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高适的边塞诗105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南北朝·鲍照

2、"(岑参《送李副使赴碛西官军》)

3、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5、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6、人物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仲武,汉族,唐朝渤海郡(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曾任刑部侍郎、散骑常侍、渤海县候,世称高常侍。  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7、"岑参在歌行体音韵,句式上的探索与创新是高适所缺少的,岑诗形式的丰富多变与诗风的奇峭相一致,而高诗则显得质朴遒劲,深沉浑厚。

8、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9、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11、“雄浑悲壮”是高适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

12、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1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14、严秋筋竿劲,虏阵精且强。

15、如《燕歌行》,开篇就点出国难当头,突出紧张气氛:“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结尾处直接评论:“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既有殷切期待,又有深切感叹,含蓄而有力。

16、和乐观的精神,令人读之倍受鼓舞,精神振奋。

17、高适歌行体式复古为多,赋予乐府旧题新的面貌。《燕歌行》句句押韵,两句一换韵,韵律转换与内容的跌宕起伏相一致,音节洪亮,语言整饬,显得节奏明快,雄阔高亢。

18、《使至塞上》

19、除此之外,盛唐大诗人李白、杜甫都写过边塞诗,这些边塞诗成为他们的代表作的一部分。如:李白的《关山月》、《塞下曲》六首、《战城南》、《北风行》……,杜甫的《兵车行》、《前出塞九首》、《后出塞六首》等。

20、高适(704—765年),字达夫[1],沧州渤海县(今河北省景县)。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2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22、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沧州(今河北省景县)人,居住在宋中(今河南商丘一带)。高适为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少孤贫,爱交游,有游侠之风,并以建功立业自期。早年曾游历长安,后到过蓟门、卢龙一带,寻求进身之路,都没有成功。在此前后,曾在宋中居住,与李白、杜甫结交。

23、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走马川行》等七言长篇歌行代表了盛唐边塞诗的美学风格,即: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

24、另外,高适喜在诗歌里间用对偶句,如"校尉羽出飞翰海,单于猎火照狼山","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等偶句在《燕歌行》中占了不少的比例,高适古诗中的对偶句又多用上下两幅景象相对照,相互烘托,从而渲染了气氛,深化了内容。

25、唐诗边塞诗,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26、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

27、高适最擅长的诗歌题材是边塞征战。高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

28、另外一些诗人也有边塞诗的名篇传世,如王昌龄有《出塞》、《从军行》,王之涣有《出塞》,王维有《凉州词》。

29、《关山月》

30、高适的诗歌思想深刻、现实意义强烈;岑参的诗歌更多的是描绘奇异的边塞风光、不一样的边塞生活。

31、杀人亦有限,列国自有疆。

32、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33、雪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34、高适曾有过三次出塞经历:开元二十年,北上幽蓟,希望投入信安王幕府,废然而退;天宝九载,以封丘尉身份送兵至蓟北;天宝十三载入陇右,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掌书记。岑参更是久佐戎幕: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天宝十载回长安;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

35、唐・王维

36、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37、唐・王之涣

38、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39、边塞诗是以边疆地区汉族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一般认为,边塞诗初步发展于汉魏六朝时代,隋代开始兴盛,唐即进入发展的黄金时代。

40、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作为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著有《高常侍集》二十卷。

41、唐・杜甫

42、《代出自蓟北门行》

43、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44、苟能制侵陵,岂在多杀伤!

45、内容不同:高适的诗歌反映现实的深度,岑参的诗歌更多反映的是对生活的记录;

46、开元,天宝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发达,军事实力强大。久居尊位的唐玄宗倚恃强大国力,好大喜功,推行扩边政策,并每每给立有边功的将官以升迁的嘉奖,赴边立功成为报国和仕进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文人投笔从戎或秉笔入幕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

4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48、唐・高适

49、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

50、高适,岑参在盛唐成为"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创作出大量与边塞有关的佳作,有其客观历史背景。

51、唐・王翰

52、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53、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54、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55、又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二句转韵,句句押韵与四句转韵,隔句押韵两种用韵法自由转换,灵活运用。句式上岑参五,七言相杂成篇者不少。《登古邺城》前四个五言句写景,后四个七言句发怀古幽情,五,七言各有自己的任务和作用,随诗意而转换,给了怀古感慨新鲜的形式。

56、再看岑参诗歌,句式,节奏,押韵上则灵活多变,富于创新。如《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一诗,三句一节,打破旧的二句或四句一节的格局,句句押韵,三句换韵,音节急促紧迫,与风雪夜行军的情势很是相宜。

57、语言风格不同:高适诗浑厚,岑参诗奇峭;

58、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59、唐・王昌龄

60、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61、《别董大・其一》

62、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63、又如《优钵罗花歌》三字句,四字句,六字句,七字句,八字句,十字句错落有致,诗体自由流畅,有民间歌谣的风味。胡应麟在《诗薮》中云:"古诗自有音节,陆,谢体极排偶,然音节与唐律不同,唐人李杜外唯嘉州最合。

64、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65、高适最擅长的诗歌题材是边塞征战。高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高适边塞诗气势壮大,格调慷慨激昂,透出雄浑壮丽之美。高适有一首作品千百年来一直为人所称道,它就是著名的《燕歌行》。

66、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6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68、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69、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70、作为“七绝圣手”、“诗天子”,有一首诗被后人评为“七绝第一”,自然无可厚非,全诗用平凡的语言,描绘出了广阔的空间和连绵的时间,慨叹国无良将,至今,《出塞》认作为边塞诗的代表。

71、《凉州词》

72、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

73、艺术技巧不同:高适往往直抒胸臆,表达现实;而岑参的边塞诗多用夸张手法,表达浪漫主义情感。

74、《前出塞・其六》

75、征师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76、《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77、《塞上听吹笛》

7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79、高适边塞诗的思想内容比较深刻,善于以政治家敏锐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现状,把战争与国家安危、人民苦乐联系起来,胸怀大局,深入军营,大胆表达个人边防政见,同时对于亲历耳闻的军中矛盾也给予毫不留情的揭露。,一些优秀的边塞诗赞扬了边防将士的斗志,歌颂了他们以身殉国杀敌立功的豪情,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充满了乐观情绪和爱国主义精神,表现出高适的为国“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的政治抱负。还有一些是揭露了士兵生活和将领的骄奢淫逸,这是有积极意义的。他的诗歌语言质朴精炼气势雄健高昂,粗犷豪放,遒劲有力。

80、他们两个的边塞诗都是很伟大的,主要区别是:

81、思想情调、题材上的不同。

82、《出塞・其一》

83、人物评价  《河岳英灵集》:评事性拓落,不拘小节,耻预常科,隐迹博徒,才名自远。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故朝野通赏其文。至如《燕歌行》等篇,甚有奇句。且余所最深爱者:“未知肝胆向谁是?令人却忆平原君”。  《沧浪诗话》:高、岑之诗悲壮,读之使人感慨。

84、然而在描写边塞风光,民域风情上,岑参超过高适。诗人热情地歌颂印象中的军旅生活、边塞风物、民域风情,描写神奇瑰丽,极大地丰富拓宽了边塞诗的描写题材和内容范围,高适将自己的个人边塞见闻,观察思考和功名志向糅为一体,苍凉悲慨中带有理智的冷静,但基调是慷慨昂扬的。岑参边塞诗以瑰丽的笔调,描写带异域情调的新鲜事物或奇特风光,塑造了一个个千姿百态的艺术形象,内容丰富多彩。其诗气势宏伟、想象丰富、色彩绚丽、热情澎湃。与高适不同的是,在题材上他更多地描绘了边塞奇丽多姿的生活。他还写了边塞风俗和各民族的友好相处以及将士的思乡之情和苦乐不均,大大开拓了边塞诗的创作题材和艺术境界。

85、相比起高适诗作广阔的内容和深刻的思想,岑诗显得较为单一,他的作品缺乏高适广阔的视角和关怀黎民百姓的情怀,这与岑参出身官宦世家的背景不无关系.岑参祖上以文墨致位宰相,后虽两遭变故,家道中落,但早年孤贫并未使他接近下层人民,而往日三代为相的富贵显赫在岑参心灵深处亦难以洗刷,故岑参建功立业之心尤为强烈.因此,岑诗中常有一种昂扬的情绪

86、高适的边塞诗是以政治家的眼光来观察、分析边塞的现状,把战争和国家安危、人民的苦乐联系在一起考虑的,思想尤其深刻。在《燕歌行》一诗中,通过强烈的对比,写出了我军将士浴血奋战,保卫孤城的献身精神。更更可贵的是高适以异常冷静的头脑观察、分析边塞局势。对一些将领的能力和人品提出强烈质疑。还通过对比,表达对下层士兵的同情,揭露将士之间苦乐悬殊的不平待遇,指出这是造成边战失利的重要原因,“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就难怪使士兵们“至今犹忆李将军”。这样的描写,饱含了作者对漠视士兵生死的将军的强烈遣责。使诗的思想性更为深刻。

87、可以说,是时代造就了边塞诗这一特殊的派别,为才情横溢,立志报国的诗人提供了展示才华的舞台

88、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89、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90、唐・李白

91、《凉州词・其一》

92、《从军行・其四》

93、丰富的边塞生活经历,为高适,岑参的诗歌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人的边塞诗中也都表达出慷慨赴边,以身报国的豪迈气概:"万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高适《塞下曲》)"功名只向马上取,真是英雄大丈夫。

94、高适诗悲中有忧,悲的情感因素大于壮,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而岑参壮中有悲,壮的因素大于悲,诗歌尚巧主景,清丽俊逸。

95、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96、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的领军人物,“雄浑悲壮”是他的边塞诗的突出特点。其诗歌尚质主理,雄壮而浑厚古朴。高适少孤贫,有游侠之气,曾漫游梁宋,躬耕自给,加之本人豪爽正直的个性,故诗作反映的层面较广阔,题旨亦深刻。高适的心理结构比较粗放,性格率直,故其诗多直抒胸臆,或夹叙夹议,较少用比兴手法。

97、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98、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99、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100、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101、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102、高适是盛唐时期“边塞诗派”中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

103、岑参(715-770),荆州江陵人,早岁孤贫,博览经史。岑参为盛唐著名的边塞诗人,与高适齐名,世称“高岑”。其诗雄健奔放,想象奇特,色彩瑰丽,尤长于七言古诗。

104、唐・岑参

105、他的作品多以边塞为题材,展示了祖国边地壮丽辽阔的奇风异景,反映了疆场的生活,加强了现实性,开拓了新领域,在艺术上也有所创新,其章法多变、形象鲜明、境地开阔,以乐府歌行和雄放风格著称,他优秀的边塞诗,也反衬出盛唐诗歌所以兴盛的一个重要方面。  高适的边塞诗,一方面歌颂将士们安边卫国的英勇斗志,反映出盛唐的时代风尚,一方面也表现战士们艰苦生活,表现了他对士卒疾苦的同情,是边塞战争与生活的真实写照,闪动着现实主义的光辉。

196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