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预测地震精选好句43句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其实这类似于很多人信信星座、中医、风水,相信能预测地震也不是什么大惊小怪的。有这样的民众基础,就有妖言惑众的民科。很多类似的民科,还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四色问题,还证明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是错误的。

2、但是,人类会不断取得进步,不断取得更大程度上的主动。

3、在地震发生之前的一个很短的时间内,通过技术手段检测到地震波,然后发出预警信号,避免地震对于人们产生严重的伤害。

4、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地震真的可以被预测吗?

5、而这个样本的获取,在有生之年都非常困难。  由于地震预测作为一个世界性科学难题,全世界都在努力研究地震预测,探索地震预测的有效途径,但就现在来说,不管国内还是国际上,还很难完全准确地预报地震。一次真正的有社会显示度的预报意见必须给出未来地震时间、地点和震级,即时空强三要素,一种实用的预报方法必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6、这就是地震预测研究所以进展缓慢的真实原因。  地震预测研究有3种不同的思路:  ①地震地质。地震发生在地壳中上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地质过程。研究已发生的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特点,应有助于今后判定何处具备发生大地震的地质背景。但有些地震发生前,地质构造往往不甚明朗,震后才发现有某个断层,认为与地震有关。

7、地震来前有些动物会有异常表现,例如:老鼠会疯了似的满街乱跑;蜻蜓会一群群的飞到其它地方去;鱼儿会浮到水面上打旋儿;特别是蜜蜂,它会抛离巢跑出来到处蜇人等等。

8、根据所认识的地震发生规律,用科学方法对未来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和强度作预先的估计。地震预报则是在具备一定可靠程度的前提下将地震预测的意见向公众宣布。有实用价值的地震预报必须同时报出时间、地点和强度。科学的地震预测是将来实现地震预报的基础。  地震预测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开展的探索性研究项目,特别是中、短期或临震前的预测尚处于探索阶段,远远没有到可以实用的程度。

9、地震来临之前人们可以看见天空发光的现象,并且颜色各异,有红、黄、蓝、白、紫等,这就是地光,震前地光现象是非常突出的。汶川地震来临时天空上就出现了地光,但大家都没在意只当是好看的景象后来就真的地震发生了。

10、人要在每秒20次以上的声波才能感觉到,而动物则不然。那些感觉十分灵敏的动物,在感触到这种声波时,便会惊恐万状,以致出现冬蛇出洞,鱼跃水面,猪牛跳圈,狗哭狼吼等异常现象。动物异常的种类很多,有大牲畜、家禽、穴居动物、冬眠动物、鱼类等等。动物反常的情形,人们也有几句顺口溜总结得好:  震前动物有预兆,群测群防很重要。

11、牛羊骡马不进厩,猪不吃食狗乱咬。  鸭不下水岸上闹,鸡飞上树高声叫。  冰天雪地蛇出洞,大鼠叼着小鼠跑。  兔子竖耳蹦又撞,鱼跃水面惶惶跳。  蜜蜂群迁闹轰轰,鸽子惊飞不回巢。  家家户户都观察,发现异常快报告。  除此之外,有些植物在震前也有异常反应,如不适季节的发芽、开花、结果或大面积枯萎与异常繁茂等。

12、日本内阁专家组公布对日本太平洋沿岸发生特大地震的预测,预计千岛海沟附近可能发生最大9.3级地震,日本海沟附近可能发生最大9.1级地震。届时北海道岩手县等地区或出现近30米高的海啸。

13、人们所能做的是在地面上观测某些物理量,这种观测通常是不完全的和不完善的。在当代科学技术条件下,人们还不能深入地球内部直接或间接观测深层介质的物理状态,因为测量过程本身就将打破原有的状态。而所能观测的物理量异常变化是否与地震的发生真正相关还不能确知。

14、地震难以预测!地震会引地下和地上各种物理及化学变化,给人们提供信息,只要人们认真观测并掌握地震前兆的规律,地震预报总有一天会实现。在地震预报方面,我国地震工作者已经取得可喜的成绩。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地震时,我国做出了成功的预报,这是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成功的地震预报。在其后又成功地预报了1976年5月29日云南龙陵7.3级地震和1976年8月16日、8月29日在四川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两次7.2级地震。最近十几年又有几次较好的地震预报。成功的地震预报不但极大地减轻人员伤亡,而且具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这些震例说明地震是有前兆的,是可以预测、可以预防的。在震前的一段时间内,震区附近总会出现一些异常变化。如地下水的变化,突然升、降或变味、发浑、发响、冒泡。气象的变化,如天气骤冷、骤热,出现大旱、大涝,电磁场的变化、临震前动物、植物的异常反应等等。根据这些反应进行综合研究,再加上专业部门从地震机制,地震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生物变化、天体影响及气象异常等方面利用仪器观测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可以对发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进行预报。如海城1975年的7.3级地震的成功预报,就是一例。但是,由于地震成因的复杂性和发震的突然性,以及人们现时的科学水平有限,直到目前地震预报还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在世界上尚无一个可靠途径和手段能准确的预报所有破坏性地震。为此各国地震工作者和专家都在努力探索。但是,地震预报是当代科学难题之一,地震预报远没有过关,还停留在半经验半理论阶段,全球每年在陆地上发生的几次七级以上地震及我国近些年发生的一些中强地震、特别是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都未能作短临预报。这些地震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灾难。因此,地震预报需要全世界科学家的共同合作,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需要地震工作者几代人的艰苦奋斗才有可能最终在理论上攻克。望采纳

15、以上3种思路都有片面性,都不能独立地解决地震预测问题。实际采取的是综合的办法,把3种不同思路所得放在一起对比参照,力求对未来的地震活动作出估计。  地震预测是世界难题,第一,地球的不可入性。大家知道上天容易入地难,我们对地下发生的变化,只能通过地表的观测来推测;第二,地震孕律的复杂性。

16、如今,中国,墨西哥以及日本等国家已经建成了地震预警系统。

17、发生大的地震前几天或者几小时前一般都会有很多小地震,而且非常频繁,这种地震我们称之为前震。

18、人类的现代科学技术还没有发展到能够预测地震的水平

19、也就是从科学的角度,地震是不能预测的。

20、地震不能被预测,但是可以预警。

21、一些学者对实现地震预报抱有怀疑,对于用行政手段组织地震预测持保留态度。  地震预测的科学前提是认识地震孕育和发生的物理过程,包括地球介质物理、力学性质的异常变化。但是人类对地震成因和地震发生的规律还知之甚少,主要是因为地震是宏观自然界中大规模的深层的变动过程,不同于实验室中单纯的可控条件下进行的样品试验,其影响因素过于复杂,还可能有人类未知的因素存在。

22、伴随地震而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振动、电、磁、气象、水氡含量异常等),往往能使一些动物的某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发生异常反应。如一个地区的重力发生变异,某些动物可能能过它的平衡器官感觉到;一种振动异常,某些动物的听觉器官也许能够察觉出来。地震前地下岩层早已在逐日缓慢活动,呈现出蠕动状态,而断层面之间又具有强大的磨擦力,于是有人认为在磨擦的断层面上会产生一种每秒钟仅几次至十多次、低于人的听觉所能感觉到的低频声波。

23、地震本质上是不可预测的,不仅现在没法预测,将来也没法预测。会议认为,地球处于自组织的临界状态,任何微小的地震都有可能演变成大地震。这种演变是高度敏感、非线性的,其初始条件不明,很难预测。

24、实际上,很多的事情在科学技术水平没有达到现代的水平的时候,也和地震一样是不可测的,是束手无策的。

25、但为什么民间总说地震前有各种征兆呢?

26、今天,“网传日本大地震预言”成为热搜。

27、很多人对9级,30米高海啸可能没有概念。

28、通过专家多年的研究,现在逐渐认识到地震孕育、发生、发展的过程十分复杂,在不同的地理构造环境、不同的时间阶段,不同震级的地震都显示出相当复杂的孕律过程;第三,地震发生的小概率性。大家可能都感觉到,全球每年都有地震发生,有些还是比较大的地震。但是对于一个地区来说,地震发生的重复性时间是很长的,几十年、几百年、上千年,而进行科学研究的话,都有统计样本。

29、各方说法不一,认为不可以被预测的一方的共识是:

30、按照9.1级算,相当于海原大地震的18倍。危险程度可想而知。

31、世纪80年代,日本率先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实用性的地震预警系统。

32、动物对于地震更为敏感,许多动物的某些器官感觉特别灵敏,它能比人类提前知道一些灾害事件的发生,例如海洋中水母能预报风暴,老鼠能事先躲避矿井崩塌或有害气体等等。至于在视觉、听觉、触觉、振动觉,平衡觉器官中,哪些起了主要作用,哪些又起了辅助判断作用,对不同的动物可能有所不同。

33、简单对比一下,1920年12月6日海原大地震(现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强度里氏8.5级,震中烈度12度,震源深17千米,接近三十万人死亡(28.8万),要知道,当时全中国人口约四亿五千万,震区位于西北内陆的宁夏,远远不算人口稠密。

34、每增加0.1级,强度会增大3倍。

35、由于地震来时伴有磁波,因此一些植物也会受此影响,比如说含羞草:在强烈地震发生的几小时前,它的叶子会突然萎缩,然后枯萎。还有,在正常情况下,害羞草的叶子都是白天张开,晚上闭合,如何发生白天闭合,晚上张开,这就说明地震随后就来。

36、年11月,“地震预测框架评估”国际会议在伦敦召开。与会者达成一个共识:

37、③地震前兆。地震是地球介质的破裂,故认定地震应属于物理过程。观测地球物理场各种参量以及地下水等异常变化,可能找到有用的地震前兆。前兆研究中的最大困难是,观测中常遇到各种天然的和人为的干扰,而所谓的前兆与地震的对应往往也是经验性的。尚未找到一种普遍适用的可靠的前兆。

38、首先地震预测是相对比较困难,目前的技术还不能准确地预测地震,但是有一些前兆是可以预警的:

39、②地震统计。对过去已发生的地震,运用数理统计方法,从中发现地震发生的规律,特别是时间序列的规律,根据过去以推测未来。此法把地震问题归结为数学问题。因需要对大量地震资料作统计,研究的区域往往过大,所以判定地震的地点有困难,而且外推常常不准确。

40、地震来之前,也会发生反常的大气物理现象。或是暴风或是大雪或是怪风或是大涝,有时候也会是骤然增温诸如此类的大气反常变化等等。

41、当前的科技水平尚无法预测地震的到来,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地震也是无法预测的。所谓成功预测地震的例子,基本都是巧合。对于地震,更应该做的是提高建筑抗震等级、做好防御,而不是预测地震。地震前自然界出现的可能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的地震前兆,大体有两类:微观前兆:例如,地面的变形,地球的磁场、重力场的变化,地下水化学成分的变化,小地震的活动等。宏观前兆:大多在临近地震发生时出现。如井水的升降、变浑,动物行为反常,地声、地光等。扩展资料地震虽然不能提前预测,但地震是可以预警的。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就在于可以探测到地震发生最初时发射出来的无破坏性的地震波(纵波即P-波,primarywave),而破坏性的地震波(横波即S-波,secondarywave)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则会延后10~30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地震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P-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震中位,于是预警系统抢先在横波(S-波)到达地面前10~30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并且,由于电磁波比地震波传播得更快,预警也可能赶在P波之前到达。一个完整的地震预警系统至少应该包括实时地震定位、实时震级计算、预警目标区烈度估计以及预警信息发布等几个重要功能模块。而“定位算法”与“实时震级计算”则是整个预警系统中最重要、最关键、也是决定地震预警成败的两个主要功能模块。当地震发生后,离震中最近的几个预警台站会陆续接收到地震信号,触发地震参数快速判测系统;在收到信号的几秒至十几秒内,快速判测系统将估算出地震的发震时刻,发震位置,震源的类型和震级的大小;然后利用这些参数模拟出相关区域内地面运动的强烈程度。根据模拟的结果,抢在相应地震波以前,向不同地区发出相应的预警信息。

42、具体来说是这样:

43、地震来临前多有地声从地面传来。地震前几天或前几小时甚至前几分钟往往有声音从地底下传来,如果传来的声音越大,越响,音调越沉闷就说明地震越大,反之则越小。

199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