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学翻译精选好句294句
1、(1)<动词>喜爱.《师说》:“~其子,择师而教之。”
2、今义:加入。
3、今:“五·四”之前的文言文的统称
4、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风尚)
5、故木受绳则直(直:变直,形容词用作动词)
6、③古之学者:(结构助词,表示修饰或领属关系,译为“的”)
7、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
8、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状语后置介词结构“于水”,表示比较)
9、任何事情必须自己去实践,别人得到的知识不能代替自己的才能。
10、④形容词作名词
11、⑦数词作形容词
12、②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名词,擅长某种技术的人或者是乐师)
13、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14、③吾师道也:(名词做动词,学习)
15、非利足也利足:脚走得快
16、而闻者彰彰:明显,清楚。
17、博学 古义:广博地学习,广泛地学习。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18、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
19、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20、(1)金就砺则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21、(7)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连词,表转折关系,却)
22、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动词,流传)
23、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形容词,糊涂)
24、文言实词兴文言翻译xīng起;兴起。《劝学》:“积土成山,风雨~焉。”
25、⒊吾从而师之
26、参古义:检验。例: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7、(5)<动词>排解;化解。《师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28、(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代词代青)
29、(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递进关系,并且)
30、(4)<助>用在句中主语的后面,表示停顿、判断,无实义。《师说》:“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31、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名词作动词,从师)
32、也)<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33、今义:读书用功或对某事肯动脑筋。
34、我曾经整天地冥思苦想,却不如学习片刻有收获;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远方,却不如登上高处能看得更远。登上高处招手,胳臂并未加长,可是远处的人也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唤,声音并未加强,可是听的人却很清楚。驾车骑马的人,并非腿脚特别强健,却能到达千里之外。乘坐船艇的人,并非都会游泳,却能横渡江河。君子的先天资质与一般人差异不大,可是聪明能干,这是因为善于凭借和利用客观事物啊。
35、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輮”通“煣”,用火烘木使弯曲)
36、劝学拼音版注音:
37、其曲中规(曲:形作名,曲度,弧度)
38、(2)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假装)
39、⒏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0、望,译为远望,远看,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41、(4)注释或解释经义的文字。《师说》:“六艺经~皆通习之。”
42、古:不论;不分
43、圣,愚,形容词作名词,圣:圣人,愚,笨拙的人
44、(1)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口技》)停止
45、①孰能无惑:(没有)
46、wànshìxūjǐyùn,tādéfēiwǒxián。
47、④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人称代词,他们的)
48、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49、劝学翻译:
50、今义:赠送,给予
51、輮使之然也【省略句:輮(之)使之然也】
52、今:没有
53、⑼蟹六跪而二螯(连词,表并列)
54、①择师而教之:(代词,指代人)
55、⑧古之圣人:(的)
56、(3)乃自强步,日三四里(《触龙说赵太后》)勉强
57、人非生而知之者。
58、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59、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60、表陈述或解释。《劝学》:“君子生非异~,善假于物~。”
61、吾师道也:
62、疾古义:疾劲,强,大,这里指声音宏大。例:声非加疾也
63、(7)<助>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一般不必译出。《师说》:“师道~不传也久矣。”
64、①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动词,传授)
65、(1)风雨兴焉(兼词,“于之”,意为在这里)
66、(2)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并列关系,而且)
67、(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劝学》)横渡
68、③六艺经传:(名词,传文)
69、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70、②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指示代词,那(些))
71、古:一般人,普通人
72、(4)而见者远(表转折)
73、小学而大遗:
74、今义:坏人的党羽、帮凶。
75、今:初级正规教育学校。
76、积善成德(善:形作名,善行)
77、今:看着文字发出声音,读dú
78、輮使之然也(輮:动词做名词,使弯曲的作法)
79、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80、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更,再。暴,同“曝”,晒干。)
81、(7)<副>恐怕;大概。表示推测、估计。《师说》:“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皆出于此乎?”
82、耻,意动用法:以……为耻
83、金石可镂(被动句)
84、(3)终日而思矣(表修饰)
85、⑥形容词作使动
86、青春年少时期就应趁早努力,一个人难道能够永远都是“少年”吗?
87、(2)善假于物也(介词,不译。引进作用)
88、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名词用作动词,游水)
89、②其皆出于此乎?(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在)
90、古:秦汉的散文
91、⑤形容词用作动词
92、所字结构
93、(2)圣心备焉(语气词)
94、③吾师道也:(名词,道理)
95、不耻相师
96、致古义:达到(而致千里)
97、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9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99、用心古义:因为用心。例如:用心一也。
100、②<名>类。《师说》:“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
101、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102、古:用来……的
103、师,名词活用作动词:学习
104、⒋无贵无贱
105、词类活用
106、(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木兰诗》)有余
107、(3)取之于蓝(从)
108、文言实词
109、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110、今: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
111、今义:知识、学识的渊博。
112、(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强)
113、②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无论)
114、(5)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于之地六百里(《屈原列传》)断绝关系
115、②郯子之徒:(代词,这)
116、(1)善假于物也(借助)
117、(1)不如须臾之所学也(音节助词)
118、⑥则耻师:(动词拜师)
119、今义:疾病
120、今义:与“真”相对。
12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22、(4)<代>谁;哪个。《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能无惑-”
123、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124、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利: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125、⑥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人称代词,他们的)
126、②<名>年轻人;青年。《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
127、乎)<介>相当于“于”
128、表修饰关系。《劝学》:“吾尝终日~思矣。”
129、就,译为接近,靠近,趋向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130、每天三更半夜到鸡啼叫的时候,是男孩子们读书的最好时间。少年时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学习,到老的时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时为什么不知道要勤奋学习
131、⑨师道之不复:(主谓间,无义)
132、介词结构后置
133、只有击打石头,才会有火花;如果不击打,连一点儿烟也不冒出。
134、文言虚词
135、(2)非利足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走得快)
136、④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构助词,用在定语和名词性的中心语之间,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不是“取消句子独立性”。因为“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是用在主谓之间的,即“之”后必是动词;而两个“所存”是“所词短语”,“所词短语”都是名词性的。)
137、④师不必贤于弟子:(介词,表示比较,比)
13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39、宾语前置
140、⒎圣人无常师
141、①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助词,表推测,吧)
142、⑤不拘于时:(介词,表示被动,受,被)
143、(8)锲而不舍(表假设,如果)
144、今: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145、学于余。
146、⒍句读之不知
147、古:求学的人
148、(3)以为妙绝(《口技》)极了
149、(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强壮
150、下,名词活用作动词:不如
151、今:表目的或结果,是连词
152、⑦其可怪也欤:(语气副词,表揣测)
153、小、大,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大的方面
154、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155、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判断句,“……者,……也”表判断)
156、②名词作动词
157、重点背诵句
158、qīngchūnxūzǎowéi,qǐnéngchángshàonián。
159、绳古义:墨线。例:木受绳则直
160、颜真卿(唐)
161、不如登高之博见也博见:看见的范围广,见得广
162、②生乎吾前:(介词,表时间,在)
163、无以至千里(固定句式,“无以……”意为“没有用来……的办法”)
164、一、劝学中的实词:
165、师不必贤于弟子。
166、寄托古义:这里指藏身(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
167、③固先乎吾:(介词,表比较,比)
168、(1)<代>第三人称代词相当于“他们的”。《师说》“郯子之徒,~贤为及孔子。”
16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17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
171、文言实词就文言翻译jiù接近;靠近;趋向。《劝学》:“木受绳则直,金~砺则利。”
172、颜真卿出生于琅玡临沂,字清臣,号应方,小名羡门子,唐代有名的书法家,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合称为“楷书四大家”,与柳公权并称为“颜筋柳骨”。
173、吾未见其明也:
174、张咏劝学翻译
175、今义:跪下
176、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77、表示递进关系。《劝学》:“君子愽学~日参省乎已。”
178、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
179、(1)<动词>赠送;送给。《师说》:“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之。”
180、古:不一定
181、rénxuéshǐzhīdào,bùxuéfēizìrán。
18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定语后置)
183、(2)不复挺者(……的原因)
184、⒈古之学者必有师
185、(3)<形>年纪大;辈分高。《师说》:“是故无贵无贱,无~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186、用心一也(一:数词用作形容词,专一)
187、文言实词长文言翻译cháng长,与“短”相对。《劝学》:“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而)<连词>
188、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检验,检查
189、(8)<连>表示转折,相当于“却”、“可是”。《师说》:“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耻师焉。”
190、(1)假舟楫者(代词,指……的人)
19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192、⑤吾从而师之:(意动用法,以……为师)
193、(1)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
19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195、⒑今之众人
196、(5)锲而舍之(表假设或承接)
197、兴,译为兴起,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98、声非加疾也疾:声音宏大
199、(2)<助>语气助词,用于句中。
200、⑤圣人之所以为圣……其皆出于此乎:(语气副词,表猜测,大概)
201、耻学于师。
202、金 古义:金属制的刀剑。例:金就砺则利。
203、⒌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204、吾从而师之:
205、(3)<介>介绍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可译为“对”、“向”等。《师说》:“~其身也,则耻师焉。”
206、假 古义:凭借,借助。例:假舆马者。
207、古:小的方面学习了
208、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道理)
209、今:大多数人
210、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11、三、作者出处
212、跪古义:腿脚。例:蟹六跪而二螯
213、⒐年十七,好古文
214、古:句子中间需要停顿的地方,读dòu
215、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16、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通“智”智慧)
217、今:道理
218、(3)<动词>传授;教授。《师说》:“师者,所以~道受业解惑也。”
219、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冰是水凝结而成的,却比水还要寒冷。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用煣的工艺把它制成车轮,那么木材的弯度就合乎圆的标准了。即使又被风吹日晒而干枯了,木材也不会再挺直,是因为经过加工使它成为这样的。
220、⒒小学而大遗
221、张咏在成都,闻准入相,谓其僚属曰:“寇公奇材,惜学术不足尔。”及准出陕,咏适自成都罢还,准严供帐,大为具待。咏将去,准送之郊,问曰:“何以教准?”咏徐曰:“《霍光传》不可不读也。”准莫喻其意,归取其传读之,至“不学无术”,笑曰:“此张公谓我矣!” ——《宋史·寇准传》
222、③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人称代词,他们)
223、特殊句式
224、吾尝跂而望矣跂:踮起脚后跟
225、jīshínǎiyǒuhuǒ,bùjīyuánwúyān。
226、②<动>放弃;舍弃。《师说》:“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227、人也是这样,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掌握知识;如果不学习,知识不会从天上掉下来。
228、今:平常的
229、(9)<副>全部;普遍。《师说》:“六艺经传皆~习之。”
230、(1)<介>相当于“于”。⒈介绍处所、方向、时间。译为“在”、“由”等。《师说》:“生~吾前。”
23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232、⑤句读之不知:(宾语前置标志)
233、文言实词望文言翻译wàng远望;远看。《劝学》:“吾尝跂而~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234、今义:金子,黄金。
235、(4)<名>启发;事理。《师说》:“闻~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236、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37、惑,形容词作名词:疑惑的问题、糊涂的问题
238、古今异义
239、明,形容词作名词,高明。
240、一、译文
241、⑦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老师)(者也判断句)
242、④道相似也:(名词,道德学问)
243、用心一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44、张咏在成都的时候,听到寇准当了宰相,便对他下边的官员说:“寇准虽然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材,但可惜在学问上还有欠缺。”后来寇准罢相,出知陕州,适逢张咏从此路过,受到寇准的盛情招待。当张咏将要离开时,寇准亲自送张到郊外,问道:“您有什么临别赠言呢?”张咏慢慢地说:“《霍光传》不可不读啊。”寇准听了,一时没有弄清张咏的用意;回家后取出《汉书·霍光传》来读,读到“不学无术”的话时,才恍然大悟地笑着说:“这就是张咏对我的规劝啊!”
245、君子说:学习决不可以停止。染料靛青是从蓝草中提炼取得的,但比蓝草更青;冰是水所结成,可是比水更寒冷。木材本是笔直而符合墨线要求的,但用火熏烤把木材制作成车轮,它的曲度就符合了圆规的要求;即使把它晒干也不再重新挺直,这是火的熏烤使它变成这样的。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金属放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锋利;君子广泛地学习,每天对自己进行检查反省,就明白事理,行为也不会有过错了。
246、(2)君有疾在腠理(疾病)
247、(3)<代>放在动词或动短语前,组成名文言翻译短语。表示“……的地方”、“……的人”、“……的事物”等。《师说》:“道之~存,师之~存也。”
248、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名词,疑难问题)
249、(3)<动词>恢复;还原。《师说》:“师道之不~,可知矣。”
250、生非异(生,通“性”,资质、天赋)
251、③于其身也:(介词,表示对象,对,对于)
252、(2)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次绝境(《桃花源记》)与世隔绝
253、不拘于时
254、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判断句,“……也”表判断)
255、(6)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表承接)
25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名作状,每天)
257、积土成为高山,风雨就从山里兴起;积水成为深渊,蛟龙就在渊中生长;积累善行养成美德,人就能情操高尚,智慧日增,也就具备了圣人的思想品质。所以不一步一步踏实地走,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成为江海。骏马跳一下,未必能超过十步远;劣马拉车走上十天,也能走得很遥远,它的成功是因为不停地前进。雕刻一下就丢下,即使是朽木也刻不断;不停地雕刻下去,即便是金属石块也能刻成艺术品。蚯蚓并无锋利的爪牙和强壮的筋骨,却能上吃地面的尘土,下饮地底的泉水,这是它用心专一的结果。螃蟹有六条腿和两只大螯,但如果不依靠蛇和黄鳝的洞穴竟然无处可以寄居存身,这是因为它用心浮躁不专的缘故
258、古:永久的;固定的
259、长,与短相对,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
260、⑧动词作名词
261、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己。”
26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高:形作名,高处)
263、表语气停顿。《师说》:“师道之不传~久矣,欲人之无惑~难矣。”
264、輮以为轮【省略句:輮(之)以(之)为轮】
265、一词多义
266、爪牙 古义:爪子和牙齿。例:蚓无爪牙之利。
267、古:跟随并且
268、今义:绳子,绳索。
269、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代词,翻译为“这些”)
270、今义:大致指心灵、精神的某种依靠
271、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272、二、原文
273、(1)<助>定语后置的标志。《劝学》:“蚓无爪牙~利。”[1]
274、①耻学于师:(介词,表示处所、方向,从、向)
275、则耻师焉:
276、⑦士大夫之族:(这些人)
277、①古之学者必有师:(名词,老师)
278、今:用不着、不需要
279、师,名词作动词,从师。
280、善假于物也(状语后置)
281、③动词的使动用法
282、师。名词作动词,拜师
283、上食埃土,下饮黄泉(上、下:名作状,向上、向下)
284、①名词做状语
285、古:风气
286、(1)寒于水(比)
287、⑥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助词,在动词、形容词或表示时间的词后,凑足音节,无意义)
288、学不可以已(省略句)
289、(1)<介>介绍比较的对象,可译为“比”。《劝学》:“冰,水为之,而寒~水。”
290、(3)以是人多以书假余(借)
291、①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人称代词,他)
292、⑩吾从而师之:(代词,他)
293、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弯曲)
294、所以木材用墨线量过再经辅具加工就能取直,刀剑在磨刀石上磨过就能变得锋利,君子广博地学习并且每天检验反省自己,那么他就会智慧明达而且行为没有过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