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舟求剑造句二年级优选36句
1、扩展资料
2、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如果还用老眼光看待新事物,无异于刻舟求剑。学习上我们要有主次之分,千万不能买椟还珠。
3、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4、本文刻画楚人运用了动作和心理活动描写。
5、处理事情本来就要考虑各种情况,然后提出最适当的因应措施,绝不能刻舟求剑。
6、他本来思想就僵化,会干出像刻舟求剑般的蠢事来也不意外。
7、刻舟求剑是遇事死板不懂得变通。没精打采是做所有的事情都提不起精神,一副心灰意冷沮丧的样子。
8、答:生活中,有很多人都知道刻舟求剑的寓言故事,却还是墨守成规,不能与时俱进;有些人自以为很聪明,却干着买构还珠,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蠢事。
9、“刻舟求剑”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教导人们不要死守教条,不知道变通。《吕氏春秋》是秦国丞相吕不韦主持编写的一部黄老道家经典著作,这本书以儒家学说为主体,道家理论为基础,融合了名家、法家、墨家、农家、阴阳家等学说中的精华,是战国末期杂家的代表作,全书共二十余万字。
10、他由于不学理论,不关心时政,所以在工作中常常闹出刻舟求剑那样的笑话来。
11、在求新求变的潮流中,我们绝不能刻舟求剑,食古不化。
12、今非昔比,你老是想用老方法解决新问题,和刻舟求剑有何不同?
13、白话译文:
14、老师讲了一个刻舟求剑的故事。
15、时势已变,刻舟求剑只会成为前进的绊脚石。
16、如果我们继续自以为是,拘泥固执,难免会做出「刻舟求剑」的蠢事来。
17、作者简介:
18、他竟然刻舟求剑,一看就是一个滥竽充数的学生,怎么能这么做呢?不是傻子,就是呆子
19、因应各种状况,我们不宜刻舟求剑,不知变通。
20、突出了他不知变通、墨守成规的特点。
21、从事研究工作,眼界要宽,知所权变,切忌刻舟求剑。
22、吕不韦开始任丞相是在秦庄襄王元年(前249),罢相在秦始皇十年(前237),正是秦统一全国的前夕。当时秦的变法已有百年历史,但六国中反对变法的大有人在。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焚书”,就是由齐人淳于越提出“师古”引起的。这篇文章就是针对“师古”的主张写的。
23、《刻舟求剑》中描写楚人运用了动作描写和语言描写。
24、你不循原路回去找钱,只会在屋子里刻舟求剑般地乱找有什么用?
25、《察今》是战国时期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创作的一篇散文。阐述了应当明察当今形势,因时变法,不宜拘泥古法的道理。以发展的观点向秦国的统治者说明,法令制度的制定应从当时的社会实际出发,并随着客观形势的变化而与时俱进。
26、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中掉到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用刀在掉下剑的地方做了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到目的地后停了下来,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跳到水里寻找剑。船已经行驶了,但是剑没有移动,像这样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27、用“刻舟求剑”来造句,例如:你这种刻舟求剑的行为,对解决这件事没有一点帮助。
28、此文出自战国时期·吕不韦《吕氏春秋》
29、这两个成语故事中的主人公有个共同之处,就是都以为自己很聪明,其实。聪明反被聪明误。
30、写作背景:
31、吕不韦(公元前290-公元前235),阳翟(今河南省禹县)人。为秦王政的相国,是当时较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门下有食客三千人。吕不韦使他们各抒所闻,共著成八览、六论、十二纪,共二十万言,号日《吕氏春秋》,又称《吕览》。
32、全文语句工整,语气明快,围绕中心反复申说,有论有断,同时穿插寓言故事,使文章显得气势充沛,活泼生动。
33、这种刻舟求剑的人,当然不能给他做大事的机会。
34、将这些词语分为描写神态目瞪口呆没精打采心理活动忐忑不安满腔怒火垂头丧气心惊肉跳动作前俯后仰秉烛夜游手舞足蹈坐井观天说明道理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秉烛夜游坐井观天并选几个造句1.今天早上由于走得太急,把英语课本落在了家里,英语老师一进门我就忐忑不安起来,很拍老师批评。2.小明那诙谐而滑稽的表演,逗得同学们笑得前俯后仰,不亦乐乎。3.安静的课堂上,不知哪位同学的板凳突然倒了发出“砰”的一声,大家都被吓得心惊肉跳。
35、类似的成语故事还有守株待兔,自相矛盾等。
36、《汉书·艺文志》列为杂家。《吕氏春秋》文章大多,篇幅不长,但自成体系,组织严密,思想深刻,说理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