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端午节的唐诗宋词优选112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万户家中缠米粽,三闾庙外吟君赋。

2、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3、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4、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5、宋代·张耒

6、赛龙舟是端午节人们喜闻乐见的主要活动,唐代张建封在《竞渡歌》中写道:“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红啼晓莺。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两岸罗衣破晕香,银钗照日如霜刃。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桡。”鼓乐齐鸣,千帆竞渡,场面壮观,扣人心弦,读来让人身临其境。“舣彩舫,看龙舟两两,波心齐发。奇绝。难画处,激起浪花,飞作湖间雪。画鼓喧雷,红旗闪电,夺罢锦标方彻。望中水天日暮,犹见朱帘高揭。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词人黄裳则极尽笔触,描绘了一幅荷香十里、千舟竞发的生动画面。

7、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8、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9、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10、端午节,在两千多年的文明传承中,依然保持着独特魅力和内涵。在浓浓诗香、绵绵词韵中过端午,心中便多了一份对节俗所承载的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11、归来记所历,耿耿清不眠。

12、端午节来临之际,手捧一杯新茶,徜徉在隽永的唐诗宋词里,品味这些传诵千古的诗词,感受古代端午节的风俗,享受那份袅袅的温馨和愉悦,别有一番情趣。

13、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14、千载悠悠,成习俗,天中端午。

15、端午(唐·李隆基)

16、“灵均标致高如许。忆生平、既纫兰佩,更怀椒醑。谁信骚魂千载后,波底垂涎角黍。又说是、蛟馋龙怒。把似而今醒到了,料当年、醉死差无苦。聊一笑,吊千古。”词人刘克庄用雄浑而凄清的笔调,把屈原那种慷慨悲壮描写得淋漓尽致,于深沉和悲痛之间悼念了伟大诗人屈原。

17、【唐】卢肇

18、盐梅已佐鼎,曲兼且传觞。

19、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20、道人亦未寝,孤灯同夜禅。

21、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22、裁缝云雾成御衣,

23、《端午》

24、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25、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26、江上年年夺锦标。

27、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28、端午(唐)文秀

29、唐代诗人文秀在《端午》中写道:“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很直白的一首诗,写得大气磅礴,读来朗朗上口,写明端午节是用来纪念这位忧国忧民的爱国诗人的,同时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同情,对昏君奸臣的嘲讽和憎恨。

30、卞峰照城郭,震泽浮云天。

31、不效艾符趋习俗,

32、肩舆任所适,遇胜辄留连。

33、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4、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35、端午节由来与传说】

36、志洁行廉争日月,辞微文约传千古。

37、《和端午》

38、小符斜挂绿云鬟。

39、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40、节令门.端阳(清)李静山

41、玉簪犀壁醉佳辰。

42、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43、蕉叶千春纪诞辰。

44、《端午日》殷尧藩〔唐代〕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头白,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45、《七律 端午》(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相邀情重携蓑笠,敢为泥深恋草堂;有客同心当骨肉,无钱买酒卖文章当年此会鱼三尺,不似今朝豆味香。

46、良辰当五日,

47、明朝端午浴芳兰。

48、深沉既可喜,旷荡亦所便。

49、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50、满江红·祭屈原

51、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52、《已酉端午》(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53、楚人犹自贪儿戏,

54、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55、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56、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57、七律.端午(唐)殷尧藩

58、祭圣贤,忠义荡乾坤,伤君去。

59、乙卯重五诗陆游(南宋)

60、一年级端午节古诗十首:

61、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62、《端午六幺令·天中节》(宋·苏轼)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

63、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64、《乙卯重五诗》(南宋·陆游)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65、忽登最高塔,眼界穷大千。

66、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67、【端午节的诗词】

68、唐代·文秀

69、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70、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71、《竞渡诗》(唐·卢肇)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72、拜跪题封向端午。

73、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源于纪念屈原:

74、唐·文秀

75、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76、《菩萨蛮》(宋·陈与义)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77、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78、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79、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80、但祈蒲酒话升平。

81、《渔家傲》(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骊时一弄。犹松等闲惊破纱窗梦

82、《竞渡歌》

83、唐·张建封

84、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85、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86、轻汗微微透碧纨,

87、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88、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89、彩线轻缠红玉臂,

90、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91、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92、竞渡歌(节录)(唐)张建封

93、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94、《竞渡诗》

95、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96、天涯节序匆匆。

97、【篇一】小学一年级关于端午节的诗歌(一)五月五,过端午,赛龙舟,敲锣鼓,端午习俗传千古。(二)五月五,是端午,背个竹篓入山谷;溪边百草香,最香是菖蒲。(三)雄黄酒,洒庭户,小孩。1、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苏轼《浣溪沙·端午》2、粽团桃柳,盈门共饮,把菖蒲、旋刻个人人。——秦观《端午》3、宜欢聚。绮筵歌舞。岁岁酬端午。——张孝祥《点绛唇》4、便当裹米粣,烂醉作端午

98、盆山不见日,草木自苍然。

99、微雨止还作,小窗幽更妍。

100、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101、《浣溪沙·端午》苏轼〔宋代〕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02、《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经历惋惜不已。

103、焚香引幽步,酌茗开静筵。

104、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105、入袂轻风不破尘,

106、[宋]苏轼

107、“五月家家过端阳,咸蛋粽子与雄黄。”端午节还要吃粽子,插菖蒲、艾草和喝雄黄酒。唐代诗人姚合的“渚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宋代韩元吉的“角黍堆冰碗,兵符点翠钗”,描绘的都是对粽子的喜爱之情。挂艾条、插菖蒲等习俗,体现了端午避瘟保健的意蕴,在古诗词中也有过生动的描绘。大文豪欧阳修在《渔家傲》中写道:“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这首词意境高雅,把端午时节粽子飘香,人们共饮菖蒲美酒的美妙场景描写得栩栩如生。而南宋陆游的《乙卯重五诗》却这样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全诗朴素自然,真实具体,乡村农家过端午节的习俗跃然纸上。

108、高咏楚词酬午日,

109、榴花三日迎端午,

110、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111、偕老祝千年。

112、竞渡诗[唐]卢肇

1754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