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外优选36句
1、就是我们电视上常看到的员外,老员外、员外爷,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的地主豪绅。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
2、在我国古代很早以前员外确实是一个官职,而且官位还挺高。员外,官场上又叫“员外郎”。大概从隋朝开始有了员外郎这一称号。至隋朝创建三省六部制以来,尚书省设立二十四司。各司的次官便是员外郎,也就相当于各司的副主管位置,官级为从五品或六品。也就是说比县令的级别还要大,因此说那时候的员外郎权利和地位还是很高的。那时候“员外郎”这个官职是通过科举考试产生的,也就是说一些被入取的科举生,由于人员太多,一些没有被分配到正式职位的,于是就给了个候补官员“员外郎”做。
3、员外爷是古代官制改革创新,员外逐步形成了一种可有可无的闲职。古代朝廷将员外等闲职拿出来,提供给捐纳的富人。这时,如果舍得拿钱出来,大地主和生意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衔来做,从而免去十年寒窗苦读。
4、后来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不同官职也出现了变革。所以到了明朝以后员外逐渐成了一种闲职,员外一职也变成了正员以外的官员。不在于由科举产生,员外一职开始慢慢名存实亡。(例如现在的顾问,调研员这类的头衔),权利也逐渐被取缔。
5、地主本是外来词(近代才引进地主的称呼),中国古代就多称员外,即那些在一方有田产、有经济实力的人。
6、南北朝简称员外散骑侍郎为员外郎。是较高贵的近侍官。隋代始于六部郎中之下设员外郎,以为郎中之助理,由此延至清代不变。惟唐制列在六品,明清则升为从五品。
7、应当起源于“员外郎”。
8、初时员外即员外郎,原指设于正额以外的郎官。隋开皇三年(公元538年)于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郎中的副职。
9、前文介绍了《水浒传》中出现的第一个村庄——华州华阴县史家村,本文要介绍的小说中出现的第二个村庄。这座村庄位于代州的雁门县外十多里处,村庄的庄主被称为赵员外。赵员外的名字叫什么,书中没有交代。员外,是当时对富户的一种称呼。从书中的描述来看,这位赵员外是代州雁门县人氏,是一位有钱的大财主,在当地颇有实力。
10、员外,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员外是员外郎一职的简称,有“正额之外”增设之意。三国时期魏末最早设置了员外散骑常侍,晋朝初年又设置员外散骑侍郎,都是皇帝的侍从官。南北朝时,新设了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等。
11、历史沿革:
12、随着时间推移和官制改革,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股、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
13、在古代就是对大地主和富豪而言,许多人买一个员外的官衔,仅仅想得到较高的社会地位,并不一定真的想要补缺就职。
14、到了现代,也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后,员外这一称呼逐渐淡出。
15、现在地主一词有多重含义:1、指农村阶级成分(基本是员外的含义);2、住在本地的人(跟外地来的客人相对,如常言道--尽地主之谊);3、泛指具备相对多的土地作为资本的人,就是以房地产为主要资本存在形式的人。
16、员外的形成是一个历史过程。最早出现在三国魏末,当时还不叫员外,而是叫员外散骑侍郎,约为从五品到六品之间,相当于现在正县或稍偏上。员外散骑侍郎简称员外。但后来员外其实更多的时候是一种尊称,主要指有较大影响力,且有一定的文化底蕴的社会贤达和乡绅。戏中的员外已喻指编制以外的官员,实际上多为虚指而非实指,指有较高社会声望和影响力,社会有些矛盾纷争,他们出面调解不通过官府就可以解决的乡绅里贤。
17、由地方任命并就职的,称为吏。官为大,吏为小,且不在编。比如武松武都头,他就属于吏,由阳谷县选拔,以协助衙门工作。
18、员外,本谓正员以外的官员,后世因此类官职可以捐买,故富豪皆称员外。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三国魏末始置员外散骑常侍,晋初又置员外散骑侍郎。南北朝时,又有殿中员外将军、员外司马督等,都在官名上加“员外”。隋开皇六年(568),在尚书省二十四司,各置员外郎一人,为各司次官。唐、宋、辽、金、元、明、清沿其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时号“员外”,实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此外,唐、宋、辽、金在尚书省左右司郎中下,也有员外郎。元属中书省。清代理藩院、太仆寺、内务府等也有员外郎。
19、我们经常在古装剧听到这个词,但是他是个什么官职呢。其实和大多数人想得一样,这个人很有钱,买上一官半职。
20、后来,“员外”逐渐失去了其本来含义,京剧和明清小说中看到“员外”是专指一些有钱人。只要有钱,肯花银子就可以买到一个员外郎。后来久而久之“员外”一词,也就成了土豪劣绅的代名词。也类似于“地主”这个称号。比如说《水浒传》里的大财主赵员外,北京大名府的“玉麒麟”卢俊义卢员外等等。地主商人只要有钱有势,就可以花钱捐一个员外郎来当。
21、“员外”正如字面意思,原指正员以外的官员,后指的地主豪绅。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古时候的有钱人。
22、员,官员简称,如一品大员。官员分朝廷和地方,都由朝廷正式任命并就职,都在编。比如鲁提辖,由朝廷任命的地方官员,在编。
23、东方青苍是本应存在于上古神话中的月尊,不死不灭,能力强大,与赤地女子一战中被其以元神封印于昊天塔,三万年后与其妻子小兰花(息芸)相遇,被小兰花唤醒且意外中同心咒,此后开始保护小兰花,并与她相爱,小兰花化解了东方青苍昔日与父尊的矛盾,理解他身为月尊的责任,在云中君趁虚而入之时与天庭对立保护他,甚至在仙月大战中牺牲自己拯救东方青苍和苍生。东方青苍复活小兰花后耐心陪伴她,但神女息芸因为必死的命运不与他相认,得知真相的东方青苍替息芸逆天改命,五百年后再次回到了息芸身边,并与她生生世世相守。
24、俗称的含义:
25、员外郎简称员外,本来是一种官职,但随着时间推移,明朝以后员外郎成为一种闲职,不再与科举相关,而渐渐和财富联系在了一起,只要肯花银子,地主和商人都可以捐一个员外官职来做。财富是得到仕途功名的捷径,而头悬梁锥刺骨、十年寒窗之苦尽可以统统免去。员外郎作为禄星,由他来保佑读书人状元及第、金榜题名,这多少有些讽刺意味。但即便是如此塑造,还是不能解决角色重复的问题,福星的尊贵其实已包含富贵的含义,禄星的员外角色的确处境尴尬。
26、因而,对许多人而言,员外仅仅一个称号,没什么实际性权利和益处。
27、因为那是凡间的称呼。
28、但是,那些大地主和富豪周围的普通百姓不明白这一点儿,许多人也分不清楚员外和大地主的差别,长此以往,就把全部的大地主都称呼为“员外”,这也给了大伙儿一种富人就是“员外”的感觉。
29、后来员外渐渐演变为对地主富豪的一种称谓。具体是谁先转变这个称谓的不详,但是宋代的旧小说、戏曲中已经经常使用。
30、员外:原称"朝奉"(官名)指的是富翁一类的人物(参考官场现形记)
31、还有一撮人,没有被朝廷或地方正式任命就职。他们有做官资格,但不在正式官员之列,属搁置候补。通俗理解,他们有做官资格、也有官员虚名,却身在官场外指'员外'。比如卢俊义,就是武官员外,不在编。
32、古代有钱的地主老爷,所以叫员外!
33、到了隋朝,员外成为尚书省二十四司内各司的次官,地位又提升了,唐,宋,辽、金,元,明、清沿隋制,以郎中、员外郎为六部各司正副主官,员外已在编制定员之内,成为显赫之位。
34、但随之出现了“候补委员”这一新的职位称呼,于是就有了候补委员,其涵义与“员外”相比有一定变化,但大同小异,延用至今。
35、在明清的小说还有元曲里面经常会出现员外,比如黄员外,或者李员外,那员外到底是什么呢?员外的全称叫员外郎,我们来看看明清官制里面,这个员外郎到底是个什么级别的官员呢?
36、“员外”是古时候对富豪、财主的尊称,类似于现代人称呼“老板”。所以,《水浒传》中的员外不是一个人,有很多员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