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

1、【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这一时期,洛阳成为各民族交流、融合的中心,原本的饮食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从西北部迁到此地的人,带来烤肉、涮肉;从江浙一带迁来的人,带来叉烧、腊味;从闽粤等地来的人,带来了烧鹅、鱼生;从西南滇蜀迁来的人,带来了红油、酱料等。食材五花八门,烹调技艺更是胡汉并存、中外皆有。随食物而来的,还有各民族不同的饮食习惯。

2、没有想念过什么,不曾期待着什么。自打有生命以来,心就一如死水没有心脏的灵魂如过往烟云,一样的不完整。神乐她期待自由,怀念清风。而你,神无啊不善言语不代表你没有想法就算犹如瓷玉娃娃般精致又有何用呢?镜子里封印着最真实的你,而你,封印着那面镜子。

3、②蔎:古书上说的一种香草,也是茶的别称。

4、秋季天高气爽,花木开始凋零,空气干燥无比。这种气候条件下,人们容易口干舌燥,心肺生火,中医学上称此为“秋燥”。此时来杯青茶最为合适。青茶又叫乌龙茶,是半发酵类茶,性质介于绿茶和红茶之间。它呈青褐色,冲泡后叶片中间呈青色,叶缘呈红色,所以一向有“青叶镶边”的美称。青茶既有绿茶清新香气,又有红茶醇香甘厚的口感,其性温热适中,能够润泽肌肤、润喉生津、除人体内积热,让人体有对抗干燥气候的能力。

5、陆羽在本书中,频繁引用《搜神记》《续搜神记》《异荈》等野史笔记类文献中的故事,展现茶与神鬼之间发生的故事。从这些传说产生的心理根源探究,可能是因为茶给人类的生活带来太多益处,所以古人特别是名茶区的古人,心甘情愿以茶为崇拜对象。

6、④滋味:鲜爽醇厚,回味甘甜,独具“猴韵”。

7、南北朝时期,中国各民族之间交流、融合日益频繁。北魏鲜卑族拓跋氏政权统一北方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政策来缓和民族矛盾。公元493年,孝文帝拓跋宏迁都洛阳,开始大刀阔斧的改革。

8、据茶学茶史专家陈椽在《茶叶通史》中的说法,合理解释是“永嘉县东三百里”为陆羽之误,变为“南三百里”才对。因为温州以南三百多里,正是以大白茶闻名的福鼎;陆羽所说的白茶山,应指东海之滨的太姥山。此说法确有可信之处,但遗憾无确凿证据。

9、⑳莞椒:有人认为此即指花椒,芸香科花椒属植物。

10、很多史料显示,对茶的文化精神最为看重的是道家。陆羽在书中大量引用了道家神仙和茶的种种故事。唐代喜饮、擅饮茶的著名道人也不少。

11、③洗马:古代官职,秦始置。汉时亦作“先马”。秦汉时为太子的侍从官,出行时为前导,故名。

12、几年后,左思才华大有长进,《齐都赋》使他在文坛上崭露头角。

13、陆纳为三国东吴名将陆逊的后代,东晋时历任太守、吏部尚书、仆射、散骑常侍和尚书令等职务。此人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在当时奢侈成风的社会氛围下,算得上特立独行的节俭典范。

14、干茶扁平挺直,色泽褐绿,叶柄微黄,表面略有白毫,带有明显的网格纹,茶条长短基本一致,匀整度好。

15、③黄门:黄门侍郎、给事黄门侍郎的简称。

16、《华阳国志》中有记载说,在周武王伐纣时期,巴蜀之地献给统治者的贡品中有“芳翡”“香茗”,通过这段记录,可以把中原之地的用茶时间定于周初。这个时期,茶应该主要作为药物使用。茶从药用到饮用中间有一段时期是作为食物的,人们把它和饭菜一起煮熟食用。《晏子春秋》中记载,“晏子相景公,食脱粟之饭,炙三弋五卵茗菜而已”;《尔雅》中,“苦荼”一词注释云“叶可炙作羹饮”。《桐君采药录》等古代文献资料中,记录了茶与桂姜及一些香料同煮食用。

17、⑤晋陵:晋郡名,治所在今江苏常州一带。

18、①乌程县:现在的浙江湖州市。

19、唐开元年间,唐玄宗极为欣赏道士申元,甚至让自己宫中的侍女赵云容为申元侍候茶药。唐代《南部新书》中记载,唐肃宗曾赐给道士张志和奴、婢各一名。张志和为他们取名渔童、樵青,“使苏兰薪桂,竹里煎茶”。唐代最著名的道家茶人,应该数女道士李季兰。李季兰和陆羽是好友,曾在德宗年间和陆羽、皎然在茗溪组织诗会。甚至有学者认为,正是这一僧、一道、一隐士共同开创了唐代茶道格局。

20、⑨巴东:晋郡名。治所在今四川万县一带。

21、《洛阳伽蓝记》记载,尚书令王肃原是南朝齐雍州刺史之子,自幼吃鱼羹,饮茶水。刚到洛阳时,他对此地风行的羊肉、酪浆连碰都不碰,然而多年以后,他已经能够吃下很多羊肉、酪浆了。而北方人受南方人食水产品习俗的影响,河洛地区的人们也开始接受并渐渐喜好鱼、虾、蟹等食物。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中提到的“脍鱼莼羹”,是人们非常喜欢的一道菜,就源自江南。

22、据《神农食经》记载:“坚持长时间饮茶,能让人精神饱满、心情愉悦。”

23、不久,左思的妹妹被选入宫,左思随之寓居京都洛阳。

24、①形状:太平猴魁外形扁展挺直,魁伟壮实,两叶抱一芽,匀齐,毫多不显,苍绿匀润,部分主脉暗红;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之称。

25、⑨释法瑶:姓杨,河东人。约生于东晋安帝之世。

26、中国茶区几乎都有和神仙有关的崇拜故事。比如武夷山崇安县星村有五株与众不同的茶树,茶叶成双出现,且形态一模一样,制成茶叶皆为上品。相传这五棵茶树就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所栽,武夷人称“吕仙茶”。又如云南西双版纳的南糯山原本无茶,三国时期诸葛亮带兵至此,逢将士患眼疾,他便以杖击地,地生茶树,于是茶叶医好了将士们的眼疾。后来南糯山便有了名闻天下的普洱茶。当地人尊诸葛孔明为茶祖,每年孔明生日之际要饮茶放“孔明灯”。安徽的名茶太平猴魁茶,相传是两只得道的老猴赠给当地人的。如此传说,数不胜数。

27、清代养生书《养小录》定的可以用来做香茶的芳香植物标准是“凡诸花及诸叶香者,俱可蒸露入汤代茶”。“蒸露”指用蒸馏方法提取香露,从这段描述可以推测出,当时人们利用芳香植物的方法,已具备相当高的水平。

28、由于我国地大物广、语言多歧、各家意见互异等原因,在茶的本草记述方面每多不同。具寒凉之性的药物可以清热、解毒,这也与茶的实际功效相符。其他各家的论述,也大体类似。

29、由于东晋、南朝统治阶层“借重茶叶”的需要,从而使我国南方尤其是江东饮茶和茶叶文化有了较大发展,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茶业的向东南推进。《永嘉图经》载:“永嘉县东三百里,有白茶山。”这一时期我国东南植茶,由浙西扩展到了今温州、宁波沿海一线。不只如此,如《桐君录》所说,“西阳、武昌、晋陵皆出好茗”,晋陵是今常州的古名,其茶出宜兴,表明东晋和南朝时,长江下游宜兴一带的茶叶,已成了人所共知的好茶。

30、清代名士汪士慎《普洱蕊茶》诗云:“客遗南中茶,封裹银瓶小,产从蛮洞深,入贡犹矜少。”此诗提到“南中茶”为贡品,其进贡前的包装和当时装在锡瓶中进贡的普洱蕊茶、芽茶一模一样,由此可以推知,“南中茶”多半是云南普洱茶。

31、“猴坑”牌太平猴魁茶是安徽名牌产品、安徽名牌农产品、安徽省十大品牌名茶。太平猴魁产于安徽省黄山市北麓的黄山区(原太平县)新明一带。主产区位于新明乡三门村的猴坑、猴岗、颜家。尤以猴坑高山茶园所采制的尖茶品质最优。

32、壶居士在《食忌》中说:“经常饮茶,身轻体健,就如同飘飘欲仙;茶和韭菜一起食用,可以增加身体的重量。”

33、虽然夷陵区茶叶类型以绿茶为主,但也有相当产量的红茶。因宜昌地名而得名的“宜红”功夫茶,就是红茶中的佳品。“宜红”功夫茶,早在十八世纪就销往俄国、英国,十八世纪八十年代后,更是大量出口,销往世界各地。

34、范祖述在《杭俗遗风》中描述:“杭州有茶司一行,最为便当:每担一副,有锡壶两张,其杯箸、调羹、瓢托、茶盅、茶船、茶碗……无不足用。”《梦粱录》中也记载:“在五间楼前大街坐铺中瓦前,有带三朵花点茶婆婆,敲响盏,掇头儿拍板,大街游玩人们看了,无不哂笑。”在江南的桥道坊巷间,“冬月虽大雨雪,亦有夜市盘卖。至三更后,方有提瓶卖茶。冬闲,担架子卖茶、馓子,葱茶始过。公私营干,深夜方归故也。”“夜市于大街有车担设浮铺,点茶汤以便游观之人。”

35、张孟阳在《登成都白菟楼》这首诗中说:想问一下先前扬雄的住处在何方,司马相如的旧时住所又是什么模样。往昔程郑、卓王孙两大富豪,骄奢淫逸,比得上任何王侯之家。他们的门前往往是车水马龙,宾客盈门,腰里飘扬着绿色的缎带,佩饰着名贵的宝刀。家中山珍海味,应有尽有,精妙绝伦。实在是声名远扬,极尽富贵!向楼外远眺,富庶的山川一眼望不到边。秋天里,人们在橘林中收获着丰收的柑橘;春天里,人们在江边持竿而钓。果品远胜佳肴,鱼肉极为细嫩。四川的香茶在所有饮品中称得起第它的美味在天下都极富盛名。假如一辈子只是苟且地追求安逸,成都倒还是个能供人们尽情享乐的去处。

36、其做法是把鲜茶叶揉碎了放到器皿中,加一点黄果叶、大蒜、辣椒、盐等辅料,再加入山泉水拌好。其味极为特别,兼有生食之菜的爽脆、茶的清香以及辛辣之味。

37、《宋录》里说:“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到八公山拜访昙济道人,道人设茶款待他们。子尚品了品茶说:‘这是甘露啊,为什么要称为茶呢?’”

38、三捆稻草搭张铺,半碗腌菜半碗盐。

39、⑮弘君举:丹阳人,著有饮食专著《食檄》,今已散佚。

40、唐宋以来历代诗文画作里,时常以饮茶为描述对象,但一般是热饮。其实苦茶、凉茶、百草茶等夏天具有解暑功效的“药茶”,在古代也非常流行。

41、②西阳:西晋时有西阳县,为戈阳郡治,治所在今河南与山西一带。

42、将香料加入茶中,在唐宋时期比较普遍。据文献记载,宋朝时期,香茶一度非常兴盛。当时的《香谱》《香录》等香料资料中,有很多关于香茶制作的记录。比如有桂花冲泡为香茶,可使满屋馨香,菊花次之的记录。放入茶中的香料有桂花、菊花、梅花、茉莉、龙脑、麝香等,后来檀香、缩砂、龙脑香等异域香料也可加入。

43、汉仙人丹丘之子,黄山君①;司马文园令相如②,扬执戟雄。

44、《宋录》①:“新安王子鸾、豫章王子尚,诣昙济道人于八公山。道人设荼茗,子尚味之,曰:‘此甘露也,何言茶茗?’”

45、周时有鲁国的周公(名“旦”),和曾任齐国国相的晏婴。

46、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

47、而且萧赜身为皇帝,却并没有胸怀天下的度量。他在做太子的时候,大臣荀伯玉曾向高帝举报他行事过于专断,导致高帝赐死其亲信张景真,更差点废去其太子之位。之后他一继位,第一件事就是杀了荀伯玉,甚至连军功赫赫、屡破魏兵的武兵尚书垣崇祖,也因与荀伯玉交往甚厚被诛杀。他宠信的臣子,则是《佞臣传》所载的茹法亮和吕文显之辈。

48、②琨:刘琨,西晋将领,诗人。

49、②启:古代下属给上级的呈文或报告。此指刘孝绰于公元531年,因感念晋安王赐酒米等物而写的回呈。

50、这是一款茶香浓郁,滋味甜润的太平猴魁。茶香浓郁,以炒豆香为主,伴有花香,汤感饱满,鲜甜甘爽的口感,喝完之后齿间细密的生津,让人意犹未尽。干茶扁平挺直,色泽褐绿,叶柄微黄,表面略有白毫,带有明显的网格纹,茶条长短基本一致,匀整度好。

51、⑬傅巽:北地泥阳人,魏文帝时为侍中尚书,太和年中逝世。代表作品有《槐树赋》《蚊赋》《笔铭》。

52、《晋四王起事》①:“惠帝蒙尘②还洛阳,黄门③以瓦盂④盛茶上至尊⑤。”

53、沅陵县从古时就被称为湘西的两扇门户,这方土地山青水美,土壤肥沃,为茶叶生长提供了优越的地理条件。一千多年来,当地百姓家家种茶、制茶的习惯一直保留至今。在沅陵民间,小孩一出生就要洗茶浴,老人离世时要含茶叶,青年男女婚嫁讲究“三茶六礼”。而这里的男性从小就学习种茶制茶,女子自小也会采茶、揉茶、唱茶歌。这些沿袭的习俗,与古书记载的无射山一地风俗也是相当吻合的。

54、⑤益州:现在的四川成都。

55、【赞美猴魁茶叶的句子】太平猴魁扁平挺直,魁伟重实,简单地说,就是其个头比较大,两叶一芽,叶片长达5至7厘米,这是独特的自然环境使其鲜叶持嫩性较好的结果,这是太平猴魁独一无二的特征,其他茶叶很难鱼目混珠。冲泡后,芽叶成朵肥壮,有若含苞欲放的白兰花。此乃极品的显著特征,其他级别形状相差甚远,则要从色、香、味仔细辨识。

56、富阳山之茶,富阳江之鱼,茶香破我家,鱼肥卖我儿。

57、因为茶叶里的茶多酚等活性物质会被空气氧化而颜色加深,而且跟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茶多酚就越容易氧化,所以夏天的时候才也特别容易变黑

58、⑧武康:浙江北部一座人才辈出的历史名镇。

59、①“孙皓每飨宴……以代酒”:这是《三国志》卷六五中《韦曜传》所记的故事,陆羽引用的文字和今本略有不同。

60、太平猴魁成品茶挺直,两端略尖,扁平匀整,肥厚壮实,全身白毫,茂盛而不显,含而不露,色泽苍绿,叶主脉呈猪肝色,宛如橄榄;入杯冲泡,芽叶徐徐展开,舒放成朵,两叶抱一芽,或悬或沉;茶汤清绿,香气高爽,蕴有诱人的兰香,味醇爽口。

61、南朝齐武帝萧赜遗诏中下令,葬礼从简,灵位前不得按惯例“以牲为祭”,而是设一些饼、茶饮、干饭、酒脯即可,并要求“天下贵贱,咸同此制”。隋《大业杂记》记载,有位和尚制造一种“扶芳夜饮”的茶饮给文帝杨坚喝。此饮采用一种叫“扶芳”的树叶,“夏日取其汁,微火炙使香,煮以饮,碧绿,色香甚美,令人不渴”。又据《隋史》记载,文帝做了个噩梦,梦见有位神人把他的头骨给换了,梦醒以后便一直头痛。后来遇一僧人,告诉他说“山中有茗草,煮而饮之当愈”,文帝服之以后果然见效。宋徽宗赵佶酷爱饮茶,而且精于茶道,善于点茶。在北宋大观年间,他著有一部《茶论》,后人称之为《大观茶论》。在中国历史上以皇帝的身份撰写茶叶专著的,恐怕绝无仅有。

62、周公写的《尔雅》中记载:“槚,就是苦荼。”

63、当时贵族的饮食是“食不厌精”的,以佐餐的羹为例,以肉制羹名目诸多,先秦古籍中记载的就有羊羹、豕羹、犬羹、兔羹、雉羹、鳖羹、鱼羹等。为防止肉羹油腻,羹里要配上蔬菜。何种肉配何种菜也有讲究。按《礼仪》中的说法,牛羹要用藿叶(豆叶),羊羹要用苦菜,豕羹则用薇菜。羹汤上席之前以汤勺调五味,此勺便称调羹。除了做羹汤,春秋时期还讲究用烹和炮的方法来做肉。烹,简单来说就是用水煮,当时贵族煮肉要用铜鼎,平民用陶鼎。炮是用火烤,它对烤制者的技术要求很高,把握火候是最难的。火力过猛会把肉烤焦,太弱又会烤不熟。

64、同是晋代,“洛阳纸贵”的左思,在其五言叙事长诗中,描写了两个豆蔻年华的小女孩,她们天真烂漫,在花园中追打嬉戏。游戏得口渴了,便急着烹茶以饮。为了更快喝到茶,她们“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文中的鼎?是一种用来煮茶的三足两耳食器,但并非专门煮茶的器具。因为唐代以前茶器常常是与酒器、食器一起混用的。南朝宋的王微在《杂诗》中,以一个丈夫从军征战的农家采桑女角度展开叙事,极言命运悲苦。诗的结尾处写丈夫阵亡,孤寂凄凉的女主人公凭窗远眺,独自凄苦地整衣饮茶。

65、山谦之的《吴兴记》中记载:“吴兴县以西二十里处有温山,提供进贡给朝廷的茶。”

66、《孺子方》中写道:“治疗小儿不明原因的惊厥,可以用苦茶、葱须共同煎水让患儿服用。”

67、①傅咸:傅玄之子,北地泥阳人。死后谥为司隶校尉,简称司隶。

68、⑬蜚廉:亦作飞廉,是中国神话中的神兽,文献称飞廉是鸟身鹿头或者鸟头鹿身,秦人的先祖之一为飞廉,古代楚地以飞廉为风伯。

69、②晏婴:字仲,谥平,世称晏子,夷维人(今山东莱州),齐国大夫。中国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70、③鲍昭妹令晖:鲍昭,即鲍照,字明远,东海郡(今江苏镇江)人,南朝著名诗人。其妹令晖,擅长词赋,钟嵘《诗品》说她“歌诗往往崭绝清巧。《拟古》尤胜”。

71、不过,很多人对记载持怀疑态度,直到十九世纪末,英国人威尔逊在中国西南考察时,发现了野生大茶树。他在《中国西部游记》中描述道:“在四川中北部的山坡间,曾见茶丛普遍高达十英尺或十英尺以上,极似野生茶。”在贵州婺川县,发现了七米多高的野生大茶树。十九世纪中期,在云南发现了有十米之高的茶树,生长在海拔一千九百米的大山上,树龄约有八百年之久。更让人惊喜的是,云南勐海县发现一株巴达大茶树,这棵树高达三十二米多,树围约三米,树龄达一千七百年之久,是名副其实的茶树王,也是迄今我国发现的最大、最古老的野生茶树。

72、华佗《食论》记载:“坚持长期饮茶,有益思考。”

73、⑰白芷:伞形科当归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分布在中国大陆的东北及华北等地,以根入药,有祛湿、活血、止痛等功效。

74、古典吴越方言中“粥”和“茶”的读音一样,可见人们对茶粥的喜爱。江南炎夏湿热,厨娘们取绿茶浓汁,加之粳米、白糖,以小火慢熬。粥成但闻佳茗清醇,粥香溢清,清爽之气充溢口齿之间,夏日炎暑便消一半。

75、⑩沛国:治相县,在今安徽,和沛县(即小沛)是不同的概念。

76、⑤稗: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又称稗草、稗子,稗为有害水稻的杂草,广布全球温暖地区。

77、《异荈》①:“剡县陈务妻,少与二子寡居,好饮茶茗。以宅中有古冢,每饮,辄先祀之。儿子患之,曰:‘古冢何知?徒以劳意!’欲掘去之,母苦禁而止。其夜梦一人云:‘吾止此冢三百余年,卿二子恒欲见毁,赖相保护,又享吾佳茗,虽泉壤朽骨,岂忘翳桑之报②!’及晓,于庭中获钱十万,似久埋者,但贯新耳。母告二子惭之,从是祷馈③愈甚。”

78、①《坤元录》:古地学书名,已佚失。《宋史》中把它的作者记为唐代魏王李泰,言其有十卷之多。

79、⑦疆埸擢翘,越葺精之美:田头肥硕的瓜菜,超越好上加好的美味。疆埸,田地的边界,大者为疆,小者为埸。擢,采摘。翘,指超越一般,非常出众。

80、产于安徽太平县(现改为黄山市黄山区)一带,以猴坑村猴坑、猴岗、颜家品质最佳。只有黄山才能产出极品猴魁茶,太平猴魁具有香气浓、滋味浓,回甘甜的特征、是尖茶类的上等茶。太平猴魁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叶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芽叶成朵肥壮。太平猴魁的色、香、味、形皆独具一格:全身披白毫,含而不露,入杯冲泡,芽叶成朵,或悬或沉。品其味则幽香扑鼻,醇厚爽口,回味无穷,大有“头泡香高,二泡味浓,三泡四泡幽香犹存”的意境。

81、甘露在《老子》中就已出现:“天地相合,以降甘露。”古代帝王把甘露连降视为祥瑞之兆,帝王有德的象征。因此古代很多君王都曾宣称天降甘露,并郑重地加以记载,比如《汉书·宣帝纪》中,就有如此记录:“甘露降未央宫……获蒙嘉瑞,赐兹祉福,夙夜兢兢,靡有骄色。”更有甚者,干脆以甘露为年号,如东汉明帝时,就曾昭告天下,策告宗庙,并把甘露作为年号。古代诗文中,甘露也作为一种美好的象征而频繁出现,如宋代梅尧臣《和永叔桐花十四韵》中云:“晓枝滴甘露,味落寒泉中。”清代剧作家孔尚任在《桃花扇》中写道:“请问哪几种祥瑞?河出图,洛出书,景星明,庆云现,甘露降,膏雨零。”

82、⑪桂:木犀科木犀属常绿小乔木或灌木,叶椭圆形,开白色或暗黄色小花,有特殊的香气,供观赏,亦可做香料。

83、刘琨在《与兄子南兖州史演书》中说道:“先前时候收到安州的干姜一斤、桂一斤、黄芩一斤,皆是我想要的。我心情烦闷,精神不振,常常需要茶来提气解闷,你可以多采购一些给我。”

84、好在惠帝愚蠢之极,这碗茶他喝得酣畅淋漓,并无悲戚之感。此后不久,东海王司马越终究放不下帝王之思,又奉上一碗毒药,把他毒死了。

85、《枕中方》里记载:“治疗顽固的瘘疾,将茶与蜈蚣置于火上烤熟,等挥发了香气,均分为两份,捣碎后筛出细末,一份加入甘草煮水洗,一份拿来做外敷。”

86、中国的饮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虽然最早的时候,先民们多以野生的果菜为食,但不代表当时的饮食水平就低。历史发展到今天,夏、商、周时期的食谱大都不存,但从仅存下来的周代“八珍”和战国《楚辞·招魂》罗列的一份饭菜单,也可窥见当时饮食水平之高。

87、⑱宣城秦精:《搜神后记》中记载:“晋武帝时,宣城人秦精常入武昌山采茗……”这是目前所知安徽人采制茶叶的最早记载。

88、①《永嘉图经》:隋朝时所修温州的地方志,今已散佚。

89、②翳桑之报:翳桑,古地名。春秋时晋人赵盾曾在翳桑救了将要饿死的灵辄,后来晋灵公欲杀赵盾,灵辄扑杀恶犬,救出赵盾。后世称此事为“翳桑之报”。

90、②茶粥:茶叶煮成的粥。

91、中国历史上,帝王饮茶的历史也相当古老。从发现茶叶的炎帝,到痴爱品茗的康熙、乾隆,与茶结下不解之缘的皇帝,层出不穷。

92、车骑司马傅咸相对正直,他上疏武帝,要是这些奢侈之风不减,国家可危险了,但武帝认为晋国富足,摆摆阔气无可厚非。有这样的皇帝,陶侃、桓温之流再节衣缩食,饮茶度日,也挽不回已去的大势。

93、⑱菖蒲:也叫作白菖蒲、藏菖蒲。天南星科菖蒲属多年生草木。生于沼泽地、溪流或水田边。菖有香气,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可防疫驱邪的灵草,端午节有把菖蒲叶和艾草捆在一起插于檐下的习俗。

94、德清之嘉木,滋养了古先民防风氏族,也留下了高僧法瑶“饭所饮茶”的美谈,是僧人禅茶之滥觞,并引起“茶圣”陆羽的驻足关注。尽管翻遍古籍史料,并没有陆羽到过德清的直接记载,不过在《茶经》中和德清相关的记载不止一处。根据《茶经·八之出》中的记载,陆羽说有茶树“生安吉、武康二县山谷……”可以推断,陆羽是经过亲身考察,才确定安吉、武康两县的山谷出产茶叶的。而至今在德清原武康县京杭国道沿线,还有“鸿渐村”“鸿渐岭”“鸿渐畈”等地名,应该与陆羽有关。

95、他在《桐君采药录》中,备述西阳(今湖北黄岗)、武昌、卢江(今安徽合肥)、晋陵(今江苏武进)等地所产好茶,以及巴东所产真茗。陶氏是从药用价值方面来看待茶的。

96、①孙楚:西晋诗人,字子荆。孙楚的《歌》最早记载了茶歌这样一种由茶叶生产、饮用这一主体文化派生出来的茶文化现象。其称“姜、桂、荼荈出巴蜀”,这里所说的“荼荈”,都是指茶。

97、㉑广陵老姥:扬州市广陵的一位老妇人。

98、左思《娇女诗》①:“吾家有娇女,皎皎颇白皙。小字②为纨素,口齿自清历③。有姊字蕙芳,眉目灿如画。驰骛④翔园林,果下皆生摘。贪华风雨中,倏忽⑤数百适。心为荼荈剧,吹嘘对鼎?⑥。”

99、宋朝的《江氏家传》里说:“江统,字应元。提升为愍怀太子洗马。曾经上疏谏道:‘现在西园卖醋、面、篮子、菜、茶之类的物品,有损国家体面。’”

100、茶叶不仅可沏茶,参与饮食也是不错的选择。唐代以前,烹茶一般会加入芝麻、食盐、瓜仁、桃仁等佐料,故茶名也都以主要佐料冠称,茶膳也是由此而来。茶叶入膳,用茶来料理美食,取茶叶的清香,使茶与食物完美结合,为菜肴锦上添花,成为茶香满溢的茶膳。

1588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