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洞庭湖优选好句43句
1、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
2、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4、《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译文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鉴赏:此诗是一首干谒诗。所谓“干谒诗”,就是为向居高位者自荐以求官职所作的诗。张丞相即张九龄。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游至长安,写了这首诗赠予时任丞相的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的赏识和录用。为了保持身份,诗人将诗写得十分委婉,极力泯灭干谒的痕迹。
7、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
8、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9、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代表作有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10、白话译文:
11、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
12、这里十分清楚地表明他早在“而立”之年求仕的希望就破灭了,然而,一心期待朋友们援引的心情诚恳迫切。“欲济”而“无舟楫”,比喻恰当,其字字生泪,悲切无奈。这里抒情暗扣主旨,婉曲传旨,引人入胜。
13、孟浩然(约689-740),襄阳(今湖北襄樊)人。早年隐居家乡鹿门山,至四十岁进京应考,名落孙山。但因在太学作诗,名声大噪。之后云游吴越之地,饱览名山大川。他性格孤傲,常以作诗自得其乐。襄州刺史韩朝宗曾约孟浩然一同到长安,他因与拜访之人饮酒交谈甚是开心,竟然未出席刺史的宴请。其后他被荆州长史张九龄召为幕僚,但时日不长便返回家乡。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曾拜访孟浩然,是时浩然病疹发背就要痊愈,但因与友人饮酒无度,食鲜疾发而病逝。
14、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此句采用了类比的手法,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15、全诗气势雄浑,场面宏大,感情表达委婉而有力,实为佳作。
16、首先点明时令,时值“八月”,湖水泛溢,可见当年秋汛汹涌,一个“平”字,可见湖水涨漫,已溢出堤岸,造成湖水与湖岸相平的景象。洞庭本来就号称八百里,加上这样的浩大水势,其水岸相接、广阔无垠的情状更增浩瀚气势。此时,诗人面对洞庭,极目远望,则不仅水岸相平,而且呈现出水天相接的景象,仰观俯瞰,天空映照湖中,似乎是湖水包孕了天宇,“涵虚”,足见其大,“混太清”,足见其阔。如此壮阔的湖面,自然风云激荡,波涛汹涌,古老的云梦泽似乎在惊涛中沸滚蒸腾,雄伟的岳阳城似乎被巨浪冲撞得摇荡不已,一个“蒸”字,一个“撼”字,力重千钧,自然的湖泊一下子具有了自觉的意识,静态的地理由此取得了飞扬的动势,足见其非凡的艺术表现力和撼人心魄的艺术效果。
17、诗句前一半意思是说自己本想渡过洞庭湖,却缺少舟和桨。诗人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18、后一句中一个“耻”字,道出躬逢盛世却隐居无为,实在感到羞耻愧颜的心情。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孟浩然曾在《书怀贻京邑同好》诗中写道:“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19、希望张丞相能够引荐自己,面对政治清明,希望自己也能够有所作为。这是孟浩然写的一首诗,前面的是写景,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是过渡,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过河,实际想做官,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这两句用典故表明心迹,但是又委婉含蓄。
20、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这两句是出于孟浩然的《临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作者用"蒸"和"撼"二字来描述洞庭湖的声势,可见当时八月洞庭的景色是多么令作者心情浩然.一个“蒸”字给人以云蒸霞蔚,万马奔驰之势,一个“撼”字,笔力千钧,让人联想到仿似有巨澜涌动.单单从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来围绕此二字来形容洞庭湖,气势磅礴,波澜万丈,似有令人心神旷怡,又让人心胸激荡.
2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2、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23、《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24、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25、既有怀才不遇的苦闷,又有对世事无奈的愁怅。
26、执鞭羡夫子,捧檄怀毛公。
27、以“无舟楫”喻指自己向往入仕从政而无人接引赏识。
28、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29、秋天湖面涨起的湖水几乎与岸面持平,湖水和天空看起来含混迷茫,浑然一体。云梦大泽蒸腾着白白茫茫的水汽,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想要渡水却没有船只,闲居不仕,有愧于圣明天子。坐看垂钓之人多么悠闲自在,可惜只能空怀一片羡鱼之情。
30、《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抒发了诗人的政治理想以及希望得到提携、渴望被赏识的苦闷情绪。全诗描绘了洞庭湖的辽阔景象,以此烘托出诗人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表明诗人愿为国家效力的政治理想。
31、洞庭湖,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湖南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这是一首投赠之作,诗人希望时任中书令的张九龄予以援引,但是,诗人却没有直说,而是通过面临烟波浩淼的洞庭欲渡无舟的感叹以及临渊而羡鱼的情怀而曲折地表达出来,已具浓郁的诗意,同时,对于在此本来是藉以表意的洞庭湖,在诗人的笔下却得到泼墨山水般的大笔渲绘,呈现出八百里洞庭的阔大境象与壮伟景观,实际上已成为山水杰作。
32、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33、出自唐代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34、李商隐《八月湖上示张丞相》中的一句,意为想过河,苦于没有船,想让张丞相提携一下
35、言下之意还是说明自己多么希望被荐识出仕为官。
3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的全文
37、后四句旨在表达诗人本人的政治热情和希望。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就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作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愁没有人引荐。希望对方帮助自己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
38、是,此句采用了双关的手法。
39、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以此暗颂当朝政治清明的风气。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汽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波撼”二字形容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诗人巧妙地将洞庭湖描写得壮观而有力。
40、语出唐朝诗人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双关是修辞的一种。
41、分析孟浩然零洞庭湖赠张丞相思的思想感情和艺术特色如下。孟浩然在洞庭湖畔赠别友人所表现出来的那种浓郁的惜别之感,是通过对于自然事物的具体描写来展开的。具体体现在洞庭湖之大,而有人所乘坐的船只小的强烈对比,以表现出孟浩然的有爱之情。
42、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43、作者借景抒情,委婉表达了自己渴望得到张九龄的举荐,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