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管理优选54句
1、“管理者”是做这项工作的负责人,这艺术的表演者。
2、具体计划―是指具有明确目标的计划(不存在模棱两可)。
3、当规模的扩大导致管理工作量超出了一个人所能承担的范围时,为了保证组织的正常运转,管理者就必须委托他人来分担自己的一部分管理工作,这使管理层次增加到两个层次。
4、目标管理的定义―目标管理是一种程序过程。它使组织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商定组织的共同目标,并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把这些目标作为经营评估和奖励每个部门和个人贡献的标准。
5、霍桑试验——是指梅奥领导的于1924一1932年在芝加哥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的试验。
6、职能部门化——是一种传统而基本的组织形式。职能部门化就是按照生产、财务、管理、营销、人事、研发等基本活动相似或技能相似的要求,分类设立专门的管理部门。
7、从一定意义上来讲,管理层次是一种不得已的产物,其存在本身带有一定的副作用。首先,层次多意味着费用也多。层次的增加势必要配备更多的管理者,管理者又需要一定的设施和设备的支持,而管理人员的增加又加大了协调和控制的工作量,所有这些都意味着费用的不断增加。
8、计划——是根据组织内外部的实际情况,权衡客观的需要和主观的可能,通过科学的预测,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组织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以及实现目标的途径。
9、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当组织规模相当有限时,一个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位作业人员的活动,这时组织就只存在一个管理层次。
10、滚动计划法——是一种定期修订未来计划的方法。
11、确定型决策——是指决策面对的问题的相关因素是确定的,从而建立的决策模型中的各种参数是确定的。
12、成本领先战略―企业强调以低成本为客户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故又称为低成本战略。
13、管理职能:是指管理应该包括的工作内容,认为管理有5个职能,即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结合中国管理实际,管理职能可划分为7种,即计划、组织、人事、领导、控制、协调和创新。
14、社会责任——企业不仅承担法律上和经济上的义务;还应承担“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后者就是企业应尽的'社会责任。
15、业务决策——又称日常管理决策,是日常工作中为提高生产效率、工作效率而作出的决策。
16、计划:就是通过调查研究,预见将来,制定出组织的目标和计划,统一组织和指导组织内部各单位,各类人员的活动,以实现组织的宗旨。
17、战术决策——又称管理决策,或策略决策,是属于战略决策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决策。
18、一般来说,传统的企业结构倾向于高耸型,偏重于控制和效率,比较僵硬。扁平型结构则被认为比较灵活,容易适应环境,组织成员的参与程度也相对比较高。所以,企业组织结构出现了一种由高耸向扁平演化的趋势。
19、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协调以人为中心的组织资源与职能活动,以有效实现目标的社会活动
20、显然,当组织规模一定时,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之间存在着-种反比例的关系。管理幅度越大,管理层次就越少;反之,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就越多。这两种情况相应地对应着两种类型的组织结构形态,前者称为扁平型结构,后者则称为高耸型结构。
21、全球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与世界其他领域之间的关系程度。
22、所谓管理层次,就是在职权等级链上所设置的管理职位的级数。当组织规模相当有限时,一个管理者可以直接管理每一位作业人员的管理层次活动,这时组织就只存在一个管理层次。
23、风险型决策——也称随机决策,决策者不知道那种自然状态会发生,但能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以及每种自然状态发生的概率。
24、管理学是研究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25、当生产力十分低下,社会分工极其简单的时候,基本的生产劳动是个体的,计划、组织、实施、执行直至成果的享受,可能都是一个人。所谓的管理者也就是劳动者自己。随着生产力管理层次图的进一步发展,人们的活动也复杂起来。
26、特色优势战略―又称为差异化战略,企业力求在行业内独树一帜,使产品或服务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
27、战略决策——是指组织为了长期的发展,制定出目标和方针,以及为达到发展目标而采取的重大措施所做出的决策。
28、管理环境是指对组织绩效起着潜在影响的外部机构或力量。环境是复杂的,不确定的和变化的
29、目标集聚战略―又称为集中战略或重点市场战略,即选择一种或一组细分市场,量体裁衣为这个细分市场服务而不是为其他细分市场服务。
30、伦理道德——评价人类行为善恶的社会价值形态,在日常生活中具体表现为一定的行为规范和准则。
31、决策与计划决策——是指管理者识别问题并解决问题以及利用机会的过程。
32、“管理”是一项工作、一门艺术。
33、全球化管理——管理者需要在不同地区、不同地区和不同文化情况下进行管理工作。
34、战略性计划―是指应用于整体组织的,为组织未来较长时期(通常为五年以上)设立总体目标,寻求组织在行业环境中的地位的计划。
35、领导:领导是一个人向其他人施加影响的过程,以实现组织预定宗旨和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或行为。
36、管理——是指组织为了达到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通过各项职能活动,合理分配、协调相关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扩展资料
37、核心资源——是指有价值的、稀缺的、不能被完全模仿和不能被完全替代的资源,是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源泉。
38、随着组织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受托者又不得不进而委托其他的人来分担自己的工作,依此类推,而形成了组织的等级制或层次性管理结构。
39、核心能力——是组织内的集体知识和集体学习,尤其是协调不同生产技术和整合多种多样技术流的能力。
40、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
41、一开始,管理者与被管理者关系比较简单,管理者领导较多的人尚能有效实现目标。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以及经济的增长,组织规模越来越大,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随之复杂化。为处理这些错综复杂的关系,管理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对于一个主管者来讲,其能力精力和时间都是有限度的,例如现代心理学研究定量地证明: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时思考两个以上问题时,思维效率将大大降低。因此,主管者要有效地领导下属,就必须考虑究竟能直接有效管辖多少下属的问题,即管理宽度问题。
42、管理是一种实践,基本质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其验证不在于逻辑,而在于成果;其唯一就是成就。管理是一种奇特的现象。它投入巨大极有影响力并明显的缺乏共同的意义。管理就是不断改进工作。
43、不确定型决策——是指在不稳定条件下进行的决策,决策者可能不知道有多少种自然状态,也不知道概率。
44、管理层次是组织的最高主管到作业人员之间所设置的管理职位层级数。
45、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是指具有持续不断学习、适应和变革能力的组织。
46、劳动的方式逐渐由个体向群体发展,一项工作往往需要有几个人一起做,有分工协作,这就出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出现了管理者与被管理者。
47、系统管理理论:系统管理理论是指运用系统理论中的范畴、原理,对组织中的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特别是组织结构和模式进行分析的理论。
48、网络图——是网络计划技术的基础。任何一项任务都可分解成许多工作,根据这些工作在时间上的关系,用箭头表示它们的先后顺序,画出一个由各项工作相互联系、并注明所需时间的箭线图,这个箭线图就是网络图。
49、战术性计划―是指规定总体目标如何实现的细节的计划,其需要解决的是组织的具体部门或职能在未来较短时期内的行动方案。
50、指导性计划―是指规定某些一般的方针和行动原则,给予行动者较人自由处置权,指出重点,但不把行动者限定在具体的目标上或特定的行动方案上的计划。
51、此外,众多的部门和层次也使得计划和控制活动更为复杂。一个在高层显得清晰完整的计划方案会因为逐层分解而变得模糊不清失去协调。随着层次和管理者人数的增多,控制活动会更加困难,但也更为重要。
52、决策:是指组织活个人为了实现某种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53、其次,随着管理层次的增加,沟通的难度和复杂性也将加大。一道命令在经由层次自上而下传达时,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曲解、遗漏和失真,由下往上的信息流动同样也困难,也存在扭曲和速度慢等问题。
54、岗位责任制、工作标准是规章制度的名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