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曹操格言大全视频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曹操误杀吕伯奢,大家都骂他“恩将仇报”,这还不止,他杀了人还说“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但大家看《三国演义》是确写成了“宁教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他杀了人还口出狂言。

2、投死为国,以义灭身,足垂于后。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4、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5、宁我负天下人勿天下人负我、

6、曹操说过的5句话,能做到2条就可成名天下,第1条做到的人太少。

7、“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出自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其他人,不能其他人对不起我”,其实原句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解释应该反问的语气:“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没有人辜负\对不起我吗?

8、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9、曹操〔两汉〕

10、曹操信奉的格言是:宁愿我负人不让人负我。

11、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12、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13、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14、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5、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16、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17、要用辩证的观点看待士人的“德行”与“有作为”之间的关系。士有偏短,庸可废乎!

18、曹橾的名言是″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叫天下人负我″。意思是宁可我对不起天下人而不让天下人对不起我。可见曹操的心狠程度和独自称霸的远大志向。在三国里曹操的确是个文武全材的领神,也是疑心最重的人,不过有时还真佩服曹操有时的谋备和胆识。

19、这是曹操在自家将领打了败仗之后激励的话语,促使曹操帐下越来越多人才文武者为之效力。

20、这句话的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他们,对不起他们,但现在也挽回不了,没什么用。我现在走投无路,不知道怎么做,就只好是宁愿我对不起他们,我不能让让他们对不起我了。

21、曹操的带兵名言是望梅止渴。有次曹操带兵出征,途中找不到有水的地方,士兵们都很口渴。于是曹操叫手下传话给士兵们说:“前面就有一大片梅林,结了许多梅子,又甜又酸,可以解渴。”士兵们听后,嘴里都流口水。他们凭借着这个,得以到达前方有水源的地方。

22、宁叫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23、第一句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

24、夫英雄者,胸怀大志,腹有良谋,有包藏宇宙之机,吞吐天地之志者也。

25、出处:元末明初·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回)。

26、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7、国家在太平时期崇尚的是德行,战乱时期奖赏的是那些有功劳、有才能的人。八选明达法理者,使持典刑。

28、明明如月,何时可掇?(明明一作:皎皎)

2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30、七明君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31、三国演义中曹操说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意思是虽然我错杀了人家,对不起人家,但现在也没有办法。我现在走投无路,也只好是宁肯我对不起人家,不要让人家对不起我了。

32、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33、对他的最大争议就是这句话,其实姑勿论曹操后来所说的话的意思,就从感情色彩来说,在曹操杀死吕伯奢一家以后,若是发表言论,那当然是愧疚悲伤的语句的。

34、【译解】:掌管关系人生命的刑法,是大事,要选精通法律的人来担当。“夫刑,百姓之命也。”

35、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36、望梅止渴,行军打仗,士兵口渴难耐,曹公曰前方有梅林。士兵一想到梅子酸酸,直流口水,一定程度缓解口渴。

37、曹操信奉的格言是:

38、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唯一作:惟)

39、在去世后的一千多年里,关于他的争议与评价从未停止。

40、选用执掌刑法的人至关重要。九智者之虑,虑于无形;达者所规,规于未兆。

41、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42、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43、契阔谈讌,心念旧恩。(谈讌一作:谈宴)

44、《三国志》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意思是:“难道是我辜负\对不起别人,没有人辜负\对不起我吗?”演义中误作“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其实是别有用心,实为贬低曹操。

45、第三句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46、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47、这句话据说是曹操在杀死吕伯奢一家后的“感言”,罗贯中著《三国演义》第四回有生动而详细的描写:“偕陈宫、仓皇逃命、成皋遇故人吕氏、受到热情款待、家人准备饭菜、伯奢外出沽酒、闻磨刀霍霍、先下手为强、杀死伯奢家人、发现绑缚的猪、猛然醒悟、赶紧逃离、遇伯奢沽酒回、狠心一记“回头杀”、发表人生感言”。这些精心铺陈的一幕幕,把曹操的奸诈多疑、自私滥杀刻画得淋漓尽致。

48、第五句色历而胆薄,好谋而无断,干大事而惜身,见小利而亡命,非英雄也。

49、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50、英雄垂暮,其志不减

51、曹操因刺杀董卓不成而逃离洛阳,途中被陈宫所救,共同来到吕伯奢家,吕伯奢吩咐家人杀猪款待二人,自己前往西村买酒;但曹操却误以为家人的磨刀声是要杀死自己,于是尽杀吕氏家人。离开吕家后遇见买酒归来的吕伯奢,曹操因担心吕伯奢将告发自己,于是挥剑砍死吕伯奢;陈宫因此责备曹操不义,曹操却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此认定曹操是不义之人,于是离他而去。

52、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53、【译解】:贤明的君主,不用没有功劳的臣子,不奖赏不作战的军士。

54、【译解】:国家安定时期施行教化,是把礼放在首位;平定乱世采取的政治措施,则是把刑罚放在第一位。

55、我觉得曹操此人是一个性格复杂的综合体,不能一概而论。这体现在他为人处事的方方面面。就人生信条而言不同时期也有不同侧重。

56、【译解】:有才能的那些人,即使有些短处,难道就因此而遗弃他,不用吗?原文后接:“陈平岂笃行,苏秦岂守信邪?而陈平定汉业,苏秦济弱燕。”

57、【译解】:为国献身,为大义牺牲,足以垂名后世。此为曹操扫平群雄时的志愿。

58、夫有其志必成其事。

59、【译解】:有德行的人,不一定有作为;有作为的人也未必就有德行。

60、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61、曹操是中国历史上极有争议的人物。

62、【译解】:不能因追求虚名而招来灾祸。追逐名利,害人害己。

63、【注译】:对人礼一寸,受人敬一尺。

64、“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这句话出自《三国演义》中的第四回,文中写曹操假借献刀之机行刺董卓未遂,仓皇出逃,在中牟县遇到了县令陈宫,陈宫为曹操的赤胆忠心所感动,于是加入了曹操的逃亡队列,两人在逃亡途中,经过吕伯奢一家,晚上,吕伯奢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曹操听到磨刀声,疑心吕伯奢一家要杀自己,于是杀尽吕氏一家,陈宫因此责备曹操大不义,曹操却答道“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65、从此,曹操就被钉在了道德的耻辱柱上,恶名远扬,世代批判。

66、三国当中曹操的名言,就是代表其处世原则的_宁教吾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吾。

67、意思是:年老的千里马虽然伏在马槽旁,雄心壮志仍是驰骋千里;壮志凌云的人士即便到了晚年,奋发思进的心也永不止息。

68、咱可喜欢这句了

69、曹操的原话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这句话最早出现在孙盛《杂记》之中!

70、曹操本身就是一个性格高傲心狠手辣之人,他对自己做错的事情是从来都不会承认的,宁可他错杀了人,也不会低头认错

71、曹操信奉的格言只要熟读三国演义的都知道,那就是“宁我负天下人,不可使天下人负我”但曹操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下说出此话,那是离开董卓,误杀吕伯奢时说出的话。但个人认为不能作为曹操的人生格言。三国演义作者主旨美化了刘备,曹操自然落个奸雄的名声。但观历史看,曹操的崛起以及曹操统一北方的历史功绩看,这样说对曹操是不公平的。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来说,应该是英雄而非奸雄,毕竟历史人物和小说里面塑造的艺术形象是有一定的差异的,所以,应该公平,客观,历史的去评价曹操。

72、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73、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74、夫有行之士未必能进取,进取之士未必能有行也。

7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

76、这句话是曹操错杀了吕伯奢一家后说的!

77、意思是: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78、“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79、鲁迅评价他:曹操是一个很有本事的人,至少是一个英雄。我虽不是曹操一党,但无论如何,总是非常佩服他。

80、意为像陈平、苏秦这样被人四处宣扬有短处的人,都成就了大业,怎能因为有缺点就废而不用呢!五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81、第四句龙能大能小,能升能隐,大则兴云吐雾,小则隐介藏形,升则飞腾于宇宙之间,隐则潜伏于波涛之内,龙乘时之变化,可比世之英雄!

82、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83、【译解】:聪敏的人考虑问题,事前都有计划和打算;旷达的人谋划一些事情,都具有预见性。预则立,不预则废,有远见才能成就大事。

84、意思是:凡是成为英雄的人,都有伟大的志向,胸中蕴藏着精良计谋,他们都是具有能够容下宇宙的胸怀,吞吐天地的志气的人。

85、思贤若渴

86、霸王之志

87、十夫治定之化,以礼为首;拨乱之政,以刑为先。

88、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在失败中吸取教训;

89、第二句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90、不得慕虚名而处实祸

91、宁叫我负人不叫人负我

92、失败也是件好事

93、原文应是:宁我负人,毋人负我。出自孙盛《杂记》。

94、十一让礼一寸,得礼一尺。

95、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出自曹操《短歌行二首》。

96、明君不赏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

97、失败乃兵家常事

98、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99、月明星稀,乌雀南飞。

100、【译解】:没听说无才能的人及不作战的军士,都一样可以得到奖赏的,立功、兴国也不是他们这些人。没有才能的人,不能立功,无益于国家,不得受禄赏。

101、天子授予官爵,人臣上表辞让,不一定要三次。六未闻无能之人,不斗之士,并受禄赏,而可以立功兴国者也。

155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