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烛之武退秦师朗读精选好句51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疑问语气读升调,感叹语气读降调。

2、xiān

3、但是晋、秦结盟,让秦国在郑国驻军,秦穆公因此退兵,晋文公也只得撤退,一场战争被瓦解了。

4、luàn

5、之武退秦师原文读音是zhúzhīwǔtuìqínshīyuánwén。

6、jiāng

7、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8、zhuàng

9、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楼放下去,见到秦穆公,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然而越过别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乏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而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在那里筑城防御,这是您所知道的。晋国,怎么会有满足的时候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它到哪里去夺取土地?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还是多多考虑这件事!”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秦伯就回国了。

10、烛[zhú]汉字

11、dōng

12、jiāo

13、烛,zhu,从火从蜀。蜀为葵虫。古时火炬多以苇麻做芯,外用布包裹,其样子像葵虫。

14、wǎng

15、烛zhú形声字。繁体字从火,从蜀,蜀亦声。“蜀”指“有孔眼的网罩”。“火”指“火苗”。“火”与“蜀”联合起来表示“带网格灯罩的火苗”。本义:带网格灯罩的蜡烛。

16、zhāo

17、huán

18、关于语气、语调。古汉语中的语气同现代汉语一样,有陈述语气、疑问语气、祈使语气、感叹语气,应读出句子的特有语气。

19、《烛之武退秦师》朗读指导豪迈奔放时,语速要相对快一些;如内容是痛苦、悲伤、低沉、抒情的时候,语速要相对慢一些。关于重音。朗读时,句子中的某些词语需要重读,比如句子中作谓语的动词要重读。

20、烛之武说退秦师包括四个层次:一是烛之武站在泰国的立场上说话,引起对方好感。二是说明亡郑对晋有利于无害。三是陈述保郑对秦有利。四是揭示晋的贪得无厌。

21、míng

22、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23、《烛之武退秦师》是春秋时期文学家、史学家左丘明创作的一篇散文。记载的是秦晋两国联合攻打郑国之前开展的一场外交斗争,烛之武凭借一己之力,对时局洞若观火,辩才过人,使郑国免于灭亡,其临危不惧、救国于危难的精神以及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才能,显示出了主人公烛之武的大智大勇,为人赞叹。全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

24、xíng

25、例如“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中重读的词语为“军”;表示性状和程度的状语常常也要重读,如“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太后盛气而揖之”中重读的词语应为“面”“盛气”;表示性状强调的定语要重读,如“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中重读的词语应为“亿丈”“不测”;表示结果或过程的补语要重读,如“却匈奴七百余里”“非抗于九国之师”,其中“七百余里”“九国之师”应重读;疑问代词、指示代词常常需要重读,如“当此之时……”“此四君者”中“此”要重读。除以上五种外,句子中某些重要突出或强调的词语常常也需要重读,这是因不同的语境而定的,故放在具体篇目中指导。

26、fēng

27、(选自《左传》)

28、zhěng

29、yáng

30、yòng

31、yuǎn

32、cháng

33、gōng

34、chén

35、晋国大夫子犯请求出兵攻击秦军。晋文公说:“不行!如不是秦国国君的力量,就没有我的今天。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混乱相攻取代联合一致,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36、镇静不是故作深沉,而是内心的宁静镇静不是呆滞,而是一种大智慧,一双能带人飞出绝望,飞往成功的羽翼.

37、néng

38、国家危在旦夕,烛之武挺身而出,用镇静和睿智智退秦师,维护了国家的利益.由此可见:镇静是成功的必备品质.心定何惧烈火焚?生活中的挫折如影随形,好似天上的明月,由纤弱而圆满,由圆满而亏残,岁岁如斯.面对大起大落,我们应该“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39、jiàn

40、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41、qǐng

42、zhèng

43、líng

44、wáng

45、cóng

46、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47、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48、zhuì

49、méng

50、páng

51、《烛之武退秦师》载于《左传·僖公三十年》,题目为后人所加。内容讲述公元前630年,秦、晋借口郑国曾对晋文公无礼且与楚国亲近,而合攻郑国,在自己的国家(郑国)危难面前,烛之武前往敌国交涉,于强秦面前,其不卑不亢,能言善辩,终于使秦国从郑国退兵。《烛之武退秦师》是记述行人辞令的散文。该文形象鲜明,语言优美,层次分明、组织严密,说理透彻、逻辑有力,是《左传》乃至中国文学史一篇优秀范文。

197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