谐音歇后语造句子五年级
1、老虎拉车,谁敢(赶)?
2、猪八戒的脊背,无(悟)能之辈(背)。
3、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
5、梳头姑娘吃火腿——游(油)手好闲(咸)
6、这个例子就是歇后语的运用,人们说歇后语时一般只说前半句,后半句不说,因为大家都知道,心领神会。
7、后边扎⼩辫——违法乱纪(尾发乱系)
8、谐音的歇后语,它是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炒了的虾米——红人(仁)
9、矮子过渡——安心(淹心)
10、无弦的琵琶一谈(弹)不得。
11、无弦的琵琶——谈(弹)不得
12、气豆芽炒虾米(小虾)——两不值(直)
13、江湖召开武林大会,百家争鸣!
14、歇后语是中国人民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它一般由两个部分构成,前半截是形象的比喻,象谜面,后半截是解释、说明,象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称它为歇后语。
15、还有一种是逻辑推理式的,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例如: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百川归海——大势所趋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
16、百家争鸣,畅所欲言!
17、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8、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
19、孔夫子搬家——净是输(净是书)
20、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21、⼗两纹银——⼀定(⼀锭)
22、⽗亲向⼉⼦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23、狗吃豆腐脑——闲(衔)不住
24、头发里找粉刺——吹毛求疵(刺)
2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孔夫子搬家——净是输(书)火烧旗杆——长叹(炭)粪坑关刀──文(闻)也不能,武(捂)也不能。
26、咸菜烧豆腐——有言(盐)在先
27、各抒己见,百家争鸣!
28、举个生活中的例子:
29、四月的冰河——开动(冻)了
30、“照舅”是前半句的直接说明(解释),“照旧”是“照舅”的谐音,也是这句歇后语的真正含义(这条歇后语本来想表达的意思)。所以楼主想问的括号里的字是什么意思,其实就是本句歇后语的直接说明和解释,括号外的那个词才是谐音和真正含义。
31、小军家在大街上摆了个⽔果摊,苹果放在那⼉已经好多天了,可她奶奶还在那⼉吆喝:“新鲜的苹果,又大又甜,快来买呀!”⼩军妈妈对小军说:“你奶奶真是王婆卖⽠——⾃卖⾃夸!不行,我们做生意不能拾钱不认街坊——见利忘义!”
32、揍鸡毛——壮胆(装掸)子冬瓜皮做甑子——不争(蒸)
33、反穿皮袄——装佯(装羊)
34、⼀辈⼦做寡妇——⽼⼿(守)
35、⼩⾖做⼲饭——总闷(焖)着
36、王八翻身,有规定(龟腚)。
37、⼀⽄⾯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38、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39、公共厕所扔炸弹,激起公愤(粪)。
40、专家开研讨会,百家争鸣!
41、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42、打灯笼上厕所,找死(屎)。
43、综上所述,仅供参考!
44、举个简单的例子:
45、答案是:
46、老和尚住山洞,没事(寺)。
47、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逻辑推理歇后语精选:水仙不开花——装蒜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百川归海——大势所趋蝎鳓虎子掀门帘儿---露一小手儿还有一种是谐音的歇后语,它在前面一种类型的基础上加入了谐音的要素。例如:鼻孔里灌米汤——够受的
48、百家争鸣的谐音歇后语,如下:
49、旗杆上绑鸡毛,好大的胆(掸)子。
50、飞机上张口袋,装疯(风)。
51、⼆三四五——缺⾐(⼀)
52、秃子打伞——无法无天(无发无天)
53、妈妈走过去,对小军奶奶说:“妈,我们做生意的人,最讲究的是诚信,这苹果放几天了,不能当好的买。”说着把苹果下架了。
54、空棺材出殡,目(木)中无人。
5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56、琵琶琴瑟各有各的调,百家争鸣!
57、土地庙长草,慌(荒)了神。
58、马店买猪——没那事(没那市)
59、⼸起腰杆淋⼤⾬——背时(湿)
60、老张说:“好嘞!”
61、腊月天气——动手动脚(冻手冻脚)
62、老李说:“外甥打灯笼呗!”
63、大型辩论过,百家争鸣!
64、耗子啃皮球——客(嗑)气
65、诸葛孔明舌战群儒,百家争鸣!
66、绣花姑娘的手艺——千真(针)万真(针)
67、父亲向儿子磕头——岂有此理(岂有此礼)
68、梁山泊的军师——吴(无)用
69、梳头姑娘吃火腿一游(油)手好闲(咸)。
70、鼻子上推小车一走投(头)无路。
71、奶奶生气了,转身就走,嘴里小声叨叨:“我还不是希望多回点本,看来我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了!”
72、公共厕所仍石头——引起公愤(引起公粪)
73、下班之后,老王和老李、老张说:“今晚咱们几个在哪玩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