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李白诗登黄鹤楼原文精选好句91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2、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3、唐代诗人崔颢

4、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5、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

6、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7、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

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唯通:惟)

9、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10、登黄鹤楼这首古诗的作者并非李白,原文也没有黄鹤楼上黄鹤游一句,原文如下:

11、悠悠:久远的意思。

12、②浪荡游,毫无意思的放浪江湖之游。

13、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14、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5、”严沧浪也说唐人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

16、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17、目睹此诗,大为折服。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严沧浪也说唐人

18、应该是唐代诗人王焕之的《登鹳雀楼》;

19、“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环境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20、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21、唐·崔颢

22、三年夜郎客,一柁洞庭秋。得句鹭飞处,看山天尽头。犹嫌未奇绝,更上岳阳楼。【注释】

23、【登黄鹤楼韵译】:

24、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

25、崔颢,汴州人,唐代诗人。唐开元年间进士,官至太仆寺丞,天宝中为司勋员外郎。最为人称道的是他那首《黄鹤楼》,据说李白为之搁笔,曾有“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的赞叹。《全唐诗》收录诗四十二首。

26、黄鹤楼前春水阔,一杯还忆故人无。--杜牧《送王侍御赴夏口座主幕》。

27、参考地址:http://www.shici365.com/tangshisanbaishou/626.html

28、“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时间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29、唐代:李白

30、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

31、唐朝·崔颢

32、【赏析】

33、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34、历历:清晰、分明的样子。

35、全文:《登黄鹤楼》

3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37、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8、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在他刚出四川不久,正当年轻快意的时候,他眼里的世界,还几乎像黄金一般美好。比李白大十多岁的孟浩然,这时已经诗名满天下。他给李白的印象是陶醉在山水之间,自由而愉快,所以李白在《赠孟浩然》诗中说:“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39、①苍茫,形容洞庭湖的景色。

40、传说李白登此楼,目睹此诗,大为折服。

41、崔颢(约公元704年-公元754年),唐朝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盛唐诗人,《旧唐书·文苑传》把他和王昌龄、高适、孟浩然并提。他秉性耿直,才思敏捷。当他遍历山川归来后,视野大开,诗风变为雄浑自然,气势宏伟,著有《崔颢集》。其诗名虽大,现存诗仅42首,其中最出名的是《黄鹤楼》。传李白登黄鹤楼见其诗,也感慨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42、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43、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

44、七言律诗,当以此为第一。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45、传说在崔颢写下这首七律之后的某一日,唐代另一位著名诗人李白也来到此地,趁兴登上了黄鹤楼,远眺眺望汉阳城、鹦鹉洲,兴之所至,欲作诗一首。在读到崔颢这首浑然天成的题诗后,李白钦羡不已,大为折服,为之敛手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竟搁笔而去。元人辛文房《唐才子传》就记载了这则李白登楼欲赋诗却搁笔而去的故事。后人有感于此,乃于黄鹤楼东侧,修建一亭,名曰搁笔亭,以志其事。

46、后至金陵游凤凰台,做七律一首。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47、【释义】

48、《登鹳雀楼》译文

49、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

50、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

51、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

52、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诗兴大作,脱口而出,一泻千里。既自然宏丽,又饶有风骨。诗虽不协律,但音节浏亮而不拗口。

53、寓居安陆期间,李白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开元十八年(730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54、“唯见长江天际流”,是眼前景象,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55、足见诗贵自然,纵使格律诗也无不如此。

56、③夜郎客,诗人曾在靠近古夜郎国的峡州任职。

57、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58、《登鹳雀楼》全文

59、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60、这首诗是吊古怀乡之佳作。诗人登临古迹黄鹤楼,泛览眼前景物,即景而生情,

61、【登黄鹤楼注解】:

62、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63、④柁,指代船。【简析】“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传说这是李白登黄鹤楼时留下的。不管此话真假,却说明了一个道理:在题有名诗的胜地,千万不要乱题诗。实在想题诗,也要避开原有名篇的格局。所以萧德藻虽与杜甫同题,却写登临前所见所感,最后采用了王之涣的《登鹳鹊楼》篇末点题法来题写岳阳楼。这样写算是比较聪明的,否则,非出大洋相不可。首联和“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差不多。颔联写诗人的行踪。颈联“得句鹭飞处”颇有诗味,与下句动静结合得妙,很有情趣,虽无“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的气势,也算诗中较好的一联。尾联化用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虽然不能别创新境,也做不到更深刻,更尖锐,更集中凝炼,更激动人心,却也换了一种说法,有些新趣。

64、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65、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平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旅行快乐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66、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

6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8、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69、登金陵凤凰台歌。李白登武昌黄鹤楼欲赋诗,忽看见壁上有崔颢一首七律,读罢良久,说道: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随搁笔飘然而去。

70、“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71、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

72、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注释】:

73、作者:崔颢

74、亮而不拗口。真是信手而就,一气呵成,成为历代所推崇的珍品。传说李白登此楼,

75、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

76、《登黄鹤楼》

77、登岳阳楼宋萧德藻不作苍茫去,真成浪荡游。

78、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

79、【作者简介】

80、黄鹤楼古诗不是杜牧写的,是崔颢写的。

81、创作背景:

82、【登黄鹤楼评析】:

83、黄鹤楼:故址在湖北武昌县,民国初年被火焚毁,传说古代有一位名叫费文的

84、过去的仙人已经驾着黄鹤飞走了,这里只留下一座空荡荡的黄鹤楼。黄鹤一去再也没有回来,千百年来只看见悠悠的白云。阳光照耀下的汉阳树木清晰可见,鹦鹉洲上有一片碧绿的芳草覆盖。天色已晚,眺望远方,故乡在哪儿呢?眼前只见一片雾霭笼罩江面,给人带来深深的愁绪。

85、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有和崔颢黄鹤楼诗比高下之意。后人认为两诗不分轩轾。遂传为千古佳话。

86、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87、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

88、鹦鹉洲:在湖北省武昌县西南,根据后汉书记载,汉黄祖担任江夏太守时,在此大宴宾客,有人献上鹦鹉,故称鹦鹉洲。【译文】:传说中的仙人早乘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飞去的黄鹤再也不能复返了,唯有悠悠白云徒然千载依旧。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在目,鹦鹉洲的芳草长得密密稠稠。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面对烟波渺渺大江令人发愁!

89、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90、仙人,在此乘鹤登仙。也有人作昔人已乘白云去。

91、历代写黄鹤楼的诗很多,但崔颢的一首七律,人称最佳,请看他是怎样写的: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1906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