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士文化优选172句
1、中国文化四大特征;
2、对于神,对于心,对于意,也就是说西方哲学史要讨论的大部分内容,中国的文化中都有大量的存在。
3、②以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思維、動態思維為主幹,具有渾圓天成的特徵;
4、人生不断完善自己最重要,其它都是假的。
5、儒家就是以修身为本,就是在教人怎么学习,怎么做人。学习怎么做人,做人怎么学习。反复讲学习做人。修身就是学习做人
6、自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
7、二者是很不同的,隐士不管出于什么目的,都是一个逃避,回避的态度.出世,不问世事.
8、反向追求:内圣外王
9、善士,指有德之士。行善之人或信佛之徒。
10、④是個封閉繫統,又是個開放繫統,前測如《河圖》天道左旋,後者若《洛書》地道右轉。
11、范晔在《后汉书·逸民列传》中首次将隐士写入正史,此后有关隐士的史书记载非常之多。但是就各种有关隐士的史料来看,对隐士的范畴始终定位在“士”的阶层而从未有所突破。
12、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就是以人为本,以我为主。修,学习做人开始,解决自己与自己内心问题,自己与他人相处问题,自己与世界关系问题。更多的是内看,了解自己。而非的外看,了解外界。
13、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笔者以为:主要应指思想,理论和观念而言。同时,它也是一个多层次的结构,包括了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内容极其广泛,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还有,它的基本特征能否从八个方面概括,供讨论。一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民族精神;二是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思想;三是人道主义和民本主义思想;四是重理想道德,重气节和人格修养的思想传统;五是重和谐的思想传统;六是唯物主义和辩证思维的传统;七是重兵法的传统;八是重视国家管理的传统。
14、居士,是散漫的自由的浪漫之雅士,或走游山河,或诗情画意,或经商江湖,或养生休心。
15、常道:绝对的世界,无,永恒。
16、如《庄子·在宥》云:“黄帝立为天子十九年,令行天下,闻广成子在崆峒山上,故往见之。”
17、修身是为了尽性
18、宇宙万物都处于循环往复运动变化当中,但是这个变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讲每件事物的发展过程,从头到尾都存在矛盾。
19、对立统一的思维:
20、所谓修心就是将外求的心转回内求,不要受到外界刺激影响,先做到心不被境转,也就是不动心。所以佛学修行标准:动心就是犯罪。然后在这个不完美的物理世界之上,构建出一个完美的心理世界。因为决定人心情的不是环境,而是心境。这正是人的伟大之处在于可以为内在信仰而活,而非外界刺激。地狱般的环境,也影响不了我天堂般的心境。身在地狱,心在天堂。所以境随心转,则为圣贤。
21、佛学:核心思想是“一个中心”和“两点真相”。
22、佛学的理论基石就四个字:无常归空!
23、如何尽性:修身才能尽性,只有每时每刻自省自律,方能随时随地自信自由。
24、笑看金笼牵鼻去,等闲落得用鞭抽。”
25、个人基研发现古今,
26、正所谓“无官一身轻”,清代乾隆年间的“刘罗锅”刘墉被我们熟知,他退休后曾写了一副对联:“粗茶淡饭布衣裳,这点福让老夫消受;齐家治国平天下,那些事由儿辈担当。”悠然自得之情一览无余。
27、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用仁义道德包装起来的虚伪、自私、贪婪、懦弱、外强中干的小人文化叫做儒家文化,儒家文化精英比牛毛还多,两千多年来,除了汉朝和唐朝外,其余的时间几乎都是以儒家文化为主,最终,儒家文化把中华民族推进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痛苦深渊。儒家文化的特征的证据:国家社科基金评审委员会委员、教育部中文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古文字研究会法人代表、中国文字学会会长、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常务副主任黄德宽与十几个教授研究清华简中的《保训》十几年,至今不知道《保训》说啥。真是无知者无畏,他们居然把我们老祖宗创造的终极哲学″中"说是中道的意思。黄德宽有五大耀眼的光环,却读不懂《保训》,这个事件将儒家文化虚伪、自私、贪婪、懦弱、外强中干的本质展现得淋漓尽致。我是初中文凭,后来国家规定初中文凭不能教初中,必须要大专以上文凭才能教初中,为了让我继续留在初中,教育局给了一些特殊的机会考大专文凭,最终没有考得,教育局违反国家规定一留我在初中工作到退休。2016年在新闻上看到《保训》,于是,以《保训》为线索将中华文化的内容和发展脉络写成资料寄给国学研究院院长、中国哲学史学会会长陈来等教授,至今没有回音。在此简略的意译《保训》最重要的一段话:"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意译:从前,精深奥妙的中借宿在河图洛书里,由于当时没有文字,于是,就用八卦符号来表示中的内容,后来将八卦称为易,易能够消灾化煞,连一点小的灾难也没有。后来,文字产生以后,就用文字来表达中的内容,这样,八卦就发展成了精深奥妙、适用于政治、军事、教育、商界、农业等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的终极哲学,这个终极哲学就是河图洛书中的顶级学问。证据:一,《道德经》中说:"多闻数穷,不若守中",意思是中能够解决人类所有活动中的问题。二,《道德经》中第三十九章说:"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里面的″一"就指″中"。三,孔子说:"是故四营而成易,十有八变而成卦,八卦而小成。引而伸之,触类而长之,天下之能事毕矣。"四营:河图洛书→双龙太极图→曲→八卦。用图案表达的是小成就。八卦以后用文字表达的是大成就,即:中。孔子的″大成至圣"的称呼由此而来。因此,"昔微假中于河,以复有易,有易服厥罪,微无害,乃归中于河”这段话是周文王讲述中华文化的内容和这个文化的发展过程,信息量巨大。
28、中国历来以道德为基,不论儒、释、道,都说道德,就连我们共产党人也常把道德挂在嘴边,道是天地自然的运转规律,德是按照规律来做。
29、儒学一一修身,做人,处理自己与他人的问题,讲诚。
30、这是一种非常高贵的品格,菊花作为傲霜之花,一直为诗人所偏爱,古人尤爱以菊名志。
31、中国文化主要就是儒释道,基本特征是修一一学习做人。
32、菊花经历风霜,有顽强的生命力,高风亮节,因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菊花由此得了“花中隐士”的封号。
33、还有南朝梁代的陶弘景,36岁便提前退休,自号“华阳隐居”,过起了逍遥的隐居生活。
34、佛学用一句话总结:真相给人爱与自由,但它先让人痛苦。
35、想要研究中国,先要明白中国是什么,中国就是农耕民族,简易来说就是农民,所延展的文化也大体与此相关,
36、①源遠流長,與中國山脈水繫水乳交融;
37、就是以农村原生态特色的田园风光和文化活动为任务,以城市居民为目标市场,以满足旅游者娱乐求知和回归自然等为目的的一种新的旅游方式。田邑易居梳理了乡村旅游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内容包括:乡村旅游的原生态特色、乡村旅游的传统文化基础、传统乡村文化与旅游审美、传统乡村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乡村旅游产品设计与传统文化发掘、乡村旅游发展与传统文化保护。
38、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伦理型文化,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说法,可以把中国传统文化叫作“崇德”型文化。
39、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40、善士,是社会公认的慈善家,是舍资施财,修路架桥,赈灾济困,修阴德,积功道,是社会良心的代表。
41、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
42、月亮太阳盖地,伏羲阴阳文化。
43、居士指佛教徒,在家修行,现在中国大陆甚至台湾居士都很多,但隐士久很少了.
44、但是,道家也并不过分强调生活方式等形式上的隐匿,为了存身也可入世以自适,在此儒家的入世目的又成了道家隐逸的手段。
45、而居士不同,居士也修行,是入世修行,更好的为了众生.所以,居士,隐士,善士,道士的区别是:居士和道士都是修行的人。不过居士信奉佛教,道士是信奉道教。隐士和善士不一定是修行的人。隐士是归隐的人居于山野乡村,善士是热衷于积德行善的人。
46、两点真相:
47、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也归于无。
48、《中华文化的几个微妙殊胜的特点》
49、福祸相依: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
50、道家的出世思想对古代士人有巨大影响,冯友兰认为“道家者盖出于隐者”,庄子更是隐者思想集大成者。可以说,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中国知识分子培养隐逸情绪提供了“酵母”。
51、佛学一一修心,做自己,处理自己与内心的问题,讲空。
52、基本上是以儒家文化为主,这也是传统意义上的,也是统治阶级的需要!但是儒释道也发展,但是知名度远不如儒家,特别是孔子发扬了儒家文化,天下文官主,历代帝王室,就是对孔子的最高褒奖,也说明统治阶级对文化的重视程度!所以中国儒家文化一脉传承,不断创新,吸取经验,最富有生命力的滋润了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人!
53、二、重和谐与统一
54、坚持的最高境界就是不坚持
55、田园文化隶属于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几千年“农本”文化的体现及升华。魏晋南北朝时期隐士的田园文化以崇尚自然、尊重生命、追求和谐为其核心...
56、当然,退休也并非人生的终点,而是崭新生活的开端,如今老百姓们退休后或接送孙子,或写诗作画,或遛遛家雀,或拉拉二胡,或发挥余热,或游遍河山,忙得也是不亦乐乎!参考资料人民网-现代隐士与古代隐士文化人民网-古人的各种退休形式:致政告退归隐
57、从内到外,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教人如何做自己,做人做事。
58、三、月热迫分陆二;东西文化形成;
59、谈谈我的粗浅看法。四大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华夏文明),(古印度文明)。一直发展不断持续到今天的,只有一个文明:华夏文明。就是中华文明。再说说四大文明各自的特点!1(1)印度哲学家善于思考:人和神的关系。这个神不是迷信。按现代科学讲,是“”超凡世界”既超出我们世界之外的,另外一个层面的“高层抽象”世界。(2)西方哲学思考人与物的关系,主要是不是完整利益,是考虑人和客观世界的关系。所以自然科学特别发达!(3)思考的思想境界多么高深,如果没有行政资源的加持,国家力量的保护。也不会保留和发展。所以必须由国家的力量来捍卫文明。(4)中国的哲学家,不怎么考虑物,也不太考虑鬼神!他们只考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北魏的孝文帝。把北方民族的强悍武力注入了儒家学说!从而赋予了斯斯文文的诸子百家一个强悍的生命力!原始野性的阳刚之气平衡了华夏文明的欠缺。之后又融合了:印度文化,希腊文化,波斯文化等等。把全世界的优秀文化都引进,吸收到了中国文化之中!这是多么伟大的壮举!也因此成就了:(一)中华文明突然走向了健全平衡,走向了生气勃勃的强大。(二)中华文明和其他文明的优秀基因相融合。诸子百家缺少生命力,缺少强悍力量的两个毛病被克服了!(三)异族通婚:造就了新一代强壮并且受到良好教育的民族。(四)基于以上条件!发展到唐代的时候,就形成了诗意的唐代:全世界文化中心。(五)成吉思汗!占领了:半个欧洲,半个亚洲!蒙古铁骑把:新疆,西藏,广西,贵州,云南一并划入版图!确定中央政权统治。马可波罗正是元朝的时候来到了中国,大中国!一个不到百年的朝代极大的促进了艺术繁荣,创造了元曲艺术,瓷器贸易。文明需要武力来捍卫!世界上三种文明形态(1)农耕文明,(2)游牧文明(3)海洋文明。关于海洋文明,安徽人汪直曾经说过:开放海洋贸易,寇变商!如不开放,商变寇。(伟人思维)有一种文明历经沧桑,磨难而浴火重生!永远也不会被打垮!生生不息自立自强的伟大英雄,他的名字叫:中华民族!
60、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
61、中国的文化形态中以人伦关系为中心的人和主义价值观和行为追求,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持征。强烈的和谐意识使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向心力。
62、一、华人远古历史,皆属地远中期;
63、另一部分就是可能是修行人,修道,隐居修道,这样的人也有很多,修身养性.
64、无的世界才是绝对的世界,是常道。
65、道家以强调个体生命至上的“贵生”价值观,从而彻底否定了儒家追求“名利”、“仁义”等价值观。
66、首先,北京师大版的中国文化概论总结的中国文化七大特点是正解。一、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二、重实际求稳定的农业文化心态;三、以家族为本位的宗法集体主义文化;四、尊君重民相反相成的政治文化;五、摆脱神学独断的生活信念;六、重人伦轻自然的学术倾向;七、经学优先并笼罩一切文化领域。
67、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显著特点 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68、农民怕什么,农民怕天灾,战乱,精英才能产生文化,但是精英诞生于农民,所以文化也表现为农民的思考,为了应对天灾,产生道家学说天人合一,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的理念,应对战乱,产生儒家家国天下以及民贵君轻的理念,探究生死,接受改造了佛家的轮回因果学说,墨家着重表明兼爱非攻平等的理念,中国的神皆为美好的愿望,是代人言的神,例如关公,岳飞,
69、修到最后就是止念,没有一丝丝杂念,没有一点点恶意,也就是思无邪。
70、有+时间=无。
71、梁武帝一看,深知其意,虽没有请他出来为官,但梁武帝还是经常以书信方式请教朝廷大事,因此陶弘景还被人称作“山中宰相”。
72、通过放弃控制来达到控制
73、所谓的封建糟粕是上层社会建立秩序后,异化学说曲解学说来维护统治,因为文字的含义的解释权农民不掌握,就像同样一句话每个人的解读不一样,但是如果回到原点,把他的话想象成农民说的,就能大致理解一下,
74、二、又进远古未代,月浑照地赤道;
75、西方人来研究中华文化,这是很困难的事。
76、四者当中只有道士是正式的出家修行人
77、归隐文化有可以理解为1、“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中国古代把社会成员分为士、农、工、商四类,其中的士就相当于现代社会的知识分子,他们掌握着知识技术和道德文化。
78、佛学讲求修心
79、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中庸之道,而中庸之道则来自于《周氏家训》即周文王对周武王的临终遗言,也就是道文化的核心。道文化自盘古开天劈地分阴阳一至于今300多万年一直是中华文明的根基。7000多年前产生的伏羲文化根植于阴阳大道;5000多年前产生的轩辕文化根植于阴阳大道;3000多年前产生的周易文化根植于阴阳大道;2500多年前产生的道德经根植于阴阳大道。同期的诸子百家,工农商学兵其实都是道文化的分支。这是国内的情况。国外如2000多年前释迦牟尼成佛依然根植于阴阳大道;再如马克思在100年前提出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等依然根植于阴阳大道;就连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也以大道相称;中国、美国等国家名称都来源于道文化,可见道文化不仅是华夏文明的一根历史红线,更是人类世界文明的主题。过去如此,未来必然如此!为什么呢?因为道文化反映的是客观规律,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不管你是否认识,是否主导,是否愿意,它都每时每刻每分每秒地伴随你、左右你、驱动你、奖惩你!这就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80、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形似而异趣。
81、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成其私。
82、通过利他来利己
83、道学一一修道,做事,处理自己与自然的问题,讲适。
84、以不争达到无所不争,以无为达到无所不为。
85、道眼总能看见世界的反面,以及反面的价值。
86、一切皆变,一切皆空;那人生做什么都是无意义,甚至无所谓的。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因为做什么都无所谓,那么人就是自由的,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那就做最爱的。所以佛教徒都是悲观主义的乐观者,这就是所谓的:认清生活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的人!
87、“学而优则仕”通常是士人的人生轨迹,却又为何隐而不仕呢?很多学人认为,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中就有对隐者的推崇和赞许。
88、相传姜子牙虽才智过人,却一直没有出头的机会,72岁时仍在渭水之滨的磻溪垂钓,最终遇到了求贤若渴的周文王,被封为“太师”,称“太公望”,俗称太公。在辅佐武王伐纣建立了周朝后,成为首席智囊、最高军事统帅与西周的开国元勋,齐文化的创始人,历代典籍都公认他的历史地位,儒、法、兵、纵横等诸子百家皆追他为本家人物,被尊为“百家宗师”。
89、什么是道?
90、中國文化有以下幾個特徵:
91、③繫統性非常強,往往是大繫統套小繫統,既有中央戊土五,又有丹書十點已土十,溝成枝緊葉茂的參天大櫥;
92、道是无意不变的矛盾,一阴一阳之谓道。
93、这位成功的治世之君拜见隐逸的故事,便寓于着“真理”掌握在隐者之手。
94、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浩如烟海,灿若星河。上下五千年一脉相承。但共基本特征我认为如下几个字:
95、梁武帝即位后,派人请他出山做官,陶弘景便画了两头牛,一头牛悠闲自在地吃草,另一头却被人套着笼头,牵着鼻子鞭打驱使,他还在画上写了首诗:“眼前流水自悠悠,歇卧偷闲恋绿畴。
96、非常道:相对的世界,有,短暂。
97、我来试着聊一聊中国文化的特征,供大家参考。
98、隐士:有才能却又不肯为官的人。
99、居士,指旧时出家人在家里信道的人,同时还是文人雅士的名称。如李白称青莲居士,苏轼称东坡居士。
100、无为而为:有所为有所不为,只有不做什么,才能做好什么。
101、有的世界都是相对的世界,是非常道。
102、所以,合理的教化人民及子孙后代的方法就是中国文化,只要看他所做所说合不合道就知道是不是中国人了!
103、上下五千年,以人为本的唯物主义思想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华民族的伟大文化。社会主义是以人民为中心,一切权利给予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中心的伟大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基本特征。
104、善士:做善事的人。
105、道学是自然学,讲适应!
106、神在哪里?
107、儒学视角是以旁观的视角内视自己,遵从良知做人做事,时刻保持自省自律。
108、无+时间=一切可能。
109、无→有→无
110、儒释道都是讲一件事: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111、佛学讲求修心,因为我们平常做人时,心常不属于自己。譬如见好看的就开心,难看的就生气;好听的就开心,难听的就生气。所以开心不开心都是受外界刺激决定的,所以我们就是心随境转一一则为凡夫。
112、和: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所谓的中庸之道。讲究仁义礼智信,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百善孝为先,和为贵。这些思想精髓到现在还在指导人们的一言一行。
113、道是在任何时空都不变的东西。
114、隐土,是有难言之隐的大师壮士英雄豪杰,自隐于山林村寨或市井巷陌,不问世事,不理朝政,实则是潜伏之龙凤,时机一到,飞天而咆哮。
115、隐士,是道家哲学术语。指隐修专注研究学问的人,民间教育家。
116、现代学者姜亮夫在《中国文士阶级的类型》一文中对中国隐士概念的内涵略作调整,他明确将隐士分为逸士和修士两类,其中的逸士主要是指隐居的士人,这里逸士在内涵和外延上与过去隐士概念基本相同,而修士则是指我国的僧道和准僧道类的宗教修行者。5、终南山的隐士现象终南山是中国隐士文化的重要见证地之一,历史上曾有很多佛道教的高僧、高道在此结庐隐修,佛道教祖庭等遗存现在依然可寻,佛教律宗祖师道宣与孙思邈结庐为邻之类的掌故仍在流传,那时终南山就有“八百祖师镇终南,十万罗汉吼秦岭”的赞誉。扩展资料归隐山林怡然自得一些官员提前退休是因为自己本就无意于功名利禄,比如我们熟悉的陶渊明,一生向往田园生活。
117、人们很容易看到“有”价值,却忽略了“无”的价值。其实真正重要的东西往往是看不见的。
118、格物、致知、诚意、正心都是为了修身,修身才能齐家、治国、平天下。
119、佛学视角是以空的平等视角+变的动态视角+无我的客观视角看待世界。
120、所有人皆从修身开始,以修身为重。
121、以自由为中心
122、由此可见,儒道两家的隐逸思想各有所重,而隐逸方式则互有交错。4、隐士概念的衍变。
123、论潇洒的话,首推“竹林七贤”,单从字面上来说就已带有一股出尘之意。七贤分别指嵇康、阮籍等7人,魏晋时期,他们远离尘世,畅游于山野,时而放声高歌,时而痛快饮酒,既无闹市的喧嚣,也无隐世的孤单之感。
124、空: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一切皆是空无的!
125、道家总是反过来想问题。
126、夏农耕月阳历,仍世袭月控文明。
127、中国的隐居文化由来已久,拿我们的图腾来说,龙出则兴云吐雾,隐则潜于波涛藏于须弥,十分神秘。几千年历史长河中,浮现出不少隐居的世外高人,然而如今的隐居就没那么逍遥快活了。
128、儒家是修身学
129、道学不争无为表达的是同一种思维:通过先放弃自己想要的来达到自己想要的。
130、道的心法:对立统一的三分法,非常人常用黑白分明的二分法。
131、不争意识:唯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132、第二个就是一道家为代表的中国文化,这里注意啊,是道家不是道教。道家的文化传承其实是在老子以前就有,这就是最原始的道教,有一首诗叫巜击壤歌》讲“”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这就是最典型的原始道家的思想当然到了后来也有各类道家人物,在巜论语77里也有各类道家的人物出场,而道家在中国始终以在野党的方式来敲打以儒家为代表的执政者。其核心作品为《老子》和巜庄子》。当然到了后代如张良,诸葛亮,李泌等他们也是道家的代表。道家文化的特点,所体现的就是自然性,它所蕴含的文化力量就是顺应自然,道法自然,保养好,我们这个身心。其实这是非常重要的,尤其在我们现在这个社会性特别强的时代,道家思想是很好的一个医治的良方。
133、首先他们都是士,是有号召力的文化知识人,是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正派人物,是统治者重点关注的人物,没有这些特征难以称之为士。
134、空:不存在永存在
135、在中国传统文化中,隐士文化历来已久。功成身退、急流勇退,走狗烹、良弓藏等等都说的是隐士文化,人们常说的“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则是关于隐士的另一种评价。
136、道:以老子为首的道家思想。‘道’是指万事万物发展变化的基本规律,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如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物极必反,水满则溢。等等。
137、其次,历史上梁漱溟提出的中国文化十四特征可以参考。一、广土众民;二、偌大民族的同化融合;三、历史长久,同时代中没有可与之相提并论的;四、中国蕴含一种伟大力量,虽然不能指出力量的出处;五、历久不变的社会,停止不进的文化;六、几乎没有宗教的人生;七、家族本位;八、中国的学术不向着科学前进;九、民主、自由、平等一类要求,不见提出,及其法制不见形成;十、道德气氛特别沉重;十一、中国不属于普通国家类型,而属于超国家类型;十二、中国历史上兵与民分、兵民合一的兵家局面,后世变得兵匪不分,军民互相仇视;十三、中国文化为孝的文化;十四、隐士是中国社会的特产。
138、这个问题有点费脑筋,首先文化有广义与狭义之分,人们习惯于把思维局限在狭义的文化,这是不对的。广义的文化又太宽,一片瓦一块石头都是文化,“岁月无语,唯石能言”,凡体会人类活动的痕迹的都是文化。还有什么非物质文化,我所讲的是核心文化,即作用于人的思想的那一部分,就是人们思维的格式化。这样,才可以作适当比较,才能看出中国文化的某些特征。例如,中国文化重视道德,“厚德载物”。又例如,中国文化重视家庭观念,推崇孝道。再如,中国文化强调自律,外国讲法制。最大的糟粕就是凡事论关系,请客送礼,圈子文化。
139、儒家只是将隐逸作为“天下无道”之时的权宜之计,是手段;而道家则认为隐逸生活就是士人的理想归宿,是目的。
140、道士,是行走于人与神仙之间约布道行法之人,医病清鬼,驱魔除邪,似乎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为世人所崇拜。
141、道可道,非常道。
142、翻开中国历史,隐士历代不绝,更多的是一种“良禽择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的生存智慧。
143、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人范蠡,辅佐越王勾践二十余年,终成就越王霸业,被尊为上将军。然而正当举国欢庆之时,范蠡却急流勇退与西施隐姓埋名出走他乡。在齐国垦荒耕作经商时,他仗义疏财、施善乡梓的贤明能干被齐王赏识,授予主持政务的相国之职。三年后他再次隐退,又一身布衣迁徙至定陶,没出几年,又因经商有道成为巨富,遂自号陶朱公。世人誉之:“忠以为国;智以保身;商以致富,成名天下”。
144、一、重伦理、倡导道德至上
145、居士:佛教中受五戒的在家人。
146、隐士是知识分子。只有能保持独立人格,追求思想自由,不委曲求全,不依附权势,具有超凡才德学识,并且真正出自内心,不愿入仕的隐居者,才能称为隐士。
147、一条总规律:万物都是从无到有,再到无。
148、隐,一种是在没有发达之前,隐是为了等待机会。
149、道重视“无”的价值
150、道学视角是以世界的视角看自己,所以不是我想要什么就做什么,而是这个世界需要什么,我能为世界做些什么。
151、现在有很多西方人在研究我们中华的文化。确切的说这种研究,在启蒙运动的时代就开始了。但:
152、而且,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这些隐士们往往是士人阶层中的精英,但是他们却如《旧唐书·隐逸》云:“所高者独行”,“所重者逃名”。
153、修一一认识自己,改变自己,完善自己。
154、陶弘景借画和诗表明自己归隐山林的决心。
155、三分法一一无中生有,以柔克刚,大智若愚,难得糊涂最好。
156、我们还选择一个非常常用的例子来又以照中华文化的殊胜特性:
157、隐在汉语中经常解释为不显露,有隐藏、隐匿、隐居、隐讳、隐士的说法。瘾指由于中枢神经经常受到刺激而形成的习惯性,泛指浓厚的兴趣。
158、简单来说就是:国家本位、宗法意识、等级观念、礼治主义
159、变: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切皆是短暂的!
160、变:不存在永不变
161、道士是中国道教的神职人员。道教称“人行大道,号为道士,身心顺理,唯道是人人,从道为事”故称道士。
162、还有一种隐,是功成身退,是为了苟全性命。
163、逆向思维:欲取先予
164、道士:道教的出家人。
165、儒家就是以尽性为道,就教人将人事物的天命天性发挥到极致。
166、隐士所代表的意思就是指居于乡野山林不入仕途的人,所代表的寓意就是指保持独立的人格,不委曲求全,不趋炎附势。
167、利他意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168、中国文化,首先它是以儒家为代表的,而儒家是一孔子为代表的,孔子也是承前启后的一个伟大的圣人。它所代表的是什么呢?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也就是说,他传承的是尧帝舜帝文王武王周公的文化和治国理念。儒家理念所体现的是社会性是调整社会各类关系的一种文化这就是它的一个特征。
169、原因:在中国古典文学中及文化中,梅、兰、竹、菊合称花中四君子,其中菊花又以洁身自好,凌霜自傲,冷艳清贞的品质被称为“花中隐士”。花品如人品,低调素雅,不畏劣境,菊花正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品质的最贴切写照
170、隐士也分有一些种类,一些是儒家的,躲避战乱或者不愿意和朝廷合作而隐居,这样的人很多,尤其是改朝换代的时候,一些人动不动就隐居,明末清初特别多人.毕竟那个时代男耕女织,很好办,自己可以养活自己,现在就不同了.
171、佛学,是自由学,讲真相!
172、桐庐隐士很少,最著名的就是开创了隐士文化的严光(东汉),有关他的诗词更少,不过有一本叫[杨秀与严子陵书]的书介绍他的生平言行。名人我就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