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谈读书(一)翻译
1、二、翻译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
2、急:要紧,重要。
3、聪明而又爱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4、——《论语》
5、《论语·卫灵公》本篇包括42章,本篇内容涉及到孔子的"君子小人"观的若干方面、孔子的教育思想和政治思想,以及孔子在其他方面的言行。
6、古人对课文翻译认为应做到信、达、雅,信就是每个能翻译准确,达就是翻译通顺,雅就是翻译要文雅。作为初中学生能把句子翻译准确并且通顺就可以了,但作为高中大学,对文雅要求更严格一些。例如非淡泊无以明志,译文就可以说不能做到清心寡欲志向就不能确定。这样译文就是做到了信达雅。
7、【原文】大抵观书先需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至于文义有疑,众说纷错,则亦虚心静虑,勿遽取舍于其间。先使一说自为一说,而随其意之所之,以验其通塞,则其尤无义理者,不待观于他说而先自屈矣。复已众说互相诘难,而求其理之所安,以考其是非,则自是而非者,亦将夺于公论而无立矣。大率徐行却立,处静观动,如攻坚木,先其易者而后其节目;如解乱绳,有所不通则姑置而徐理之。
8、漫浪:随随便便。
9、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10、敏:聪明。
11、好:喜好。
12、盖:在句首,发语词。
13、《读书之要》朱熹
14、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的意思:
15、中国从古至今对于读书都比较看重,不是有句话说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就是说要读好书,富人的孩子要读好书,为了光耀门楣,穷人的孩子也要读好书,可以改变命运,而且全民学习,这样国家才会有进步,社会才能进步,所以古人对读书就很重视。
16、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满足,教人不知道疲倦。我并非生来就有知识的人,只是爱好古代文化,勤勉敏捷地去探求知识的人罢了。学习起来就像老赶不上一样,还生怕把学到的东西又丢掉了。我曾经整天不吃,整晚不睡,去想问题,但是并没有益处,这样还是不如去学习啊。
17、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卑微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成就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底之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18、我曾经说,读书有三到,分别是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认真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记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是最重要的。既然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
19、勤勉而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智慧啊。将知识默记在心,学习时不感到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2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1、下流:下等,劣等。
22、厌:满足。
23、古人谈读书是一篇记载这古代一些名人谈读书的经验,所谓读书就要做到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只要做到这三点,那读起来就简单了,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心到,只要心到了,那眼和口就能到,只要做到这三到,读书就不在话下了,所以读书一定要做到三到
24、读书的人,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心甘做下流;有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满自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这三个条件缺少一个都不可以。
25、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看得仔细。心和眼睛已经不专注一致,却只是随意朗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道之中,心到最重要。心已经到了,眼、口也会到。
26、知:通“智”,聪明,智慧。
27、《古人谈读书》的原文
28、谓:说。
29、知道就是知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30、断:副词,表示绝对、一定。
3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32、聪敏而又好学,不已向地位、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33、【翻译】凡是读书必须先要熟读,让里面的话都好像出自于我的嘴巴。进一步就仔细的思考,使它的意思好像都出自于我的心里所想的,然后可以有所心得。至于那些对于文章意思有疑惑的,大家的言论纷乱错杂的,就也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不要匆忙急促地在当中取舍。先把其中的一篇自己单独列为一说,顺着文章的思路去想,来验证它思路的通畅和阻塞,那么那些特别没有明显含义和道理的,不等到和其他的学说相比较道理就已经自动屈服了。再用大家的言论互相诘问反驳,然后寻求它的道理的稳妥,来考证它的正确或错误,好像是对其实是错的,也将被公众承认的说法所否定而不能成立。一般情况下慢慢地停下来看,处理静止状态观察动态的,像加工坚硬的木头,先加工它的容易的地方而再加工它的关键之处;像解开缠乱在一起的绳子,地方有所不通就暂且放在那儿慢点去处理它。这就是看书的方法。
34、士人:泛指知识阶层。
35、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36、一、原文论语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37、恒:恒心。
38、耻:以……为耻。
39、把学过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40、“古人谈读书”的意思是:“天资聪明而又好学的人,不以向地位比自己低、学识比自己差的人请教为耻”。《古人谈读书》是三则关于古人读书的言论总编,从《论语》、《训学斋规》、《曾文正公全集》三部文献中总结古人读书的方法。
41、意思是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有志向则自己不甘心为下流;有见识则知道学无止境,不敢稍有心得就自我满足,像河伯观海,井底之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有恒心则必然没有干不成的事情。有志、有识、有恒,三者缺一不可。
42、我曾经说:读书讲究“三到”,即读书时要专心,要认真看,要诵读。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没有专注统一,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那么一定不会记住,就算记住了,也记不长久。这三到中,心到最重要。若心神集中了,眼和口还会不集中吗?
43、默默的记住(所学的自知识),学习,不知道满足,教人不感到疲倦。
44、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5、诲:教导。
46、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