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防护优选47句
1、(5)常用防护用品的种类:防护服、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手套、鞋套
2、三、进行风险评估,即对暴露的级别和暴露源的病毒载量水平进行评估和确定。
3、二、及时报告科室领导及有关负责人。
4、其基础特点为:
5、防范物理性损伤:避免针刺、锐器伤造成的血源性疾病传播,严管锐器
6、(三)加强生产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定期监测及管理工作,随时掌握危害物质浓度变化,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7、锐器伤是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最主要的方式。减少锐器伤最有效的措施是消除工作场所的锐器危害,如:消除所有不必要的注射,如用喷射注射器来替代注射或针具;推广无针系统。研究显示,使用无针系统静脉注射能将针刺伤降低78.7%;禁止将没有分离针头的注射器丢入感染性医废之中。
8、(一)加强个人防护是保障操作者职业安全健康的重要措施。个人防护用品包括用防护口罩、防毒面具、防护眼镜、手套、围裙及胶鞋等。正确使用防护用品极为重要,特别在抢修设备等操作时。对于容易经皮肤吸收的毒物,或者接触接触强酸、强碱类化学品,要注意皮肤的防护。一切防护用具,必须注重它的实际效果,使用后要加强清洗和保管。自觉养成工作后洗澡,不在生产场所进食、吸烟、喝水等良好的卫生习惯,以防误食毒物,造成中毒。
9、(3)医院提供减少刺伤的设备如放置针头、注射器的耐刺容器。
10、职业卫生标准是以保护劳动者健康为目的,对劳动条件(工作场所)的卫生要求做出的技术规定,是实施职业卫生法律、法规的技术规范,是卫生监督和管理的法定依据。
11、一、积极配合卫生部门职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第八条规定,国家实行职业卫生监督制度,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统一负责全国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职业病防治的监督管理工作。积极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监督检查是用人单位做好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关键所在。
12、(二)进入容器、设备等有限空间内作业时,必须严格按照有限空间作业有关规定操作,防止人员中毒。
13、标准预防认定所有患者的血液、体液及被血液、体液污染的物品、器械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接触这些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14、(一)在新建、扩建、改建和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等建设项目时,要依法进行建设项目职业卫生审查,把住职业病危害前期预防“关”,即职业病防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
15、四、切实做好个人防护工作
16、五、定期随访监测。
17、高风险人群如何降低职业暴露风险
18、(四)依据多种疾病关键传输路径,采取对应隔离方法,包含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飞沫隔离)。
19、(4)医院提供跟人防护设备如手套,进行静脉注射、抽血等高风险操作时尽可能戴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和体液时需戴手套。
20、个人和亲属不主动暴露信息,堵塞手机电脑的漏洞
21、(四)坚持职业卫生培训和教育,提高广大职工职业病防护知识和自觉防护意识。
22、(一)从事粉尘作业的岗位,如配料、轧片、树脂投料等,必须设置通风防尘装置,保持完好有效,降低生产性粉尘对人体的危害。
23、(二)对敞开式或密闭不良的岗位及设备,如硝基稀料及成品包装,溶剂和漆浆贮槽、调缸等采取强制性的抽、排风装置,降低作业场所的易燃,有毒气体浓度,确保操作者的安全和健康。
24、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风险控制应遵循优先等级原则,首先是消除风险,其次是工程控制、管理措施和行为控制,再次是个人防护(PPE)和接触后预防措施。
25、(二)既要预防血源性疾病传输,也要预防非血源性疾病传输。
26、一、个人防护措施1、预防职业暴露措施(1)所有可能暴露于血液感染的医务人员,每年接受减少相关知识的教育。
27、无论是国家层面还是医院层面,制定预防职业暴露的相关政策或制度,如美国在2000年11月通过了《针刺安全与预防法案》,从法律层面强制医疗机构使用安全器具;加强培训,增强职业防护意识,掌握预防职业暴露措施和暴露后应急处理方法。一项关于中国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大型调查结果显示,未接受职业暴露培训的医务人员针刺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接受职业暴露培训人员。
28、(三)涂料生产中其他生产现场,也应加强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以降低毒物浓度和防暑降温。
29、在外科手术或内镜操作时,病人的血液和体液可能溅出,需戴眼罩进行防护。
30、一、首先应立即进行局部挤压与消毒。
31、以上就是关于职业暴露后五个步骤相关介绍。对于需要经常接触到传染性患者的朋友,一定要学习这些这些职业暴露后的处理方法,对于传染性强的疾病最好做好一切预防工作,保护好自己不被感染,如果不小心被感染一定要及时到医院进行相关应急处理。
32、护理职业防护:是指在护理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护护士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
33、(三)强调双向防护,既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预防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所以,既保护了医务人员,又保护了病人。
34、(三)组织职业健康检查和建立健康监护档案:新工人上岗前职业健康检查------这种体检一方面可以及早发现是否有职业禁忌症,例如,患有哮喘的病人,不宜人事接触刺激性气体的操作;另一方面,这是一种基础健康资料,便于今后观察,做好保健工作。对从事有毒有害作业的职工,组织在岗定期体检,对查出不适于从事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应及时调离或调换工作;对查出患有职业病的职工应按国家法律法规及时处理。有毒有害作业人员健康检查资料要做到一人一档。
35、(二)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切实加强有毒有害物质的贮存、运输、使用、领取的管理工作,防止毒物的泄漏、扩散和遗失。
36、职业防护是指劳动者在进行专业劳动时的指劳动保护。主要针对职业病,为的是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治职业病,保护劳动者健康及其相关权益。是国家立法的范畴。
37、职业防护是指在工作过程中为免遭或减轻职业病危害,供接害员工使用的个体防护用品和设施。以应对职业劳动过程中的生理和心理、毒物及毒作用机理和职业中毒、粉尘及其职业危害、物理因素职业危害、职业性癌变和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评价和检测、职业卫生应急处理、职业卫生个体防护和管理技术以及主要生产行业的职业危害。
38、二、大力推进生产工艺改革。一是改革工艺条件。采用低毒或无毒原料,代替高毒或有毒原料,努力开发无毒无害的新型原料。二是进行设备改造。逐步改造和更换敞开式、不安全、污染重的陈旧设备,努力实现密闭化作业,减少毒物危害;对噪声、振动较大的鼓风机、空压机、球磨机,砂磨机、冲床等设备,可采取吸声、隔声、减振、使用防噪用品或建立隔离操作间等防噪减振措施,降低噪声、振动的危害;建立设备定期检修和维护保养制度,加强设备的检查和维护,防止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确保设备安全完好、正常运行。
39、四、实施预防性用药。
40、职业防护指医务工作者工作中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
41、三、加强生产场所通风净化。
42、防止化学损伤:接触化学消毒剂时,戴好口罩、手套,避免直接接触;
43、职业防护:指医务工作者在工作中采取多种有效措施,保证工作者免受职业损伤因素的侵袭,或将其所受伤害降到最低程度。一、标准预防(一)认为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含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凡接触上述物质者均必需采取防护方法,不管是否有显著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皮肤和黏膜。
44、(2)建议HbsAb(-)的员工接种乙肝疫苗,若HbsAb仍为(-),建议重新接种。
45、防止生物损伤:接触传染病患者主动穿隔离衣,按正确方法处理伤口等。
46、五、加强职业病防治的管理
47、医院工作人员在医疗操作、医技诊查等医疗活动中暴露于感染性疾病、各种化伤因子及医疗垃圾等的危害与防护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