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身养性齐家治国平天下
1、其二,由个人而家、国、天下,由身修到家齐、国治、天下平,这是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过程。社会要取得大同与和顺,人们就必须自觉修身,由“明德”而“新民”,进而实现社会的“至善”。这与孔子所说“修己以安人”一致,突出了“修己”或“修身”的价值与意义。
2、修身是入世的第一步,不断完善自身的德行修养,使它能达到“仁”的要求和标准,成为“仁人君子”。身正齐家还远远不够,更为重要的是,不能满足于个人道德的提升和家庭的美满,要在此基础之上再进一步,那么就是投身国家建设,走仕途之路,辅佐君王,为国效力,特别是在政治清明时,要有兼济天下的思想。
3、“修身”为“修齐治平”之始。《大学》特别强调修身:“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概括了修身与社会和谐之间的关系,
4、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6、孔子在《礼记·大学》中曾说:“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7、意思: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
8、译文: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思想;要端正自己的思想,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使自己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知研究万事万物。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获得知识后,意念才能真诚;意念真诚后,心思才能端正;心思端正后,才能修养品性;品性修养后,才能管理好家庭家族;家庭家族管理好了,才能治理好国家;治理好国家后天下才能太平。
9、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10、修身:简单地说,就是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11、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成为宗族的楷模,效仿学习的样板。
12、处事宜平易,不争添和气
13、困中善负重,忍辱蓄志气
14、齐家:就是管理好一个家族、宗族,而不是具体的某一个人的家庭。
15、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出自《礼记·大学》。它与孟子说过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16、平天下:即是平定天下。
17、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18、古代教育家对人接受不同阶段教育之后,希望人能通过自我的认知提升能达到人生的不同层次。以期说明教育和自我认知的重要。
19、“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视为对“大学之道”的概括,它也是儒家学说的精髓所在。儒家“修齐治平”之道也是自尧舜以来古圣先贤智慧的凝练与总结。因此它才能够在历代士人的心中深深扎根。
20、齐家:即是振兴家族,担负起一个家庭的责任和重任。
21、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原文如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22、其一,儒家主张“天下为公”,人们应该共担社会责任。既然社会成员都不是孤立的存在,就必须考虑自己的社会性内涵,讲求公共意识和公共道德,不论身处社会基层的民众,还是属于贵族阶层的大夫,乃至国君、天子,都要自觉修身。
23、总之,儒家主张积极进取,就是要争取立德立功立言,为国家统治贡献自己的才智和生命。以礼来构建尊卑等级秩序,以仁为道德原则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其目的是努力把臣民培养成“仁人君子”和能为国效力的人,进而形成忠君爱国、尊卑有序、互谦互爱的无冲突均衡社会,或者说冲突最小化,确保国的长治久安。因而,儒家思想就成了国家统治者能接受并长期奉行的统治思想,而历代统治者也无不以儒学思想教化臣民,以稳固自己的统治。
24、一、人生九气
25、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
26、闲时多读书,博览凝才气
27、修心养性:简单地说,就是修身养性。使自己的心境修为在常人之上,而不单单是有一技之长。
28、修身:即修身养性。
29、治国:就是治理好一个小小的诸侯国,而不是我们现代意义的国家。要知道,古代的诸侯国是要对周王室负责的,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邦"。
30、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这句话出自于《礼记·大学》,原文如下: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31、平天下:就是安抚天下黎民百姓,使他们能够丰衣足食、安居乐业,而不是用武力平定天下。这句话出自《礼记·大学》。
32、修心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包含有两层含义:
33、交友重情义,慷慨有人气
34、儒家思想提倡积极进取的“入世”精神,又强调以“仁”为本的道德原则,所以它的入世思想有着浓重的道德色彩。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不能割裂开来看,它们是一个递进式的层级系统。要以一个整体化来看。修身是首要,是齐家的基础,修身和齐家又是治国的基础,而修身、齐家、治国又共同构成了平天下的基础。简单概括就是,修身齐家是治国平天下的基础,治国平天下又是修身齐家的最终指向。
35、修身:指完善自己,行为有规范。
36、众前慎言行,低调养清气
37、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38、无数的志士仁人都胸怀天下,心系苍生,他们有崇高的价值信念和高尚的理想追求,如北宋儒学家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39、对己讲原则,坚持守底气
40、这句话的意思是:先修养品性,才能管理家庭,才能治理国家,才能使天下太平。
41、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养性净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