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北朝乐府精选好句61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北朝民歌是指南北朝时期北方文人所创作的作品,其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粗犷豪迈,主要收录在《乐府诗集》中,今存60多首。其代表作《木兰诗》等还入选了人教版教材,成为了脍炙人口的名篇。

2、元和四年(809),李绅首先写了《新题乐府》20首(今佚)送给元稹。元稹和作了《和李校书新题乐府》12首。后来白居易又作《新乐府》50首,正式标举“新乐府”的名称。这样,声势浩大的新乐府运动拉开序幕。作为诗歌运动,新乐府的创作并不限于写新题乐府,也有古题乐府。但虽用古题,却能创新意,体现了诗歌革新的方向。

3、应该是《刺勒歌》和《木兰诗》是北朝乐府的最著名的代表作。

4、律诗、绝句,除了押韵外,还规定了句子里二四六字的平仄;而古诗、乐府诗都不必在意平仄。

5、七言绝句诗体起源于南朝乐府歌行或北朝乐府民歌,或可追溯到西晋的民谣,定型、成熟于唐代。

6、北朝乐府民歌语言质朴刚健,风格粗犷豪放,自然清新。格式以五言为主。《木兰诗》是北朝乐府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讲述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艺术形象。

7、文人作的五言诗,一般认为最早的要算班固的《咏史》。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由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另外,由四言变为五言,使句子在语法成分上增加了容量,使一个句子可以容纳主语、谓语或宾语同时出现,从而增强了句子的表现力。历史上的诗作总量,以五言诗为最多。唐人写有大量的五言古风及五言律绝,如李白、杜甫等人的作品。五言诗以首句不人韵为常式,间也有首句入韵的。五言古风多是一韵到底,甚少换韵,这与五言律绝诗相似。

8、起源不同

9、唐代是我国古代诗歌的黄金时代,诗坛名家辈出,众体皆备。乐府诗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文人乐府创作又一次掀起高潮,其作品数量之多,作家之广,远远超过了建安时代。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有杜甫的《兵车行》、白居易的《卖炭翁》等等。

10、通常以8句完篇的律诗,每2句成一联,计四联,习惯上称第一联为破题,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结句。每首的二、三两联(即颔联、颈联)的上下句必须是对偶句。

11、排律除首末两联不对外,中间各联必须上下句对偶。小律对偶要求较宽。

12、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男北民歌有好多好多。其中,中国南方民歌有《十八弯》、《水路到我家》、《外婆的澎湖湾》、《南琴晚钟》、《浏阳河》、《采茶歌》、《一剪梅》、《八月桂花遍地开》、《家乡美》、《云之南》、《山歌好比春江水》等;中国北方民歌有《劳动号子》、《黄河大合唱》、《沂蒙山小调》、《山丹丹花开红艳艳》、《茉莉花》等等。

13、新乐府运动的基本宗旨是“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

14、古体诗又称古诗、古风,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后世使用五言、七言较多。五言简称“五古”,七言简称“七古”。古体诗不拘句数,不求对仗,也不大讲平仄,用韵较为自由。

15、隋朝时期,长篇乐府作品屡见不鲜,如《出塞》、《白马篇》、《昭君辞》、《豫章行》等都是长篇巨制。初唐,诗人们已经习惯于创制长篇乐府,而且不乏优秀之篇章。譬如“孤篇压全唐”的《春江花月夜》,诗仙李白那不拘形式的《蜀道难》,更有白居易为时事而作的新乐府《琵琶行》、《长恨歌》等长篇巨作。这些长篇乐府表现出了唐人对时事的关注和个人情志的抒发,同时还比较注重乐府的格律,所以这些乐府诗读起来很流转。

16、乐府诗在唐代得到发展,焕发生机,“新乐府运动”是唐代中期文学史上的一件大事。

17、从风格上看,南北乐府民歌有着显著不同。

18、后来也有学者认为绝句是截于律诗之半而成。绝句灵活轻便,适于表现一瞬即逝的意念和感受,广为诗人所采用,创作之繁荣超过其他,绝句也被人视作唐人乐府(后面还有详细说明)。

19、总而言之,区别在于绝句是四句,律诗是八句。

20、南朝乐府民歌大部分保存在清商曲辞中。清商曲是我国古代主要的通俗乐曲,许多民歌都配合这种音乐演唱。南朝的清商曲又分为若干类,其中最重要的是吴歌和西曲两类,民歌大多都属于这两类。“吴声歌曲”产生于江南吴地,以当时的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地带。“西曲歌”产生于长江中游和汉水两岸的城市——荆(今湖北江陵县)、郧(今湖北宜昌县)、樊(今湖北襄樊市),邓(今河南邓县)等地。这些都是当时的重镇,是商业发达的城市。因此,南朝民歌所反映的多是城市生活,和汉乐府所反映的多是乡村生活不同。

21、南北民歌内容和风格上的不同,与它们之间的声调区别有着很大的关系。吴声同西曲声调软,内容风格自然委婉曲折,而北歌的鼓角横吹曲是军中马上的武乐,声调雄浑悲亢,与北歌的风格正相吻合。

22、游国恩等人编的《中国文学史》解释说:“‘新乐府’一名是白居易提出的……所谓新乐府,就是一种用新题写时事的乐府式的诗。

23、北朝乐府民歌产生于长期处于混战状态的北方的各个民族,因此反映现实生活的意义比南朝乐府民歌要远为深广。其中以反映战争、徭役和人民流离失所的诗篇最多;其次是反映北方民族的尚武精神,表现壮烈牺牲,歌颂战斗英雄的,如《木兰诗》。——常识文学篇。

24、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8句。如果仅6句,则称为小律或三韵律诗;超过8句,即10句以上的,则称排律或长律。

25、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汉族诗歌体裁。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26、诗歌讲求严格的韵律格式,四联八句,平仄一般不限,押韵即可,不仅要句尾押韵还要求句内的平仄,中间两联还要对仗。

27、秦代以前,我国就有许多伟大的作品出现。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约产生于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之间,有305首诗歌。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九章》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言、四言发展到五言、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避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28、唐宋乐府也叫新乐府:是指唐人自立新题而作的乐府诗。初唐乐府诗,多袭用乐府旧题,但已有少数另立新题。这类新题乐府,至杜甫而大有发展,“即事名篇,无所依傍”。元结、韦应物、戴叔伦、顾况等也都有新题乐府之作。他们可说是新乐府运动的先驱。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走向衰落。至贞元、元和年间,社会危机进一步暴露,一些有识之士对现实有了更清楚的认识,希望革除弊端,中兴王朝。反映在文坛上,便出现了韩愈、柳宗元倡导的古文运动和白居易、元稹倡导的新乐府运动。

29、七言乐府就相对自由得多,句数不限。

30、具有代表性的是《孔雀东南飞》。汉末魏初,又出现以曹操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第一次掀起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歌慷慨悲凉,采用新兴的五言形式。而南朝多以情歌为主,多用双关,语言清新、自然,大多篇幅短小,成就最高应是《西洲曲》。北朝民歌内容广泛,语言朴实无华,风格豪放刚健,成就最高应为《木兰诗》

31、律诗要求全首通押一韵,限平声韵;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律诗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上下句中的平仄相对,有“仄起”与“平起”两式。另外,律诗的格律要求也适用于绝句。

32、它与近体诗的区别是:句式比较灵活自由,比兴的大量运用,形式多样,语言活泼生动。而绝句,律诗讲究严格的格律、平仄、押韵,讲究语言的凝练,意境的营造等。

33、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了接近现实的作品。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了高度的发展。

34、它是指唐代形成并定格的格律诗体,由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求四声、八病等声律、对偶的新体诗发展而来,至唐初沈佺期、宋之问时始定型,为唐以后人常用的诗体,因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故称。其字数、句数、平仄、对仗和押韵都有严格的规定。

35、汉乐府:两汉乐府民歌又称汉乐府,多收入相和歌辞、鼓吹曲辞和杂曲歌辞中,风格活泼自然;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清商曲辞、杂曲歌辞和杂歌谣辞中,风格清新宛转;北朝乐府民歌多收入梁鼓角横吹曲中,风格质朴刚健。这部分诗,与《诗经》中的国风性质相同,广泛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和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最具有人民性,是乐府诗的精华。

36、由于南北朝长期处于对峙的局面,在政治、经济、文化以及民族风尚、自然环境等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因而南北朝民歌也呈现出不同的情调与风格。南朝民歌清丽缠绵,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真挚纯洁的爱情生活;北朝民歌粗犷豪放,广泛地反映了北方动乱不安的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风习。

37、在中国中古时期的汉魏两晋南北时代,中央政府一直设置着管理音乐和歌曲的专门官署乐府,负责采集和编制各种乐曲,配诗演唱。这些配乐演唱的诗歌,就称为乐府诗,也简称乐府。在体式上,乐府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及杂言。句式比较灵活自由,语言自然流畅,通俗易懂,琅琅上口,生活气息非常浓厚。

38、汉乐府占主体的是乐府民歌,大多数是五言诗,它标志着叙述诗进入一个新的更趋成熟的发展阶段。

39、南歌多写缠绵委婉的爱情,风格细腻婉约,北歌则多抒发着慷慨悲壮的情绪,语言也不象南歌那般清丽,而是在质朴中带着直率粗犷,在南歌中常用的双关谐隐的修辞手段在北歌几乎看不到。

40、《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有100多首,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多用五言的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五言诗是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41、隋朝乐府对后世影响具有重大意义,乐府文学史上是不能被忽视的。

42、南朝民歌盛于南北朝时期,在中国文学史上留下了华彩的一章。南朝民歌大部分保存在(宋)郭茂倩所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里,主要有吴歌与西曲两类。《西洲曲》是南朝乐府民歌中最长的抒情诗篇,历来被视为南朝乐府民歌的代表作。

43、绝句共有四句,律诗共有八句。律诗共有八句,一、二两句为首联,三、四两句为颔联,五、六两句为颈联、七、八两句为尾联。绝句又叫“截句”。此体全诗四句,每句七言。

44、所以,唐朝长篇乐府的创作传统得益于隋朝的影响。诗句的化用方面,隋朝乐府对唐朝的影响也很深远。如隋炀帝的乐府诗句曾被直接化用入诗,他的《饮马长城窟行》中的“鸣鼓兴士卒,千乘万骑动”,被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化为“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其《江都夏》中的“枫叶萧萧江水平”被刘禹锡在《竹枝词》中直接化为“杨柳青青江水平”。

45、南朝民歌中的抒情长诗《西洲曲》和北朝民歌中的叙事长诗《木兰诗》,分别代表着南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46、东晋至南北朝时期,乐府诗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由于南北朝处于一个分裂的时代,故南北朝均有自己的独具风格的乐府诗。“别有幽情”的南朝乐府多表现长江流域都市女子的恋慕之情。至于那好侠尚武的北朝,乐府诗则充满了“野性的呼声”。虽然北朝乐府民歌数量不多,题材却较南方民歌开阔大气,风格质朴,豪爽朗健,一个个豪放不拘的英雄儿女都跃然纸上。

47、这就是七言绝句和七言乐府的区别。

48、句数上不同

49、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陈籍、应肠、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了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50、而隋朝的七言歌行,如《豫章行》、《燕歌行》等是隔句用韵,且多次换韵,这样诗歌就显得清理流畅、雄健刚劲。隋朝的七言歌行还语多对偶,可谓开启了初唐七言乐府创作的先声。隋朝乐府体式的变化还表现在篇幅的逐渐增长。隋朝前代的长篇乐府主要有两类:一为汉魏和北朝时期的长篇叙事乐府,如《孔雀东南飞》和《木兰诗》;二是言志抒情的乐府,如鲍照的《行路难》、庾信的《燕歌行》等。但是这两类长篇乐府的数量很少,除以上所列,很难再觅。

51、北朝乐府民歌保存于乐府横吹曲辞的横吹曲中。横吹曲是军队中应用的音乐,要求雄伟悲壮。我国古代西北民族的乐曲,由于他们的风俗习惯等原因,常适用于作军乐,而被中原文化所吸收。汉代的横吹曲,相传系张鸯从西域传来,但歌辞没有流传下来。南北朝时代甫北两朝在政治方面形成对峙,但在文化方面彼此还是互相交流的。南朝的吴声西曲,在北魏孝文帝宣武帝时即已传入北朝,成为北朝上层阶级常常欣赏的娱乐品。

52、近体诗的一种。格律严密。发源于南朝,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首分别为五言、六言、七言句,简称五律、六律、七律,其中六律较少见。

53、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诗经》的浪漫主义手法,它开诗歌现实主义新风。汉乐府民歌中女性题材作品占重要位置,它用通俗的语言构造贴近生活的作品,由杂言渐趋向五言,采用斜事写法,刻画人物细致入微,创造人物性格鲜明,故事情节较为完整,而且能突出思想内涵着重描绘典型细节,开拓斜事诗发展成熟的新阶段,是中国诗史五言诗体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54、它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唐以后盛行近体绝句,格律同于八句律诗中的前、后或中间四句。所以,唐人有的在诗集中把绝句归于律诗。

55、七言就是每句是7个字。

56、古诗、律诗、绝句与乐府诗歌有什么区别和联系。首先这几个概念不是独立的,他们有时是相互交叉的。古代诗歌分两类,一是古体诗,一是近体诗。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57、诗体,又称截句、断句、绝诗。每首四句,通常有五言、七言两种。简称五绝、七绝,也偶有六绝。

58、乐府诗的体式在隋朝具有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直接影响到了唐朝乐府的创作。最先表现在七言歌行的创作上,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七言歌行体,但它每句都用韵,一韵到底,而且押的都是平声韵,这样会使诗歌显得平淡无奇,感情缺少一定的波澜起伏。

59、在这场“新乐府运动”中,白居易、元稹等人起的作用最大,此外,张籍、王建等人,也是重要参与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出生于今河南新郑。他以刑部尚书致仕,但因他曾官太子少傅,后人多称其白傅或白太傅。

60、七言律诗起源于南朝齐永明时沈约等讲究声律、对偶的新体诗,至初唐沈佺期、宋之问等进一步发展定型,至盛唐杜甫手中成熟。

61、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1892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