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慢词长调50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这个时期的代表词人都是经历了靖康之变的一群,是南渡词人迅速适应环境、协调自我发展的过程,代表人物是李纲、赵鼎、岳飞、张元干、胡拴等。

2、北宋有三位词人对词的发展都做了大胆的“变革”,前两位分别是:

3、第一位,柳永。词至柳永一变,他把词从深闺重楼里拉出来,词的抒情主人公不再是深闺里的思妇怨女,而是市井平民;他采纳市井新声,因而“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他还开创了慢词长调,改变了以小令为绝对主体的传统体式。

4、秦观及其淮海词,是宋词“复雅”的代表。他的艺术渊源主要有:令词学晏殊、欧阳修;凄怨学晏几道的;学柳永的长调;磊落豪迈学苏轼。以小令手法作慢词,有精致、含蓄的特点,并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词中。

5、⑴小令;

6、晏殊、欧阳修的词作,主要继承的就是五代词风,但他们在继承中又有革新求变的一面。晏殊词虽受南唐冯延巳的影响,却把南唐词深婉俊洁的特点发展得较为含蓄、典雅和清淡。晏殊词写男女恋情,已过滤了五代“花间”词所包含的轻佻艳冶的杂质,而显得纯净雅致。

7、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之子

8、近,是近拍的省文。周美成有隔浦莲近拍,方千里和词题作隔浦莲,吴文英有隔浦莲近,此三家词句式音节完全相同。可知近即是近拍。以旧有的隔浦莲曲调,另翻新腔,故称为近拍。隔浦莲令曲早已失传,惟白居易有隔浦莲诗,为五言四句,七言二句,这恐怕就是唐代隔浦莲令曲的腔调句式,王灼《碧鸡漫志》谓“荔枝香本唐玄宗时所制曲,今歇指、大石二调中皆有荔枚香近拍,不知何者为本曲。”此文亦可以证明荔校香近即荔枝香近拍,且有同名而异曲的,宋词乐谱失传,这个问题就无法考究了。

9、所处时代:五代后蜀

10、贺铸有英雄豪气词和儿女柔情词(深婉密丽的语言风格),他的豪气与伤情词风,为南宋爱国词人开了先河。

11、北宋词的发展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2、王安石则体现出向诗风靠拢的特点,其词意境开阔,感慨深沉,语调高昂,风格独特。另外,贴近生活的张先词,以恬淡朦胧的词境表达人生感受,以小令为主,多写男女之情,后来亦写慢词,对柳永产生过一定影响。

13、周邦彦融合前人之长,使词章创作更加精致和细腻。形式上创制新调,讲求章法,注重语言锤炼;表现手法善于铺叙和白描,曲折往复的描写,表现出回环往复式结构。他的词在音律方面表现出调美、律严、字工的特点。

14、花间词是一种活跃在晚唐和五代的中国词派,从它的来源《花间集》得名。以温庭筠为鼻祖。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分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字,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花间集》所收,只有小令和中调而没有长调慢词。这倒并不是选者对小令有偏好,故摒弃慢词而不录,实在因为自晚唐至五代(甚至在北宋初年)慢词还没有发展出来。另外一个早期选集《尊前集》也是如此,只收小令和中调。

15、南宋词史大略经历四个阶段:

16、一是扩大了词的抒情功能,沿着李煜词所开辟的方向,进一步用词抒发自我的人生感受;

17、慢词是依据曲调舒缓的慢曲填写的词,重抒情,一般都比较长。但与长调有别,长调单指字数,习惯上58字以内为小令,59—90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扬州慢》共98个字,是一首长调,也是一首慢词。

18、词调中还有用“影”字的。我怀疑它就是引。汲古阁刻本《东坡词》有虞美人影一阕,黄庭坚亦有二阕。不知是否二人一时好玩,改引为影。但此词字数少于虞美人,又恐未必然。延祐刻本《东坡乐府》,此阕题作桃源忆故人。这个词调名起于南宋,陆放翁也作过这样一首,题作桃园忆故人。另有一首贺圣朝影,亦可能是贺圣朝的引伸。不过贺圣朝是四十七字,而贺圣朝影只有四十字,则可能另有少于四十字的唐腔贺圣朝,今已失传。贺圣朝这个曲调名,早已见于《教坊记》,可以肯定它一定有唐代旧曲。姜白石凄凉犯自注云:“亦名瑞鹤仙影。”我怀疑它是从瑞鹤仙令词引伸而成。不过瑞鹤仙令词今已失传,便无从取证了。另有一百二十字的瑞鹤仙,这是瑞鹤仙慢词了。《阳春白雪》有徐囦了的一首瑞鹤仙令,实在就是临江仙,此必传写之误,不能与瑞鹤仙影比勘。以上三调,皆在疑似之间,影之于引,是一是二,均未可论定。

19、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令、慢是词的二大类别。从令词发展到慢词,还经过一个不长不短的形式,称为“引”或“近”。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张炎《词源》云:“美成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可知引、近、慢词到宋徽宗时代已盛行了。

20、)从宋仁宗天圣年间起,柳永大量填写慢词,奠定了长调的形式和体制,是慢词体制的开创者。

21、“令”字的意义,不甚可考。大概唐代人宴乐时,以唱歌劝客饮酒,歌一曲为一令,于是就以令字代曲字。白居易寄元微之诗云:“打嫌调笑易,舞讶卷波迟。”自注云:“抛打曲有调笑令。”又《就花枝》诗云,“醉翻衫袖抛小令。”又《听田顺儿歌》云:“争得黄金满衫袖,一时抛与断年听。”“抛打曲”的意义,未见唐人解说,从这些诗句看来,似乎抛就是唱,打就是拍。元稹《何满子歌》云:“牙筹记令红螺怨。”此处“记令”就是“记曲”,可知唐代人称小曲为小今。

22、(2)创体和创调是相关连的。柳永的创体之功是基于他的创调。柳永慢词多用新调,宋词880多个词调中,有100多个是柳永首创或首次使用,词的体制至柳永始备。柳永在词体和词调方面的开创,为宋词表现功能和艺术风格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23、唐五代至北宋前期,词的字句不多,称为令词。北宋后期,出现了篇幅较长,字句较繁的词,称为慢词。明朝人开始把令词称为小令,引、近列为中调,慢词列入长调

24、一、宋初以晏殊、欧阳修为代表的时期,上承五代词风,形式上以令词为主,风格多婉约绮丽,并体现了对五代词风的田革。

25、二是改变了词的审美趣味,朝着通俗化的方向开拓,而与柳永词相互呼应。在宋词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他的风格深婉、疏隽豪宕,词中表现自己的身世之感,词调、曲调众多,以俚语入词。

26、此外,柳永将叙事、写景、抒情和为一体,使词文学的艺术形式达到“不减唐人高处”的境界。

27、四、以周邦彦为代表的北宋后期词人,讲求词的音乐格律,词风典雅工丽。

28、欧阳修的词风同晏殊比较接近,但新变的成分要多些。他对词的革新,体现在两个方面:

29、代表作《花间集》

30、苏轼对词品的提高,他主张“词为诗之苗裔、词自是一家”,提倡“以诗为词”的创新手法。他对词境的开拓表现在:抒写自我性情;表现对人生的思考;进一步将词向外界拓展。在风格气度方面,开创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境界,表现出多样化的风格。

31、作为有宋一代文学之胜的是宋词。在词史上,宋词占有无与伦比的巅峰地位。宋词的发展基本上可以分为北宋、南宋两个阶段的变化。

32、柳永在丰富慢词长调、扩展内容题材、改进词章写作技法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其词内容有艳词、离人思妇和羁旅行役、表现都市繁华等。大量创制慢词,扩大了词体的含量和空间;开拓题材内容,扩展了词文学表现生活的广度和深度;运用铺叙、白描和口语、俚语入词,丰富的艺术手法,增强了词文学的表现力。

33、代表作品:花间集

34、⑵中调;

35、他往往略去对女性容貌色相的描写,而着重表现抒情主人公的恋情。其词的感情基调是雍容和缓,淡淡的忧愁中时而透露出自我解脱的气度;语言也改变了五代“花间”词的脂粉气和浓艳色彩,而变得清丽淡雅,温润秀洁。体现出闲雅而有情思的特点。有提倡富贵而不俗、写艳情而不纤佻、情中有思等特色。

36、词调用慢字的,这个慢字往往可以省去。如姜白石有长亭怨慢,周公谨、张王田均作长亭怨。王元泽有倦寻芳,潘元质题作倦寻芳慢,其实都是同样一首词。《诗余图谱》把倦寻芳和倦寻芳慢分为两调,极为错误。不知《扪风新语》引述王元质此词,亦称倦寻芳慢,可以证明这个慢字,在宋代是可有可无的。此外如西子妆、庆清朝等词,在宋人书中,有的加慢字,有的不加,都没有区别。大概同名令曲还在流行的,那么慢词的调名,就必须加一个慢字。同名令曲已不流行,或根本没有令曲的,就不必加慢字了

37、词大致可分为三类:

38、一、转型重建期

39、三、苏轼为代表的时期,词的题材进一步开拓,并于婉约词外另立豪放一宗。

40、赵崇祚,字弘基,甘肃天水人。五代后蜀人。后蜀开国功臣赵廷隐之子,编集《花间集》。在敦煌曲子词发现之前,《花间集》一直被认为是现存最早的词集。

41、“靖康之变”象空前巨大的雪崩一样,将无穷的劫难降临人间。北宋政权被颠覆了词坛自然也随之崩解。当时的词人也随着宋室的南渡,在抗金复国的第一线,在后来站住了脚的临安继续歌唱,重建词坛。由谁来重建?沿着什么方向重建?这些任务,历史地落到了南渡第一代词人,即元老重臣、抗金名将以及词坛耆宿们身上了。

42、小令的曲调名,唐人多不加令字。调笑令本名调笑,一般不加令字,《教坊记》及其他文献所载唐代小曲名多用“子”字。唐人称物之么小者为“子”,如小船称船子,小椀称盏子。现在广东人用“仔”字,犹是唐风未改。曲名加子字,大都是令曲。如甘州原是大曲,其令曲就名为甘州子。又有八拍子,意思是八拍的小曲,渔人的小曲,就名为渔歌子。流行于酒泉的小曲,就名曰酒泉子。到了宋代,渐渐不用子字而改用令字,例如甘州子,在宋代就改称甘州令了。也有唐五代时不加子字或令字,而在宋代加上令字的,例如喜迁莺、浪淘沙、鹊桥仙、雨中花等。令字本来不属于调名,浪淘沙令就是浪淘沙,雨中花令就是雨中花,二者没有什么不同。可是,万树《词律》和清定《词谱》却以为二者之间是有区别的。万氏明知“凡小调俱可加今字”,但还认为许多人的作品词句不完全一样,坚持浪淘沙令不是浪淘沙,岂不是很固执吗?《猗觉寮杂记》称“宣和末,京师盛歌新水”。这所谓新水,就是新水令。宋人书中引述到各种词调,往往省略了令字或慢字,不必因为有此一字之差而断定其不是同一个曲调。

43、引,本来是一个琴曲名词,古代琴曲有笺篌引、走马引,见于崔豹《古今注》和吴兢《乐府占题要解》。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如王安石作千秋岁引,即取千秋岁旧曲展引之。曹组有婆罗门引,即从婆罗门旧曲延长而成。此外晁补之有阳关引,李甲有望云涯引,吕渭老有梦玉人引,周美成有蕙兰芳引,大概都是由同名旧曲展引而成。不过这些旧曲已失传了。万红友注王安石千秋岁引云:“荆公此词,即千秋岁调添减摊破,自成一体,其源实出于千秋岁,非与前调迥别也。”又云:“凡题有引字者,引伸之义,字数必多于前。”徐诚庵亦云:“凡调名加引字者,引而伸之也。即添字之谓。”此二家注释,皆近是而犹有未的。盖引与添字摊破,犹有区别。大概添字摊破,对原词的变化不大,区别仅在字句之间,而引则离原调较远了。

44、二、以柳永为代表的时期,慢词开始发展,词的题材也有所开拓,多从都市生活中取材,但仍以男女的爱恋相思、个人的羁旅愁怀为主。

45、慢,古书上写作曼,亦是延长引伸的意思,歌声延长,就唱得迟缓了,因此山曼字孳乳出慢字。《乐记》云:“宫、商、角、徵、羽,五音皆乱,迭相陵,谓之慢。”又云:“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于慢矣。”这两个慢字,都是指歌声淫靡。《宋史·乐志》常以遍曲与慢曲对称。法曲、大曲都是以许多遍构成为一曲,如果取一遍来歌唱,就称为遍曲。慢曲只有单遍,可是它的歌唱节拍,反而比遍曲迟缓。张炎《词源》云:“慢曲不过百余字,中间抑扬高下,丁抗掣拽,有大顿、小顿、大柱、小柱、打、掯等字,真所谓上如抗,下如坠,曲如折,止如槁木,偶中矩,句中钩,累累乎端如贯珠之语,斯为难矣。”这一段话,其中有许多唱歌术语,我们已不很能了解,但还可以从此了解慢曲之所以慢,就因为有种种延长引伸的唱法。唐代诗人卢纶有一首《赋姚美人拍筝歌》,有句云:“有时轻弄和郎歌,慢处声迟情更多。”由此可见唐人唱曲已有慢处。到了宋代,有了慢词,于是曲有急慢之别。大约令、引、近,节奏较为急促,慢词字句长,韵少,节奏较为舒缓。但在令慢之中,也各自还有急慢之别。例如促拍采桑子,是令曲中的急曲子。三台是古十拍的促曲,就是慢词中的急曲子了。

46、温庭筠。

47、第二位,苏轼。苏轼是第二位对宋词进行“变革”的全能“天才”,他突破了词为“艳科”的藩篱,将诗的表现方法运用到了词的领域,“以诗为词”,词的内容逐步诗歌化,扩大了词的题材范围,开创了豪放词风,把词推向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48、⑶长调.有人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这种方法是明朝人强加上去的,并不科学.宋人将词分为令引近慢四种,然而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就是分类并不十分清晰.简单地说,令即小令,引和进约等于中调,慢词就是所谓的长调

49、在这一阶段,范仲淹、王安石等对词境又作了开拓。范仲淹以深邃的思想、炽烈的深情、深刻悲壮的风格独步词坛,开豪放派之先河。

50、正是因为温庭筠大量写这种花前月下的女子生活,所以后人就编了一本《花间词》,将晚唐和五代同类型的词选编在一起,并将温庭筠的词列在首位,这一派的词人,被称之为“花间词派”。而在花间词派中,温庭筠的地位极高,绝对属于武林中风清扬那样的角色,所以,宋代的黄升在他所编选的《花庵词选》中说,“温庭筠词极流丽,宜为花间之冠”。

18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