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宣王最爱听多少人吹竽
1、滥竽充数出自《韩非子·内储说上》。
2、战国时期,齐国的国君齐宣王喜欢听吹竽,尤其喜欢听300人一起合奏,参加合奏的人都会有奖赏,于是,有个叫南郭先生的人混在那300人中,没有人知道他不会吹竽。随着时间的流逝,齐宣王的儿子继位了,他只喜欢听独奏,没有真才实学的南郭先生,只好连夜逃走了。
3、主要故事内容: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宜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4、齐宣王让人吹竽
5、齐宣王盖大宫殿,大得有百亩地。厅堂很大,能容下三百个房间。凭借齐国的大,备办了三年没有能够盖成,群臣中没有敢于进谏的人。香居问齐宣王说:“荆王放弃先王的礼乐,而去做淫乐,臣斗胆问荆国有君主吗?”齐宣王说:“没有君主”“臣斗胆问荆国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问:“现在君王盖大宫殿,三年没能盖成,而群臣没有敢劝说的人。敢问大王有臣子吗?”齐宣王说:“没有臣子。”香居说:“臣请求退下。”快速出去。齐宣王说:“香居留步,为什么这么晚才向我劝谏?”于是召见尚书说:“记下,我品行不好,没有出息,喜爱盖大宫殿,香居阻止了我。”
6、齐宣王好射
7、这以后,南郭先生就随那300人一块儿合奏给齐宣王听,和大家一样拿优厚的薪水和丰厚的赏赐,心里得意极了。
8、宣王听了静默在那里,不知怎么答话。
9、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姓南郭。南郭先生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乐队,于是设法求见宣王,向宣王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宜王的欢心结果宣王把他也编入吹竽的乐师班里。
10、一次,齐宣王对手下大臣淳于髡说:“先生谈一谈寡人喜欢的是什么?”
11、淳于髡说:“古代王者所喜欢的有四,而大王喜欢的有三。”
12、王顾左右而言他
13、齐宣王让人吹竽,一定要三百人(一起吹)。南郭处士请求给齐宣王吹竽,宣王很高兴。官府给他的待遇和那几百人一样。齐宣王死后,齐闵王继位。齐闵王喜欢一个一个地,听独奏,南郭处士(只好)逃走了。
14、最后,孟子说:“全国之内,政事败乱,人民不能安居乐业。你说这又该怎么办?”
15、淳于髡说:“古时有骅骝等好马,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不惜花费重金,从所有的马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马。古时有豹象等动物的肠肚或嫩脆可口的肉,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命令手下人不辞辛苦从众多美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爱好美食。古时有毛嫱、西施那样的美女,可是现在没有,大王就从当今天下的众多美女中去挑选,可见大王真的喜欢美女。至于才德之士,大王就一定要等到有尧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出现,然后才去尊崇他们、喜欢他们;那么如果禹汤时代的贤德之士知道了,会觉得大王不是真心喜爱人才,也不会喜欢大王的。”
16、南郭先生得知这一消息之后,吓得浑身冒汗,成天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南郭先生心想,这回要是露出马脚,丢饭碗还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恐怕连脑袋都保不住了,不如溜之大吉。所以,趁着湣王还没叫他演奏,南郭先生就赶紧溜走了。
17、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耀他能够拉开强弓,其实他使的弓只用360斤的力气就能够拉开了。他把这张弓交给左右的人传看。左右的人都试着拉,但只把弓拉到一半,就装着拉不动的样子,都说:“这张弓没有1080斤的力气拉不开。除了大王以外,谁还能够使用这张弓呢?”齐宣王听了非常高兴。然而,齐宣王使用的力气不过360斤,可是他却一辈子以为是用1080斤。真是可悲啊!
18、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19、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面,学着其他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里“吹奏”。由于南郭先生学得维妙维肖,而且几百个人一起吹奏,齐宜王也听不出什么异样。就这样,南郭先生滥竽充数,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其他乐工那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20、「滥竽充数」这句成语往往被当成贬义词,比喻没有真才实学,却混在行家里头,谋得一个职位混日子;或是拿不好的东西混在好的里面充数。有时候,也有人用这句成语形容自己,表示谦虚。
21、这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意思是说不会吹竽的人混迹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
22、怎么能说我不尊崇有才德的人呢?”
23、宣王摇了摇头说:“国中根本就没有杰出的才德之士,否则我也会尊崇他们,喜欢他们。
24、美色,大王也好美色。古代的王者尊崇有才德的人,而大王却不尊崇才德之士。”
25、孟子又说:“有一个执行法纪、掌管刑罚的长官,却连他自己的部下都管不了。你说这该怎么办?”
26、齐宣王环顾四周,把话故意扯到别处去了。
27、其实南郭先生撒了个弥天大谎,他压根儿就不会吹竽。每逢演奏的时候,南郭先生就捧着竽混在队伍中,人家摇晃身体他也摇晃身体,人家摆头他也摆头,脸上装出一副动情忘我的样子,看上去和别人一样吹奏得挺投入,还真瞧不出什么破绽来。南郭先生就这样靠着蒙骗混过了一天又一天,不劳而获地白拿薪水。
28、齐宣王答道:“和他绝交!”
29、后来,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ǐn)王继位,湣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30、齐宣王说:“撤他的职!”
31、一群人奏乐讲述的是“滥竽充数”的故事。
32、而且,国王(齐宣王)也提供了能够使冒充者得手的条件,齐宣王喜欢300人一起来吹竽,这么多的人在一起演奏,是无法听辨出每一个人的吹奏水平的,因此冒充者就能混迹其中而不被发现。而当闵王登位后,废止了这种集体演奏形式,改为一个一个的听。这么一来冒名者失去了冒充的环境,也就无法混充了,只有一逃了之。
33、孟子有一次对齐宣王说:“有一个人,因为要到楚国去,把老婆孩子交托给他的朋友,请予照顾。等到他回来的时候,才知道他的老婆孩子一直在受冻挨饿,那位朋友根本没有尽
34、有个南郭先生听说了齐宣王的这个癖好,觉得有机可乘,是个赚钱的好机会,就跑到齐宣王那里去,吹嘘自己说:“大王啊,我是个有名的乐师,听过我吹竽的人没有不被感动的,就是鸟兽听了也会翩翩起舞,花草听了也会合着节拍颤动,我愿把我的绝技献给大王。”齐宣王听得高兴,不加考察,很痛快地收下了他,把他也编进那支300人的吹竽队中。
35、像南郭先生这样不学无术靠蒙骗混饭吃的人,骗得了一时,骗不了一世。假的就是假的,最终逃不过实践的检验而被揭穿伪装。我们想要成功,唯一的办法就是勤奋学习,只有练就一身过硬的真本领,才能经受得住一切考验。
36、比喻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内行人之中,或以次充好。有时候也用来表示自谦,主要用作谓语、宾语、定语等。
37、到照顾的责任。你说这该对这种朋友怎么办?”
38、宣王独少一爱
39、古时候,齐国的国君齐宣王爱好音乐,尤其喜欢听吹竽,手下有300个善于吹竽的乐师。齐宣王喜欢热闹,爱摆排场,总想在人前显示做国君的威严,所以每次听吹竽的时候,总是叫这300个人在一起合奏给他听。
40、齐宣王为大室
41、淳于髡说:“古代王者爱马,大王也爱马。古代王者爱美味,大王也爱美味。古代王者好
42、齐宣王与钟无艳
43、可是好景不长,过了几年,爱听竽合奏的齐宣王死了,他的儿子齐湣(min)王继承了王位。齐湣王也爱听吹竽,可是他和齐宣王不一样,认为300人一块儿吹实在太吵,不如独奏来得悠扬逍遥。于是齐湣王发布了一道命令,要这300个人好好练习,作好准备,他将让它300人轮流来一个个地吹竽给他欣赏。乐师们知道命令后都积极练习,想一展身手,只有那个滥竽充数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惶惶不可终日。他想来想去,觉得这次再也混不过去了,只好连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44、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善于吹等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都能拥有特别优厚的待遇。
45、这个故事告诉人们:弄虚作假是经不住时间考验的,终究会露出马脚。
46、宣王十分奇怪,禁不住问道:“这话怎么说呢?”
47、南郭先生之所以要滥竽充数,是因为会吹竽的乐师能得到国王的青睐,被国王养起来,提供优厚的待遇。
48、滥竽充数lànyúchōngshù:滥:失实的,假的。不会吹竽的人混在吹竽的队伍里充数。比喻无本领的冒充有本领,次货冒充好货。成语故事: 滥竽充数这则成语的滥是失实,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的意思;竽是一种簧管乐器;充数是凑数。指没有真才实学的人混在行家里充数,或是以次充好,有时也用作自谦之辞。 这个成语来源于《韩非子.内储说上》,齐宣王使人吹竿,必三百人。南郭处士请为王吹竽,宣王说之,廪食以数百人。宣王死,潜王立,好一一听之,处士逃。 战国时期,齐宣王非常喜欢听人吹竽,而且喜欢许多人一起合奏给他听,所以齐宣王派人到处搜罗能吹善奏的乐工,组成了一支三百人的吹竽乐队。而那些被挑选入宫的乐师,受到了特别优厚的待遇。 当时,有一个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浪荡子弟,名叫南郭。他听说齐宣王有这种嗜好,就一心想混进那个乐队,便设法求见宣王,向他吹嘘自己是一名了不起的乐师,博得了宣王的欢心,把他编入了吹竽的乐师班里。可笑的是,这位南郭先生根本不会吹竽。每当乐队给齐宣王吹奏的时候,他就混在队伍里,学着别的乐工的样子,摇头晃脑,东摇西摆,装模做样地在那儿吹奏。因为他学得维妙维肖,又由于是几百人在一起吹奏,齐宣王也听不出谁会谁不会。就这样,南郭混了好几年,不但没有露出一丝破绽,而且还和别的乐工一样领到一份优厚的赏赐,过着舒适的生活。 后来,齐宣王死了,他儿子齐潜王继位,潜王同样爱听吹竽。只有一点不同,他不喜欢合奏,而喜欢乐师门一个个单独吹给他听。 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后,吓得浑身冒汗,整天提心吊胆的。心想,这回要露出马脚来了,丢饭碗是小事,要是落个欺君犯上的罪名,连脑袋也保不住了。所以,趁潜王还没叫他演奏,就赶紧溜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