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物描写110句
1、茂密的深林,是百鸟群居栖息的国度,这里不会有行人的经过,也不会有旅客的到来,四面环绕崇山峻岭,起伏不平的山峰,更不会有车辆的进入,没有闹市中的繁华喧嚣,纷扰杂乱。像极了一个与世隔绝的清修境地,时不时有穿林而过的老农,实属寻常,便再无他人的侵扰。
2、春风拂柳映四月
3、深林秋画,秋画深林,秋画为深林披彩挂轴,生命给予前行怀想渴望。人生的路上不同的风景,错落身后的驿站,经过又路过,每一个不同时间的地点,定会为新的一页,去翻开光阴的这本厚重的书页,让心能收获的不是哀愁断肠的追念,而是每一个新的开始。春去秋来的轮回,前行不止的生命,是万物本就的原理归所,秋天给人一重又一重的感念,生命给了一段一段的心旅。
4、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
5、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才是一篇好作品;作侧面渲染、烘托,达到加强或深化主题的效果。
6、我顺着声音望去,原来树上有不计其数的鸟窝,鸟窝里又有不计其数的鸟儿。
7、这句景物描写用了“黄晕”、“模糊”、“惨淡”、“阴暗”四个形容词,来烘托小说的典型环境。说明故事是发生在一个夜里,一个令人恐怖的夜,一个心头笼罩着阴暗的夜。通过景物描写反映了黑暗的社会现实。
8、近处的花园里像隔着一层薄薄的白纱,模模糊糊的,给人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神秘感。
9、蒙蒙的春雨润醒了小草,润醒了花儿,润醒了树木,当然也告诉我们春天来了。
10、黑夜从大地起,遮住了光明的天空.举目夜空,月亮闪动着的目光.星星就象一颗颗珍珠在夜空中明灭闪耀着.天空格外地清亮,深黑的底色也仿佛变得蔚蓝起来.星月朗照下的世界,呈现一片温柔动人的景象.一条清冽的河从远处朦胧的夜色里飘然而至眼前.两岸及不远处的桥上,一片片阑珊的灯火,伴着星月的光亮,将河水照耀得清晰碧透.远处使人尚可辨认出那是一片茂密的树林.或许,它们正在静谧中演绎着浪漫.而远处山伫立在月下.连绵起伏的线条,与近处河岸柔滑的曲线交错缠绵,完美地点缀着这如诗如画的夜景.这是真正宁静而美丽的夜晚.
11、描写景物的特征有:
12、曲径通幽来,风扫落叶行。阵阵秋风迎面吹来,拨动着我眼角的发丝,顿感顷刻之间、让眼前的这幅深林秋画,在短暂的美丽中,有了青山叠翠,莫过闲身两袖的寂寞,不知是禅房草木的境意,还是深林叶落如画般的沉醉,萧瑟了眼眸中的美丽。 深林秋独往,幽草春不归。若说是在炽热的夏天,你只身投进这片深林,看到的便是绿荫遮阳,清爽宜人,沁人心脾的花草芳香,不会为落叶泛黄,草木枯萎感伤。然而清秋与夏之绿荫截然不同,正如多情人世终其苦,草木枯萎道逢秋。
13、观察的先后顺序。它通常分两种:
14、生命中走过的旅程,历练了一颗心,漫漫岁月飘零一程又一程的苍老,多少美丽恍如泡影浮幻,短暂的瞬间,足以见证所有的到过和经过。一场浮生醉一场若梦,岁月是光影的迷局,太多解不开的难题,都会为每一段如尘流水而落子浊世,季节如此,草木如此,生命更是如此。
15、五、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16、顺序:或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或由外向里,或由上到下,运用定点观景或移步换景的方法把景物描述清楚。
17、一片金灿灿的树叶落下来,仿佛飞来了许许多多翩翩起舞的黄蝴蝶。
18、作品中描写景物,作者往往是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达到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目的。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描写了一幅恬淡朦胧的荷塘月色图,实际上寄托了朱先生的情感。朱自清是一名新文学运动的战士,1927年大革命失败了,给他心灵上投下了落寞的阴影,他既对黑暗的现实不满,又不愿投身革命,所以幻想超脱现实。他借荷塘月色抒发的正是这种幻想超脱现实的情感。
19、一条小溪穿过村子,溪水清可见底,长年不断。大小不一的鱼在水下穿梭,偶尔可见螃蟹横着身子在水里爬行。一群一群鸭子正在水中嬉戏。几只大白鹅仰着脖子嘎嘎的叫着。
20、展示人物性格。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
21、若描写的景物太多,可用「分类记叙法」,简称「类叙法」,即把各事、各物、各景,依其性质、形象等,分为若干类,使所要写的事或物、景,各归某类之中,然后依类叙述。
22、一.时间顺序
23、描写有深刻意义的生活细节:生活细节是习惯、内心愿望、生活历史等的投影,故描写人物时可以描绘人物的典型形象,例如一个人喜欢在办公室的书橱内放满小巧的家具模型,每逢新年总到元宵市场买一棵大桃花回家摆放,反映其内心十分渴望有一个温暖幸福的家庭。
24、《深林秋画》
25、轰隆隆、轰隆隆……
26、二.空间顺序
27、三、展示人物性格
28、不远处雾色弥漫,与云天相接的山峰,在黄昏的笼罩下,将我眼前的这片深林,包裹在群山的怀抱,像极了一个沉睡在梦中的孩子,那般惬意的表情,却带上了些许的无助。看、透过树林映射而来的霞光,总给予人一层揭不开她的神秘感,这便是深林之幽。
29、描写的景物总有个顺序、有层次、有重点:想一想景物间有百什么关系;景物内部各部分的之间有什么关系…度…
30、一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按东南西北的顺序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
31、森林里,我细雨绵绵,为她梳妆打扮;空气里,我叹吁呼吸,使她清香四溢。
32、仿佛一场战争前的冲锋号,充满激情,动人心魄。霎那间,雨就像百万大军般从四面八方袭来,向地面逐渐逼近过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
33、这是一个美丽的山村。整个村庄坐落在一道狭长的山沟间,山的远处群峰叠翠,郁郁葱葱。近处是一排一排的果树。
34、所以社会风俗常常成为描写典型环境的重要因素。
35、我对极为茂密的深林,有着一种独特的情调,我向往来自大自然的那层神秘,喜爱看深林中的飞禽走兽在我的眼前回旋来去,去摸索它们不同的生活节奏,和独守的这片深林。深林更有着一种神秘趣味,时常给予人一种寂清的幽寒。
36、推动情节的发展。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
37、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景物描写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38、先是听见它的声音,从很高的天空上传来,从很远的地平线上传来,
39、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或从左到右,从远到近或从四周到中间等。
40、从对联和书籍的内容可以看出,鲁四老爷是自觉维护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卫道士,他尊崇理学和孔孟之道,他懒散、自私伪善,冷酷无情,是造成祥林嫂悲剧的一个重要人物。
41、(1)春.夏.秋.冬
42、老酒醉闲云,黄叶似归客,凉秋羞了晚风,深林醉了秋画,密林中央、碧云庭的石凳上,铺满了遍地落叶,随着夕阳暮归,晚风的凉意,我又来到此处,看着亭下溪水,在时间的步履中流淌,带落叶不知流向哪里的河流时,心中莫名的冷意凝霜般苍凉。
43、秋天带着落叶的声音来了,早晨像露珠一样新鲜。天空发出柔和的光辉,澄清又缥缈,使人想听见一阵高飞的云雀的歌唱,正如望着碧海想着见一片白帆。夕阳是时间的翅膀,当它飞遁时有一刹那极其绚烂的展开。于是薄暮。
44、有时景物描写能够推动情节向前发展,例如《祝福》中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描写。祝福本身就是旧社会最富有特色的封建迷信活动,所以在祝福时封建宗法思想和反动理学观念也表现得最为强烈。在鲁四老爷不准“败坏风俗”的祥林嫂沾手的告诫下,祥林嫂失去了祝福的权力。她为了求取这点权力,用“历来积存的工钱”捐了一条赎“罪”门槛,但得到的仍是“你放着罢,祥林嫂”这样一句喝令,就粉碎了她生前免于侮辱,死后免于痛苦的愿望,她的一切挣扎的希望都在这一声喝令中破灭了。就这样,鲁四老爷在祝福时刻凭着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祥林嫂一步步逼上死亡的道路。特定的景物描写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45、故凡写人都少不了要描写环境和景物。
46、在写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灵魂,景是情的依托,情与景自然交融,才能写出好文章来。
47、描写景物的方法:动景和静景可分叙、可合叙,通常先分后合,若能做到动静交错则更佳;除描写实景外,也可写虚景(想像之景),高手往往是虚实相生;要注意空间的排列次序,如由大至小、由小至大、由远至近、由近至远等;要注意景物因不同时段、不同季节、不同天气所产生的变化。
48、环境/景物描写环境/景物是人类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同的环境、气氛和背景会影响一个人的心情、性格以及一切人类活动。
49、看到一个雪的世界,我的视力也变得不太好了,近处漂着小小的雪花,看不清三米之内的物体.借着灯光,仿佛置身于童话的王国.不远处的小花坛已经变成了生日蛋糕了.再远点的树上,车上,站台的场地上,处处都是如仙境一般.走在这被雪盖着的地面上,发出吱吱的响声、看到那在初雪的冬天傍晚,小区里的孩子们在雪中游玩,打闹的场景,我仿佛又回到了小时候.
50、自古逢秋在诗人眼中便是忧伤的,因为;它在表述了一个万物的终结,深林更是如此,茂密的草丛稀去了以往的繁荣,绿荫的叶子,枯黄的姿态,随风飘落在了大地。我对深林的秋画,又一次拉想到了生命遵循的生老病死,万般皆在按照自己规则进行,从未改变。
51、经历了雪白的冬季,万紫千红的春季,骄阳似火的夏季,我们的脚步又踏进了金黄的秋季。
52、《四季的颜色》触摸那片蔚蓝.花样年华.海韵.当冬夜渐暖.漫想春天写景:就是描写景物类,一般上属记叙的一种。
53、深林的秋天,更是一幅美丽的画,卷轴与山峰相连,云影层出,归暮昏黄。自打有着记忆以来,我一直怀想在每个金秋的季节里,看尽落叶飘零。曾幻想有一天能独自一个人迈进秋天的深林,看落叶从天空中飘落在我肩头,摇曳出最美的舞姿,一片一片飘落在大地,打扮出深林的秋画山河。
54、合理安排写景顺序
55、花开的季节
56、一、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57、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借景抒情」。
58、风吹旧曲,深林映画,除此之外,我喜欢这里的清净与隔绝,沉醉于黄昏后的这片深林秋韵中,斟酌出太多人生的理论梦难,即使把孤独的心,过往成章的追忆,如音尘随风铺轴秋林河山怀抱,也能在这片心的岸堤下,品味出生命的这份安暖向阳,人生的这程惊涛骇浪。 落日烟波远,山岗明月来,在不知不觉的时间中,黑夜将至,似乎游荡了一整日,忘记自己还在这片秋韵之林!深知黑夜的这片深林,早已不及远古野兽出没,但却依旧有着些许的寒意,没有通明的灯光,即使要走出去都是困难,随之打消了出去的念头,夜度深林。
59、朝阳载光出云浪,秋林疏影入秋画,秋韵行吟不为林深,朝阳新出只为秋画,颇感这份静逸的美好是我对秋韵的眷恋,对深林的神秘的知笔,对这个极度伤感的季节不同的感想。若、人生如同朝阳,行路不管是多么的山穷水尽,只要抱有希望去品味和历旅,走过心旅,又乃柳暗花明处。
60、描写景物的特征
61、i.社会环境描写人物活动的场所:可以反映时代背景和时代特征。
62、例如鲁迅的《祝福》就特别多风俗描写,这些风俗强调了祥林嫂所受到的生活压迫。
63、一条不很整洁的里里,一幢一楼一底的屋内,桌上的煤油灯发出黄晕的光,照得所有的器物模糊,惨淡,好像反而加浓了阴暗。
64、三九严冬,寒风凛冽,一阵阵刺骨的寒风向人们袭来。冬日的阴冷,将人们带入惆怅、孤独和悲哀的境地。冬日的寒冷,让天地炎这变色,万物为之惊叹;冬日的寒冷,让人们感到寂寞与无奈。
65、黄昏的雪,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又像海水一般汹涌,能够淹没一切,还有一丝揭开藏头露尾般的裸露感。雪花形态万千、晶莹透亮,好象出征的战士,披着银色的盔甲,又像是一片片白色的战帆在远航……
66、夏日鸣蝉
67、人生自在心远,岁月不经意浓,逢秋悲伤,是时间匆匆流逝,因草木皆非,生命不息,不经意间逐渐又进了下一个轮回,纵我浮杯空望,叹不尽匆匆流年远逝。静看枯木耸立,小径枯草,泛黄的疲倦,好似经历过一段久远岁月的洗礼,胸脯在晚风习习中,听鸟歌鸣。
68、ii.自然景物景物可分为:时间季节、天气气象、山林原野、江河湖海、动植物、建筑物、交通工具等。
69、时间顺序。随着时间的推移,描写的景物也会发生变化。比如:《观潮》这篇课文,作者先写潮来前江面风平浪静,人们焦急盼望的情景;再写潮来时那雄伟壮观、惊心动魄的景象;最后写潮过后的余波奔涌。
70、定点换景:我们先到梅雨亭。梅雨亭正问对着那条瀑布;坐在亭边,不必仰头,便可见它的全体了。亭下深深的便是梅雨潭。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着翼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三面都是山,答像半个环儿拥着;人如在井底了。这是一个秋季的专薄阴的天气。微微的云在我们顶上流着;岩面与草丛都从润湿中透出几分油油的绿意。而瀑布也似乎分外的响了。
71、湖水清澈如镜,整个湖水就象一条绿色的绸带,覆盖在蜿蜒的山谷中。
72、斜阳带晚霞而来,曲径落影风浮草。经过一段漫长的跋涉,我走进秋天,走进这片向往许久的深林。眼帘在波动中,为我掀起久违的秋画。这是秋,是枫叶随风落,花草即枯萎,万物为晚之时的秋,倒是别具另一番诗草不走闲句来,韵味入心添心凉的感伤。
73、(1)移步换景,空间方位转换:
74、技法一:
75、落叶残飞
76、我们描写景物时,可以由高到低,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由物到人,由动到静等。总之,把握住写景的顺序,描写出的景物才能层次分明,清晰自然。在对景物进行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张开想象的翅膀,能够让描写加丰富多彩,富有内涵写景的目的,不应为写景而写景,重要的是反映作者的思想感情。只有这样,才能为文章注入活力,才能写出生动形象的文章
77、小溪的冰已经裂开了,没等冰完全融化,溪水便唱起了愉快的歌儿。
78、描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社会关系、阶级关系的反映,其中包含了不少矛盾与斗争,是描写社会环境的上好素材。
79、写景文记叙文的一种,通常指以写景为主的文章,写景文是通过运用描写、叙述、抒情等表达方式,来表现作者对某些景物的赞美以及自身情感。
80、另一种是移动观察,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如《参观人民大会堂》一文,作者就是按参观的顺序,依次写了五处景物。先写大会堂正门的国徽和柱子,其次写中央大厅的天花板和地面,接着写大礼堂,然后写宴会厅和会议厅。这样就有条理有重点地写下了作者在大会堂依次所看到的景物。
81、太阳刚露脸的时候,我沿着小河往村里走,那么淡淡的清清的雾气,那么润润的湿湿的泥土气味,不住地扑在我的脸上,钻进我的鼻子。
82、暴雨来得突然,跟随着铺天盖地的乌云,跟随着撕心裂肺的电闪雷鸣,雨,大张旗鼓地来了。
83、描写家庭设备:家庭设备往往能反映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和嗜好,还可衬托人物性格特征,例如《红楼梦》第三回写林黛玉初进贾府,作者特别透过林黛玉肉眼所见去描写贾府数个厅堂的摆设,衬托贾府几房人的不同性格和地位。
84、(2)早.中.晚
85、描写社会风俗习惯:不同民族、社会制度和时代地域会有不同的社会风俗习惯。
86、寂静的周围,没有任何声响,月光挥洒在亭中石凳,这种感觉我是极为的深喜,闭目安卧,让平静的心融合于这片深林,听夜下秋风扫叶行的沙沙,再渐渐拉近黑夜与黎明的距离,让朦胧的睡眼,在朝阳的普射下醒来时,我要看到深林秋画的晨韵,及万道朝阳普射进草木的缝隙,新的开始,总是充满了太多的向往。
87、大多数我们用移步换景的手法来写景,这样子可以使景动起来!在写人叙事为主的记叙文中时常会有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大多数用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起到渲染气氛、衬托人物、显示中心的作用。
88、许多五颜六色的小蝴蝶在美丽的花头上站着,好象在赞美花朵的美丽。鲜艳的花引来的许许多多的蜜蜂,他们在五颜六色的花朵上向大地展示着他们优美的舞姿,花儿陶醉了,也轻轻地舞动着。
89、花园两旁有两棵枝繁叶茂的樟树,好像花园的守卫。
90、景物描写一个重要作用就是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有时也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例如叶圣陶的《夜》开头写道:
91、人物周围的环境,包括室内外的装饰布置,能够展示一个人的身份、气质、个性等,因此作家注意用景物来展示人物性格。例如鲁迅《祝福》中对鲁四老爷书房的描写:
92、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
93、描写景物可以:藉描写景物来象征人物性格;用景物烘托人物内心世界。
94、秋雨打着她们的脸。一堆堆深灰色的迷云,低低地压着大地。已经是深秋了,森林里那一望无际的林木都已光秃,老树阴郁地站着,让褐色的苔掩住它身上的皱纹。无情的秋天剥下了它们美丽的衣裳,它们只好枯秃地站在那里。
95、写景可以按照这些顺序来写。由近景到远景或由远景到近景,由静景到动景或由动景到近景,由早晨到傍晚的顺序写景,由春季到冬季的时间顺序写景,由俯视到仰视或由仰视到俯视的顺序写景,还有移步换景。这按照这些顺序写景,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96、按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写,先写全景再描述局部再写全景。
97、我是人们烈日炎炎口中的一滴水;我是水桶里的一注清泉;我是大海里的一阵水花。
98、写景顺序如下:
99、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
100、按方位的顺序写,如:由远及近,由外到内,由上往下,由前到后等。
101、潺潺流水东流去4、一丝丝翠柳5、借得梅花一缕魂6、东之殇7、春雨潇潇洒落8、冰雕玉琢是新柳9、杨柳依依为谁舞10、秋韵醉人《雨后的秋韵》《泛红的晚霞》《繁星点缀的星空》《夏日观荷》《大漠胡杨》《铭记那簇夜来香》《亭亭玉立》《飘飞的花瓣》《杨柳依依》《飞流下来的“绸缎”》1、宁静的夏夜2、夏之韵味3、你听,多美
102、四、推动情节的发展
103、景物描写有时可以渲染一种特定的氛围,烘托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例如高尔基的《母亲》中写道:“严寒干燥的空气紧紧地包围住他她的身体,直透到咽喉,使鼻子发痒,有一刻工夫使她不能呼吸。”既写出母亲此次行动的时节,又烘托了紧张的气氛。而母亲“满意地听她脚下的雪发出的清脆的声音”以及“每次开门的时候,就有一阵云雾似的冷空气吹到她脸上,这使她觉得很爽快,于是她把冷空气深深地吸进去”等描写又显示母亲从事革命工作时的兴奋之情,为塑造临危不惧的革命母亲的形象起到了烘托的作用。
104、按时间顺序写,可以是春、夏、秋、冬的不同变化,也可以景物形成的过程介绍。
105、温一壶酒,在冬日的黄昏里,把心事付诸瑶琴,唱弹一曲渐黄昏,千丝万缕,点滴凄凉意。
106、我回到四叔的书房时,瓦楞上已经雪白,房里也映得较光明,极分明的显出壁上挂着的朱拓的大“寿”字,陈抟老祖写的;一边的对联已经脱落,松送的卷了放在长桌上,一边的还在,道是“事理通达心气和平”。我又无聊赖的到窗下的案头去一翻,只见一堆似乎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一部《近思录集注》和一部《四书衬》。
107、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
108、使用「类叙法」有三个原则:所分的类别,必须包括该事物的全部;所分的各类事物,性质要相似;所分的种类要有性质上的差异,这样就不容易教读者混淆。
109、《荷塘月色》、
110、写作文景物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景物描写主要是为了显示人物活动的环境,使读者身临其境。适当正确地引人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也可以为作文增色。世界上,除了人,就是物(人其实也是一种物〉,物,包括景物,器物,建筑物等等,这些统称为景物。所以文学描写的对象,其实就是两个方面,人物与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