锄禾日当午诗名
1、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锄禾日当午这首诗叫《悯农》,出自唐代诗人李绅之手,这首诗诗的语言通俗、质朴,音节和谐明快,朗朗上口,容易背诵,是这首小诗长期在人民中流传的原因。原文:悯农唐代: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农民们在烈日下进行辛勤的劳动,汗水从他们的身上滴到了土地上。谁会知道碗里的饭,每一粒都是农民们的辛苦所得?创作背景根据唐代范摅《云溪友议》和《旧唐书·吕渭传》等书的记载,大致可推定这组诗为李绅于唐德宗贞元十五年(799年)所作。诗人在阐明道理时,不是空洞抽象地叙说和议论,而是采用鲜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对比来揭露问题和说明道理,这就使人很容易接受和理解。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3、其二为:
4、诗名是《悯农二首》其二。
5、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
6、第二首诗则描绘了农民在烈日下午夜劳作的景象,概括地描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一生,最后以“白菜一碟,白菜一碗”等近似含蓄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诚的同情之心。
7、全文注释:
8、"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一组诗作。这些诗集深刻地反映了封建时期中国农民的生存状况。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都是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饱受饥饿折磨的现实问题。
9、《悯农二首》李绅
10、锄禾日当午的诗名是《悯农》,作者为唐代诗人李绅。
11、悯农的原名叫《锄禾》。
12、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1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14、是唐代诗人李绅的作品。
15、组诗选择了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所熟知的事实,集中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整首诗风格朴素厚重,语言通俗朴素,音节和谐明朗,并运用虚实结合、对比等手法,增强其表现力。
16、是的。唐代诗人李绅,字公垂,亳州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大历七年(772年)出生于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和元稹、白居易是好朋友,参加过著名的新乐府运动。
17、古诗词注释
18、据《云溪友议》记载,李绅在还未发迹之前,经常巴结李元将,去他府中作客,还叫他为"叔叔"。李元将也便热情对待李绅,对其有所帮助。李绅发迹以后,再碰到李元将,对其使尽白眼。李元将见其不得不主动降低辈分,称自己为"弟"、为"侄",然而李绅都不高兴,直到李元将称自己为"孙",李绅才勉强接受。可见李坤在做官之后逐渐的开始腐化,染上了官僚习气。
19、锄禾日当午是唐朝诗人李绅《悯农二首》中的一首
20、这组诗深刻地反映了中国封建时代农民的生存状态。第一首诗具体而形象地描绘了到处硕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农民辛勤劳动获得丰收却两手空空、惨遭饿死的现实问题;第二首诗描绘了在烈日当空的正午农民田里劳作的景象,概括地表现了农民终年辛勤劳动的生活,最后以语近意深的格言,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真挚的同情之心。
21、全文为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2、其一为:
23、《悯农》其实有两首,锄禾是其中一首,为了方便称呼就叫锄禾,慢慢地成为诗名。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4、至于这首《锄禾》为什么要改名为《悯农》,或许是想要更加贴和这首诗,但我相信一定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做了改动的。
25、这首诗的作者,绝大多数资料中都认定为李绅。其实,这也存在争议。也有极少数书籍,把这首诗归为中晚唐诗人聂夷中的名下。聂夷中的名气不大,但他的诗歌风格平易而内容深刻,是晚唐靡丽诗风中一抹亮色李绅在诗坛的地位和声望,那就比聂夷中要高得多了。他参与了白居易所倡导的"新乐府运动",而且还是主力干将。在仕途上,李绅也比聂夷中要顺遂得多,最终当上了唐朝宰相。普遍认为,这首诗是《悯农二首》中的第一首,第二首则是这样的: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26、就叫悯农。《悯农二首》是唐代诗人李绅的组诗作品。
27、正午时分,农民还在为禾苗除草,汗水不断的滴落在禾苗下面的土壤里。谁知道我们盘中的美餐,它们粒粒都凝聚着农民的辛苦。
28、悯农两首的作者李绅唐代诗人是新月派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
29、这首《悯农》,在好多人上学的时候,名字还是《锄禾》,后来《锄禾》就被改名《悯农》。这首诗产自唐朝,它没有华丽的辞藻,也没有高深的语言,整首诗透露出一股朴素的气质,可能正是因为它的这种别具一格,才能在那个诗篇造诣极高的盛唐脱颖而出,至今仍流传甚广。这首《锄禾》为何改名《悯农》?具体的原因我也不了解,但是我猜想,这应该是为了让这首诗的出处回归本处,让更多的人知道它的由来与过往。
30、新乐府运动,诗歌革新运动,由唐代诗人白居易、元稹、张籍、李绅等所倡导,主张恢复古代的采诗制度,发扬《诗经》和汉魏乐府讽喻时事的传统,使诗歌起到“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作用,强调以自创的新的乐府题目咏写时事,故名。
31、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的土
32、李绅传世的诗歌作品很多,最著名就是那两首《悯农》诗,
33、悯农二首
34、它们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在文学史上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更是近代以来被选为小学课本的思想教材。
35、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6、全诗如下:
37、所谓新乐府,是相对古乐府而言的。宋代郭茂倩指出:新乐府者,皆唐世之新歌也。以其辞实乐府,而未尝被于声,故曰新乐府也。(《乐府诗集》),明代胡震亨说:乐府内又有往题新题之别,往题者,汉魏以下,陈隋以上乐府,古题唐人所拟作也;新题者,古乐府所无,唐人新制为。
38、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39、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亳州谯县古城人(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与元稹、白居易交游甚密,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之一,也是新乐府诗最早实践者,作有《新题乐府》二十首。青年时目睹农民终日劳作而不得温饱,以同情和愤慨的心情,写出《悯农二首》,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全唐诗》录其《追昔游诗》三卷、《杂诗》一卷,今编为四卷。另有《莺莺歌》,保存在《西厢记诸宫调》中。
40、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李绅《悯农》
41、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