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古诗登鹳雀楼原文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

2、后两句写诗人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3、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4、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

5、唐代:王之涣

6、出自:《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7、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白话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扩展资料:文学赏析: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8、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9、这两句诗合起来,"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10、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

11、此诗虽然只有二十字,却以千钧巨椽,绘下北国河山的磅礴气势和壮丽景象,气势磅礴、意境深远,千百年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昂扬向上。

12、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

13、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

14、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15、“依”是“依傍”的意思;

16、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7、《登鹳雀楼》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诗的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原文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18、《登鹳雀楼》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字面意思是: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站得高才能看得远。如果想得到更多的知识、道理,则要站得更高一些,要有积极进取的精神与高瞻远瞩的胸襟。原文: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唐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

19、诗句看来只是平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但其含意深远,耐人探索。

20、《登鹳雀楼》这首诗的意思是:这首诗主要描述了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译文: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赏析:登鹳雀楼》是盛唐著名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为题咏山西省永济市鹳雀楼(又名鹳鹊楼)的篇章。原文为“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这首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22、后两句字面上看是说观景,实际上也是指志向。

23、王之涣【唐】

24、诗的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

25、“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

26、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近、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

27、依:依傍。

2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9、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

30、这首诗的前两句写自然景色(所见),后两句写意(所想),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的一首五言绝句,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成为鹳雀楼上一首不朽的绝唱。

31、抒发了诗人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32、登鹳雀楼

33、作者:王之涣

34、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35、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6、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表达积极探索和无限进取的人生态度。

37、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

38、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

3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如果要看到远处的景致,就需要再上一层楼。如果我们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就,就需要更加的努力学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付出总会有回报的。所以我们不要做一个常立志的人,而要做一个立长志的人。

40、次句”黄河入海流”,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近望到远,由西望到东。

41、首句“白日依山尽“,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42、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43、不是诗人在黄鹤楼看到的景色。出自盛唐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此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仅存的六首绝句之一。作者早年及第,曾任过冀州衡水(今河北衡水)县的主薄,不久因遭人诬陷而罢官,不到三十岁的王之涣从此过上了访友漫游的生活。写这首诗的时候,王之涣只有三十五岁。译文: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如果要想遍览千里风景,那就请再登上一层高楼。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44、登鹳雀楼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这首诗的作者是唐朝著名诗人王之涣。告诉我们的道理是要想看得远,必须站得高。《登鹳雀楼》是盛唐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前两句写诗人登楼看到的景象,后两句抒发诗人登楼时的感悟。

45、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6、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

47、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

48、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

49、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50、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51、作品原文

52、朝代:唐代

53、原文: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097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