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桂花的诗句大全优选226句
1、一枝云鬓巧梳掠。
2、江南忆,最忆是杭州。
3、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4、《醉落魄·一斛珠》
5、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6、广寒香一点,
7、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9、嫦娥老大无归处,独俺银轮哭桂花。——《后秋兴之十三八首·其二》清代:钱谦益
10、情疏迹远只香留。
11、画阑开处冠中秋。
12、果若飘来天际香。
13、《感遇》
14、世人种桃李,皆在金张门。
15、线惠不香饶桂酒,红樱无色浪花细.
16、鹫峰子落惊前夜,蟾窟枝空记昔年。
17、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1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19、雾密前山桂.
20、梅定妒,菊应羞。
21、不是人间种,
22、香露滴衣凉似水,恍然移下广寒宫。”宋朝·陈起《月下闻桂花》桂花原产中国南方的山林,但正是因为最初获取艰难,香气奇绝,所以有仙花的传说。说是天上月亮里的桂花树,因为仙人在人间的游历,带下凡间。又有说,月亮上阴影就是巨大的桂花树影,嫦娥每个中秋节,都会折些桂花枝,桂花,洒向人间。但天上的桂花遥远,农历的八九月,桂花却在人间细细开放,伴随着秋天最美的金风玉露,好天良夜。
23、吹得满山开。
24、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5、宋代李清照
26、《忆江南》
27、山云漠漠桂花湿.
28、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代:王建
29、第四首:
30、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
31、群子游杼山,山寒桂花白。
32、《桂花·桂花》
33、骚人可煞无情思,
34、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35、《月夕》
36、《咏桂》
37、清阴亦可托,何惜树君园。
38、第五首:
39、兔寒蟾冷桂花白,
40、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风泛须眉并骨寒,人在水晶宫里。蛟龙偃蹇,观阙嵯峨,缥缈笙歌沸。——《念奴娇·中秋对月》明代:文征明
41、《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42、好花偏占一秋香,
43、【元】倪瓒
44、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唐多令·芦叶满汀洲》宋代:刘过
45、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
46、【唐】王维
47、胜绝,君听说,是他来处别。
48、独占三秋压众芳,
49、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
50、自从分下月中种,
51、今夜月明人尽望,
52、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53、宋·戴复古
54、万斛奇香贮锦囊。
55、出处:《桂花曲》
56、出处:《灵隐寺》宋之问
57、宋·辛弃疾
58、出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王建
59、《鸟鸣涧》
6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61、金谷园林知几家,
62、白话译文:
63、郡亭枕上看潮头。
64、唐·张九龄
65、晓光分处未开窗,
66、出自明代《古意》
67、曲角深帘隐洞房,
68、一夜桂花何处落?
69、出自明代诗人孙蕡《晚发英德》
70、月宫幸有闲田地,何不中央种两株
71、露下庭梧叶,风吹月桂花。
72、高枝已断郤生手,
73、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74、至今不会天中事,
75、夜气清时初傍枕。
76、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
77、唐代李商隐的昨夜有: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78、绿云剪叶,低护黄金屑。
79、何日更重游?
80、昨夜西池凉露满,桂花吹断月中香.
81、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鹧鸪天·桂花》宋代:李清照
82、殿前拾得露华新。
83、山寺月中寻桂子,
84、明月升起光辉照耀惊动了山中栖鸟,不时地高飞鸣叫在这春天的溪涧中。
85、《清平乐·忆吴江赏木犀》
86、一朝天霜下,荣耀难久存。
87、玉阶凄风起,桂花落如雪。
88、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
89、桂花秋一苑,凉露夜三更。
90、移从月中来。
91、第八首:
92、金庭露、玉阶月。
93、唐代诗人李贺的听颖师琴歌:别浦云归桂花渚,蜀国弦中双凤语
94、此夜姮娥应断肠。
95、出处:《鸟鸣涧》王维
96、第三首:
97、出自唐代诗人王维《鸟鸣涧》
98、正嫌玉骨易愁黄。
99、【唐】皮日休
100、出处:《出城》李贺
101、第六首:
102、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
103、竞栽桃李作春华。
104、榆荚散来星斗转,桂花寻去月轮移。
105、《浣溪沙·桂》
106、何夸桔绿与橙黄。
107、荐新设席请客尝,风吹桂花满屋香。
108、雪下桂花稀,啼乌被弹归。
109、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110、《东城桂》
111、桂花是中国十大名花,所以历来吟诵桂花的诗句非常多。这里挑选一些有名的诗句
112、欲知岁晚在何许,唯说山中有桂枝。
113、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114、风影清似水,霜枝冷如玉。
115、唐·李商隐
116、出处:《寄韬光禅师》白居易
117、秋风嫩、桂花初著。
118、有木名丹桂,四时香馥馥。
119、第七首:
120、独占小山幽,不容凡鸟宿。
121、这首是一篇盛赞桂花的词。以群花作衬,上片围绕桂花的“色”与“香”展开议论,表现了作者的美学观点。下片紧承上片。全词始终都赞美桂花,实则抒发自己的幽怨之情。
122、新丛偏带晚烟苍。
123、可怜人似月中孀。
124、清影不嫌秋露白,
125、唐·白居易
126、唐·王建
127、天遣幽花两度开,黄昏梵放此徘徊。
128、明月中间种桂
129、朱栏迢递压湖光。
130、《天竺中秋》
131、《十五夜望月》
132、独有南山桂花发,飞来飞去袭人裾。——《长安古意》唐代:卢照邻
133、《鹧鸪天·桂花》
134、无人得似天工巧,
135、花团夜雪明,叶翦春云绿。
136、宋·周邦彦
137、十五夜望月
138、出自明代方孝孺《红酒歌》
139、何事当年不见收。
140、明·汤显祖
141、不知秋思落谁家?
142、【宋】吴文英
143、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
144、冷露无声湿桂花。
145、答:第一首:
146、《八月十七日天竺山送桂花》
147、关于桂花的诗句
148、出处:《一片》李商隐
149、奠桂酒兮椒浆.
150、花染娇荑,羞映翠云幄。
151、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轻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152、江楼无烛露凄清,
153、玉绳低缺月,金鸭罢焚香。
154、沛吾乘兮桂舟.
155、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156、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宋代:晏殊
157、仙鹤飞出墙,桂花落如雨。
158、明乐团团高树影,十里水沉烟冷。
159、第二首:
160、《霜天晓角·桂花》
161、看云外山河,还老尽、桂花影。——《眉妩·新月》宋代:王沂孙
162、出自明代崔庆昌《次益之赠弹琴女韵》
163、咏物诗词一般以歌咏某种物品所拥有的一些特质为主,借这些特质表现作者自己的人品、修养、道德情操等。
164、月中空有轴帘声。
165、忽起故园想,冷然归梦长
166、忽起故园想,泠然归梦长。
167、《有木》
168、何须浅碧轻红色,
169、炎风吹林桂花落,斜日倒影沧江明。
170、唐朝王建
171、不是人间种,移从月里来,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172、【宋】谢懋
173、【唐】李白
174、《桂花》
175、碧落迢迢鸾路长,天风吹送桂花香。
176、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177、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
178、唐代王维的鸟鸣涧有:人闲桂花落,,鸟鸣山更幽。
179、暗淡轻黄体性柔,
180、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
181、《鸟鸣涧》——唐代·王维
182、很少有人活动只有桂花无声地飘落,夜里一片静谧春日的山谷寂寂空空。
183、试看仙衣犹带,
184、芙蓉泣露坡头见,桂子飘香月下闻。
185、出处:《江南忆》白居易
186、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
187、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88、桂花时节约重还。分明小像沉香缕,一片伤心欲画难。——《于中好·握手西风泪不干》清代:纳兰性德
189、风动琅干笑语明。
190、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91、占断花中声誉,香与韵、两清洁。
192、出处:《昨夜》李商隐
193、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菩萨蛮·何须急管吹云暝》宋代:高观国
194、“一庭人静月当空,桂不多花细细风。
195、【宋】李清照
196、草下阴虫叶上霜,
197、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198、破衣山僧怜耿介,练裙溪女斗清妍。
199、可怜天上桂花孤,试问姮娥更要无。
200、蕊珠宫里人难学。
201、香满衣襟,月在凤凰阁。
202、玉颗珊珊下月轮,
203、攀折争捷径,及此春风暄。
204、梅定妒,菊应羞,画阑开处冠中秋。骚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205、出处:《答乐天所寄咏怀,且释其枯树之叹》刘禹锡
206、遥知天上桂花孤,试问嫦娥更要无。
207、月缺霜浓细蕊乾,此花无属桂堂仙。
208、清香不与兰荪弱。
209、月缺霜浓细蕊干,此花元属玉堂仙。
210、李白《咏桂》
211、中庭地白树栖鸦,
212、靡靡风还落,菲菲夜未央。
213、大都一点宫黄,人间直凭芬芳。
214、在秋天的明月夜,不暖微凉,当你步入月光如雪的户外,心思沉静,略感萧条。然而你闻到细细凉风中间,袅袅桂花的香气,会忽然觉得有种故人来归的小快乐。
215、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216、唐·王维
217、宋·杨万里
218、天台岭上凌霜树,司马厅前委地丛。
219、愿公采撷纫幽佩,莫遣孤芳老涧边。”
220、遥想吾师行道处,天香桂子落纷纷。
221、自是花中第一流。
222、应是嫦娥掷与人。
223、葺金细弱。
224、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225、夜凉轻撼蔷薇萼。
226、出自元代诗人孙惠兰《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