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杂诗王维精选好句34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唐·王维

2、王维《杂诗》意思

3、您是刚从我们家乡出来,一定了解家乡人情世态;请问您来时我家绮窗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开?

4、门前正对孟津的渡口。

5、唐代王维的《杂诗》

6、朋友你从家乡来,应该熟知家乡事。来的那天花窗前,那棵寒梅开花没?

7、《杂诗三首·其一》

8、家住孟津河,门对孟津口。

9、《杂诗》是一首抒写思念家乡的诗,读来质朴却颇能体现诗人王维的真情。诗人并没有浓墨去写对家乡的思念,也没有什么华丽的句子,语言浅白如话、表情达意巧妙,历来流传较广。王维少小离家并长期漂泊在外,所以对故乡的思念一直是他诗歌表现的重要内容之一。与一般的思乡之作不同,本诗在表达方式上构思布局巧妙,令人一读之下就过目不忘。

10、指的是王维写的一首诗,诗的名字叫杂诗。

11、那里常有开往江南的船,

12、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13、你有书信寄回家中否?

14、因此,游子对它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特别的感情。他不直接说思念故乡、亲人,而对寒梅开花没有这一微小的却又牵动着他情怀的事物表示关切,而把对故乡和妻子的思念,对往事的回忆眷恋,表现得格外含蓄、浓烈、深厚。

15、这首诗表现作者的情趣与倾向。诗人想念故乡,自然是情理之中;而喜欢梅花,则溢于言表。是一个久在异乡的人,忽然遇上来自故乡的旧友,首先激起的自然是强烈的乡思,是急欲了解故乡风物、人事的心情。

16、孟津河:指河南洛阳北部的黄河南岸一带,是“武王伐纣,与八百诸侯会盟”之地,为古代交通要道。

17、您是刚从我们家乡来的,一定了解家乡的人情世态。

18、你从故乡来,应该知道故乡的事情。你来的那天,镂花窗前的寒梅花开了没有?

19、【译文】

20、这首诗通篇运用借问法,以第一人称叙写。四句都是游子向故乡来人的询问之辞。游子离家日久,不免思家怀内。遇到故乡来人,迫不及待地打听家中情事。他关心的事情一定很多,其中最关心的是他的妻子。但他偏偏不直接问妻子的情况,也不问其他重大的事,却问起窗前的那株寒梅开花了没有,似乎不可思议。细细品味,这一问,确如前人所说,问得“淡绝妙绝”。窗前着一“绮”字,则窗中之人,必是游子魂牵梦绕的佳人爱妻。

21、你是从家乡来的,应知家乡的事,你来的时候窗前的梅花开了吗?

22、王维:杂诗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这首诗通过设问的方式,把自己对故乡的怀念,以及自己坚持操守的高洁品行,含蓄而蕴藉地表达出来,令人有悠然不尽的情致.

23、《杂诗三首》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组诗作品。这是拟江南乐府民歌风格所作的一组抒写男女别后相思之情的五言绝句,暗含思念家乡的情绪。第一首诗描写闺人怀远以及盼望音书的心情。

24、常有江南船,寄书家中否?

25、唐代:王维

2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7、záshī杂诗(唐)王维jūnzìgùxiāngláiyīngzhīgùxiāngshì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láirìqǐchuāngqiánhánméizhuóhuāwèi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28、我家住在孟津的大河边,

29、杂诗三首·其一

30、意思是:家住在孟津河旁,家门与孟津渡口相对。每天沿河有来自江南的小船,是否有丈夫从江南寄回的书信呢?

31、请问您来的时候我家雕画花纹的窗户前,那一株腊梅花开了没有?原文:君故自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蓍花未?赏析:一个漂泊异乡的游子,遇到了同乡人,不胜欣喜,可是千万语不知从何说起,只问了一件平凡的小事,您来的时候,窗前的腊梅花开花未?语言通俗而亲切,思乡之情感人之极。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开元十九年(731年),王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32、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33、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而这株亭亭玉立于绮窗前的“寒梅”,更耐人寻味。它或许是爱妻亲手栽植,或许倾听过他们夫妻二人的山盟海誓,总之,是他们爱情的见证或象征。

34、只通过极为简单的一个问题去展现浓浓的思乡之情,属于寓巧于朴的典范。选入《唐诗三百首》五言绝句卷。

1816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