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句屋 > 语录 > 经典语录 >

登鹳鹊楼古诗配画

时间: admin 经典语录

1、唯见:只看见。

2、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3、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4、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出自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7、诗人受大自然震撼的心灵,悟出的是朴素而深刻的哲理,能够催人抛弃固步自封的浅见陋识,登高放眼,不断拓出愈益美好的崭新境界。

8、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9、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一、原文

11、二、译文

12、李白〔唐代〕

13、天际流:流向天边。

14、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15、这首诗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近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

16、《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写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名篇!《登鹳雀楼》全诗如下“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如下“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7、扩展资料:

18、三、出处

19、下:顺流向下而行。

20、这是畅当的登鹳雀楼迥临飞鸟上,高出世尘间。天势围平野,河流入断山。而我们一般熟悉的是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1、《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畅当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描写宏伟的鹳雀楼和登楼所见的壮阔景象。前二句写楼高以寄胸怀,后二句写四围景象以抒激情。

22、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23、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孟浩然:李白的朋友。之:往、到达。广陵:即扬州。

24、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25、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

26、“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非最高层)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27、《登鹳雀楼》不是白居易的哦,是唐代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也有人说是朱斌写的,但是主流观点是王之涣)以下是原诗:

28、题目有误。应该是《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9、唐·王之涣《登鹳雀楼》

30、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31、清代诗评家认为:“王诗短短二十字,前十字大意已尽,后十字有尺幅千里之势。”这首诗是唐代五言诗的压卷之作,王之涣因这首五言绝句而名垂千古,鹳雀楼也因此诗而名扬中华。

3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33、夕阳依傍着西山慢慢地沉没,滔滔黄河朝着东海汹涌奔流。若想把千里的风光景物看够,那就要登上更高的一层城楼。

34、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5、《登鹳雀楼》一诗中带有深意的诗句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诗发表议论,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与前两句写景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从而把诗篇推引入更高的境界,向读者展示了更大的视野。也正因为如此,这两句包含朴素哲理的议论,成为了千古传诵的名句,也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千古绝唱

36、辞:辞别。

37、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38、此诗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39、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40、登鹳雀楼

41、《登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一作朱斌诗)创作的一首诗,作者不是白居易。

42、白话译文:

43、原文如下

44、太阳依傍山峦渐渐下落,黄河向着大海滔滔东流。

210410