娄山关的历史【100句文案摘抄】
1、1935年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娄山关一战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2、这首词最早发表在《诗刊》一九五七年一月号。这首词题目中的娄山关又称娄关、太平关,建立在险峻的山峰之间,位于贵州遵义北大娄山的最高峰上,是贵州北部进入四川的重要隘口,离遵义城约60公里。娄山关地势极为险要,《贵州通志》说它“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四川与贵州的交通孔道。此处群峰攒聚,中通一线,地势十分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一役关系着中央红军的生死存亡。
3、当前我省疫情虽已得到有效控制,但是防控安全依然不可大意。为保障出行游客的生命财产安全,娄山关景区将严格按照相关部门要求,采取限流、预约、错峰等方式,防止游客聚集,常态化做好疫情防控措施。为便于您参观游览景区,请按以下要求游览:
4、娄山关,原名娄珊关、娄关,后称太平关。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
5、景区内210国道段沿线无停车场,请将您的爱车停放至景区停车场,到游客服务中心测量体温,扫健康码、行程码,实名登记后凭本人身份证领取免费参观券或购买景区观光车票进行参观游览。
6、会议希望有关方面积极关心支持平蛮入播历史文化研究和娄山关历史文化研究工作,通过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挖掘桐梓特色历史文化,争取把黔北地区独有的土司官文化、娄山关文化打造成别具一格的桐梓特色历史文化名片。会议建议有关方面组织建立桐梓历史文化研究会,加强对桐梓特色历史文化的整理和研究。
7、下阕:写战斗后红军娄山关的情景。一破上片的凄厉悲壮,豪气突升,一笔宕开,并不写攻占娄山关激烈的战斗,而是指明即便关山漫漫,长路艰险,但已定下从头做起。写出了跨越娄山关的豪气万丈情以及迎接新征程的精神准备。
8、通过猛烈的西风声、凄厉的雁叫声、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9、敬请关注“燕赵消防政工”
10、娄山关现在是4A级旅游景区,如果有机会去贵州旅游,一定不要错过这个曾经的黔北第一险关。
11、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
12、1935年1月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领导地位,会后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了军事指挥小组。为了继续长征,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与宜昌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地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
13、红军沿盘山道猛烈攻击,红军二渡赤水后于2月25日攻克娄山关,控制住这座雄关使大部队顺利通过。随后,红军沿盘山道向关口猛烈攻击,又在点灯山一带的山梁上与敌激烈拼搏,经过反复争夺,终于占领点灯山高地牢牢控制了关口。这时已近黄昏,红军在夕阳映照下疾迅通过娄山关。2月26日,击溃了向娄山关反扑之敌。2月27日,在遵义以北粉碎敌三个团的阻击。28日红军乘胜追击再取遵义。这次战役是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利也是长征途中的最重大的战略转折。
14、其部将娄殿邦分地世守其土,子娄姗与另一个将军梁宗理之子梁关为表兄共戎高岩子,时称娄珊梁关。
15、此行,记者还在“记者再走长征路·遵义会址话长征”直播访谈活动中遇到了扫雷英雄——杜富国。在后续组织的座谈会上,作为土生土长的遵义人,他结合成长历程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16、娄山关亦称太平关,原名娄关,后称太平关。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与桐梓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
17、1935年2月25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接到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消灭娄山关黔敌夺取遵义”的命令。随后,彭德怀决定用整编后4个团的兵力,夺下娄山关,为占领遵义创造条件。
18、作为兵家必争之地,娄山关发生的战事很多。永宁土司奢寅周起兵反明,也曾夺下娄山关;清初李定国、孙可望率大西军,曾攻破娄山关;清朝咸丰时,杨龙喜率农民义军攻下娄山关,直捣遵义;太平天国时,翼王石达开曾攻破娄山关,率兵入黔。当然,最著名的就是1935年,红军长征途中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取得辉煌胜利,确保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
19、明万历二十一年(公元1593)年二月,明朝廷派官兵都司王之翰率兵进剿,被杨应龙军击败,血染娄山关。第二年(1594年)春,四川派遣参将郭成,总兵刘承嗣统兵征剿杨应龙,败于娄山关以南白石口,全军覆没,仪郭成身免。其后杨应龙聚万兵马进攻四川,血洗綦江。
20、当年红军三渡赤水的地方,现在已经架起了铁桥,赤水河两岸灯火辉煌,游人如织,这里成了网红打卡点。
21、中革军委为了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追击敌军,夺取娄山关。
22、万历二十七年(1599年)春三月,明朝廷以李化龙总督川、湖、贵三省军务,讨征杨应龙,调集24万兵马,分八路进攻播州。蜀将刘由綦江出兵,攻克虹关,九盘子、捷阵溪、石虎关、直抵娄山关。杨应龙派其子杨朝栋在娄山关上设了13道排栅、挖深坑,凭险守关。刘仰视娄山关叹息。关上箫笙鼓乐,猜拳行令,竟安然无恙。翌年5月,刘间道攀藤爬岩,偷袭娄山关,夺得天险,为平播之役打下基础。
23、贵州遵义的娄山关是黔北第一隘口,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1935年初中央红军曾在这里与敌军展开两次激烈的争夺战,并都取得了胜利,第一次,为新的“川黔边新苏区根据地”的建立打下了一个较好的环境基础,为保卫遵义革命中心区的安全和党中央在遵义召开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遵义会议作出了重要贡献;第二次,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赢得长征以来的第一次巨大胜利,展示了遵义会议的曙光。
24、2月28日,毛泽东随中央军委纵队登上娄山关,极目四望,欣然作笔,写下该词。由于这一仗意义重大,所以诗人的心情无比激动,在战斗结束不久即挥笔写下这首诗词。
25、《桐梓县志》载,唐乾符三年(公元876年),太原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收复播州,撵走南诏势力,分土世袭。
26、娄山关激战与遵义战役的胜利,使红军摆脱了被动地位,粉碎了蒋介石企图在川、滇、黔边区全歼红军的梦想。遵义战役后,红军又三渡赤水,四渡赤水,兵临贵阳,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冲出绝境,实现了北上会师的伟大战略计划。
27、全诗内容:忆秦娥·娄山关
28、清顺治四年(1647年)李定国、孙可望率农民起义的“大西军”,经綦江进攻娄山关,大败守关清兵,横扫大西南。
29、【娄山关的历史】记者正在听老人讲娄山关战役的故事。(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3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31、毛泽东被视为现代世界历史中最重要的人物之《时代》杂志也将他评为20世纪最具影响100人之一。
32、娄山关又名娄关、太平关,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娄山关上千峰万仞,重崖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人称黔北第一险要,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自古被称为黔北第一险隘,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33、随后,大家一起走进了娄山关战斗遗址陈列馆,跟随讲解员一起走进那段峥嵘岁月。
34、后黑神垭一带百姓怀念与娄珊、梁关驻军的鱼水之情,逐将黑神垭更名为“娄珊关”,年久讹称娄山关,以此得名。
35、【娄山关的历史】(培训)国家能源集团重庆恒泰发电有限公司“学党史,悟思想”党史教育专题培训班(第一期)
36、 娄山关是遵义的天然屏障,两侧群峰突出,地势险要,史籍中称其“万峰插天,中通一线”。为确保中共中央在黔北遵义建立新战略根据地,确保主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中央军委命令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率部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37、关名的来历,源于古代对娄山山脉的称谓。它是大娄山脉的主峰,海拔1576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北拒巴蜀,南扼黔桂,为黔北咽喉,兵家必争之地。古称天险。
38、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及一位杰出的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字润之原作咏芝后改润芝笔名子任。
39、自唐宋元明清以来,战事频繁,烽火不断。明代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在海龙囤大兴土木,构筑营盘,与明王朝分庭抗礼,又在娄山关“排栅挖坑”,建造13座木关,令骁将苗军踞守。
40、为了革命大事,掌舵必须主席。
4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主席名作《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句词。本首词前半阕说的是红军处境艰难,部队有一种悲壮的氛围;后半阕词说的是虽然雄关漫道难以攻克,但我红军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终于克服,攻克后心境开阔,同时也感怀牺牲的烈士们洒下热血。
42、娄山关主峰上还保留着当年的工事
43、息烽集中营自1938年开始存在了八年。八年,并不是一个多么大的数目,但是在这八年里,有600余条流淌着鲜红热血的生命在此冻结消逝,有600余个具有强烈觉醒意识英魂在此流逝走远。面对阴暗潮湿的关押环境、惨无人道的酷刑和暗无天日的精神折磨,他们都不曾放弃心中的信念与执着,不曾向压迫的势力弯下身躯。深不见底的猫洞掩埋了英雄烈士的白骨,但磨灭不了他们已刻入骨髓的爱国之心;矮小昏暗的反省室压迫了烈士们的身体,却抹不掉他们坚定的信念。他们留下了不畏迫害而发出的阵阵怒喊和不惧残害而日益浓烈的不朽精神。脚踩集中营旧址的黄土,仰望头顶蔚蓝的天空,我们仿佛能看到那些已走远的英雄们,也仿佛听到了他们不屈的呐喊声。
44、上午9点钟,全体党员同志参观了娄山关战斗遗址。
45、《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此作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在《经典咏流传》——致敬英雄的舞台上,这段雁鸣长空、军号声起的红色过往,由传唱人阿云嘎唱响,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引领众人,漫游回高耸入云的娄山关,回到八十多年前激战过后的生死战场。
46、创作原因:《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
47、公交线路:地铁2号线→地铁7号线,全程约1公里从娄山关路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3站,到达静安寺站步行约210米,换乘地铁7号线乘坐地铁7号线,经过5站,到达长清路站步行约910米,到达世博园
48、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中央要求在全党进行一次党史学习教育。2021年3月2日,我们广州十一名新老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无党派爱国人士,远赴贵州遵义开展一次党日活动,自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49、长征过程中,土城战役失败后,毛泽东认真总结教训,亲自指挥了他一生最为得意的四渡赤水行动。他决定放弃和张国焘会合,挥师东进,再渡赤水,回贵州攻打黔军。
5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这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忆秦娥·娄山关》中的一阙,词中的“雄关”即娄山关。娄山关号称“黔北第一险关”,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我们今天就聊聊这座雄关。
51、(公交)乘坐CCZ73均可到达。
52、通过细碎急促的马蹄声和时断时续、悲咽带涩的喇叭声,暗示战斗紧张激烈,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
53、雄关漫道真如铁中的雄关指的是娄山关。
54、为确保党中央及红军部队在遵义休整和遵义会议的安全,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受命追击向北逃窜的敌军,夺取娄山关,以防御川南之敌向遵义进犯。
55、1月9日,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由板桥分道出发。正面强攻部队即以密集火力从关南发动总攻,迅猛杀上娄山关。敌人利用有利地形,妄图死守关口,向北退却。红军冒着枪林弹雨,冲入敌阵,与敌人白刃肉搏,占领关口。逼迫敌人向北狼狈逃窜,沿途丢弃武器、烟枪和大量军用物资。红四团乘胜追击下关,直扑桐梓县城。潘峰率领的侧翼部队攻克桐梓,俘敌数百,缴获大量物资。
56、遵义会议以后,中央红军决定北渡长江到四川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在途经习水土城时,遭到川军阻截。
57、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攻克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桐梓县。
58、明熹宗天启元年(1621年)九月,永宁土司奢寅周起兵反明,陷重庆,其中将扶国祯,破桐梓、夺娄山关、占遵义。
59、毛泽东这首写于1935年的《忆秦娥·娄山关》慷慨悲烈、雄沉壮阔,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表现了作者面对失利和困难从容不迫的气度和博大胸怀。原文忆秦娥·娄(lóu)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yè)。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另附写于1934年的原版本:西风烈,梧桐叶下黄花发。黄花发,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
60、“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提起这句诗词,想必很多人朗朗上口。它是1935年2月,中央红军越过川黔第一雄关娄山关时,毛泽东挥毫写下的《忆秦娥·娄山关》。
61、“1935年1月,为了保证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红一军团四团曾攻占过娄山关关口。”遵义市红花岗区史志研究专家史晓波告诉记者,时任红军总参谋长的刘伯承和一军团政委聂荣臻一起,指挥红军向娄山关的国民党军发动进攻。因为山势太陡又下着大雨,红军分成两路,一路正面强攻,一路抄小道从敌军后面奇袭,一举拿下娄山关,保证了遵义会议的安全召开。
62、清咸丰、同治年间的黔北农民起义,都以全力占领此关。1935年(乙亥年)2月25日至26日,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与黔军大战娄山关前,经过反复争夺,歼灭黔军两个团。揭开了遵义战役的序幕。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游客的常去之地。
63、向革命志士致以最大的敬意!
64、《忆秦娥·娄山关》是毛泽东写于1935年的一首慷慨悲烈、雄沉壮阔的词,通过在战争中积累了多年的景物观察,以景入情,情中有景,从内到外描写了红军铁血长征中征战娄山关的紧张激烈场景。
65、会议得到了各级领导、专家学者和各界人士的支持和帮助,遵义师范学院副院长娄胜霞,遵义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刘作会,遵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会长王刚,中国先锋作家出版社社长娄义华,中共桐梓县委常委、宣传部王先郁部长,桐梓县政协副主席杨定刚到会指导,县内外文史爱好者、娄山文化研究会、壁上挂灯梁氏研究会、成氏历史文化研究会以及平蛮入播将领后裔6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桐梓外宣中心、桐梓电视台等新闻媒体到会进行采访报道。大会收到与会者撰写的论文、交流材料20篇,参考资料8篇。这些论文和资料内容比较丰富,体现了在地方历史文化和家族历史文化方面的研究成果。
66、西风正壮烈地吹着,大雁鸣霜、晓月当空。晓月当空啊,嗒嗒的马蹄令人心碎,军号声声沉郁低回。群山起伏长路漫漫恰似黑铁,如今让我们重振旗鼓向前。重振旗鼓向前啊,茫茫青山如大海,夕阳光华赤如血。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67、关上千峰万仞,重峦叠峰,峭壁绝立,若斧似戟,直刺苍穹,川黔公路盘旋而过。
68、我们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坚定理想信念、敢为人先的革命精神,在实践中把这一坚定的理想和信念落实到我们的行动中,落实到我们的岗位上,脚踏实地地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确保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打下的社会主义江山千秋万代永不变色!
69、红军长征经过遵义的时候,在娄山关与敌军激战了两次。第一次娄山关战役发生在遵义会议前。
70、山上的地形复杂,为了从侧面迂回上山,红军只能求助于当地百姓带路。肖开基的哥哥肖开模就是其中的一位带路人。“上山的隐蔽小路只有当地人才知道,得知红军要上山,我哥哥义无反顾地做了他们的引路人。”遵义市泗渡镇幸福村村民肖开基回忆说。那时大概凌晨两三点,肖开模举着火把,一路翻山越岭,穿越一条隐蔽的小路,将红军送到了板桥,从而为侧面助攻主力军提供了巨大帮助。
71、娄山关是贵州北部大娄山中最重要的山口,是当时四川通往遵义的唯一通道,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72、又称娄关、楼山关、太平关。在贵州省遵义市城区北,遵义、桐梓二县交界处。为大娄山重要隘口。关口海拔 1444 米,两侧山峦均在1600米以上。地势险要,历为川黔交通咽喉,有“黔北门户”之称。现为贵州省入重庆市的要冲。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刘綎征杨应龙分兵间道趋关后,自率大军夺其关,即此。1935年2月,中国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曾两克此关。关口建有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词碑;其西侧广场竖高11米的纪念碑,正面用大理石镌刻张爱萍题词“遵义战役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
73、会上,纠正了“左”倾机会主义在组织上和军事上的错误,改组了书记处和军委,结束了“左”倾路线在党内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地位。从此,红军改变了以往的被动局面,在战略上转入主动的态势。 1 月中旬,红军离开遵义,过娄山关,经桐梓,渡赤水,准备从川南的宜宾和泸州之间渡过长江,与红四方面军会合。
74、1月9日红军以猛烈火力从关南发起总攻。英勇的红军战士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奋勇前进,并与敌人展开了白刃格斗,这场战斗经过三个小时,最终将敌人击溃,战斗大获全胜。
75、“红军在娄山关战斗中重创黔军4个团,取得了遵义会议后的第一个大胜仗,因此有人称娄山关是历史上中国革命的转运之关。”史晓波说,夺下娄山关揭开了遵义大捷的序幕,此时战士们的士气备受鼓舞,成为红军长征路上的重要转折。
76、娄山关南距遵义市50公里,在汇川区与桐梓县的交界处,正处于大娄山主脉的脊梁上,是一个沿裂隙溶蚀而成的隘口,海拔1226米,关口周围峭壁绝立,东西两侧是大小尖山耸峙,南北是峡谷(高差为400米),极为险要。古人称此关为“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易守难攻。茫茫群山之中,作为极其罕见的缺口,娄山关扼守川黔南北之间通道的咽喉,北拒巴蜀,南扼黔桂,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77、1935年2月25号临近午夜时分,朱德下令立即攻取娄山关,这道电令还明确规定,由彭德怀、杨尚昆统一指挥一三军团和干部团,得令之后彭德怀立即令三军团第十三团主攻娄山关,一军团第一团向关东侧石炭关迂回,其余各部随即冲锋向娄山关挺进。
78、“我从小听老师们讲述红军故事,家门口就是红军走过的路。从小每次给革命烈士扫墓后,我立志要当一名军人。在排雷的战场上,我热爱这份职业,热爱这份勋章。在排雷现场,我感受到作为军人的责任与担当。”杜富国说,他希望“记者再走长征路”采访团多多挖掘红军感人故事,弘扬红军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79、“大小红军”胜利“会师”。
80、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
81、地址:遵义市红花岗区汇川2路
82、会议由娄山关历史文化研讨会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娄义钊主持。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娄必元向参会嘉宾、代表致欢迎词;娄胜霞、王刚、王先郁、杨定刚等领导作了讲话;10位与会代表作了交流发言,20多位参会代表作了讨论发言。筹备委员会副主任梁正乾就大会召开情况作了综述。
83、杨氏从此开始控制播州(遵义古称),长达数百年。在明朝万历年间,播州土司杨应龙反叛朝廷,明朝派二十多万兵马最终平定播州。攻下娄山关的是有“明末第一猛将”之称的刘綎,他后来战死在萨尔浒之战的战场上。平定播州杨应龙后,朝廷曾改娄山关为“太平关”,但人们还是习惯称为娄山关。
84、遵义是中国一块福地,1935年中国革命在这里拐了一个弯,实现了伟大的战略转折。
85、新建“娄山十景”之一的长空桥。(中国军网记者杨凡凡/摄)
86、(荐读)人民日报聚焦遵义|让红色基因薪火相传
87、时光微步,岁月静缓。不知不觉,已经挥别灿烂活泼的九月,迎来静美微凉的十月,随之而来的是盼望已久的7天小长假。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娄山关早已红旗招展,以全新的面貌喜迎各地佳客。
88、中国革命是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开展的,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靠的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怕流血牺牲,敢于夺取胜利的精神意志。
89、80多年前的娄山关上,到底发生了什么呢?有着多年讲解经验的肖开基老人为我们讲述了当年的那段历史。
90、1935年1月7日,红军长征途中占领遵义。贵州军阀王家烈、候之担闻讯,慌忙调兵遣将,在娄山关一带设防,以保老巢。
91、接下来,我们主要说的就是第二次的娄山关战役。第二次娄山关战役就是红军长征中著名的四渡赤水中的二渡赤水的一部分。
92、为了迅速摆脱这种不利局面,中央红军回师东进,二渡赤水,重占娄山关,再占遵义城。2月24日,红军攻占了关北的桐梓县城。此后,决定由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率部二克娄山关。
93、娄山关亦称太平关,位于遵义、桐梓两县交界处,是川黔交通要道上的重要关口。两次娄山关战役保证了遵义会议的顺利召开,是我国重要的“红色”基地。作为黔北第一要塞,娄山关景色秀丽,峭壁绝立,是众多驴友的常去之地。
94、娄山关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关名可追溯东汉史学家班固所撰《汉书·地理志》称娄山为“不狼山”。据清末遵义著名学者郑珍考证“不狼山”即娄山,亦称大娄山。
95、咸丰九年(1859年)号军攻占娄山关,袭据鼎山城。同治元年(1862年)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所属曾广依部,为支援贵州各族农民起义,由四川向贵州进发,攻占娄山关与西南黄号,白号军共同奋战,所向披靡。
96、学校地址: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蓝光天娇城
97、“据我所知,娄山关战斗是红军长征史料中涉及比较多的。因为这次血战拉开了遵义战役序幕。可鲜有人知晓,在此之前还有一次重要的战斗。”肖开基老人告诉记者,那次战斗发生在遵义会议召开的前几天。
98、当年,毛主席登上娄山关环视战场,看见天边血红的夕阳,感受来之不易的胜利,必定心潮澎湃,豪情万丈,才命笔写下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不朽诗篇。
99、此时蒋介石集结重兵,封锁长江,严守川黔边境,毛泽东当机立断,改变计划,挥师东进,再渡赤水,重占桐梓。
100、娄山关的历史悠久,原名高岩子,又名黑神垭。《桐梓县志》载,唐僖宗乾符三年(公元876年),杨端应朝廷之募,率领令狐、成、娄、梁、赵、韦七姓族乡人打败南诏,收复播州,分土世袭。其部将娄殿邦、梁宗理驻守黑神垭,之后娄殿邦之子娄珊与梁宗理之子梁关继承父业共同守关。当地老百姓称为娄珊梁关,后讹传为娄山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