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海子优选好句37句
1、海子九月表达的是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2、海子的诗被人称为神性诗,神性,超于普遍的人性之上,是最纯粹、属于善的那部分人性。所谓天才诗人,就是不依赖任何文本写作的诗人。能够做到的少之又少。
3、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4、《九月》是海子写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诗歌,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5、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6、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7、作品有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是在存在主义思想上产生的作品。好诗歌,耐人寻味,动人心魄。里头隐含着在“草原”这个巨大的时空里,生、死以及自身的存在问题。既神性而又可触。短短的篇幅中好几处提及死亡,其实不是字面上的“死亡”“众神死亡”——神本无死,神在另一空间存在。存在“比远方更远的远方”,“我”和众神在某一空间是会相遇的。众神死亡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瞬间感和折叠感,传承感与撕裂感,历史感和虚无感都无从分辨却又展示在读者眼前.
8、我不知“肉麻”之所指,是指抒情性么?该诗的音乐性,游牧因素的引入,有如神秘的悲凉与辽阔让人怦然心动,有一种美总是带泪的马蹄声,一去不复返的秋: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9、这首诗有浪漫而又悲怆辽远的基调,是在存在主义思想上产生的作品。好诗歌,耐人寻味,动人心魄。里头隐含着在“草原”这个巨大的时空里,生、死以及自身的存在问题.
10、海子最肉麻的一首诗我也认为是九月。《九月》一诗写于一九八六年,写作这首诗的时候,海子已经从北京大学毕业到中国政法大学任教近三个年头。应该说,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这首诗就是诗人思考的结果,认识的反映,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上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11、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12、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13、野花、木头、马尾、琴声……都会在天地融合中与那个理想和追求相通。
14、“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诗歌一开头就将读者牵引到一个充满神秘氛围的情景之中,在这里,渺远的时间与旷阔的空间扭结纠缠在一起,生命与死亡在互相诠释。“目击”一词别有意味,它表示了诗人入思的起点,“目击”的不是“众神死亡”,而是“野花一片”,是草原上的一派生机,“野花”是草原的此在,作为草原此在之在的“野花”倚靠在“众神死亡”之上,因此,“野花”的存在是向死之存在,抵达着存在的本质。
15、只身打马过草原
16、在诗人对明明如镜的皓月映照草原和千年岁月的描述中,我们再次被带入到阔大的空间和悠长的时间之中,而阔大空间与悠长时间的写照,再度引发诗人无端的愁绪与感叹,诗人不禁又一次重复地表白了“琴声呜咽,泪水全无”的情感态度九月。
17、海子原名查海生,出生于安徽安庆的怀宁县,15岁考上北大法律系,25岁卧轨自杀。就这样一位叫海子的诗人离开了。他的一首《九月》被人们传唱不息。
18、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19、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20、摘要:寓意:优美、孤寂、悲壮、忧伤九月。我仿佛看到了海子走过草原孤独的身影,马头琴声在草原的天空飘荡着,飘向远方。草原野花一片,生机勃勃。时间与
21、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22、诗歌的最后一句实属神来之笔,“只身打马过草原”,看似轻轻的一笔带过,却是语重千钧,蕴意丰富,作为草原上的一个匆匆过客,诗人在这里领悟到时空的无垠和人生的渺然,感觉到世间蕴藏的宗教意味的高远和哲理玄思的深邃九月。
23、《九月》
24、九月》是海子写于一九八六年的一首诗歌,它以充满神秘色彩、闪烁神性光芒的意象和独具特色的语言构造,对所述事物进行了诗性的言说与烛照。
25、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26、写诗,写的不仅仅是才华,更是观念、修养、学识、思想。人们把世界上最美的状态称为诗境;把心中最美的意念称为诗意;把文字中最精妙的语言称为诗句;把最动人的画面和最能激发人的想像的言外之间秒为诗情……诗境,诗意,诗句,诗情融汇一起,就是动人的诗歌.
27、一个叫马头一个叫马尾
28、九月海子的歌词如下:
29、我看到海子的背影融入远方之远,在琴声中凝聚野花一片。
30、此时的海子思想上是相对较成熟的,对于世界、生存、死亡、时间与空间等已经建立了一套属于自己的认识框架
31、全诗如下:
32、这首歌改编自海子的《九月》,叫九月是因为这首诗是写的九月初秋的九月。
33、海子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是很深刻的,从存在主义哲学出发自然就可以解开海子诗歌中的重要思想环节。本文将在存在主义哲学层面上对海子的《九月》一诗作出读解,希望给读者准确和深入地理解这首诗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34、“众神死亡”尽管不是诗人“目击”所见,但它是诗人“以神遇”而不是“以目视”获得的。从现实的层面上来说,众神“死亡”是一个并不通顺的逻辑搭配,死亡总是与生存相连在一起的,因为众神从来没有生存过,所以无从谈其死亡。不过,从另外的思路来看,众神的生存确实发生过,众神与人类的照面意味着人类已经懂得从现实中超逸出来,思向永远和终极。这样,“众神死亡”在此表明人类历史之久长,人类与神灵的会晤开始出现中断。众神在草原上的“死亡”将草原的远古与神秘蓦然藏匿,草原的深邃历史遁入无形,草原因此就让人顿生遥远之感。
35、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36、我喜欢从总体谈读了九月的感受,诗歌有马头琴,有明月高悬,音乐与画面交织,有诗人对千年岁月的追述与而今打马扬鞭潇洒.还有内心的呜咽与远在远方的风天籁之声音的共振.诗歌展示了辽阔,孤寂,生与死的纠缠,多维空间的交流.高远的和细碎的对视.
37、《九月》是海子的一首诗,后来一个叫张慧生的人做了曲,和海子一样,张慧生也是自杀身亡的。周云蓬将它唱了出来。他用低沉的嗓音将《九月》唱得悠扬婉转,反复地唱着“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