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记承天寺夜游50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庭下如积水空明:意思是月色洒满庭院,如同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

2、空明:形容水的澄澈。在这里形容月色如水般澄净明亮的样子。

3、藻、荇(xìng):均为水生植物,这里是水草。藻,水草的总称。荇,一种多年生水草,叶子像心脏形,面绿背紫,夏季开黄花。

4、遂:于是,就。

5、全文: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2.文章结构:第一部分(前三句)记叙:首句点明夜游的时间,为美好的月色而心动,遂起夜游之意。第二部分(第四句)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描绘庭院皎洁的月光。第三部分(第五句)议论:两个反问句引人深思。作者抒发面对月光产生的感触,表达了作者安适的心情。3.思想感情《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低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对澄澈透明的美妙的月色作了生动形象的描绘,透露出作者在贬低中虽感慨幽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境。表达了作者对月光的爱慕抒发了作者自解、自矜、自嘲,对自然生活的向往与欣赏,和用与“闲人”相对的“忙人”(朝廷官员小人)的鄙夷与讽刺。

6、《记承天词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时写的一首词

7、耳:语气词,相当于“而已”意思是“罢了”。

8、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9、第一层叙事:交待了时间,地点和夜游原因

10、至:到。

11、宋·苏轼

12、承天寺: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县城南。

13、寻:寻找。

14、闲人:这里是指不汲汲于名利而能从容流连光景的人。苏轼这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里是一个有职无权的官,所以他十分清闲,自称“闲人”。

15、张怀民:作者的朋友。名梦得,字怀民,清河(今河北清河)人。元丰六年也被贬到黄州,寓居承

16、标点请按照课本来

17、盖:句首语气词,这里可以译为“原来是”。

18、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照在门上,(于是我就)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和我一起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19、记承天寺夜游

20、也:是。

21、【宋】苏轼

22、但少闲人:只是缺少清闲的人。但,只。

23、译文: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24、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5、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26、户:一说指堂屋的门,又一说指窗户,这里指门。

27、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念,考虑,想到。无与乐者,没有可以共同游乐的人。者:……的人。

28、元豐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戶,欣然起行。念無與為樂者,遂至承天寺與張懷民。懷民亦未寢,相與步於中庭。庭下如積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橫,蓋竹柏影也。何夜無月?何處無竹柏?但少閒人如吾兩人者耳。

29、《记承天寺夜游》描绘了怎样的夜景,赏析此景描绘的妙处何在?  答: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0、行:散步。

31、苏轼被贬黄州,夜里月色撩人,去承天寺与有相似经历的张怀民一起欣赏月光。最后依然抒发内心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32、欲:想要。

33、第二层写景:描绘庭中夜色

34、《记承天寺夜游》是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古文。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以及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35、記承天寺夜遊(宋)蘇軾

36、文章对月夜景色作了美妙描绘,真实地记录了作者被贬黄州的一个生活片段,也体现了他与张怀民的深厚友谊与对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同时表达了他壮志难酬的苦闷及自我排遣,表现了他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37、出自宋代苏轼的《记承天寺夜游/记承天夜游》

38、寝:睡,卧。

39、欣然:高兴、愉快的样子。欣,高兴,愉快。然,……的样子。

40、此句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冰清玉洁清澈透明的美好境界。  “积水空明”用比喻写月光的清澈透明,“藻荇交横”用比喻写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而愈见其静。  作者以高度凝练的笔墨,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41、相与步于中庭:一同走到庭院中,相与,共同,一同。步:散步。中庭,庭院里。

42、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4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44、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元丰,宋神宗赵顼年号。当时作者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已经四年。 解:把系着的东西解开。

45、扩展资料:

46、闲:清闲。

47、交横:交错纵横。

48、全文情感真挚,言简义丰,起于当起,止于当止,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49、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晚(或公元1083年十月十二日夜,可不译),(我)脱下衣服准备睡觉时,恰好看见月光透过窗户洒入屋内,(于是我)高兴地起床出门散步。想到没有(可以与我)共同游乐的人,于是(我)前往承天寺寻找张怀民。张怀民也没有睡,我们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庭院中充满着月光,像积水充满院落,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交横错杂,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啊。哪一个夜晚没有月光?(又有)哪个地方没有松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不汲汲于名利而又能从容流连光景)清闲的人罢了。

50、第三层:惋惜无人赏月

183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