语)乙,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口语)甲,有志者事竟成(书面语)乙,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口语)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书面语)乙,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口语)以上三组,严格地说,甲为格言,乙为谚语。但是,由于人们教育水准的提高,这些带有文言色彩的格言也进入了口语。我们只能尽可能地加以区分,而不得不承认,实际上存在一些交错现象俗语中一部分为谚语,另一部分是描述性的语句,它们并没有总结知识经验,而只是表述一种情态。如:①不认这壶酒钱②不知道哪头炕热③蝉曳残声过别枝④横挑鼻子竖挑眼⑤眉毛胡子一把抓⑥起大早,赶晚集⑦求爷爷,告奶奶⑧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圆⑨摇头不算点头算⑩中看不中吃①①睁一只眼,闭一只眼①②走了穿红的,来了穿绿的这一部分语句是描述性的,跟总结知识经验的谚语不同,而又无确定的术语,现在只是笼统地称为俗语,实在有必要把它跟谚语区别开来,给它一个确定的名称。有的图书称之为“惯用语”,但所涉及的语言现象,却是“俚语”,如:背靠背、开夜车、乱弹琴、磨洋工、冤大头,等等。笔者以前在《俗语五千条》的前言中,曾用“熟语”来称呼描述性的俗语。熟语这一术语的定义,也不十分明确,有的辞典又把它当作高于俗语、成语的术语来使用,而它本身又跟“俗语”的读音近似,某些方言区甚至就是同音词,作为术语,自身有不足之处。再三斟酌,觉得不如用“俚语”来代替。俚语,这个术语有时跟俗语相混,俚俗并称。这个“俚”,跟“乡里”之“里”有关,望文生义,也就是里人(乡下人)的意思。俚语常指带有方言色彩的土语。既然它有时跟俗语相混,而“惯用语”实际上又多指俚语,不如就借用“俚语”一词,来专指这些描述性的俗语。四,歇后语、俏皮话歇后语、俏皮话,基本上是同义词。歇后语是语言学上的术语,俏皮话是口头上的称呼。歇后语形式上是半截话(前半为形象或事例,后半为解释、说明),实际上是要把话说得更形象些,更具体些。因此,歇后语应该包括在俗语之内。不过,歇后语中的形象常常是漫画式的,带有戏谑调侃的色彩。它用种种修辞手段,对字、词、语、句(包括俗语本身)加以修饰,使之生动活泼。因而跟谚语、描述性俗语(改称俚语),又有些不同。如:①水仙不开花,装蒜(修饰词)②猫哭耗子,假慈悲(修饰词组)③大水冲了龙王庙,自己人不认自己人(修饰句子)④木匠戴枷,自作自受(修饰成语)⑤张飞穿针,大眼瞪小眼(修饰俗语本身)有些成语,为了增强形象性,往往会转化成歇后语。①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②金弹子打鸟,得不偿失③绿绸缎上绣牡丹,锦上添花④磨道里走路,没头没尾⑤螃蟹过河,七手八脚⑥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⑦屎壳郎变知了,一步登天⑧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⑨阎王爷出告示,鬼话连篇歇后语良莠不齐,有些歇后语内容和形象,均不见佳,有一部分,甚至是语言垃圾,不宜滥用。有些常用的歇后语,形象较好,前后结合得比较紧密,已经跟谚语、描述性的俗语(俚语)近似。如:①黄鼠狼看鸡,越看越稀(前为形象,后为解释,经验之谈→谚语)②竹篮子打水,一场空(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③芝麻开花,节节高(前为形象,后为解释,描述性俗语→俚语)综上所述,谚语,俚语(描述性的俗语),歇后语,这三部分构成俗语的整体。俗语属于口语型的语句,与书面语型的成语、格言有所区别,它们是汉语的口语和书面语的两大系统。谚语是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固定语句,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的结晶。谚语虽然简单通俗,但反映的道理却非常深刻。歇后语歇后语,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智慧与趣味语言,也是民间爱用的一种语法。歇后语是广大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例如:一个巴掌打不响--<孤掌难鸣>;懒婆娘的裹脚--<又长又臭>。在一般的语言中。通常只要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的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语言表现,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今天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当时流行在民间的俗语,是出于一般人民的生活经验。这类古代的歇后语,虽然很少见于文字记载,但在民间流传相信是不少的。如钱大昕《恒言录》所载:"千里寄鹅毛,物轻人意重,复斋所载宋时谚也。"这类歇后语,直到今天还继续为人们所使用。在研究歇后语的渊源时,有些语言学家和语言学专著还述及其它有关名称。如陈望道在《修辞学发凡》中,将歇后语列入"藏词"格一节介绍;郭绍虞在《谚语的研究》中,指出歇后语源起于"射覆语"(类似猜谜的一种形式);另外一些书上又列出诸如"隐语"、"谜语"、"谚语"、"缩脚语"、"俏皮话"等名称。加以比较,大都揭示出其中一些共同之处和相异之点。关于歇后语的分类,向无定说。何况还有不少歇后语,一身兼有几种性质,要划分得十分科学,是比较困难的。为了便于查阅,我们将歇后语条目中凡带有谐音字的归入一类,其余的按照比喻部分的性质分为三类。第一,谐音类。如:空棺材出葬-<目(木)中无人>小葱拌豆腐-<一清(青)二白>这类歇后语,是利用同音字或近音字相谐,由原来的意义引申出所需要的另一个意义。这类歇后语,往往要转几个弯,才能领悟它的意思。因而也更饶有兴味。第二,喻事类。如:弄堂里搬木头-<直来直去>冷水发面-<没多大长劲>这类歇后语,是用实在的或想象的事情作比方。如果对设比事情的特点、情状有所了解,也自然能领悟后半截的"谜底"。第三,喻物类。如:秋后的蚂蚁-<蹦达不了几天>棋盘里的卒子-<只能进不能退>这类歇后语,则是用某种或某些物件作比方。了解设比物的性质,也就能领悟它的意思。第四,故事类。如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曹操吃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这类歇后语,一般是引用常见的典故、寓言和神话传说等作比方。上述两例,只要知道项羽、曹操故事的,一般也能了然。遇有交叉兼类情况的,则归入其特点更为明显的一类。如纸糊的琵琶-<谈(弹)不得>这一歇后语兼喻物、谐音,现归入谐音类。歇后语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
78、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79、——西川
80、——胡适
81、亲情是一股涓涓的细流,给心田带来甜甜的滋润;亲情是一缕柔柔的阳光,让冰冻的心灵无声溶化;亲情是一个静静的港湾,让远航的疲惫烟消云散。亲情是父母额上增多的白发,是父母眼中无限的关怀和盼望,亲情是黑暗中的一束灯光,给你的无可替代的家的感觉与温馨。是的,世间最美的感情便是人间的亲情
82、想你但怨你,暗街灯也在想你。—想你
8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
8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85、三人行,必有我师也。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
86、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87、歌声在空中感到无限,图画在地上感到无限。诗呢,无论在空中、在地上都是如此。——(印度作家)泰戈尔
88、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89、更多偏向于名言,但不是绝对,我个人认为是名言
90、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91、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
92、亲情是一瓢飘洒在春天的小雨,使落寞孤独的人滋润心灵的干涸;亲情是一汨流淌在夏夜的清泉,使燥热不安的人领略到诗般的恬静;亲情是一柄撑起在雨夜的小伞,使漂泊异乡的人到得爱的庇护;亲情是一道飞架在天空的彩虹,使满目阴霾的人感受到世界的温馨。
93、黑发不知勤学早,白发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94、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95、题诗寄汝非无意,莫负青春取自惭。
96、——孔子
97、名:名人、有名的
98、——于谦
99、努力越过风暴,向着未来飘,我们才会遇到,感动的拥抱。—手心的太阳
100、不学诗,无以言。
10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10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岳飞
10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104、你可以嘲笑一个皇帝的富有,但你不能嘲笑一个诗人的贫穷。
105、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
106、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刘向
107、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欧阳修
108、发奋识遍天下字,立志读尽人间书——苏轼
109、科学是为了那些勤奋好学的人,诗歌是为了那些知识渊博的人。——约瑟夫·鲁
110、亲情,是你生病时的探望与呵护,她使你在黑暗里感受到阳光的温暖,增强你战胜病魔的决心;亲情,是你顿挫时的鼓励与支持,她使你在绝望中感受到无私的胸怀,鼓舞起你继续前行的信心;亲情,是你得意忘形时的棒喝,她使你在骄横无比时感受到严厉的目光,保证你正确前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