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嵇康打铁优选好句73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在面对文王问他为什么有意归隐不出而又来到京城的问题时,他的回答是巢父、许由那样孤高傲世的人不值得羡慕。对这样的回答,文王当然是很高兴,赞赏了他。由此也可以看出,向秀是懂得变通,性格更平和的一个人。

2、(二)钟会见嵇(ji)康

3、嵇康集反体制的哲学家、音乐家、玄学家、诗人于一体,是当时一等一的名士。嵇康有一种惊心动魄的美,是那种有阳刚之美的帅,他喜欢在自家院子外的一棵大树下,与另外一个名士向秀打铁,向秀拉风箱,嵇康挥舞锤子打铁,汗滴在古铜色的胸肌上闪闪发光,这让围观的人们如痴如醉。

4、嵇康,竹林七贤之一,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5、释义:钟士季有精深的才思,先前不认识嵇康;他邀请当时一些才德出众人士一起去寻访嵇康。碰上嵇康正在大树下打铁,向子期打下手拉风箱。嵇康继续挥动铁槌,没有停下,旁若无人,过了好一会也不和钟士季说一句话。

6、两个聪明人之间的交流就是如此简单,钟会代表的是身后的司马氏集团。嵇康的这种不合作态度,已经说明一切。二人的态度互相已经心知肚明,自当无需多言。自此后钟会也就对嵇康起了杀心。

7、钟会后来做了高官之后就想着再次造访嵇康,也不知道上次从墙外扔进去的那本《四本论》嵇康先生看过没。不同的是这次他比较自信了,备上贵礼,坐下宝马,而且带了很多文化圈的名仕和随从。到嵇康家后,发现嵇康又在打铁,和上次不一样了,这次还外加另一个“竹林七贤”给他在拉风箱。话说估计嵇康是真的靠打铁谋生,这些竹林七贤怕是也入了伙的。

8、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晋书·嵇康传》写道:“康居贫,尝与向秀共锻于大树之下,以自赡给。”

9、性格旷达狂放,自由懒散,经常不沐浴洁面,经常放纵自己,成年的他接受老庄之后更加放纵自己。在懒散与自由里孕育着嵇康的狂放和旷达。

10、嵇康年轻时傲世,对礼法之士不屑一顾。名士向秀曾叙述其与嵇康的友谊:“余与嵇康、吕安,居止接近。其人并有不羁之才。然嵇志远而疏,吕心旷而放。”

11、创作背景

12、人无志,非人也。

13、嵇康唯有两个字来形容,那就是自由。

14、嵇康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得自在,不为世俗所拘,而又重情谊。《文士传》里说嵇康“性绝巧,能锻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15、嵇康的形象特点

16、嵇康的交友准则是同好者相聚,管你是什么身份。换句话说,就是如果你入不了我的眼,管你是什么身份,我都不把你当朋友。

17、(三)东床坦腹

18、嵇康(公元224年-263年,一作公元223年-262年),字叔夜,谯国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65]人,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

19、向秀助嵇康打铁时,亲眼见证了钟会被嵇康奚落。这件事情成了嵇康被杀头的源头。向秀目睹了后来发生的一切,这些事也影响了他以后的人生道路。景元四年(263年),经历了嵇康、吕安被司马昭害死的大悲大痛,向秀在惆怅和迷茫中大彻大悟,在苦闷和徘徊中大彻大悟,心境更加趋于淡泊宁静,用心阐发庄子思想的精神。

20、鄙视权贵:不接受当时政权的拉拢。

21、钟会肯定是很想让自己的偶像点评一番啊,于是就到嵇康家里拜会。到了嵇康家后,看到嵇康在院子里的树下光着膀子打铁,没错,嵇康喜欢打铁。钟会就早门外犹豫要不要进去,嵇康手起锤落,乒乒乓乓,就当没看见钟会似的。钟会很忐忑啊,紧张坏了,进去也不是,一走了之又不甘,于是在院子外面把书直接扔到院子,掉头就跑,就像当年的中学生给初恋同学手里塞情书一样。《世说新语》的原文记载是“于户外遥掷,便回怠走”。

22、后来做了高官的钟会再次造访嵇康,嵇康理都不理,继续在家门口的大树下“锻铁”。

23、扩展资料:

24、钟士季起身要走,嵇康才问他:“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钟士季说:“听到了所听到的才来,看到了所看到的才走。”

25、出自晋·嵇康《家诫》。

26、嵇(jī)康(224年-263年,一作223年-262年),字叔夜,男,汉族,谯国铚县,三国时期曹魏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治书侍御史嵇昭之子。

27、嵇康是一个隐士,回归自然,超然物外。平生的一大爱好是打铁,打铁的工具就置在屋子后院的一棵柳树下。因为打铁要靠近火炉,特别热,嵇康又是个爱享受的人,于是他引来山泉,在柳树下挖了一个小池子。每次打累了的时候,就放下工具,跳进池子里泡一泡,泡好了就又开始打铁。

28、“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世说新语.简傲》一篇中,讲述嵇康和好友一起在柳树下打铁,钟会领一帮人来了。嵇康旁若无人,继续打铁。钟会呢也不说话。就这样在叮叮当当的打铁声中,两帮人互不理睬。良久,钟会决定走了,这时嵇康开口了:“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意思是说,你听到什么才来的?又见到什么了才走到?钟会也是个妙人,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意思就是,我听到了所听到的就来了,看见了所看见的就走了。

29、景元四年(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30、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人的记载。

31、意思:听到了什么才来的?看到了什么才走的?

32、他在以打铁来表示自己的“远迈不群”和藐视世俗,这是其的精神特质的体现。

33、《世说新语》记载,向秀在山涛的接引之下,结识嵇康与阮籍,同为“竹林之游”。向秀好读书,与嵇康、吕安等人友善,但不善喝酒。嵇康“性绝巧而好锻”,于是经常可以看到二人在嵇康家门前的柳树下打铁自娱,嵇康掌锤,向秀鼓风,二人配合默契、旁若无人、自得其乐,同时也为了“以自赡给”,补贴一点家用。向秀还经常去吕安家帮他侍弄菜园子,三人可谓情投意合。

34、嵇康在这时候终于说话了,他问钟会:“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35、这次在众目睽睽之下,钟会的脸算是丢大了,嵇康算是彻底激怒了钟会。正是由这次的仇恨,钟会在后来找到了一个机会,诬陷嵇康言论放肆,妄谈政治。嵇康的政治立场是拥曹的,司马昭自然不会放过嵇康。

36、向秀的《庄子注》开创了玄学注《庄子》的新思路,《世说新语》为向秀所树立的最明显的形象就是这样一个善于解读老庄思想的文学家和哲学家。

37、公元262年,嵇康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请求朝廷赦免他,但并未改变司马昭之心。嵇康淡然自若,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一曲终了,长叹一声:“《广陵散》于今绝矣!”,慷慨赴死,四海莫不痛惜。

38、嵇康遇害后,向秀迫于强权的压力,应本郡的郡上计到洛阳,受司马昭接见,司马昭问向秀说:“听说你以前有隐居不仕的“箕山之志”,为什么今天却来见我了呢?”秀曰:“像巢父和许由这样狷介的人,并不了解帝尧求贤若渴的用心,所以隐居的生活并不值得羡慕。”向秀后来官至黄门侍郎、散骑常侍,与任恺等相善。

39、向秀名列“竹林七贤”,向秀的逍遥新义及其《庄子注》里所阐述的儒道精神兼容的观点,虽经千百年的岁月流逝却无法抹去向秀的独特光彩。

40、嵇康是一个自由懒散的人,又因不喜见人的缘故,所以常常的一幅形象就是一袭白衣、头发散乱,脸上有时候都是脏脏的,唯有双眼清明,仿佛要窥视人心,再一看,满眼的毫不在意,懒懒散散。

41、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不尽符合史实。

42、通达平和、深谙道学。

43、钟会就是在嵇康面前碰了一鼻子灰。钟会出生名门,也是个才子,少年得志,十九岁的时候入仕,十年之内,就被封为关内侯。钟会敬慕嵇康,认为他是值得相交的风流雅士。但是在嵇康看来,道不同不相为谋,从嵇康拒绝出仕就能想到

44、《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三言两语,由此可见笔记小说“随手而记”的诉求及特性。

45、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chui)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46、王子猷居住在山阴,一次夜下大雪,他从睡眠中醒来,打开窗户,命仆人斟上酒。四处望去,一片洁白银亮,于是起身,慢步徘徊,吟诵着左思的《招隐诗》。忽然间想到了戴逵,当时戴逵远在曹娥江上游的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前往。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逵家门前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为何这样,王子猷说:“我本来是乘着兴致前往,兴致已尽,自然返回,为何一定要见戴逵呢?”

47、《世说新语.简傲》,简傲就是简慢高傲的意思,魏晋一些读书人经常表示出对权势和功名利禄的鄙视,以示自身清高自洁的品行,这也是被后人推崇的魏晋风度的一种。

48、钟士季(钟会)非常聪明,擅长玄理,早先他并不认识嵇康,后来钟会邀请当时的名流,一起去找嵇康。嵇康正在大柳树下打铁,向子期(向秀)帮他拉风箱。见钟会来了,嵇康依旧挥锤打铁,旁若无人,很长时间也不和钟会说话。钟会起身离去时,嵇康说:“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说:“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49、王子猷(you)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仿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shan)县,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50、《世说新语任诞》

51、见面后,嵇康依然对钟会不理不睬,专心致志打铁。话说钟会这个时候还是比较有诚意的,据说对于嵇康的漠视也是不以为然,垂手默立一旁。两小时后,钟会估计也有点无聊了,起身准备打道回府。就在这时,嵇康默默的说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大致的意思是“真是好笑,你是来看我打铁的,看满意这就走了?”。钟会又不傻,立马听出了其中的冷嘲热讽,回了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拂袖而去,大致意思估计是“对,就是看你打铁来的,嗯,铁打的还不错”。

52、嵇康的形象特点为

53、出自:刘义庆[南朝]《世说新语·简傲》。

54、(一)雪夜访戴

55、炉火熊熊,嵇康手起锤落,一副旁若无人的样子。钟会终是觉得无趣,于是悻悻地决定离开。

56、《世说新语雅量》

57、《世说新语简傲》

58、钟会撰写完《四本论》时,想求嵇康一见,可又怕嵇康看不下,情急之中,竟“于户外摇掷,便会怠走”

59、钟会回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60、“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会以此憾之”,是嵇康与钟会之间的对话。

61、仗义执言。

62、出自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晋书·嵇康传》也有记载。

63、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君往东厢任意选之。”门生归白郗曰:“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郗公云:“正此好!”访之,乃逸少,因嫁女与焉。

64、《简傲·第二十四》选自《世说新语》。

65、郗太傅在京口【现江苏镇江市】,派一个门客拿着自己给王丞相的亲笔书信到王府去选婿。王丞相见过信后对这个门客说:“你到东厢房去任意挑选吧!”门客到东厢房看过之后,赶回郄府,对太傅说:“王丞相的各个儿子都值得夸奖。听说我为您选女婿,都故作姿态,以示不凡,只有一个年轻人,露出腹部躺在东床上,好像没听说有这回事似的。”郄太傅说:“就是这个公子最好。”太傅郄鉴询问调查他,原来是王羲之,于是将女儿嫁给了他。

66、故事是这样子的,钟会一直对玄学颇有研究,年轻时专门还写了一本书,叫《四本论》,估计是呕心沥血,颇有一些得意之情。很多并没有太多才华的人写了点东西后,总以为进步很大,恨不得让全天下人都知道(嗯,好像是在说我自己),和嵇康相比,钟会大概就是这样子的。

67、嵇康曾经贫穷,和向秀(竹林七贤之一)在大树下打铁。司马昭的心腹钟会来看他,“(嵇)康不为之礼,而锻不辍。良久会去,康谓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

68、嵇康与阮籍等人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成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名列“竹林名士”之一。他的事迹与遭遇对于后世的时代风气与价值取向有着巨大影响。嵇康工诗善文,其作品风格清峻,反映出时代思想,并且给后世思想界、文学界带来许多启发。又注重养生,曾著《养生论》。今有《嵇康集》传世。

69、《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70、曾经钟会带着朋友去拜访嵇康,他却很是冷漠,最后钟会只能愤然离开。记仇的钟会在陷害嵇康时,给他安上的众多罪名中就有“言论放荡,非毁典谟”一条。

71、原文:钟士季精有才理,先不识嵇康;钟要于时贤俊之士,俱往寻康。康方大树下锻,向子期为佐鼓排。康扬槌不辍,傍若无人,移时不交一言。钟起去,康曰:“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72、会曰:“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蔑视权贵之高贵心态,跃然纸上。

73、嵇康自幼聪颖,身长七尺八寸,容止出众。他博览群书,广习诸艺,尤为喜爱老庄学说。早年迎娶魏武帝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1],拜官郎中,授中散大夫,世称“嵇中散”。司马氏掌权后,隐居不仕,拒绝出仕。景元四年(公元263年),因受司隶校尉钟会构陷,而遭掌权的大将军司马昭处死,时年四十岁。

192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