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关于劝学的格言名句或勤奋苦读的典型事例44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荀子《劝学篇》里有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劝学》篇开篇就说“学不可以已”,开宗明义:学习是不能够停止的,意思是说学习应该持之以恒。《劝学》的主旨在于劝勉人努力学习,并在文中使用大量比喻来说明努力学习的重要性。在这句话之后,荀子就以“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的比喻,来说明学习的无止境。

3、那么中国古代有很多这样通过日常积累而不断进步的例子。

4、荀子在目睹这种情况后,认为“性本善”就像一个魔咒一样,在毒害世人的思想。

5、这源自他发现了一种情况,那就是孟子提出的“性本善”理念经过广泛传播后,导致很多人都走了歪路。

6、人之初,是性本善还是性本恶呢?

7、荀子是战国后期儒家的代表人物。他认为自然界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用主观努力去认识它,顺应它,运用它。为了揭示后天学习的重要意义,他创作了《劝学》一文。

8、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9、那荀子说“性本恶”,是真的说错了呢?

10、有感于此,他提出了“性本恶”的观点,这当中有两层意思。

11、第一层意思,荀子认为如果仅仅从人的天性来看,其实“性本无善恶”。但是,如果一个人后天不好好学习礼义这些知识,就会很容易被不好的东西所污染,从而变成恶人,这也是他为什么会写《劝学》这篇文章的原因之一。

12、这里举的两个例子,都是首尾相互照应的,也有一些段落,只在段首揭示该段中心,或者只在段末予以适当概括。总之,目的相同而方式却并不死板。先秦诸子的哲理散文,一般都比较难读,荀子这种谨严、朴实的写作方法,对帮助读者掌握各段文章的基本内容,是十分有效的。

13、意思是没有一步半步的累计,就没有办法到达千里的地方;不积累小河流,就没有办法汇成江海。

14、那荀子提出的“性本恶”是想表达什么呢?

15、复旦哲学教授林宏星认为,荀子说“性本恶”并没有错。很多人由于没领悟到荀子提出这个观点背后的智慧,所以误解了他。

16、《劝学》出自《荀子》,作者是战国时期思想家、文学家荀子。

17、荀子正是因为目睹了很多这种走向反面极端的例子之后,深感“性本善”这种思想对人的毒害,所以他提出了相反的看法。

18、人一旦觉得自己没有弱点、不需要去改进任何东西之后,也就没有了要“独善其身”的追求,就会不知道自己这辈子活着是为了什么。

19、在这句话之前,荀子举了几个例子:南方有一种叫蒙鸠的鸟,以羽毛为巢,用毛发编织,系在芦苇上,大风一来芦杆就折断了,巢也掉了。这不是鸟巢做得不好,而是因为依托的地方不合适。西方有一种名叫射干的草,它的茎长四寸,生长在高山上,面对着百丈深渊。不是它茎长,而是它生长的地方使它这样。接下来荀子又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白芷如果浸到臭水里大家就不会佩戴它了。于是荀子得出一个结论:君子定居时一定要谨慎地选择好地方,外出要和有学问有道德的人交往,以此防止受邪恶人的影响,而接近于正道。一定要注意外部环境对人的影响。

20、现身说法劝学的典型例子有《送东阳马生序》,这篇文章是宋濂的代表作。这是作者写给一个同乡后生的临别赠言。作者德高望重,却没有摆出名人的架势,板起面孔讲大道理进行说教,而是以自己早年求学的艰苦经历现身说法,劝勉后生学子,希望他们珍惜优越的学习条件,刻苦自勉,发奋学习。

21、文章循循善诱,恳切周至,语重心长,情真意切,蔼然有长者之风,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2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3、不登上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亲临深涧,就不知道地有多厚。这与开头所说的“学不可以已”是一致的。学无止境,只有看到前人丰厚的知识成果,方才知道自己的浅薄与不足。因此要不断学习。

24、故君子居必择乡,游必就士,所以防邪僻而近中正也。

25、课文所选的十则,有的谈学习方法,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有的谈学习态度,如“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26、荀子认为,人如果能意识到自己生下来就有很多缺点,并通过后天学习慢慢改进这些不足,最终是有机会成为“至圣”的。

27、《劝学》这篇文章各段的条理十分清楚,基本上是每段阐述一个具体问题,而且总在文章的开头、结尾部分作出明确的交代。例如,文章的第一句写道:“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这既是全文的一个中心论题,也是第一段所要开始阐述的内容。而后面的“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明确而有力地照应首句,收束了上文,并且清楚地点明了首段的中心思想。

28、比如有诗鬼之称的唐朝诗人李贺,每次外出都骑着小马带名小童,背一锦囊。每当他有了灵感,就马上提笔写到纸卷上,再装入锦囊。这样日积月累,他才能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与李白、李商隐等大诗人齐名。

29、这样一来,人的价值观就会很容易被扭曲,反而走向另一个极端,变成一个大恶人。

30、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31、扩展资料

32、因为很多人都认为自己“性本善”,天生就已经是很好的人,所以后天就没有动力去改进自己了。正所谓“物极必反”,一旦人认为自己已经很完美了之后,往往就会得意忘形,从而放纵自我,只顾享受,不加节制自己的欲望,不守礼义,结果反而是在给社会添堵。

33、第二层意思,荀子认为从人性来看,人性都有比如“贪嗔痴慢疑”这些弱点。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还去提倡“性本善”,其实就是在误导大家,让大家以为自己没有弱点。

34、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5、在他看来,以这种不断改进自我的方式活着,才是人活着的最大意义!

36、这句话意思是:我曾经整天苦思冥想,但还不如学习一会儿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远看,但还不如登高之后看得宽广。也就是说,当我们遇到困难或问题时,应该把这当作学习的契机,有思考但不是闭门造车;要善于主动寻找已有的知识经验来丰富自己、并向更高处攀登。牛顿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一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与此相似。

37、木材经过加工以后就能变直,刀剑在砺上磨过就会变得锋利,君子学习渊博的知识,并且能经常注意考察自己,那么他就会变得聪明,而行动上也不会犯错误。荀子用木与刀剑为例,来说明人需要不断学习、不断检验自己。与这个意思相近的,是《论语》中曾子说的“吾日三省吾身”,也是说要经常检查自己。

38、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进一步崩溃,封建制度逐步形成,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变革发表各自的主张,并逐渐形成墨家、儒家、道家和法家等不同的派别,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宣传自己的主张,批评别人,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39、像荀子就提出了“性本恶”的观点,这个观点引发了很大的争论,很多学者更是批斗荀子的“性本恶”的观点很荒唐。

40、又如用“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来说明个人独自冥思苦想远不如学习有益,又列举了“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等几个生活中十分常见而又极有说服力的比喻,而后有力地小结道:“君子生(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41、《劝学》较系统地论述了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以及学习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全面而深刻地论说了有关学习的问题。全文可分四段,第一段阐明学习的重要性,第二段讲正确的学习态度,第三段讲学习的内容,第四段讲学习应当善始善终。全文说理深入,结构严谨,代表了先秦论说文成熟阶段的水平。

42、在这里,荀子从他的“性恶论”观点出发,指出君子的天性也是恶的,其所以不同于众人,就在于他善于向良师益友学习嘉言懿行,以改变自己的不良天性。这个“物”字就从“舟楫”“舆马”之类,变成了学习的内容,文字也就逐渐深化了。

43、相信很多从小就读《三字经》的朋友,会说“人之初,性本善”,但有些人并不认同这个观点。

44、学不可以已。

1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