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
1、用法不同:
2、网游和电影,一个阳春白雪,一个下里巴人。
3、常跟“曲高和寡”连用,并多用来比喻脱离人民大众的文艺作品。一般作主语、宾语。
4、两者同出自——宋玉对楚王问《楚辞》含义:“阳春白雪”是古代琴曲,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乐师师旷创作,也有说是齐国刘涓子所作。唐代显庆二年(657),吕才曾依照琴中旧曲为“阳春白雪”配歌词。“下里巴人”指的是战国时期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下里”指乡里、乡村,“巴人”指巴蜀的人民。
5、“阳春白雪”在战国时代成为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
6、阳春白雪
7、萧邦的许多纲琴曲真可说是阳春白雪,确实高雅。
8、阳春白雪:
9、阳春白雪:褒义词
10、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11、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12、楚王听了宋玉这番话,觉得很有道理。就没有再追问下去。
13、下里巴人:
14、下里巴人
15、比喻义不同:
16、《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
17、我听了老师的讲解后,赞叹不已道:“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
18、楚王听别人说了他一些坏话,就把宋玉找来问道:“你是不是有些地方做得不对啊?为什么有许多人都对你不满意呢?”
19、阳春白雪和下里巴人这两个成语最初指的是乐曲。
20、下里巴人: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
21、读音不同:
22、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后来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23、《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
24、宋玉答道:“先让我说件事吧!有一个歌唱家在京城唱歌。开始唱的是楚国最流行的民间歌曲《下里巴人》,这时围观的人中有好几千人跟着唱。
25、下里巴人: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26、他的表演应该说是引人入胜的,但略嫌有点阳春白雪的感觉,还没有达到雅俗共赏的水平。
27、阳春白雪:yángchūnbáixuě
28、阳春白雪: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艺术性较高,难度较大的歌曲。
29、当他再唱起高雅的歌曲《阳春白雪》时,跟着唱的就仅剩几十人了。最后他唱起五音六律特别和谐的最高级的歌曲。能跟着一块唱的人就仅仅几个人了。可见歌曲越是高深,能跟着唱的人就越少啊!”
30、下里巴人:xiàlǐbārén
31、接着,宋玉又说:“文人之间也是一样。那些杰出的人物志向远大、行为高尚,一般人当然不会理解了,我的情况正是这样的啊!”
32、接着他又唱起比较高深的《阳阿薤露》,跟着唱的就只有几百人了。
33、是阳阿薤露出处:宋玉是战国后期楚国的一位有主见的文官,从不随声附和别人的主张。
34、《阳春白雪》是春秋时期“乐圣”晋国的师旷所作。
35、它不是文化对娱乐、阳春白雪对下里巴人,地下对主流。
36、阳春白雪:比喻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37、原意不同:
38、通常单独使用,或者与“阳春白雪”搭配使用。
39、出处:战国·楚·宋玉《对楚王问》
40、感情色彩:
41、《下里》、《巴人》是当时流传于楚国的民间歌曲,因此会唱的人很多。而《阳春》、《白雪》是相对高雅的音乐,会唱的人就很少。后世的人就以此为典故,用“阳春白雪”来泛指高深的或高雅不俗的文学艺术或音乐,用“下里巴人”来代表通俗的大众性的文学和艺术作品,并且二者时常对举。
42、下里巴人:中性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