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过华清宫精选75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诗人在国都长安回头望见骊山,只见林木青翠,花卉茂盛,宫室堂皇,这一切交织成一片锦绣,想到骊山华清宫的盛时,在清晨千门陆续打开了,山上的那座行宫多么雄伟壮观啊!第三四句写杨贵妃在骊山上见一骑飞来,知道荔枝送到,满心欢喜,而无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驿马原来是送荔枝的(还以为有什么军国大事呢)。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深刻讽刺了唐玄宗与杨贵妃奢侈靡烂的生活,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诗人对黎民疾苦的关心。全诗不用难字,不使典故,不事雕琢,朴素自然,寓意精深,含蓄有力,是唐人咏史绝句中的佳作。

2、玉碗盛残露,银灯点旧纱。

3、知是:一作“知道”。

4、万国:指全国。

5、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6、dùmù

7、chunyuéyětiyā,gōngliàngéyùhuā。

8、华清宫:《元和郡县志》:“华清宫在骊山上,开元十一年初置温泉宫。天宝六年改为华清宫。又造长生殿,名为集灵台,以祀神也。”

9、倚天:形容骊山宫殿的雄伟壮观。

10、华清宫是唐玄宗修建的行宫,曾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诗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11、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

12、千门:形容山顶宫殿壮丽,门户众多。次第:依次。

13、《过华清宫绝句三首》是唐代文学家杜牧的组诗作品。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14、全国上下沉浸在一片歌舞升平之中,骊山上宫殿楼阁在月光下显得格外分明。

15、过华清池李贺

16、春月夜啼鸦,宫帘隔御花。

17、在长安回头远望骊山宛如一堆堆锦绣,山顶上华清宫千重门依次打开。

18、这三首诗借古讽今,选取了唐玄宗不惜劳民伤财为杨贵妃供应荔枝、唐玄宗轻信谎言而长期醉生梦死、安禄山为唐玄宗和杨贵妃作胡旋舞等典型事件、场景,加以艺术概括,既巧妙地总结了历史,又深刻地讽喻了现实。

19、次句“惟此宫中落便干”,笔锋由宫外转入宫内,一个“惟”字限制了雪落的特殊范围,一个“便”字,从时间的角度传神地写出了雪落宫苑迅速溶化、消失的情景,含蓄地写出了宫中之暖,与首句成为对照。

20、揭露黄帝为宠爱妃子而无所不为的荒唐,鞭挞了唐朝统治者骄奢

21、云中两句:《旧唐书·安禄山传》载:禄山体肥,重三百三十斤,但却能在唐玄宗面前表演胡旋舞,其疾如风。旁边的宫人拍掌击节,因为舞得太快,节拍都乱了。

2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3、杨贵妃号称中国四大美女之一,唐玄宗李隆基也中国历史上有名的风流皇帝。两人相逢,自然留下很多脍炙人口的佳话。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到了成熟的季节,要求每天都能吃到新鲜荔枝。但荔枝产于南方,多在两广、福建、四川、台湾等地。但唐朝的都城却在西安,离最近的荔枝产地尚有千里之遥。加上鲜荔枝难以保存,一离本枝,一日而变色,二日而变香,三日而变味,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唐玄宗为了杨贵妃,用快马日夜不停地运送,常常味道不变就已达京师。晚唐诗人杜牧有一首绝句,题目叫《过华清宫》,中间有名句专门写此事: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至今荔枝中仍有一个品种叫做妃子笑,是由此而得名的。

24、chángānhuíwàngxiùchéngduī,shāndǐngqiānméncìdìkāi。

25、wànguóshēnggēzuìtàipíng,yǐtiānlóudiànyuèfènmíng。

26、杜牧〔唐代〕

27、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28、妃子笑的典故出自唐代诗人杜牧的《过华清宫绝句》其一

29、新丰:唐设新丰县,在陕西临潼县东北,离华清宫不远。黄埃:马队奔驰踏起的尘土。

30、蜀王出奔还没有消息的时候,泉边

31、一骑驰来烟尘滚滚妃子欢心一笑,无人知道是南方送了荔枝鲜果来。

32、绣成堆:骊山右侧有东绣岭,左侧有西绣岭。唐玄宗在岭上广种林木花卉,郁郁葱葱。

33、蜀王无近信,泉上有芹芽。

34、万国笙歌醉太平,倚天楼殿月分明。

35、过华清宫绝句是杜枚写的。不是李白写的。

36、这首诗主要采用对比的手法: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37、淫逸的生活。

38、绿树环绕的新丰一带不时可见黄尘四起,那是前往渔阳的探使返回。

39、渔阳探使:《全唐诗》此句下注:“帝使中使辅璆琳探禄山反否,璆琳受禄山金,言禄山不反。”

40、首句就直斥玄宗皇帝:作为一国之君,玄宗皇帝耽于享乐,追求淫逸,反把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第二句用“一曲霓裳”一笔带过唐玄宗、杨贵妃二人沉醉于歌舞的享受生活。“四海兵”三字,是唐玄宗、杨贵妃二人耽于享乐、追求淫逸所酿成的苦果:导致安史之乱的爆发,使盛唐走向了衰微。这与杜牧的“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有异曲同工之妙。君王以“万机”为轻,却以享乐为重,酿成亡国之大祸必在情理之中,正所谓“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三、四两句是诗人目睹华清宫的景象:帝妃早已升天作古,只有四季“长生”的树木,见证了华清宫的兴衰。

41、舞破中原:指唐玄宗耽于享乐而误国,导致安史之乱。

42、首句写华清宫所在地骊山的景色,第二句写山上宫殿之多。

43、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诗中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44、是杜牧经过骊山华清宫时有感而作。华清宫是唐玄宗开元十一年(723)修建的行宫,玄宗和杨贵妃曾在那里寻欢作乐,后代有许多人写过以华清宫为题的咏史诗,而杜牧的这首绝句尤为精妙绝伦,脍炙人口。相传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玄宗便命人用快马从四川、广州给她运来。此诗通过送荔枝这一典型事件,鞭挞了玄宗与杨贵妃骄奢淫逸的生活,有着以微见著的艺术效果。

45、yīqíhóngchénfēizǐxiào,wúrénzhīshìlìzhīlái。

46、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47、新丰绿树起黄埃,数骑渔阳探使回。

48、过华清宫绝句的作者不是李白,是杜牧。

49、yúnzhōngluànpāilùshānwǔ,fēngguòchóngluánxiàxiàoshēng。

50、在这春天的月夜里,只听见乌鸦哀啼,帘幕长垂,阻隔着寂寞的宫花。

51、yùwǎnchéngcanlu,yindengdiǎnjiùsha。

52、过华清宫

53、云生朱络暗,石断紫钱斜。

54、霓裳(nícháng):《霓裳羽衣曲》,当时的宫廷舞曲,是唐玄宗根据西凉节度使杨敬述进献的印度《婆罗门》舞曲十二遍亲自改编而成的。千峰:指骊山的众多山峰。

55、yunshengzhuluòàn,shiduanziqianxià。

56、云雾缭绕,红色的窗格显得很暗

57、shǔwangwujinxin,quanshangyǒuqinyà。

58、xīnfēnglǜshùqǐhuángāi,shùqíyúyángtànshǐhuí。

59、妃子笑作为荔枝的一个品种,其由来是这样的:

60、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

61、①运用了对比(或对照、映衬)手法.②第二首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62、上就已经长出了水芹的嫩芽。

63、淡,阶石断裂,钱形的紫苔歪歪斜斜。

64、níshangyīqǔqiānfēngshàng,wǔpòzhōngyuánshǐxiàlái。

65、他们谎报军情,唐玄宗和杨贵妃仍旧沉溺于歌舞,直至安禄山起兵,中原残破。

66、当时玉碗里兴许还留有剩酒,银灯恐怕也亮着,外面围着薄纱。

67、过华清宫(绝句)是晚唐诗人杜牧的作品。

68、驿马匆匆,人们以为是在传送国家大事,又有谁知道那些奔波只是为了给妃子送荔枝。

69、首句“四郊飞雪暗云端”,侧重写华清宫外的大雪。一个“飞”字具有动态的美感,绘出了离宫禁城四郊朔风呼啸,雪花飞舞的景色;一个“暗”字,从色彩的角度写出大雪排空而至的威势,由视觉感受勾出触觉感受,令人极易从诗歌画面中领略到宫外刺骨的寒意,给人一种凛冽感。

70、红尘:这里指飞扬的尘土。妃子:指杨贵妃。乐史《杨太真外传》:上曰:“赏名花,对妃子,焉用旧乐词!”《新唐书·李贵妃传》:“妃嗜荔枝,必欲生致之,乃置骑传送,走数千里,味未变已至京师。”《唐国史补》:“杨贵妃生于蜀,好食荔枝,南海所生,尤胜蜀者,故每岁飞驰以进。然方暑而熟,经宿则败,后人皆不知之。”按:此诗或为写意之作,意在讽刺玄宗宠妃之事,不可一一求诸史实。在唐代,岭南荔枝无法运到长安一带,故自苏轼即言“此时荔枝自涪州致之,非岭南也”(《通鉴唐纪》注)。而荔枝成熟的季节,玄宗和贵妃必不在骊山。玄宗每年冬十月进驻华清宫,次年春即回长安。《程氏考古编》亦辨其谬,近人陈寅恪亦复考证之。

71、安禄山拖着肥胖的身体翩翩作胡旋舞,引发了杨贵妃的笑声随风飘扬越过层层山峰。

72、guòhuáqīnggōng

73、意思:一名官差骑着驿马,风驰电掣般疾奔而来,身后扬起一团团红尘,把荔枝送到黄帝和贵妃避暑的华清宫。嗜食荔枝的杨贵妃尝着鲜美清凉的荔枝,嫣然而笑。可外人谁能想到,那奔驰的驿马是为了进呈荔枝而来。

74、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75、表达了诗人对最高统治者的穷奢极欲、荒淫误国的无比愤慨之情。全诗含蓄委婉,寓意精神,意味悠长。

1897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