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希望和寄语一句鼓励的话数学精选44句
1、心理阴影
2、没有“粗心”这回事,这个概念是一种严重误导,最好不要用。
3、家长过分的照顾、溺爱
4、培养孩子养成认真仔细审题的好习惯。
5、以后的考试还有非常多,希望你一直这么优秀下去~
6、在这次考试中,很高兴看到你在xxx方面有了进步,希望你再接再厉,在xxx能有新的突破,取得更好的成绩。一年级小孩也看不懂什么,写评语是给老师看的。多鼓励鼓励孩子,不要强求他做不喜欢的事,引导孩子在弱势方面的兴趣,有意多加培养。如果孩子学习成绩不好,不要太过担心,不要打骂孩子,学习成绩这个东西会改变的。不要使孩子学坏就行了。
7、孩子做数学题事时粗心的现象比较普遍。
8、培养孩子养成整齐有序的好习惯。
9、孩子,你真棒!爸爸()妈妈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继续努力,加油!
10、要求他做题的时候,题目要一个字一个字的读,多读几遍,字字都不能遗漏掉,因为审题很关键,只有弄明白题目的具体意思及要求,才能明确答题方向,才能把题目作对。慢慢地,让认真仔细的审题成为孩子的思维习惯。
11、培养孩子养成细心思考的好习惯。
12、从小教育孩子养成审慎细致的习惯,凡事不要想当然,经常教育孩子,大到为人处事,小到考试练习,犯点小错是正常的,有些错可以犯,可有些错不能犯,一旦犯了,后果是不可原谅,不可饶恕的,就拿数学作题来说吧!明明会做的题,因为粗心大意,因为审慎不严,因为自以为是想当然,结果做错了,你说亏不亏?如果是重要的考试,象中考,高考等决定命运和前途的考试,因为粗心大意而做错题,影响分数,继而直接影响自己的命运和前途的话,那是不是肠子都得悔青,可世上没有后悔药,所以,一定要从小就养成审慎细致的良好习惯,凡事做到:事前避免,事中审慎,事后检查纠错,及时改正!
13、不能只关注孩子的马虎而忽视了孩子的付出:很多家长和老师都喜欢盯着孩子的错误来看问题,比如:“你看看你,这么简单的题都做错,别的孩子都能做对,就是因为你不够仔细。”看着其实没有什么大问题,其实会伤了很多孩子的心,孩子考了90分,家长还要求100分,对孩子也不能要求过高,不然会造成孩子的心里压力,会出现更多的错误的。
14、宝贝,咱们一步一个脚印,把每一个知识点学明白,把每一个题目能做对的都不丢分,把每一次考试不留下遗憾~
15、宝贝,这次考试考的不错哦~
16、从教十五年,从当初的学生到现在的老师,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过程,在我看来:做题粗心大意,其实就是一个借口,就是习惯不好,从侧面反应是功夫不到家!我经常跟学生讲这样一个道理,如果你学会了有右手拿筷子吃饭,一个月不用筷子吃饭,那么一个月后,你还会记得用筷子吗?我相信肯定会用,因为你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项本能,忘不了了,当一些知识技术,成为了我们的技能的时候,是很难忘的。
17、为孩子准备一本错题集,把每次作业中的的错题抄在错题集上,同孩子一起分析找出错误的原因,找出这类错题的规律,错题集有利于孩子认识到粗心马虎的危害,提高自我改正缺点的自觉性,错题集可以让孩子在平时吸取教训,让家长发现孩子的薄弱点,及时进行引导,有利于孩子吸取平时测验中的教训,做到“做过的、错过的,不会再错”。
18、培养孩子养成反复检查的好习惯。做好的的题目最好让孩子自己检查三遍,第一遍看是否有漏题没有做,第二遍看计算列式时是否抄错数字及小数点还有单位等,第三遍在草稿本上把所有题反向推断验算一边,越是简单的题越要仔细检查。家长要注意正确引导孩子,让孩子自我检查并改正错误,他才能认识到马虎粗细可能造成的危害。孩子有了自检的能力后,粗心马虎的坏毛病才能够克服掉。
19、注重现实生活与数学的紧密结合,数学既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让学生知道数学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小小的失误就可能给我们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知道计算造成的严重后果,让学生知道数学能够创造美好的生活。教育学生平时养成认真计算仔细验算好习惯。
20、孩子的数学考不了满分,这其实是一种很正常的情况。如果孩子因为这样而感到气馁,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及时给予鼓励,告诉他,他已经很棒了,已经超过绝大多数的小朋友了,没有考满分,是因为他还有进步的空间,要告诉他,不能灰心,不能丧气,要勇往直前,相信总有一天,一定能考一个满分,爸爸妈妈永远支持他,信任他。
21、男孩子性格没有女孩仔细,小时候做数学常常会犯些小错误所以不容易打满分,可以这样鼓励孩子:你看,你现在呢缺少的就是一点点细心,每次其实你都会的,你学得很好啊,老师教的你都学会了,没打满分不代表你不棒啊,只要你把之前犯过的小错误都记住,以后不再犯,那可能下次你就能打满分了。
22、你所说的粗心问题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所谓的处心或者是我们给它定义的初心。是有本质原因的。只有分清本质的原因,以后才能对症下药。比如说有的问题做出还是说我会了,你就轻易的给他定义为粗心,这样往往是很武断的。天下心来,我们可以针对性的做一些工作。判断是看错了,想错了,计算错了等,有的是跟他的注意品质有关系。有的,有的则和他思考问题的方式有关系。
23、考虑得不周全。常见于应用题中,条件复杂一点的时候,容易遗漏一两个方面;
24、经常去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习惯成自然,长久地坚持下去,孩子一定会改掉粗心的毛病,养成认真做题的良好习惯!
25、先来了解一下孩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具体有以下:
26、培养孩子养成专时专用的好习惯。
27、粗心导致思维有错。家长配合老师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先想什么,后想什么,注意什么。每类题对应相应的解题方法是什么等。
28、有些家长对自己的孩子过分的照顾,捧在手上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日常生活中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接触,比如:孩子要碰一下扫把,家长就说“小心扎着你,多脏啊,快放下”;孩子想洗一下碗,家长就嚷嚷:“别动,会摔烂的”,这些种种的小细节,使孩子没有在尝试和实践中得到经验,变得过分依赖父母,缺乏独立意识,从而导致做事情粗心大意,觉得父母永远是自己的避风港。当孩子逐渐长大了,也还是照样保护着,正是这种保护伞导致了孩子的过度依赖。
29、培养孩子养成整理错题的好习惯。
30、不熟练。加法一年级就会,7+5=?可能算错,三年级四年级极少会算错,回头看,一年级的时候算错了,是“粗心”吗?同理,四年级在分数的计算上出错,也不要归因为“粗心”才好;
31、粗心导致审题有错。(1)走马观花式审题。(2)想当然式审题。(3)审题不完整。家长指导孩子逐字逐句审题,养成审三遍题的习惯。
32、好多孩子写作业时经常会因粗心马虎,做错很多简单的题,怎样帮助孩子改掉这些坏毛病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33、思考时不要急躁,也不要慌张,积极面对,告诉孩子,他一定行,不要气馁,不会的时候,在多读几遍题,实在不会的,可以引导孩子,然后再让他对问题的进行缜密思考,多设想几种情况,这样可以减少错题的几率。不要直接告诉孩子答案,防止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见到难题就退缩。
34、误导经常表现为两种:1、关系不大,只是“粗心”;2、这是态度问题!“我不是因为你做错了生气,是你态度不端正!”这种训诫斥责解决不了任何问题,反而在制造问题。
35、和孩子一起来安排作息时间,开始执行时,监督提醒孩子,玩的时间让孩子尽情的玩耍,玩得舒心畅快,做作业时间要求孩子专心致志、定时定量完成作业。慢慢孩子学会体会到“专时专用”的好处,这样既加强时间观念,培养孩子把握时间的能力,又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效率。
36、在教学中,特别是在批改作业或批改试卷时经常发现很简单的数学题,好多孩子(包括学习好的孩子)因马虎不认真而出现错误,有的孩子因太粗心而把题,把数抄错,导致孩子考不出理想的成绩!那如何解决孩子做数学题时的粗心问题?我认为:1.培养学生做题时认真读题,弄懂题意,多动脑勤思考的习惯;2.培养孩子做题时书写要工整干净,书写规范的习惯;3.培养孩子完成作业后认真检查的习惯;4.家校合力,家长和老师要养成勤督促多指导,适时给予辅导的习惯;5.培养孩子开学准备一个纠错本的习惯,把每次的错题全部抄在一个本子上,便于孩子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37、人们认为的“粗心”,仔细分析,多半是如下几种情况,以数学为例:
38、第一,平时看题的习惯好吗?有没有画出重点词语,比如下列结论错误的是(错误),至少,至多,正数a的取值范围(正数)等等,如果平时练习的时候留意这些特殊的字眼,考试就会少犯错。
39、一年级考100分鼓励的话:这次考的不错,我要奖励一个东西吧!但考100分不能骄傲的哟,如果你骄傲了,会使人落后,所以你的100分一定要壁纸坚实,坚持下去哦,再接再厉,希望在接下来的日子,你不要让我失忘哟,希望你二年级,三年级,四年级,五年级,六年级都要考100分哟!加油,加油,加油!
40、粗心导致计算或书写有错误。计算往往错在口算,指导孩子从笔算练起,书写要正确规范,保证正确率100%。强调99分与100分的差距不是1分的差距,是知识和习惯上的差距。
41、那么总是埋怨做题粗心大意的同学,是否应该重新认识自己呢!以前看错了题目,看掉了题目,口算失望,笔误等等这些,难道真的是粗心大意吗?我个人觉得有以后几点原因要去思考:
42、可能是上课知识点掌握不准导致粗心。家长指导孩子上课认真听讲,准确掌握所学知识。
43、据实去写就可以,客观地表扬孩子的优点和成绩,也说明孩子的不足和缺点即可。家长评语是家长和老师交流的一次机会。 比如: 考的很不错,孩子在老师的帮助下进步很快,希望在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继续加油,保持这种状态,继续考取好成绩;但一定要戒骄戒躁,虚心学习,克服学习上的马虎这个小毛病,争取更大的进步。
44、要培养孩子养成爱整洁,爱美,作业认认真真,工工整整的好习惯,以及当天的作业当天按时完成,做好课前预习、课后复习,作业完成后认真检查,错误及时改正等好习惯。家长应该不断地提醒、指导,督促孩子,并在合适的时间给予恰当的鼓励和表扬,好习惯形成不易,需要慢慢的不断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