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李白最悲伤的一首诗【100句文案摘抄】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李白最悲伤的一首诗

1、【李白最悲伤的一首诗】这样从云端到低谷的孤独更令人心疼。

2、一直以为李白总是那样潇洒恣意,狂傲不羁,浪漫如仙。

3、他曾众星捧月,他曾傲视群雄,可晚年的他却像杜甫所言“世人皆欲杀”。

4、李白在写这首诗的时候,正是在金陵游历,那时的他正在参观劳劳庭,或许是心有感触,于是便挥笔写下了这首诗作,从中的伤感之情更是浓郁的划不开。这首诗很短,只有4句,可是那真挚的感情却并不被字数所限制,尤其是透露出的那种悲痛,更是令人无法忘怀,由此可见李白才华之高。

5、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6、“谁家玉笛暗飞声?”诗人惊奇地在心里发问。这句的“暗”字.照应了题面上的“夜”,又是理解全句乃至全诗的穴窍处。偌大的洛阳城,在暗夜里,诗人一时并不能辨出笛声所自与自己距离的远近,循声踪迹笛声方向,也不知来自何处,要判断吹笛人是谁,就更难了。因为“暗”,一切感觉来自听觉,不能来自视觉,所以起句用发问语气;又因为“暗”,诗人视觉上对吹笛处所和吹笛之人毫无预先的准备,笛声乍起,使诗人感到很突然,所以又有“飞声”的想象——笛声仿佛是凌空飞来的。“飞”强调了“暗”的背景,加倍写笛声陡起的突兀感。

7、第二句继续写闻笛,比上句写得更飞动,场面也很大。“散入东风”承上句“暗飞声”,启下“满洛城”。诗人当户凝听,盈耳的是嘹亮的笛声,拂面而来的是骀荡的东风,诗人遂想象到,不知从何而来的笛声正是由春风送入自己耳膜,春风也定将笛声传遍洛阳城。诗人借助了“东风”;试想,一只玉笛,无论笛声怎样嘹亮激越,都不能把它当作嗤嗤轰轰的晨钟暮鼓来写。诗人借助“东风”,作了笛声“散入东风”的合理想象,随之又有“满洛城”的合理夸张,这使全诗的场面和气势显得非常空阔远大。

8、自此,谪仙人李白回到他的仙宫去了,留下他的诗篇,如大鹏般在中国诗歌艺术的高空中遨游。

9、杯莫停:一作“君莫停”。

10、一鸟死,百鸟鸣。一兽走,百兽惊。

11、“谁家”犹言“谁人”、“何人”;在暗夜里听到笛声,诗人的疑问有两个:何处在吹笛?谁在吹笛?按常理应该先问“何处”,这里不写“何处”写“谁家”,一是为了协调律绝的平仄,二是表现了诗人急于要知道吹笛人是谁的急切心情。是和自己一般的旅人游子?是乐工?是歌妓?为什么要急于知道吹笛人是谁?这恐怕就与笛子吹奏出来的曲调有关了。这些诗人都不去写,但已暗暗地为下文蓄势。“玉笛”,极言笛子装饰的精美;这和“暗”字相龃龉。诗人想象到笛子的华美名贵,也证明了笛声的激越悠扬和曲调的动人心扉。不经意的修饰,都在为下文蓄势。

12、中原泪不是李白写的面是网友写的,实在太有才了是一首藏头诗,开关第一个字竖着读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宝帘闲挂小银钩强于污淖陷渠沟老却英雄似等闲婆饼焦时须早去出洞无论隔山水轨文龃龉二百载

13、这首诗是李白自离开长安,居住洛阳已经两年光景了。这是在一个夜晚,白日繁华喧嚣的东都洛阳城,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城中四处或远或近的灯火,和春夜的星空,上下寂然地相映着。沉醉春风,节令和环境都是极宜人的,然而诗人却还不想眠去。他披衣当户,若有所思,正在这时候,传来了一阵悠扬的笛声……

14、很多人认为大唐是中国历史上最值得称赞的王朝,军队开疆扩土无人能敌,令万国朝拜。不仅如此,唐朝的文学也是历史中浓郁的一笔墨彩,在同时期出现大批诗人,留下了许多传颂千年的诗篇。而李白作为最杰出的一位诗人,临终前为什么会写出悲壮的绝笔诗?

15、李白在诗中表达了曾经的辉煌,但是却没有做出功绩,让他到老十分落寞。而在生命的最后生涯,虽然放不下执念,但是已经没有了气数,无法将其改变。而在他临终时却没有三两好友前来看望,不能和知音探讨也是一份遗憾,但是李白相信自己会在历史上留名。这便是李白诗中留下的念想,而李白确实也做到了。他的诗名垂青史,直到如今也在学习,相信还是会流传千年。而当初李白追求的官名,早已经没人记住。

16、思想感情的瞬息万变,波澜迭起,和艺术结构的腾挪跌宕,跳跃发展,在这首诗里被完美地统一起来了。诗一开头就平地突起波澜,揭示出郁积已久的强烈精神苦闷;紧接着却完全撇开“烦忧”,放眼万里秋空,从“酣高楼”的豪兴到“揽明月”的壮举,扶摇直上九霄,然后却又迅即从九霄跌入苦闷的深渊。直起直落,大开大合,没有任何承转过渡的痕迹。这种起落无端、断续无迹的结构,最适宜于表现诗人因理想与现实的尖锐矛盾而产生的急遽变化的感情。

17、面对这样的形势,李白无话可说,带着妻小在江南一带四处漂泊。虽然他无能为力,但是依然密切关注着局势变化。

18、整天吃山珍海味的豪华生活有何珍贵,只希望醉生梦死而不愿清醒。自古以来圣贤无不是冷落寂寞的,只有那会喝酒的人才能够留传美名。陈王曹植当年宴设平乐观的事迹你可知道,斗酒万千也豪饮,让宾主尽情欢乐。主人呀,你为何说钱不多?只管买酒来让我们一起痛饮。

19、所谓尺布之谣,是说汉代一首感慨兄弟相残的民谣:“一尺布,尚可缝;一斗粟,尚可舂。兄弟二人不相容。”可以看出当时李白对这样的结果是多么地不服和不满。然而再不满也没办法,事情已经这样了。

20、我们可以从字面意思来剖析一下这首诗,它的大概内容就是:这时他应该骑着白马奔驰在辽东半岛;这时,我独自在这里绣帐锦被。周围一切都是静悄悄的,只有春风陪着我。月亮落在西山上,月光透过窗户窥视。我只看到蜡烛熄灭了,人却依然醒着。落花飞进春风的房间,仿佛在嘲笑我,床是空着的,为何只有我一个人”。

21、而他平生不懂孤独,才懂孤独,便深入骨髓。

22、馔(zhuàn)玉:形容食物如玉一样精美。

23、756年六月,唐玄宗逃亡成都,途经马嵬坡,军队哗变,要求处死杨贵妃与杨国忠等人,杨贵妃只好自杀谢罪。七月,太子李亨在河套地区称帝(肃宗),玄宗稀里糊涂成为太上皇。玄宗也只好顺应局势,任命皇帝为天下兵马大元帅,永王李璘为四道节度使,负责稳定江南局势。而李白正好在永王管辖之内。

24、可以说,李白前几次到宣城都是高朋如云,迎来送往,把酒临风,痛饮高歌。

25、那些什么名贵的五花良马,昂贵的千金狐裘,把你的小儿喊出来,都让他拿去换美酒来吧,让我们一起来消除这无穷无尽的万古长愁!

26、●一首宋词,短短56个字,却道尽了人之一生

27、昨天的日子渐渐离我远去,已经不可能挽留;今天的日子扰乱了我的心,充满了无限烦忧。长风吹过了几万里送来秋雁,对此可以开怀畅饮酣醉高楼。校书您的文章颇具建安风骨,又有我的诗如谢朓秀朗清发。我们都是心怀逸兴壮思飞动,想登上九天去摘取一轮明月。拔刀断水水却更加汹涌奔流,举杯消愁愁情上却更加忧愁。人生在世上不能够称心如意,不如明天披头散发驾舟漂流。

28、与君:给你们,为你们。君,指岑、元二人。

29、《临路歌》就是《临终歌》,抄写时因为“终”与“路”形近而误抄。

30、烽火然不息,征战无已时。

31、高堂:高大的厅堂。青丝:黑发。此句意为在高堂上的明镜中看到了自己的白发而悲伤。

32、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33、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34、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

35、今天向大家介绍的便是李白的一首忧国忧民之作,其中所描绘的景象可谓悲惨至极:

36、李白诗词高超,令许多诗人敬佩不已,多次被人歌颂。比如杜甫就为他写下了《春日思李白》,称李白的诗已经是天下无敌,出类拔萃。李白在当年一时风头无两,被众人抬上了诗仙的名号。而就是这样被众人瞩目的诗人,到头来还是一场空。

37、此诗,把美好的朋友之情之谊,描写的淋漓尽致!

38、你若喜欢,为(诗词君)点个在看哦

39、茫茫天地,仿佛只剩他和那座亘古不变的敬亭山,孤独落寞的情绪盈满了心间,他情不自禁地吟出了这首《独坐敬亭山》。

40、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41、【李白最悲伤的一首诗】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42、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43、陈王:指陈思王曹植。平乐:观名。在洛阳西门外,为汉代富豪显贵的娱乐场所。

44、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45、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46、“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进步理想与黑暗现实的矛盾,在当时历史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因此,他总是陷于“不称意”的苦闷中,而且只能找到“散发弄扁舟”这样一条摆脱苦闷的出路。这结论当然不免有些消极,甚至包含着逃避现实的成分。但历史与他所代表的社会阶层都规定了他不可能找到更好的出路。

47、诗词原文清平调词三首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名花倾国两相欢,长得君王带笑看。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创作背景这三首诗是李白在长安供奉翰林时所作。一日,玄宗和杨妃在宫中观牡丹花,因命李白写新乐章,李白奉诏而作。

48、末四句则言,士兵无谓牺牲,将军们却一无所获!连年征战、连年失败,纵使征伐成功,也不过是徒然逞威而已!结尾两句“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画龙点睛,总结出历史的惨痛教训!

49、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从不再往回流。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满头的黑发,怎么才到傍晚就变成了雪白一片。人生得意之时就应当纵情欢乐,不要让这金杯无酒空对明月。

50、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51、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52、由于比喻和眼前景的联系密切,从而使它多少具有“兴”的意味,读来便感到自然天成。尽管内心的苦闷无法排遣,但“抽刀断水”这个细节却生动地显示出诗人力图摆脱精神苦闷的要求,这就和沉溺于苦闷而不能自拔者有明显区别。

53、“灯青兰膏歇,落照飞蛾舞”,意思是说,灯油将尽,灯焰闪烁着宛如鬼火的青光,飞蛾在扑打着燃焰将熄灭的残光。种种意象,都渲染了李贺人生的悲凉,所处环境的凄冷、阴寂。虽然李贺的诗以想象丰赡、设色瑰奇著称,但这里的意象,却是眼前实景,是李贺最真实的写照。

54、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55、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56、行至上留田,孤坟何峥嵘。

57、没李白写夏诗:夜四歌:夏歌镜湖三百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看隘若耶舟待月归越王家《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知明镜何处秋霜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见渝州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霜举望明月,低思故乡

58、然后李白开玩笑说要背好爱相公三要三不要,结果许姑娘居然真的拿毛笔记好了,然后李白就比较喜欢许姑娘的了。然后后来估计是许姑娘不知道什么原因走了吧,然后李白伤心之类的。

59、交柯之木本同形,东枝憔悴西枝荣。

60、李白的这首《战城南》是为讽刺朝廷穷兵黩武而作。当时,唐玄宗自恃英武,屡次于边关兴兵征伐小国,却又多次失败,百姓徭役沉重,苦不堪言。李白面对如此国情,悲愤难抑,写下了这首讽刺之作《战城南》。

61、这首诗约作于安史之乱前不久的天宝十二载(753年)。李白于天宝元年(742年)怀着远大的政治理想来到长安,任职于翰林院。天宝三载(744年),因被谗言击中而离开朝廷,内心十分愤慨地重新开始了漫游生活。大约是在天宝十二载(753年)的秋天,李白来到宣州,客居宣州不久,他的一位故人李云至此,很快又要离开,李白陪他登谢朓楼,设宴送行。

62、这首诗前八句描绘战争之频繁,征伐之广之远,读来铿锵有力,强烈而鲜明,一句“万里长征战,三军尽衰老”总结出连年征伐的恶果。后六句则以古说今,以历史事实为根据感叹“征战无已时”!而后的“野战格斗死,败马号鸣向天悲。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则描绘出最凄惨的战争景象,士兵战死,战马悲鸣,乌鸦啄食死人尸体,将人肠衔上树枝。战场之凄惨,令人不忍卒读!

63、尺布之谣,塞耳不能听。

64、借问谁家地,埋没蒿里茔。

65、昔年游宣城是何等潇洒恣意,如今只身登山就有多孤独落寞。

66、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67、咽咽学楚吟,病骨伤幽素。

68、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69、众鸟远飞,就像当年的他曾众星拱月,可是如今他也如孤云般,遗世飘零。

70、但这一次不一样,李白写这首《独坐敬亭山》时,已是61岁,花甲之年。

71、我觉得应该说是表现李白什么什么情感的诗。忧伤:《行路难》高兴:《大鹏赋》思念亲人:《静夜思》代表而已

72、这未尝不是诗人的一种自我安慰。

73、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74、这是长江之星客轮沉没后,网上的一些无聊且无良的人,托李白之名作的一首藏头诗。从遣词造句、格调、韵律任何一方面看来,很轻易能够辨别,肯定不是古代的作品。原文是这样的:每行首字连起来是“二零一五六月一日东方之星沉没长江”长江沉沦作者:唐。李白二龙闹江风卷云,零乱残余生死魂,一阵狂旋船翻身,五体投地乱打滚,六旬花甲遵天命,月下江水难浮萍,一度朝夕叹一生,日落子夜灾注定,东西南北皆浪平,方知遭遇龙旋风,之江中游起雷鸣,星夜月缺无长空,沉沦沧桑江之中,没错此行数百命,长眠沉沙使人清,江流入海泪悲空。Ӧ。

75、然而,诗人的精神尽管可以在幻想中遨游驰骋,诗人的身体却始终被羁束在污浊的现实之中。现实中并不存在“长风万里送秋雁”这种可以自由飞翔的天地,他所看到的只是“夷羊满中野,菉葹盈高门这种可憎的局面。因此,当他从幻想中回到实里,就更强烈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不可调和,更加重了内心的烦忧苦闷。

76、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77、经历了安史之乱的颠沛流离,李璘幕府的牢狱之灾,流放夜郎的大难不死,他第七次也是最后一次来到宣城。

78、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79、后人得之传此,仲尼亡兮谁为出涕。

80、别时提剑救边去,遗此虎文金鞞靫。

81、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82、得意:适意高兴的时候。

83、所以,这首诗是在李云行至宣城与李白相遇并同登谢朓楼时,李白为之饯行而作。在诗中,诗人感怀万端,既满怀豪情逸兴,又时时掩抑不住郁闷与不平,感情回复跌宕,一波三折,表达了自己遗世高蹈的豪迈情怀。诗歌的大意是:

84、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

85、现在有人说,这次事件充分说明了李白的短视与政治白痴。然而,当时的情况,很难说永王和肃宗谁对谁错。要知道,肃宗虽然已经即位,但是永王也是太上皇玄宗钦定的军事指挥,而且手下有膏腴之地。肃宗的即位反而有谋逆之嫌疑。至于所谓的永王叛变、肃宗平叛,不过是作为皇位争夺胜利者的肃宗对自己手足相残的辩解。

86、唐天宝十四年十一月,正在金陵的李白得知了安禄山起兵造反的消息。他的学生武愕主动前往山东一带去接他的子女到江南,而他也前往当时已经沦陷的河南地区寻找妻子宗氏。

87、而山的有情,反应了世人的无情,青山依旧,可人世境遇却是翻天覆地。

88、这首诗的前两句是整首诗最为经典的两句,也是最被人们所熟知的两句。在这里李白用他非常精简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在他看来是天下间最为悲伤的一处地方,是哪里呢?自然是眼前的劳劳亭。虽然这两句并没有做任何铺垫,甚至有一些直白,但是却极为的传神,那种伤感之情扑面而来,这也是这首诗最为有经典的一个地方。

89、“幽州思妇十二月,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行人,念君长城苦寒良可哀。”李白抓住了少妇“停歌”、“罢笑”、“双蛾摧”、“倚门望”等形神动作细腻入微地刻画了一个思君心切的少妇形象。李白由前文的极尽怪诞之描写衬托了夫君处境的苦寒,而这正是少女心忧不安的原因所在。李白借助于少妇之口来衬托征人的这种黍离之悲,能够起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达到了喧宾夺主的艺术价值。

90、那次去宣城,李白受到了当地太守以及文人墨客的热情款待。他经常和太守宇文先生、堂弟李昭、崔侍御等人对酒酣高楼,寻幽探密,饱览名山,赋诗舒怀。

91、李白的可贵之处在于,尽管他精神上经受着苦闷的重压,但并没有因此放弃对进步理想的追求。诗中仍然贯注豪迈慷慨的情怀。“长风”二句,“俱怀”二句,更像是在悲怆的乐曲中奏出高昂乐观的音调,在黑暗的云层中露出灿烂明丽的霞光。“抽刀”二句,也在抒写强烈苦闷的同时表现出倔强的性格。因此,整首诗给人的感觉不是阴郁绝望,而是忧愤苦闷中显现出豪迈雄放的气概。这说明诗人既不屈服于环境的压抑,也不屈服于内心的重压。

92、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93、此诗发之于声,是李白的长歌当哭;形之于文,可以看作是李白自撰的墓志铭。李白一生,既有远大的理想,而又非常执着于理想,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追求了一生。这首诗说明李白在对自己一生回顾与总结的时候,流露的是对人生无比眷念和未能才尽其用的深沉惋惜。全诗兼寓自悼、自伤、自信之情,化融多个典故,形象鲜明,想象丰富,含不尽之意于言外。

94、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95、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96、诗歌开头“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两句诗运用比兴手法,艺术地概括了李白一生的奋斗经历。“大鹏飞兮振八裔”,可能隐含有李白受诏入京一类事情在里面。“中天摧兮”则指他在长安受到挫折,等于飞到半空伤了翅膀。结合诗人的实际遭遇去理解,这两句就显得既有形象和气魄,又不空泛。它给人的感觉,有点像项羽《垓下歌》开头的“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那无限苍凉而又感慨激昂的意味,着实震撼人心。

97、古老向余言,言是上留田,

98、而“闲”表面说的是孤云游离的状态,实际说的是诗人无所事事的悠闲。

99、无心之物尚如此,参商胡乃寻天兵。

100、大鹏飞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济。

161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